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09节
虽然叶宁也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本来就该有的,总之这些家具加起来也就五万多块钱,就这还是因为她两套沙发买得比较贵的原因。
家具这一行就是这样的,便宜点的一万来块钱就能买齐一套三室两厅的屋子所需要的家具,要买好的,那些红木、真皮、国际大品牌的,花上几百上千万也是可能的。
叶宁手头本来就拮据,加上也不在市里的常住,所以选的家具都是一般的。
不过现代的欧式家具样式就没有特别难看了,她按照自己的眼光仔细挑选过,倒也没踩雷,至少马玉书看了就挺喜欢的。
见顾骁一脸为难,叶宁只用了零秒就猜到了他想要说的话,当即一摆手抢白道:“客气的话就先别说了,家具不急着弄到市里去,运下去后先放在你家院子里,你先帮我把服装厂的机器装车运过去,这边你找几个人帮忙,我等会下山后要去镇上一趟,找人把电线牵到厂子里。”
顾骁听了叶宁这话也顾不上纠结家具的事情了:“厂子那边的电线吗?我已经去镇上找人弄好了。”
“真的?”这下叶宁是真的有些惊喜了:“你什么时候找人弄的?”
顾骁挠了挠头:“就是之前你不是说要去买机器吗,我想着等你回来的时候机器也该回来就,就先去电力局把电线弄好了,娄镇长帮忙打的条子几天就弄好了,不止是厂子,食堂,职工宿舍也都一并弄好了。”
又一件事情被顾骁提前解决,叶宁高兴地拍了拍他的隔壁,发自内心地赞叹道:“你也太可靠了吧!行,那你先把机器和布料之类的运下去,我去找人写招工启事!等工人一到位,我这服装厂就能开工了!”
叶宁在网上买了几百款衣裳的模板纸样,回头用纸板拆出来就能用,按理说一个服装厂应该有专业的设计师和打版师的。
这不是叶宁在这边没什么人脉吗,只能先依样画葫芦做着,回头再慢慢找专业的人才了。
顾骁自然是叶宁说什么都说好,两人配合着先装了满满一车的家具,然后就下了山。
到村里后顾骁停稳车后就去周新文家里找人帮着搬家具和机器。
叶宁下车后也没急着去镇上,按照现代一个小型服装厂的配置,服装厂想要动工,哪怕不安排夜班,那至少也得招六十几号人,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她准备先在村里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第150章 “周二哥,我想聘请你……
叶宁在牛草湾三大队随口和村里的婶子说了一下招工的事情, 之后的事情就不用她自己吆喝了,半个小时不到,村里人就得到了消息。
有这份心思的大姑娘和小媳妇, 立刻就放下了手里的活计往顾家来了。
对于叶宁这位归国华侨,村里大部分人都和她只有点头之交, 这会儿过来了也是你推我、我搡你的,最后一群人中胆子最大的周巧珍先开口问:“叶小姐,听村里的婶子说你要招工人了?”
叶宁放出风声的时候就知道有人会来问,熟门熟路地从顾家搬了桌子和凳子出来, 拿着本子和笔回道:“对, 厂子里要用的机器我已经买好了, 现在招缝纫工、熨烫工、裁剪工,食堂那边也缺人,我这里要求年龄在十六到四十,你们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都能到我这里来登记。”
村里人做梦都想当工人,要说意向,那肯定是都有的,只不过大家还有问题没有问完,最后还是周巧珍再次开口问道:“那你这里的待遇……”
在大家来之前, 叶宁已经按照时下的行情草拟好待遇了:“缝纫工、杂工月薪四十, 剪裁、整烫工五十,包中午一顿饭,我现在想的是早晚食堂也供饭,不过要收费,但肯定要比饭店卖得便宜,住也有职工宿舍。”
平心而论, 这个工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毕竟镇上的纺织厂的正式工一个月才三十五块钱,之前大家想着市里好几家厂子都给工人涨了工资,他们的工资今年说不定也能涨一涨。
然而崔维诚开在市里的纺织厂对乐阳镇的纺织厂影响太大了,他们今年订单少了好几成,眼下别说涨工资了,就连工人们原有的工资水平,都快维持不住。
叶宁这里包住和中午一顿饭,这个条件一出,村里人根本就没办法拒绝。
一时间只要是年龄合适的,都挤上来登记,叶宁也不能只在牛草湾三大队找人,所以她还不忘提前提醒:“现在只是登记,不是说登记了就能当工人,回头还得去厂子里考试的,要能学会使用电动缝纫机,并且手脚利落的人才能在厂子里干活的。”
