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52节

  第201章 可惜了,这松露就是冷……
  马玉书他们带着餐厅老板回到村里的时候, 已经是晚上十点了。
  这个时候叶宁还没回房间睡觉,听到院子里马玉书和人交谈的声音时,连忙从沙发上坐了起来。
  马玉书他们要带餐厅的人来家里买松露的事情叶宁一早就在电话里听说了。
  担心冷藏的松露会影响售卖, 她甚至还早早地就从冰箱里拿出来了。
  餐厅老板本来就是为了松露才会从市里开这么久的车过来的,进了叶家的院子后他就立刻让马玉书带着他去看货了。
  看过叶宁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松露后, 他不由得摇了摇头:“可惜了,这松露就是冷藏,也该带土冷藏,需要的时候解冻了再清洗的, 你这会儿就先洗了, 这储存时间就变短了。”
  “是这样吗?”叶宁挠了挠头:“我们也是第一次弄, 我是看网上说可以冷冻,没注意能不能洗。”
  看着这些黑松露个头都不错,冷藏后香味也很浓郁的份上,餐厅老板摆了摆手:“没事,也能用,就是保质期短一点,我现在买回去,明天邀请餐厅里的老顾客来参见试菜会就行了。”
  “你们这些松露我最高能给到两千块钱一斤。”怕叶家人误会,餐厅老板还连忙补充道:“我可没有坑你们, 国产的黑松露差不多就是这个价, 我也不坑你们,滇省那边的野生松露最高是卖到过三千,但那是头一批品相最好的价格,现在不是松露的高产期,我们平常从滇省空运过来的黑松露,就是这个价。”
  叶家人闻言有些奇怪, 对于农副产品来说,这高产期时价格不应该是最便宜,错季的最贵吗?这到了松露身上,怎么还反过来了?
  “这菌菇本来就是季节性的东西,一般来说高产期的时候品质和味道都是最好,所以大家都认为错季的菌菇质量没有高产期的好,这价格也就会低一些,前年降价最厉害的时候,错季的松露价格足足比高产期的时候低了四成。”
  之后餐厅老板又给叶家人解释了一下,外行人之所以决定黑松露的价格高不可攀,完全是因为人家吃的是法国佩里戈尔的黑松露,黑松露中高端品种,最高的时候一斤的价格甚至到过一万二。
  “下次你们要再找到松露,记得别再冷冻了,哪怕是晒干,也要比冷鲜的价值高一些。”
  马玉书把手里的水放在了餐厅老板的手边,笑着道:“两千一斤可以,我们可以卖三斤给你,你自己挑吧。”
  餐厅老板认为自己给了高价,也没和马玉书客气,自己上手挑了一小袋子个头大的。
  上称后三斤多几克的价格,看在他们还做了人家便车的份上,马玉书也没计较这么一点零头。
  六千元的转账到手后,餐厅老板就准备回市里了,赶在他离开之前,马玉书去厨房取了一包干蘑菇给他:“辛苦你跑一趟,这个你拿着,虽然不是松露这样的稀罕货,但也是我们自己在山上采的野生菌,炖汤吃还是挺好的。”
  对方本来就是厨师,对各类食材也是如数家珍,这会儿隔着透明的密封袋大概看了一眼:“松茸、香蕈、牛肝菌,都是味道鲜美的蘑菇。”
  本来就是马玉书前些日子和江钰自己去山上捡的蘑菇,她也没有吝啬,这会儿给出去的至少有小半斤。
  餐厅老板得到这么份意料之外的礼物后也很高兴:“我们留个联系方式,以后你们要是还能找到黑松露,不管什么季节,都可以联系我,只要质量没问题我都可以收购,价格方面你们也可以放心。”
  马玉书他们自然不会拒绝,那片松林里既然长松露,那就不会只有这一茬,能有一个固定的销路,还是挺好的。
  送走餐厅老板后时间也不早了,马玉书他们还没吃晚饭,她边往厨房走,边对捂着嘴不停打哈欠的叶宁道:“很晚了,你自己上楼去睡觉。”
  叶宁摆了摆手道:“我过去睡吧,明天一早顾骁要上山拉冰柜和三轮车,我怕起不来。”
