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563节

  赵青叶想了想,倒也不敢再说,她自己对政事上的事情不太懂,虽然不喜欢住知府衙门,但是也不敢给闵王拿主意,怕到时候闵王要怪她。
  闵王的迟疑一迟疑便到了八月份,八月到了,中秋便快到了,他不知道该送什么节礼去京城,十分犯难。
  这个时候,一个漳州的大商户找上门来,送了一株几乎齐人高的珊瑚,珊瑚红的似血,让人看着便爱不释手。
  闵王大喜,要给银两酬谢,商人不敢接,只说是一片心意。
  闵王接下了,问那商户是谁。
  漳州知府便笑着说:“是出海的,做海上生意的。”
  闵王一下子就明白了。
  之前洪长史就跟他说过,虽然朝廷禁止了海贸,但是还是十分多的人在做海上生意,把东西卖到海上那些地方,然后换取许多东西回来。
  闵王自己的封地,他当然要对自己的封地有所了解,所以他是专门了解过的。
  而且洪长史还建议他也参与这生意。
  原因也没其他的,洪长史说的十分的明白:“殿下以后若是要成大事,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力量和军队,而这些,可都是要银子的,要十分多十分多的银子,现在还有什么方法比海贸来的银子更多?这就是一门捡钱的生意!”
  只要能安全从海上回来,这几乎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闵王其实也动了心。
  这个时候,这个商户的一尊极品珊瑚,已经彻底打动了他,他心里知道,这只是个开始。
  他收下了珊瑚,同时,建造王府的事情,也交给了漳州知府去办了。
  账面上他的银子是给了的,实际上,他没有给过一分钱。
  而他的王府的建造如火如荼,很快就有了初步的模样。
  闵王跟赵青叶亲自去看过,都觉得十分的不错,很是满意。
  而再过了两个月,漳州知府神秘的跟闵王说:“殿下,入冬了,海风大,有从海上来的朋友想拜访拜访您。”
  这海上来的朋友,指的其实是给他做王府的。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个道理闵王还是知道的,他也正好有事要见他们,便点了点头,答应漳州知府安排。
  闵王见到了邱家的人。
  他也由此知道了,邱家是九大世家之一,也是最早开始做海上生意的世家之一,海贸生意他们占了很不错的份额。
  邱大爷十分会说话,处处都捧着闵王:“福建这地方,从前没有藩王,人人都说我们这里是渔村,瞧不起我们这里,殿下如今来了,正如蛟龙入海,该是我们这些小虾米跟着殿下的时候了。”
  闵王听的很顺耳,见他神采奕奕,看上去也是十分的阔达,便问他:“你们有何求?”
  他们送的大礼已经收下了,现在闵王觉得应该谈谈条件,听听他们到底求什么了。
  邱大爷表现的十分的坦诚,他小心翼翼的道:“殿下应当知道我们的难处,实话跟您说,我们其实也不敢奢求什么,只是希望殿下就藩漳州之后,仍旧许我们出海,我们愿意奉献利润的三成给殿下。”
  三成!
  不需要闵王出本钱,不需要闵王做什么,只要闵王能够守口如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把此事上报,这些世家就打算拿出利润的三成来给闵王殿下。
  闵王再一次知道就藩的好处了。
  怪不得大家都说,封地才是好去处,在封地上一切都能做主。
  原来如此。
  他没有立刻回答。
  回去之后跟洪长史提起来。
  洪长史和其他的幕僚以及属臣都很赞同这一点,毕竟他们生活也要银子,王府要运作起来,日子要过的舒心,处处都需要银子。
  闵王自己其实也是动心的。
  他最终答应了。
  并且,他赶在年前拿到了自己的第一笔抽成-----足足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白银!这还只是三成!
