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听着郭嘉的猜测,顾至在心中暗道:当然有高人指点,如果蝴蝶的翅膀没有乱煽,命运的齿轮还在转动,此刻在张济、张绣帐下就业的,应该就是毒士贾诩。
  作为一个同样在后世广为人知、以自保之术出名的曹魏谋士,贾诩最初并非跟随曹操,而是先后在董卓、李傕郭汜、张绣势力间打转。
  他一手招来司徒王允的灭亡,将小皇帝重新推入火坑,间接害死曹操的长子曹昂与侄子曹安民,最后在曹魏受封高位,活到寿终正寝,成了程昱以外,少有的,得以善终的曹魏谋士。
  一想到原著的结局与史书中的记载高度一致,他身边的熟人或病故,或因为各种争斗而毙命,顾至心中便烦乱不已,恨不得当场将曹操套一顿麻袋。
  正在他心烦意闷的时候,垂在一侧的手掌再次传来温热的触感。
  这一次,那只温暖的手并未在他掌心描画文字,而是平和有力地握住他的手,传递着宽慰。
  炙热的温度将他从纷乱伤神的思绪中拖出,顾至垂着手,冰冷的指尖一颤,迟疑地,一点一点地回握住那道温暖。
  上首,郭嘉仍在分析两军利弊、构想奇策。他不经意地侧头,再次看见两片交叠的广袖。
  “……”
  郭嘉深吸了一口气,并未停顿,继续侃侃而谈,内心却在嘀咕。
  底下两人又开始当众抵掌,真是不顾他人死活。
  荀彧并不知郭嘉心中的念叨,也不知顾至心绪不佳的源头。他时刻记着戏志才当日说过的话,只是遵从本心地,想要给予宽慰。
  侧方,已经背完一遍《道德经》的荀攸,不经意地侧头,再次看到斜后方令人难以直视的景象。
  荀攸沉默地将头转回,想到顾至曾经掏给他看的尺素,全部出自小叔父之手的殷殷叮嘱。他闭了闭眼,开始背诵《逍遥游》。
  第86章 天子何在
  一场会议结束, 众人心思各异。
  曹操拿到了合适的计策,满意离去。
  仍坐在原位的郭嘉揉了揉酸痛的脸,心中哀悼不已。
  最近面部的皮肉扭动得太过, 整张脸都麻了。接下来的几日,他得跟戏志才和荀攸学习一下绷脸的技巧,不能再让脸颊随处漂移。
  郭嘉揉了两下脸,一抬头,发现帐中的人已经走了个精光, 只剩下他一个人原地坐着。
  他赶紧离开营帐,远远瞧见戏志才与顾至面对面站着,好似在说话。
  环视一周, 没看到荀彧, 郭嘉走近两步, 恰巧听到戏志才的询问。
  “集会时, 郭奉孝为何频频看向你与文若?”
  早先开会的时候,虽然因为视角所限,戏志才只能看到荀彧的侧脸, 并未察觉两人之间的异常。但荀攸与郭嘉两人几次投来的注视还是引起了他的注意。
  尤其是郭嘉,那丰富得仿佛鬼上身的表情, 他就算往眼睛里倒一盆水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戏志才的问题不难回答, 可顾至还是选择了沉默。
  作为被损的那一个, 顾至当然知道郭嘉为什么要一直看向这边,更知道郭嘉那千变万化的表情是为了什么。
  然而,他不能大大咧咧地跟戏志才说“因为我与文若在握手”“因为我们借着袖子的遮挡做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因为文若在我的掌心写字而我差点以为是挠痒痒”……不管是正经版还是抽象版, 他都没法将这件事坦诚地说出来。
  至于为什么没法说……他也想不出原因。
  “志才何必找顾郎询问,要想知道缘由,直接来问我便是。我定会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一听到郭嘉那充满嬉笑意味的语气,顾至全身的警报霎时拉响。
  戏志才却只是不咸不淡地瞥了郭嘉一眼,干脆地拒绝。
  “我对你的想法并无兴趣。阿漻既然不想说,那便罢了。”
  热脸贴到了冷板凳,郭嘉不甚在意,往两旁再探了一眼:
  “文若呢?平时与顾郎形影不离,黏黏糊糊,今个儿怎么见不到人影?”