  马玉书本来觉得女儿一个人过去住不安全,但又想到山上那一圈地早就被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出嘴的话就变成了叮嘱:“你把太阳能灯带着。”
  多亏现代科技发达,让叶卫明在网上买到了好东西,太阳能电灯,就一个尾部带着挂钩的白色大灯泡,放到太阳下面晒上三五个小时,就能照明一整天,现在它在叶家的地位已经是不可撼动的存在了。
  那边山上的照明只靠月光,叶宁自然不会忘记电源,这段时间在路上奔波实在太累了,加上也超过了她平常休息的时间,她躺到床上后脑子里那些杂乱的思绪还没来及的浮出水面,人就已经沉睡了过去。
  顾骁心里想着叶宁这段时间应该是累到了,特意晚了一个多小时过来的,然而他到了院子外面后并没有听到里面有什么动静,就又在外面等了好一会儿。
  叶宁一觉醒来,发现摆在床头柜子上的闹钟已经指向了九点半,连忙掀开薄毯坐了起来。
  从屋里出来看到在院子外面晃悠的顾骁后,叶宁心里不由得生出一种果然如此的无奈:“等多久了?你这人,来了怎么不叫我?”
  顾骁忙不迭摆手道:“没多久,我也刚来。”
  叶宁从屋檐下的窗台上拿起洗漱用品,边往水池走边问道:“吃早饭了吗?”
  “吃了,你还没吃吧,想吃什么,我去给你做。”说着顾骁抬脚就要往厨房走。
  他上来过这么多次,早就知道马玉书是在厨房里放了挂面的。
  叶宁刷着牙含糊道:“不用折腾了,我等会儿随便吃点点心垫垫肚子就行。”
  见叶宁拒绝了自己的提议,顾骁只能停下脚步:“那我先把冰柜和三轮车装车。”
  一醒过来,叶宁的脑子里就不停地在盘算着今天要干的事情,就这样她还不忘提醒道:“嗯,我今天还要忙点别的事儿,你路过养鸡场的时候,顺便和大海哥他们说一声,我和纺织厂谈好后,以后每天给那边送二十斤鸡蛋过去。”
  顾骁点了点头,先把三轮车扛起来搬到了车厢里,三轮车他能自己搞定,这冰柜的体积就太大了,必须得叶宁帮忙搭把手才行了。
  叶宁也知道顾骁这边的情况,洗漱完后就连忙过来帮忙了。
  冰柜搬上车后,顾骁又等了一会儿,等叶宁不再大喘气,也回屋里拿了两块桃酥吃起来后,他才道别离开。
  顾骁走后叶宁也没闲着,立刻就回了现代。
  此时马玉书他们早就去镇上了,叶宁没多耽误时间,也骑着车出了门。
  两块桃酥不顶饱,到了镇上后叶宁先去早餐店吃了一大碗豌杂面,抚慰好自己的五脏庙后,她才去了打印店。
  老早之前叶宁就想着要给自己和顾骁、周巧珍她们打印名片了,但是一忙起来就给忘记了。
  趁着今日想起来了,她就先一人给打印了名片,他们都是普通人,这名片也不用太讲究,小镇打印店提供的铜版纸覆膜板就行了,价格也不是特别的贵,本来是六十九五百张的,因为叶宁一下打印了两千张,老板还特意给了优惠。
  最后叶宁花了三百块钱得到了两千张名片和四个名片夹。
  选定款式后,打印店的老板虽然有些奇怪这四个人的名片上的电话怎么都印的是同一个座机号,这服装店的名字也是从来没有听过,不过他也没多说什么,毕竟现在多的是在名片上夸大自己职务充面子的人。
  和以前那些总监、总裁相比,这几个厂长已经算是接地气了,老板和叶宁确定完字体、名片图案后,直接就让她下午再来取货。
  因为现在在网上就能定制名片,他这个小镇上的打印店已经很久没有接到这么大的生意,两千张名片不说把店里的彩印机干冒烟吧,怎么着也得让它忙活上好几个小时了。
  叶宁想着时间还早,直接就给马玉书打了电话,让她下午从服装店回来的时候顺便去一下,而她自己就不在镇上苦等了。
  从打印店出来后,叶宁照常去零食店和水果店补货。
  也是她运气好,正好碰上水果店榴莲上货,见纸箱里的榴莲果形还不错,她连价格都没顾得上问,当即就大手一挥道:“我要四箱榴莲!”
