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51节
叶宁下完订单后马上就开车去储蓄所取了货款, 然后赶在纺织厂财务下班之前把货款交了。
纺织厂库存充足,这边货款一到位,装满布料的货车马上就出发了。
眼下正是叶宁服装厂赶货的时候, 这做厂服的布料虽然买好了,但是却没有多的人力生产。
叶宁开着车领着纺织厂送货的货车进了服装厂, 今天周爱党值白班,一边帮她打开大铁门,一边道:“今天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布料?刚才顾厂长才收了几大车布料呢。”
叶宁没想到深市的纺织厂效率这么高,就这么几天就把她要的布料送到乐阳镇来了:“前面的是我在深市买的, 这些是我在镇纺织厂买的。”
镇纺织厂的布料质量确实不太行, 所以叶宁说这话的时候也没避着纺织厂的司机, 说起来对方也是之前跟着他们一起去深市的熟人,只不过这个人比较内向腼腆,这一路上也没和叶宁说过几句话,只在她拿吃的给他们的时候和她道过谢。
叶宁他们到库房的时候,顾骁正拿着笔和本子盯着周巧珍她们和库房的两个工作人员清点布料。
纺织厂的库房是后面顾骁找人修围墙的时候另外用砖块在旁边的厂房里隔出来的,单独开的大门。
自从厂里有了夜班生产线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新来的工人们也习惯了现在的工作方式,以前厂里一天只有八百, 一千来件的产出, 人手增加后,现在的产能倒是已经翻倍了。
自从厂里的产出跟上来后,这库房也成了重中之重,因为叶宁他们不在,周巧珍和陈素芳商量了一番后,从保卫科调了两个人来二十四小时轮换着看管库房, 顾骁回来后,也是很支持他们的安排。
周巧珍和陈素芳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后,做事已经很有章程了,所以一般情况下,顾骁是不太插手她们的安排,不过库房安全重于一切,他还是忍不住多叮嘱了一番。
“白班、夜班各安排一个人还是太少了,回头再招两个库管,一个班次安排两个搭班,还有库房堆得都是易燃的布料和衣物,禁明火,回头你们得和仓库的工作人员说清楚,不许他们在库房里面抽烟。”
其实库管招进来之前是签了合同,真要是因为他们自己的疏忽让仓库的布料和货物出现意外后,厂里也能向他们索赔。
不过顾骁知道这些人都是普通人,这以后库房里的布料和库存动辄就是十几二十万,真要出了安全事故,把几位库管全家老少一起捆了卖了都不值这么老些钱,所以有些规定还是一开始就说清楚的好。
厂里的东西都是叶宁的,周巧珍她们也不敢疏忽,这半下午都泡在库房,一颗纽扣、一卷棉线都没漏下,全都数清楚后登记造册了。
库存登记册要抄上三本,一本留底,一本由周巧珍她们保管,另一本就放在库房,回头入库、出库都得登记清楚日期和时间。
这也是顾骁跟着叶宁去深市的纺织厂,见过人家的管理模式后回来琢磨的。
服装厂以前因为人手不足,对出入库的管理没多严苛,也就是现在厂子才建起来没多久,大家都还没来得及动坏心思,不然真要有人想借着厂里管控不严的漏洞往外倒腾衣裳,简直是毫不费力就能做到人不知鬼不觉。
现在顾骁意识到了,自然是要先早早地把这些漏洞全都给填补上。
等纺织厂的货车在库房门口停下来后,叶宁也从汽车上下来了。
泡在库房里的几人听见动静连忙回头,看清楚门口站着的人后,他们连忙打招呼:“叶厂长!”