  “主公那边还有别的事,让文若去了主帐。”
  依照以往,听到郭嘉这么形容他与荀彧,顾至多半要与他斗一斗嘴。然而荀彧被曹操喊走,顾至心中烦闷,倒是没了争辩的想法。
  郭嘉还想打趣,接收到来自戏志才的死亡凝视,识时务地换了话题:
  “明日,厉锋将军会率领精兵进攻阳安。”
  郭嘉口中的厉锋将军正是曹仁。因为他与夏侯兄弟时常在外征战、守城,顾至已有小半年没有见过他们。
  “张济、张绣刚拿下豫州就敢抛下后方,率领大军入兖,极有可能因为——他们与豫州北部的三个诸侯王国达成同盟,不怕内部生乱。”
  郭嘉瞥了眼平静如常的戏志才:
  “豫州可是我们的故土,对于那三个诸侯王的事迹,想来志才也有所耳闻?”
  “陈王刘宠骁勇善战,武艺高绝,仁政爱民,梁、沛二王皆以他马首是瞻。”
  戏志才淡然道,
  “自黄巾之乱以来,陈国涌入大量部众。以陈王如今的实力与兵力,若他要帮助张济,此次征战只怕还有波折。”
  郭嘉并不认同这点,高深莫测道:“既然是联盟,多多少少还是会帮衬一些,只是这‘怎么帮’‘帮多少’,总得有个说法。”
  顾至听着两人的谈话,同样思忖着当前的局势。
  虽然他对原著小说后面的剧情已经忘得七七八八,但郭嘉与戏志才谈论的“刘宠”他还是知道一些。
  陈王刘宠并非小说中的角色,而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
  依照《后汉书》的记载,陈王刘宠是个神箭手,坐拥几千张强弩,是唯一一个在黄巾之乱中强势留存,还越来越富有的诸侯国。
  因为在战乱中吸纳了大量部众,尽管陈国只有一郡之大,所拥有的精兵却让人不敢小觑,更别提陈国还拥有几千张强弩,掌握了当下时代最强的利器。
  然而,不知什么原因,陈王刘宠并未加入诸侯攻伐、扩张的队伍,而是一直留在陈国这块一隅之地。
  最终,这位有望兴复汉室,却还未来得及在乱世中散发光芒的汉室王侯,因为袁术莫名其妙的记恨,死于刺客之手。
  顾至回忆刘宠的经历,倒不是为了哀悼这位令人扼腕的王侯,而是因为他想到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天子……会不会在陈王的领地?”
  郭嘉与戏志才停下讨论,同时看向顾至。
  “董贼作乱时,陈王曾自称‘辅汉大将军’。”
  顾至补了一句。
  辅汉大将军,光是从字面意思理解,其中蕴藏的含义就足以令人端看。
  何为辅,辅佐也。
  更何况,刘宠与刘表、刘焉等所谓的汉室宗亲不同。
  刘表、刘焉都是汉室远亲。说是宗室,实际上,他们都是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XiHan.html target=_blank >西汉王侯的后人,与皇家的血脉已隔得很远。
  而刘宠与刘宏都是东汉汉明帝的直系后代,若按辈分,天子刘协还能喊陈王一声“从祖父”。
  当然,最重要的是——
  原著小说中的刘协极有主见,他会青睐于曹操、刘虞、刘备这种曾经表露过忠汉之态的朝臣,自称辅汉大将军的刘宠自然也在他的青睐范围之内。
  “阿漻的猜测不无道理。”戏志才第一个表达了认可。
  天子刘协若是有余力选择投奔的对象,血脉相近又有强大武力震慑的陈王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说来,当天子在各州、郡出现的时候,确实只有豫州并未传来音讯。”
  郭嘉若有所思地应和着,倒是察觉了一件事。很多时候,顾至虽然没有明确的消息渠道,但他的猜测往往都很有道理,仿佛掌握了他们所不知的情报。
  “诚然,那时候豫州乱得很,豫州牧与颍川太守三个月换两次,根本无暇掺合这些。”
  郭嘉压下心中的疑问,略带几分嘲弄地评价,
  “但反过来想,正是因为豫州混乱,其他人的目光都掠过豫州,反倒不会有人往诸侯王的身上怀疑。
  “所有人都想‘奉天子以令不臣’,却没想到天子放了几道虚假的烟雾,将所有人耍得团团转,自己倒是选了一个合适的栖息之地。”
  “你说这话,是嫌自己活太久了?”
  戏志才睨了郭嘉一眼,语带警告。
  哪怕他与郭嘉同样离经叛道,至少他知道有些事明面上绝不可说出口,
  “天子的言行,也敢妄议?”
  “这里只有你与顾郎,我只在你们面前妄议,有何不可。”
  郭嘉丝毫没把这句告诫放在心上。顾至就不用说了,戏志才虽看着不好相处,却也不会随意攻讦他人,胡乱传播他的不敬之举。
  “阿兄说得对,奉孝且注意一些。”
  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即使大汉的楼房就快要倒塌了,可在它彻底倒塌之前,刘协到底还是天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