这个规定大家倒是都能理解,周大海和媳妇李翠莲因为丈夫在叶宁的养殖场上班的关系,也和她说过几句话,当即接过话茬道:“这是自然,以前镇上厂子里招工,那也是要考试的,几十个人抢一个名额,叶小姐你这次招的人多,我们考上的几率还是挺大的吧,就是不知道我们这种妇道人家,能不能学会你说的那个铁疙瘩机器。”
牛草湾三大队条件不好,连缝纫机都没有一台,整个村长,能使得来缝纫机的人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更别说叶宁这机器还是电动的了。
这话戳中了在场所有人的内心,见大家心里都没底,叶宁当即安慰道:”不会没关系,我找师傅学了,回头我教大家,机会都是一样的,你们又不比人笨,怎么可能学不会。”
叶宁之前也没开过服装厂,各种事情都只能从网上找资料,现在她还不知道大家的效率,也没敢启用现代大部分服装厂的计件制,不过以后说不定也能考虑。
村里年龄合适女性还真不少,最后满足要求的人都想试一试,最后只牛草湾三大队登记过的人就有四十六位,也不知道回头真的上手学过后,这些人里面有多少能过关。
电动缝纫机对乐阳镇的人来说都是新东西,机器运到厂里后,叶宁还得找电工铺设线路,一两天内是没办法让大家考核了,只告诉大家一个星期后统一到厂里学习。
满满一山头的机器,顾骁和顾家人一直忙活到傍晚,才总算是把大部分的机器都给运到了镇上的厂子里。
那些机器顾骁都不用问,只看用料和个头就知道价格不菲,这么多机器就这么放在厂房里可不行,运最后一趟机器的时候,他就不放心地想把叶宁给带上了。
对此叶宁一早就想好了,直接扭头问周新文的小儿子:“周二哥,我想聘请你当服装厂的保安,每个月给你四十五块钱,你愿意吗?”
服装厂的围墙还没建好,不过只要有砖块和水泥,这些东西镇上的泥瓦工就能干,后面可以慢慢弄,现在厂子里放着那么多机器,白天晚上都得有人守着。
叶宁想着怎么着都得找四个安保人员,分成早晚两班,二十四小时巡逻。
不过一家工厂的保安,说起来也是很紧要的,互相要太熟了,容易欺上瞒下,所以不能都在牛草湾三大队找,叶宁先定下周爱国,剩下三个可以从别的大队选,别的不说,杨长生他们队上肯定能找出一个靠谱的。
周爱民忙不迭点头:“愿意,愿意,我是现在就跟着阿骁的车去厂里吗?”
一个月四十五的稳定工资,自然比周爱国在家里种地要好,开年后村里也有出门讨生活的,在市里打零工一天也只有一块多的收入,他在镇里能有一份稳定日入一块五的工作,已经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叶宁点头道:“是的,今天晚上厂房那边就得有人守着,麻烦你了,等会儿我再去别的地方问问,争取早点把保卫科的人招齐,让人和你换班。”
周新文的大儿子看着屁颠屁颠爬上车的弟弟,心里很是羡慕,能在厂里有份固定的工作,就不算是泥腿子了。
叶宁注意到了对方的神色,当即道:“周大哥,保安这种活不适合兄弟两一起做,但是我给你留了一个整烫工的名额,那个活简单,就是用整烫机把做好的衣裳熨烫平整就行,工资最高,一个月有五十块,这段时间你在家安心待着,等我通知你上工。”
周爱党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样的造化,快四十岁的男人,激动得红了眼眶,狠狠地朝叶宁鞠了一躬:“叶小姐,谢谢你,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没事,反正要找人,找你们我还放心一些:”叶宁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对了周大哥,村里有木工活做的好的人吗。”
“叶小姐你说的是木匠吗?村里有会做木工活的,但不是正经木匠,隔壁大队倒是有个正经木匠,祖传的手艺,以前在镇上开铺子的。”
叶宁除了要做裁床和整烫台之外,还要做职工宿舍的上下床,职工宿舍六层十二套房子,都是三室的户型。
双人间和单间肯定是没办法满足了,虽然叶宁暂时还没打算的,但是以后说不定厂子里还是要开夜班让机器二十四小时都动起来的,如此一来,最少一个房间都得放两张高低床才能满足要求。
这可是个大工程,叶宁一分钟都不想多耽搁,当即就对周爱党道:“那能不能麻烦你给我带给路,我去找他一趟?”