叶宁点了点头,朝着库房的工作人员招了招手:“忙着呢?手里的事情都放一放,先把车上的布料卸下来,这眼见着也快到下班时间了,咱们别耽误了纺织厂的同志下班。”
叶宁要买布料的事情顾骁是知道的,只不过他没想到对方效率这么快,今天刚从市里回来,就已经把布给拉回来了。
两万三千米布料可不是个小数目,连叶宁和周巧珍她们都上手帮忙,也是花了半个小时才把这满满一车的布卷全都搬到库房。
纺织厂派来的司机也没躲懒,虽然全程都沉默寡言,没说什么话,但也是帮着叶宁他们一趟一趟搬了布料的。
叶宁对一切干活踏实的人都有好感,见车上的货都搬得差不多了,她还不忘凑到顾骁耳边小声道:“你去把我们从深市带回来的海鱼给他拎上两条,这么热的天气,也不好让人家白忙活不是。”
叶宁他们这一趟从深市回来,别的什么东西都没有买,就是挑着深市便宜量大的海鱼和干桂圆一样买了半车。
这些东西是叶宁买来准备作为员工福利发给厂里的工人的,眼见着没多久就是中秋节了,这是服装厂开工的第一个中秋节,她也不会一点表示都没有。
叶宁一早就计划好了,回头她从现代再订购一批月饼,末了再去乐阳镇的糖厂买上一批红糖,到时候加上这些海鱼和桂圆给厂里的工人凑个中秋大礼包,花不了多少成本不说,还能体现一下她是个有人情味的老板。
原本这次的衣裳在尤利民那里卖了高价,叶宁还想着这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再给大家来点奖金,但是这带羊绒的呢子布料直接花光了她手里的预算。
原本整整四十万的货款,现在买布料就花去了二十五万,剩下的十五万她准备存到厂里的公户里应急,暂时是动不了。
叶宁有些心虚的想:虽然没有奖金,但是她会给大家发中秋大礼包,还买了布料要给大家做工装,应该不算亏待大家吧?
顾骁按照叶宁的吩咐去车里挑了两只海鱼,连带着还给装了一兜子干桂圆,其实人家司机也刚从深市回来没两天,不一定会缺这点东西,不过能有免费的东西拿,他还是很开心的,离开的时候一叠声地和叶宁说了好几声谢谢。
看着对方开着车出了厂区,叶宁扭头问顾骁:“有了这批货款后,镇纺织厂应该能再撑一段时间吧?”
顾骁摇了摇头:“不知道,听说他们厂里还欠着丝厂的货款呢。”
乐阳镇的丝厂和纺织厂是兄弟厂,平常丝厂从蚕农那里收了蚕茧上来加工成桑蚕丝后,一大半的成品都卖给了纺织厂。
以前纺织厂不缺订单的时候,两家工厂的效益都不错,现在纺织厂日落西山了,丝厂的日子也就跟着不好过了。
纺织厂叶宁还能连带着扒拉一把,但这这丝厂的情况她就无可奈何了。
不过眼下叶宁也顾不上担心别人了,因为她这服装厂的情况也不是完全的顺风顺水,她这边夜班、白班机器都开着,镇上的电力已经是供应不上了。
已经听周巧珍她们说过情况的顾骁和叶宁汇报情况:“之前电力局的人说他们给的电足够我们生产了,结果现在真的两个班次一齐上后,这时不时地就要停上一两个小时的电。”
叶宁都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情,不由的拧着眉问:“一两个小时,这不是耽误我们厂里的生产吗,周副厂长她们去电力局问过吗,那边怎么说?”
为了这件事情周巧珍她们也没少往电力局跑,但是电力局那边也是束手无策:“电力局那边也没办法,现在镇上的用电都是从县里拉的线,本来用量就不多,他们也是去县里说尽了好话才给多批了一点电量,但是镇上这么多人,晚上工人们下班后都要用电,说是为了满足居民用电,就得在晚上大家用电高峰期的时候把我们厂里的电给停上一阵子。”
怕叶宁着急上火,顾骁连忙安抚道:“县里已经招了一批民工去修水电站了,等这水电站修起来了,那发电量就够用了。”
“修到县里?不是说在镇上修吗?”这水电站是叶宁找娄爱民卖地的时候就听他提起过了,对方话里话外都是对这个工程的看重,没想到现在真开始修了,选点又不在乐阳镇了。
顾骁平常也不怎么和镇上的公职人员打交道,所以这个问题他也回答不上来,只能猜测道:“上面的领导肯定是各种考虑过的,这水电站要修到县里,下面的各个乡镇要用电更方便吧。”
“既然如此我们也只能先将就一下了。”说完叶宁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对了,这镇政府有没有说这水电站要修多久?要是他们要修上个三五年,那我还是赶紧想想别的办法吧。”
