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10节

  于木匠也是木材厂的熟客,他在堆放木料的库房走了一圈后才开口道:“这床和台子要做得结实,木料就得得用硬实的杉木,虽然价格贵了一些,但是做出来的东西也用的久。”
  饶是乐阳镇背靠大山,是杉木的主产区,这杉木的价格也不低,近九十块钱一立方米的单价,顾骁飞快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手里剩的钱后,决定先买紧要的。
  “你算一下两个台子和三十张高低床要多少木料,我们先买回去用着,剩下的回头再来买。”
  于木匠自然是没有意见,于是顾骁花钱买下了木材大半的杉木板子和木方。
  等顾骁和木材厂的司机把整整三车木料送到另外一件空着的厂房后,于木匠二话不说,抄起墨斗就在木料上弹出笔直的切割黑线、然后父子三人齐上阵,赶制起了裁床台。
  叶宁给的工钱丰厚,父子三人干活也卖力,没多久木屑就堆了一地。
  与此同时,叶宁没闲着,她到了果园后,很意外地发现这一个多月里,杨长生两人已经把果园外面的沟渠挖通了。
  看着脚边齐整的长沟渠,叶宁忍不住感慨道:“你们这真是半点都没有闲着啊。”
  杨长生不好意思就这么揽下这份功劳,搓着手解释道:“顾小哥平常也经常过来帮忙,不然只靠我们两,哪能这么快做完这些事情。”
  叶宁闻言挑了挑眉,心中不免有些意外,这件事情顾骁昨天倒是没说,只说自己卖了两回鸡蛋。
  要不说顾骁傻呢,只知道埋头干活,连讨功都不会,也不知道这个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叶宁心里嘀咕归嘀咕,但也没忘记正事:“我镇上的厂子要开工了,现在在招工人,我想问问你们队上有没有那种人品好,块头也大的汉子,我想请去厂里当保安。”
  杨长生和杨爱民一听立刻就激动了起来,他们倒也有私心,一连报了四五个名字,其中两个都是他们自家兄弟,剩下的三个才是队上干活卖力,体格壮的青壮年。
  是的,青壮年,叶宁厂子里的机器在这个时候都算天价机器,可不能找那些大爷来看门,年轻力壮的青壮年才能在遇到情况的时候制服歹人。
  叶宁回头对杨长生道:“麻烦你回去把人叫到这里来,我先看一遍,看看力气什么的,要是可以的话,今天就能定下一个人。”
  “另外厂里也找车工和其他工种,待遇不错,你们可以回村里说一声,要是有人想报名,二十四号一早到镇上的纺织厂考核。”
  随后叶宁又说了一下厂里的工资待遇,说真的,这个工资杨长生他们听了都羡慕。
  这工人听着比果农好听不说,待遇也好得多,要不是他们已经在果园上班了,真想也厂子里试一试。
  叶宁也看出了两人心里的想法,当即安抚道:“果园现在是没有产出,所以工资低了一点,你们好好干,等明年葡萄熟了卖掉了,我给你们涨工资。”
  果园现在没什么事情,沟渠修完后杨长生他们平常需要干的过就是除草浇水,这可比在厂里上班自由多了。
  果园这边目前还属于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阶段,叶宁也不好现在就给他们涨工资,只能先画大饼把人稳住。
  杨长生他们现在的工资也不低,听叶宁这么说,两人都有些不好意思,杨长生还好,听了叶宁的交代回村里叫人了,还能免去尴尬。
  留在原地的杨爱民尴尬地搓了搓裤缝,见叶宁还干站着,他一拍脑袋,连忙回屋搬了一把板凳过来让她做。
  杨长生很快就带着人回来了,这可是能到厂子里上班的机会,他回村后找到几人略微一说,大家都放下手里的活过来了。
  他还说了厂子里招其他工人的事情,也说了二十四号纺织厂统一考核的事情。
  然而村里人难得碰到这个机会,哪能有耐心等这么久,于是好多人都跟着杨长生过来了,想着他转述得不够清楚了,还是得过来亲口问一问叶老板招工的具体要求才能放心。
  叶宁也没想到杨长生回去一趟竟然给她带了这么多人回来,被人一拥而上给围在了中间,她直接就汗流浃背了。
  红星大队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口问道:
  “叶小姐,你这厂子里招工真的没有学历要求吗,我小学没毕业也能报名吗?”
  “我今年三十九,能报名吗?要是不能当缝纫工,让我去厨房打杂也行啊,工资低一点都成!”
  “为什么只要十六岁到四十岁的啊,我女儿今年十五岁,针线活特别好,她离十六就只差几个月,你看能不能通融一下?”