带路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叶宁骑着摩托车带着周爱国,十来分钟就到隔壁大队了。
在这十里八村了,叶宁的摩托车已经成了一个标志,她刚把摩托车停到于木匠家的院子外面,她的妻子就听见动静出来查看了。
有周爱党在场,叶宁都不用张口,他就已经率先开口了:“嫂子,于大哥在家吗?”
于家嫂子自然是认识叶宁的,之前她上梁的时候,她还去凑过热闹呢,带回来的大白馒头一家人吃了一整天。
叶宁找上门来,于嫂子再联想到自家男人木匠的身份,再看向两人的时候跟看财神也没什么两样了,连忙侧过身道:“我家老于去地里扯草了,我马上就去喊他,叶小姐,周老弟,来家里坐着等一下。”
两人也没拒绝,见于大嫂让家里的小子去地里喊人后,他们就跟着进了院子。
于木匠手艺好,平常多多少少也能接到一些帮人打家具的活。村里其他人家院子里不是养鸡鸭就是种菜种果树,于家的院子倒是不一样,里里外外堆的都是木料。
叶宁见院子里有做了快一半的木床,当即就上手仔细翻看了一下,于木匠到底是老木匠,这床架子的榫卯槽修整的严丝合缝,她拼接好两根木方后又用力晃了晃,纹丝不动,一看就稳当。
叶宁心中满意,等到于木匠带着几个儿子扛着锄头从地里回来后,她笑打过招呼后就直接开门见山道:“我想让你帮我做些木工活,需要做的东西不少,我希望你明天一早就能去镇上开工。”
相比于激动得满脸通红的妻子,于木匠倒是要淡定一些,还不忘问道:“我倒是可以,目前手里没有别的活干,就是不知道叶小姐你需要做些什么东西。”
高低床是叶宁一早就决定要做的,不过她这次过来得匆忙,倒是忘记在网上下载图纸了,不过高低床结构也不复杂,她找于嫂子要了纸笔就随手画了出来。
“这样的高低床,我要七十二张,不过只有三十几张要得比较急,剩下的可以晚一点做,另外就是两个这样的大木台,这个很急,希望你能尽早做好。”
于木匠拿起图纸眯着眼睛仔细看了一遍后,心里已经有了把握:“样式倒是不难,不过叶小姐你是想按天算工钱,还是等我做完一张床算一张的钱。”
按件算钱太费事了,叶宁图省心,直接道:“木料我回头会统一采购,你只需要出工就行,我给你按最高的木工师傅算,五块钱一天如何?如果你有配合得好的学徒或者小工,我按两块钱一天给你算。”
第151章 “一个一个问,你们……
叶宁之前在市里找过木匠, 之前的周木匠手艺也不错,只不过没有到能够独立承包工程的程度,一般情况下他每天的工资都在一块到一块五之间。
虽然于木匠的手艺要好一些, 但是叶宁给他开一天五块的工资,在当下已经是很高的价格了。
现在人均日工资不到一块, 像于木匠这样的技术工种,只有在大城市才吃香,按照尤利民说的,在深市, 手艺好的木工一天最高能拿到八块钱的工资, 也因为南边工资高, 现在南下打工也成了一种潮流。
叶宁的这个条件一出,于木匠就没有不乐意的,当即就拍着胸脯道:“叶小姐你放心,你这活我肯定会帮你做好,我这两个儿子从小就跟着我学手艺,如今也能独当一面了,你要觉得可以,我明天一早就带上他们俩一起去上工。”
于木匠说完怕叶宁误会自己是想占便宜,当即一一旁傻站着的哥两个往前一推:“快去把你们做的那些东西拿出来给叶小姐看一看。”
“不用了。”叶宁不以为然地摆了摆手:“于师傅你的人品我是听说过的, 你要觉得行就带上吧, 我这工期紧,你能多带几个人一起干活更好,只要能按时完工,工钱我一分钱都不会少给你们。”
来的路上叶宁就已经听周爱党说过了,在附近几个村镇,于木匠的手艺和人品都是能排上号的。
于木匠一叠声道:“好好好。”
对于于木匠来说, 自己只用带着儿子们做些木工活,一天就有九块钱的收入,这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情。