比如她可以在现代买两台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过来,虽然烧柴油比用电贵一些,但是总不能耽误厂里的产量不是,每天多耽搁一两个小时,就得每天少生产三四百件衣裳,一两个月这样叶宁还能接受,这要耽搁上三五年,那她的损失就太大了。
顾骁摇头:“应该要不了多久,这次征工范围很大,听说乡下但凡是没有工作的适龄男丁,都去县里干活去了。”
一旁的陈素芳接过话茬道:“也不止是乡下,我婆家的小叔子没有工作,也被叫去干活了,说是包三餐,每天还给五毛钱的工钱呢。”
在叶宁看来,这修水电站要挖河渠,修堤坝,一天五毛钱的工钱可以说是很低了,不过现在大部分的普通老百姓也没什么赚钱的路子,能有个出力干活就能挣到钱的活也是挺好的。
而且县里的领导给大家开动员会的时候也说了,等着水电站修起来后,以后县里的每个村子都是要拉电线进村的,到时候他们这些乡下人以后也能照上电灯了,单只冲着这一点,哪怕县里不给工钱,大家也是愿意干这份活的。
电力不足叶宁也没办法,只能让周巧珍她们把夜班工人们上班的时间先往后调两个小时。
安排好厂里的生产事务后,叶宁又扭头对顾骁道:“我买了一个大冰柜,回头你去山上拉过来,到时候让食堂的师傅辛苦一点,晚一点再准备夜班工人们的宵夜。”
顾骁点头:“行,我等会儿把车上的桂圆和海鱼卸下了就去山上拉冰柜。”
叶宁不忘提醒道:“海鱼味道大,别卸载库房,你去让雷师傅把食堂仓库腾点地出来放这些东西,回头我把月饼和红糖买了,提前给大家把节礼发下去得了。”
这一点顾骁自然是知道的:“我知道,车厢里味道也很大,回头我开到河边去好好清洗一遍去去味。”
说着顾骁又想起了一件事:“对了,你不是要去找尤哥买房子吗,这会儿过去过去选还来记得吗?”
叶宁漫不经心地摆了摆手:“这个不急,提前说好的事情,尤哥肯定会帮我留一套房子的,而且他那房子售价也不便宜,短期之内应该卖不完。”
尤利民的房子定价五十块钱一平方,说真的,这个价格真不算贵,毕竟他买地、建房子、打点关系,交税就花了不少钱。
但还是那句话,现在的钱实在太经得起花了,尤利民那里最小的两居室就得两千五百块钱。
这个价格镇上怕是只有极少数人能一次性拿得出来了,更多的人要想买房,还是得四处找亲戚朋友借钱,乐阳镇就这么大,这一时半会儿的,尤利民那两百来套房子肯定是没那么容易卖得出去的。
大家也是好几年的交情,尤利民这人在为人处世上确实没有半点能让人挑拣的地方,顾骁本人是很想让他能靠着卖房子大赚一笔的。
毕竟对方和服装厂还是长期合作的关系,只有他赚到了钱,他们这生意才能一直做下去:“你不是把和储蓄所合作卖房的事情和他说了吗?听说崔维诚那边已经开始实行了,尤哥的人脉也广,只要市里的储蓄所能开了这个贷款买房的额先例,他这边也就好弄了。”
因为叶宁上次的建议,市里的崔维诚之后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是跑这件事情去了,雅苑其余那些和他利益一致的人也是劲儿往一处使的,经过这段时间的软磨硬泡,市储蓄所的领导班子和市领导们实在很难拒绝这么一个能给市里财政创收的机会,已经松口答应了崔维诚。
经过专业人士的计算,这房贷的利息也被敲定在了百分之三。
这个政策一出来,加上花未来的钱,买现在的房这个口号一喊出来,市里的老百姓想着自己只用付出一点利息,就能提前住进漂亮宽敞上档次得新房子,那真是掏空了家底都要凑首付。
这几天崔维诚为了这件事情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一时间倒是忘记联系叶宁兑现他之前的承诺了。
叶宁摇了摇头,这件事情可不是顾骁想得这么简单:“说是说了,不过乐阳镇的储蓄所规模就这么大一点,存款应该也不多,就是他们愿意,一下子怕是也拿不出这么多现金来放贷的。”
“不过这件事情尤哥他自己心里应该是有章法的,倒是你,你那几栋房子也建了一半了,回头要怎么卖你也得提前打听清楚,明天我们去找尤哥买房子的时候,你仔细问问,该办什么手续就提前办好。”
顾骁知道叶宁是替自己打算,自然不会拒绝,今日两人是没有什么事情了,叶宁想着顾骁离家这么多天还没回家看看,也不让他继续呆在厂里忙活了,直接下了死命令让他回家了。
赶在顾骁开车离开之前,叶宁又提醒道:“之前让你另开账户存的那八万块钱是我们这一次去深市该给你的提成,你可别和公帐上的钱搞混了。”
“我知道了。”顾骁颔首,和叶宁认识这么久了,他已经习惯了对方的做事风格,已经不会在这种时候和她客套了,因为结果往往不会如他的意不说,推脱到最后还会惹她生气。