  六七斤大的榴莲一箱四个,饶是水果店里也有不少豪横的客户,但像叶宁这样一买就是四箱的客人还真是头一个。
  也不是其他人买不起,只不过这样的数量,与其在水果店里买,还不如直接开车去市里的水果批发市场进货,那样价格也能便宜许多。
  这里面有一半的榴莲是叶宁给黄阿公准备的,现在天气热,考虑到去深市路上要消耗的时间,她特意让水果店的人给挑了成熟度没那么高的榴莲,就是为了避免这两箱榴莲送到黄阿公手里的时候不至于熟过头。
  除了榴莲之外,其他的水果叶宁也买了不少,眼下正是葡萄上市的季节,阳光玫瑰,水晶葡萄她也顺便买了不少。
  不过葡萄这种市面上常见的水果,叶宁就没有在水果店当冤大头了,而是直接在街边找了一个卖葡萄的果农。
  看着同样年纪不小的果农,叶宁不由得心念一动。
  又是葡萄上市的季节了,她果园里的葡萄今年还没挂果,她想卖自家产的葡萄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却可以从现代多买点葡萄过去卖啊。
  她捎带手就能做到的事情,既能让那边的老百姓吃到好吃的葡萄,还能变相的帮扶一下这边的果农,何乐而不为呢?
  第202章 他那几栋房子还在大把……
  叶宁载着满车的水果和零食回到家里没一会儿, 市里送厨卫的人就来了。
  担心东西都堆在院子里会被村里人见到,叶宁拜托司机帮忙卸在屋里,对方虽然有些不原因多花时间和力气, 但是看在叶宁一个小姑娘,又是递水又是送水果的, 还是忍着不耐烦帮了。
  按照叶卫明的想法,要是可以的话,他真想把雅苑的地板都给掀掉重新铺,不过叶宁和马玉书都觉得没必要, 现在的瓷砖虽然不怎么耐脏, 但是质量和颜色都还过得去, 将就用着得了。
  最后他只买了雅苑和叶宁准备在乐阳镇新买的房子要用到的涂料,漆和厨卫柜板。
  现在国内还没开始用天然气,这燃气灶叶卫明暂时没买,但是他的厨房台面买的是大理石的,回头改装起来也很方便,切割掉一块把燃气灶嵌进去就行了。
  这些东西堆在一起可不少,人家司机离开的时候都开始喘粗气了,她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赶在司机离开前往他手里也给塞了一袋干蘑菇。
  还别说, 马玉书捡回来晒干的这些蘑菇, 拿到现代当礼物还挺合适的,至少收到这份礼物的人都挺喜欢的。
  叶宁开着空调躺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在网上搜索月饼。
  眼见着离中秋也没几天了,不止是网上的各种月饼买家,就连市里的一些蛋糕店也推出了现烤月饼,那些月饼价格太贵, 不在叶宁的考虑范围之内。
  最后她挑挑拣拣一番后,还是下单买了之前的老式月饼。
  五仁月饼或许工人们会有喜欢的,但是叶宁不喜欢,最后她还是随大流,只买了豆沙和咸蛋黄的,五个一封,她下单了四百封,并且再三叮嘱商家包装的时候混装。
  商家用的包装纸上有厂家地址和生产日期,这样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拿过去的,所以叶宁买完月饼后,又另外下单订做了一批月饼包装纸。