  在一群人的追问中,杨长生和杨爱民想挤进去把自己的老板救出来都不行。
  叶宁倒是很快就冷静了起来,提高声音控场道: “一个一个问,你们一群人围着,我也听不清楚不是。”
  第152章 “那您知不知道之前那……
  叶宁这话一出, 其他人总算是冷静了起来,等人都安静了后,她才从包里掏出本子一一记录了起来。
  杨长生的妻子, 嫂子、侄女全都满足要求在本子上登了记。
  至于那位还没满十六岁的小姑娘,叶宁说什么都不能松口, 现在不满十六岁就是童工,她一老老实实的生意人,可不敢冒这个险。
  “叶老板,我春杏干活真的很利落, 实在不行我们不要工钱, 你先让她跟着学行吗?”
  “年龄不够真的不行。” 叶宁耐心解释:“不是我舍不得多给这一份工钱, 而是国家对机器操作有安全规定,得满十六岁才能上岗。”
  这可不是叶宁信口胡诌的,是她之前说要开服装厂后,娄爱民特意找政府的工作人员给她交代过的各项政策里面的。
  听着叶宁连政策、罚款什么的都扯出来了,问话的人虽然心里不满意,但也没有一直纠缠。
  叶宁见对方身旁的小姑娘垂着脑袋,满脸失落的样子,忍不住多说了一句:“我这服装厂后面还要找换班的工人呢,到时候你可能就满足要求。”
  听了叶宁这话, 小姑娘总算是打起了精神。
  好不容易应付完红星大队的人, 叶宁一刻都不想在果园多待了,把杨长生他们推荐的五个人喊来一一看过后,最后她选了其中一位以前当过民兵的男人。
  这个人不是杨长生和杨爱民的家里人,站在最边上,原本他自己是不抱希望的,没想到叶宁从几人中挑中了他, 那真是又意外又高兴。
  周爱国昨天已经在厂子里守了一整晚,叶宁定下人选后就让对方坐自己的摩托车去厂里了。
  对方也没想到自己今天就要上工,糊里糊涂就上了车。
  好在周爱国也没硬熬一整晚,顾骁和于木匠他们到厂里后,他就自己在隔壁厂房找了个角落补觉了。
  叶宁到厂里后先去检查了电扇,因为是上面特意嘱咐过的,电工给厂房这边铺设的电线用的都是好的。
  电线的质量没有问题,唯一的问题是留的电源插座不够,对方不知道叶宁的缝纫机都是电动的,只在厂里留了两个插座,安了电灯。
  这肯定是不够的,六十台机器,就需要六十个电源插座。
  为了不影响之后开工,叶宁又只能赶紧去电力局找人改设电源。
  顾骁之前订好了修服装厂围墙的水泥和砖头,今天就要开车去拉,只能叶宁自己去电力局。
  现在电力局也是很吃香的职业,叶宁找电力局的领导说改电源的事情,少不了要先买上两包好香烟打点。
  然而对方收了香烟,听完叶宁的要求后,也是愁得直嘬牙花子:“镇上用的电还是从市里拉过来的,你这纺织厂一下子有这么多机器要用电,我这也不知道镇上的电力够不够啊。”
  叶宁没想到自己什么东西都弄好了,这用电还成了拦路虎:“那怎么办?我这机器都运回来了,要不您还是让人过去看一看,我那些机器也没有特别耗电,挤一挤说不定也是够的。”
  叶宁的这个厂子是娄爱民重点关注的项目,一早就跟下面的人打过招呼了,之前是没想到她这些机器竟然如此耗电,不过哪怕他现在知道了,看着服装厂为镇上提供的七八十来个工作岗位,哪怕把他们干部楼的电给停了,也是要优先供给服装厂的。
  想到这里,电力局的领导不敢推脱,当即就苦着脸点头道:“行,我让人去看看,尽力给你办吧,不过你这事确实麻烦,哪怕你再晚一年多开工,这事也不会这么难办了,县里已经准备修发电站了,就这几天就要开始从村镇抽人去干活了,等这水力发电厂一修好,别说你那个服装厂了,就是整个安乐县的老百姓,家里都能用上电了。”
  等电工到厂里看过后,又仔细问清楚了叶宁的要求,按照她的要求在厂房里另外接了四排电线,上面另外接了插座。
  第三天电线铺设完成后,叶宁和顾骁把六十台机器全都通了电,六十台机器一起启动,倒是没出现叶宁和电工担心的电力不足熄火的情况。
  用电问题顺利解决了,叶宁也送了一口气,原本她还想着要是镇上的电力不够,她就只能回现代弄两台大功率的柴油发电机了。
  这发电机贵就不说了,烧柴油发电也要比直接用电贵,不利于叶宁控制成本。
  当然,叶宁也不是那种不上道的人,电力局的领导办事爽快,电工帮她赶工也不容易,为了表达感谢,她给两人一人许了一个工人岗位。
  人选他们那边自己定,不用考核,不过他们的工作岗位,得等叶宁见到人后再安排,反正最差也就是去食堂干活,工钱三十五块钱一个月,不比其他人少。
  说到厂食堂,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厨师。