送走顾骁后,叶宁又在厂里转了一圈,中途还不忘让周巧珍她们把她放在后排的服装设计教材搬下来。
“这都是我特意托人找来的教材,回头你们和厂里裁缝,剪裁师傅没事的时候都看一看,争取后面我们能自己设计服装款式。”
周巧珍看着厚厚一大摞的书,也是打心里没想到自己都当上副厂长了,还是得继续看书学习。
不过当着叶宁这个大老板的面,周巧珍她们就是心里再犯嘀咕,嘴上也是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好的,我们会认真学习的。”
等周巧珍她们搬完教材后,叶宁又去了厂长办公室,前两天厂里刚给大家发了工资,虽然周巧珍她们做事挺让人放心的,但是她也不能表现得太管事了,所以还是走流程要了账本来仔细看了一遍。
忙完这一切后,天色也是真的不早了,她才晃悠这去食堂打了三份饭菜,开着车回了山上。
彼时周大海和江钰刚消完食,听到汽车驶过的动静后,他不由得感叹道:“这天都黑了叶小姐才回来,看来这大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江钰闻言抿了抿嘴没有说话,只默默地回了房间。
这边被周大海说着辛苦的叶宁回到山上后,连院子都没进,停好车后就回了现代。
马玉书他们这会儿还在回来的路上,叶宁打电话问过情况后,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先把自己的那份饭吃了、
还别说,雷师傅的收益确实没得挑,明明是很家常的回锅肉,他做出来的就是比一般饭店里做出来的都要香,据说是因为这做回锅肉的豆豉都是他自己买黄豆回来做的。
吃过雷师傅做的回锅肉后,叶宁也是继肉酱之后,又多了一样想在雷师傅那里进货的东西。
这边马玉书和叶卫明也不是自己回来的,今天时间太晚,买厨卫的老板没功夫给他们送货到家,只记下了村里的地址,所明天一早就给他们把货送上门。
这个点市里已经没有到镇上的客车了,也是马玉书突然想到了要卖掉一些松露。
这本来就是偶然得到的东西,马玉书也是完全没有头绪,最后她纠结了一番后,决定给市里那两家特别高档,人均价格也特别美丽的西餐厅打电话。
众所周知,这西餐厅就爱用松露做菜,打电话前马玉书也是先在网上搜了一下,确定这两家都有用松露入菜的菜品后才打的电话。
第一家的前台接到电话后,还以为马玉书是定餐位的客人,听说她是卖黑松露的,对方还一头雾水地问了一句:“我们这边竟然还产黑松露吗?”
马玉书闻言心里也没底,他们这一片虽然也是山区,但是好像只有那些比较常见的菌菇种类,确实没有听人说有松露这玩意儿。
不过马玉书心里忐忑归忐忑,嘴上还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不是我们本地,这松露是我们去隔壁市采的,绝对纯野生黑松露,品质也是嘎嘎好,你们店买下后绝对不会上当。”
高级西餐厅的前台也是很有职业素养的,闻言也是面不改色道:“这个我做不了主,麻烦你稍等一下,我去找主厨过来。”
马玉书也没等多久,那边的接电话的人就换成了主厨:“听说你有黑松露要卖?数量多吗?品质和个头怎么样?”
马玉书已经看过好几次叶宁发来的黑松露的照片了,对于厨师的询问,她是一点都不带磕巴的:“数量倒也没有特别多,毕竟我们自家也是要吃的,你们要的话,我能给匀出个三四斤吧,个头和品质自然是很好的,每一颗松露的重量都超过了一两。”
这个数量虽然作为点缀也够餐厅用上好几天了,但也没到让主厨盲目应承的地步,所以他尽量委婉道:“我们餐厅平常的用的黑松露都是从滇省空运过来的,你这松露没有实物,我也不能开口定下,要不你明天把松露带着来我们餐厅一趟,我亲眼验过货后,再决定要不要。”
木门那边还一堆事情呢,就这么几斤松露,可不值得马玉书为此再单独跑一趟,所以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其实在第一家餐厅碰了钉子后,马玉书对卖松露这事已经没怎么报希望了,然而也是她运气好,给第二家餐厅打电话的时候,正碰上老板在店里,对方对马玉书手里的松露很感兴趣,连价格都没问,就说要开车跟着他们一起回去取货了。
就这样,马玉书和叶卫明两人还蹭到了顺风车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