  做完这一切后,叶宁想到前几天在深市花掉的那一大笔布料钱,忍不住又查起了羊绒布料的价格。
  这一看叶宁瞬间就释然了,哪怕现在网购这么发达,网上的羊绒布料也要七十几块钱一份,一份还只有半米,算下来一米也要一百四五了,可见不管在什么时候,这羊绒布料的价格都不便宜。
  虽然八十年代那边的钱要比现代的钱值钱,但是这边的钱也是越来越不好变现了,尤其现在新的防洗钱法子出来后,叶宁她们连黄金都不太好出手了。
  但凡是不能变现,这黄金囤得再多都没意义,看明白这一点后,叶宁已经放弃了对黄金的执着,以后只准备搜罗玉石翡翠了。
  当然了,这黄金自己戴也是可以的,现在叶宁手腕上就叠戴着她前段时间在深市买的金镯子和手链,该说不说,这黄金确实看着就让人心情好。
  推出购物网站之前,叶宁又下单购买了几十款冬装衣裤的纸样和版型,其中最多的就是大衣和棉衣的字样。
  这是眼下服装厂没有专业设计师和裁版师的情况下,叶宁所能找到的最省心的办法。
  确认自己没有遗漏的地方后,叶宁满心轻松地刷起了短视频。
  有段时间没刷短视频了,这网上多了不少的热梗和瓜,叶宁在瓜田里上蹿下跳,简直忘记了天地是何物了。
  马玉书下午从店里回来的时候,叶宁都还没从沙发上起来,只是换了一个姿势。
  看着垃圾桶里的榴莲壳,她都不用问,就知道某个大懒虫中午只吃了榴莲,连正经饭都没吃。
  虽然现在马玉书已经不会因为这些小事念叨叶宁了,但是她一看对方的表情,就忍不住心虚:“爸妈你们总算是回来了,咱们晚上吃什么啊。”
  马玉书看着一脸讨好地女儿,没好气地回道:“我买了牛肉,现在就去烧上。”
  说到牛肉,叶宁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剩下的松露我们怎么吃?听说煎牛排和煮蘑菇汤最合适,中餐的话我之前在深市吃到的松露鲜蘑饺味道也不错。”
  马玉书低头沉吟了片刻后才开口:“饺子就不弄了,大家平常都吃的中餐,这次咱们弄点新鲜的,回头去屠宰场弄点新鲜的牛里脊,做个黑松露牛排。”
  叶宁又提醒道:“那是不是还得买点意面?不知道顾骁他们怎么样,反正我光吃牛排总觉得不顶饿。”
  马玉书忙着做晚饭,不怎么耐烦地摆手道:“知道,意面、黑胡椒酱这些我都会提前准备好的。”
  叶宁耸了耸肩,说实话,不用操心这些杂事的感觉还挺舒坦的:“明天我要去镇上把房子定下来,顺便再把这些名片给顾骁他们带过去,你们一起过去不?”
  马玉书摆了摆手道:“你先过去吧,这段时间一直往外面跑,我和你爸在村里多待两天,刷刷存在感。”
  自从叶家人回到村里后,村里人没少拿他们一家人作为谈资,叶宁是独生女会被人议论,大学毕业不上班会被议论,二十四五岁不结婚也会被议论。
  叶家人也不是不知道村里人私下里说的这些话,只不过大家没有当着他们的面来说,他们就当做不知道了。
  这眼见着就中秋节了,马玉书和叶卫明也得抽空走走亲戚,她娘家的兄弟姐妹,婆家的叔伯姑姐,都得走动走动。
  叶宁一想也行:“那我对外就说你们去买装修材料去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