得了这么好的一份工干,于家其他人也是喜不自胜,于家嫂子更是十分热情地留两人在家里吃饭,叶宁都没来得及拒绝,对方就已经撸起袖子要去鸡圈抓鸡了。
叶宁连忙阻止:“不了,厂子那边还有一摊子事呢,这饭我们就不吃了,于师傅记得明天一早去厂子里干活就行了。”
从于木匠家回到村里后,叶宁和周爱党在村口分开,然后她径直回了顾家。
因为自家孙子的心思,周顺弟刚开始还觉得有些别扭,不过叶宁对老人一直都挺热情的,挤在灶屋帮着周顺弟烧火做饭,两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又亲近了起来。
天色完全暗下来之前,顾骁开着货车回来了,就着堂屋昏暗的烛光,他一眼就看到了坐在桌子前面和周顺弟谈笑的叶宁。
顾骁说不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只觉得自己的一颗心像泡在了热水里一样,酸软得不像话。
叶宁见顾骁进院子后不进屋,而是站在门口发呆,还以为他是今天累着了,赶忙朝他招了招手:“辛苦你了,快来吃饭。”
顾骁视线扫过桌子上干干净净摆着的三幅碗筷,忍不住皱眉道:“你们先吃就是了,不用等我的。”
见周顺弟不出声,叶宁只能开口回道:“我们要饿了当然会吃,这不是时间还早吗,好了你别傻站着了,你这么大的个子,我们仰着头看你脖子很酸的好吗,快坐下。”
顾家祖孙两人吃饭不爱说话,叶宁倒是有话要想和顾骁说,但是也没在饭桌上说,等到大家都吃饱喝足放下筷子后,她才开口交代道:“我去找了二大队的于木匠,让他帮着打东西,明天一早你先去把他们接上,然后去买木料,我要先去果园,厂子里还差三个保安,我想先去红星大队看一看。”
对于工作上的安排,顾骁一直是很少置喙叶宁的安排的,只点了点头:“好,还有一件事情,山上养的鸡里面有不少公鸡,只吃东西不下蛋,我想问你要不要捉了去卖掉?”
叶宁过来快一天了,忙里忙外的,倒是还没顾得上养殖场那边的事情,闻言沉思了一会儿后说:“这个先不急,我又订了一批鸡,就是这两天就要往山上放,到时候一起解决。”
那么大一片山林,只养这一批鸡密度确实很宽松,顾骁也没多说,只担心乐阳镇就这么一点大,这么多鸡养在山上,那鸡蛋一时半会儿的也卖不完。
养鸡之前叶宁就已经想过了,这散养鸡的鸡蛋品种肯定比现代那些养殖蛋要好,回头她还可以把鸡蛋弄到现代去卖。
“这个你不用担心,我这边也有销路,能卖掉一些,再一个等服装厂开起来了,这养殖场的鸡蛋也能往厂食堂里面送,七十来号人呢,每天也能消耗掉一部分鸡蛋。”
知道叶宁心里已经有了计划,顾骁也就放心了,时间也不早了,他把自己记账的账本交给叶宁后,就去灶屋烧水洗漱了。
账本里支出是大头,施工队那边的工钱和各种材料钱就花了十几万,之前叶宁给顾骁的钱,已经花得没剩多少了。
进项就是顾骁前段时间卖鸡蛋的钱,一次六七十,最多的一次也只有九十几块钱,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了。
就这么几个月的时间,二三十万就这么花出去了,叶宁看着账本不由得又庆幸了起来:“好在眼下就只剩服装厂那边的开销了,布料这些我已经提前买了一批,回头等衣裳做出来卖掉就能看到回头钱了。”
顾骁作为经手人,对叶宁生意上的一应开销是再清楚不过的了,闻言只能盼着服装厂那边能顺顺利利的,让她早日回本。
第二天一早,叶宁骑着摩托车去果园找杨长生,顾骁开着车去接于木匠。
货车比摩托车更快,接到于木匠父子三人后,他开着车直奔木材厂。
于木匠是内行,是以挑选木材这事顾骁就全交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