  食堂嘛,说起来也没什么,不就是大锅饭吗,厨艺稍微好一点的都能做。
  但是叶宁上学的时候真的是受够了食堂那些难吃的手艺,一门心思地想给服装厂找个厨艺好的厨师。
  这要让服装厂的食堂能够顺利运行,买菜的,掌勺的,洗碗洗菜帮忙的杂工,少说也得五六个,要是大师傅的手艺不好,工人们早上和晚上不愿意在食堂吃饭,那这食堂叶宁不得倒赔钱吗。
  她又没把食堂承包出去,要能招个手艺好工人们都认可的厨师,以后靠着食堂卖饭菜的收益,就能够覆盖食堂工人的工资,要是还能有点结余,那就更好了。
  叶宁这边为了厨师发愁,但也不能不吃饭,她喜欢吃国营饭店的烤鸭,不到中午就骑着车过去了。
  去的路上叶宁已经想好了,买两只烤鸭,再打包一些别的饭菜,和周爱国他们一起吃。
  正常上班后周爱国今天也不打算回家了,职工宿舍是现成的,没有床也没关系,他们人糙肉厚,随便找块木板往地上一铺就能睡,被子和换洗衣服这些,直接就让顾骁帮忙从家里带过来。
  现在食堂还没准备好,叶宁之前都说了包中午,就只能现在麻烦一点了,这买都买了,索性就顺便把于木匠他们的份也给带上了。
  然而等叶宁到了国营饭店一看,明明是生意最好的饭店,那刷了红漆的木门却关得严严实实的。
  见叶宁站在门口发呆,隔壁小卖部的老板连忙问道:“姑娘,你是来吃饭的?”
  叶宁点了点头,她仔细回忆了一下,这小卖部她上次来的时候还没有,看来是新开的。
  老板娘摇了摇头后,啧啧道:“嗨,一看你就不在镇上住,这国营饭店的大师傅走了之后,换了个厨子,店里生意就不好了,前两天就关了,听说以后都不开了。”
  叶宁倒是没想到还有这一茬,她平常不住在镇上,消息来源是有些落后了,见老板娘也是个自来熟的性子,她当即就进店买了一瓶汽水,然后就捧着汽水和老板娘攀谈了起来。
  经过老板娘的八卦,叶宁总算是弄清楚了情况,自从镇上其他私营饭店开起来后,这国营饭店的生意就大不如前了,就连大师傅的家里人都在镇上开了饭店,并且店里也卖烤鸭,一天十只,数量不多,就是个噱头。
  大师傅对外说的是烤鸭是家传的手艺,儿子自己学会了做的,他也不能不让做不是,但是他的领导不这么觉得,就觉得他这种行为就是损公肥私。
  这个罪名可大了,也就是现在没有革委会了,不然这么一个名头压下来,能把大师傅一家都送去劳改。
  之前大师傅还想在单位做到退休,现在却是坚持不下去了,为了打消领导的怀疑,他当即就辞了职。
  要知道国营饭店的大部分服务员仗着自己是吃公家饭的,平常对客人的态度本来就不好,以前镇上只有这一家吃饭的地方,大家没有办法,再不愿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现在镇上不缺吃饭的地方了,饭店的生意本来就不好了,这大师傅一走,换的厨师手艺还是他带的徒弟,店里的菜味道一变,最后一批老客户都不愿意买账了。
  也就半个月的功夫,饭店实在没生意,上面的人商量过后,决定索性关了算了,这么大个两间大门脸租出去,一年都还能有些进项。
  这些八卦叶宁听听就过了,她心里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您知不知道之前那位大师傅住在哪里?”
  第153章 叶宁见状当即拍板:……
  要到厨师的家庭住址后, 叶宁也没耽搁,随便在路边找了家饭店随便吃了午饭就骑着车去了对方家里。
  说来也是巧,这位手艺了得的大师傅, 住的地方离镇东的农贸市场很近。
  农贸市场没弄起来的时候,镇东就很热闹, 现在这边有了农贸市场,生活就更方便了,以至于这一片房子的租金都要比其他地方贵出几毛。
  雷师傅在这一片都挺有名的,叶宁在街尾找了个人随便一问, 对方就十分热心地把她带到了对方的家门口。
  敲了敲门后叶宁仔细打量了一下, 雷师傅家里是自建的水泥平房, 看着挺新的,想来是经济改革后自己花钱翻新的。
  雷兵这两天心情很不好,他在国营饭店干了十几年,说真的,偶尔往家里拿点剩菜是有的,但是大家都这么干,连前堂的服务员都有分,这能算得上损公肥私?
  至于领导说的他让自家儿子在镇上开饭店卖烤鸭,就是明晃晃地和国营饭店抢生意。
  这话说得也不对, 镇上舍得下馆子的人就那么多, 其他人都能在镇上开饭店都挣钱了,他儿子有这手艺,为啥不能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