  闵王激动的手抖,他有了银子,就能私底下募集更多的护卫,只要官员不往上报,他自己又不要朝廷的饷银,谁能发现的了呢?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事。
  而赵青叶那边,她收到的礼物堆积如山。
  都是当地官员还有商户们送的。
  这些东西比她从皇宫里得到的赏赐还要耀眼。
  之前她嫉妒分那些宝石的时候,苏邀得到的更多,结果到了漳州,她收到的这些宝石大的几乎有婴儿拳头大小,红宝石蓝宝石闪闪发光,还有那些海上的香料,让她眼花缭乱。
  她甚至连惦记萧恒的心思都淡了几分。
  这样的日子,简直是神仙日子。
  是真的挑不出什么不好来了。
  她问闵王能不能收。
  闵王点点头,凡事开了头便很顺其自然了。
  他道:“看看哪几家送的礼最重,记下来,本王到时候另有打算。”
  闵王已经不满足于只分三成利润了。
  这么好的赚钱的路子,他身为一地藩王,凭什么不自己也利用起来?
  他示意邱大爷,他也有船要出海。
  邱大爷一开始似乎有些为难。
  但是很快邱大爷就答应下来。
  第1279章 七十八开始钓鱼了
  财帛动人心,不管什么时候,这个老祖宗留下来的定律,都是奏效的,闵王彻底被这些巨大的利润给收服了。
  这么多的银子!只要能够把大周的布匹茶叶还有那些瓷器带到海外去,他们拿回来的就是成千上万的宝石还有金银乃至于香料,这些东西,对于大周的人来说,都是巨大无比的财富。
  别的不说,就只说闵王妃得到的那些宝石,就比宫里那些妃子们的加起来还要多还要大。
  若是早知道来就藩之后能有这样的好处,闵王早就已经来了,哪里还会犹豫迟疑。
  别说是他,就算是赵青叶,在来了漳州以后,也觉得事事顺心,她在漳州是最尊贵的,在京城还要看太后和贵妃的脸色,也要注意妯娌之间的关系,更要对着太孙妃苏邀低声下气,但是在漳州,她就是最大的,知府夫人算什么?一样要对她摇尾乞怜,求着她能够纡尊降贵的接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人是很容易被富贵和权势迷了眼睛的,而正好在漳州,这两样都大大地满足了闵王。
  闵王再也不只是满足那几十万两银子,他要赚的更多!
  但是就在此时,邱大爷忧心忡忡的找到了他,有些为难的说:“殿下,怕是不好了。”
  他说,面上的表情十分的颓败,像是遇见了什么为难的事。
  又过了几个月了,现在的闵王府已经建造的差不多,雕梁画柱,金碧辉煌,若是不说,会以为那是新建的皇宫,十分的美轮美奂,里面的柱子都是用金粉描画出来的图案,看过去便觉得辉煌得耀目,令人心旷神怡。
  而这些都是邱大爷负责建造的,里头到底花了多少银子,虽然闵王没有看账本,但是大抵心里也有数。
  也正因为此,他对邱大爷的态度是十分宽和且容忍的,听见邱大爷这么急急忙忙的,他便道:“什么事这么为难?成器可以慢慢说来。”
  邱大爷家的船队以后是要负责为闵王出海的,闵王对他自然看重,如果不是什么太过为难的事,闵王想顺手就帮他给办了。
  反正以后要用到这些人的地方还十分的多。
  只是,邱大爷却出了一脑门的汗,他哭丧着脸问闵王:“殿下大半年前离京的,不知道那时候朝中有没有人提起过建造市舶司之事?”
  市舶司?
  闵王怔了怔,还是洪长史在边上提醒:“殿下,的确是有这回事,是庞大人在朝中提起的,目的便是为了开放海贸,您忘了吗?”
  被洪长史这么一提醒,闵王就也想起来了。
  的确是如此,当时朝中好像为了这件事争执的非常凶,最后好像是庞清平赢了,朝中答应让他征兵训练海军。
  他皱着眉头问:“怎么了?”
  就算是有这回事,又怎么了?
  邱大爷顿时更着急了,他皱着眉头说:“若是建造了市舶司,那我们以后出海,就都要受到朝廷的管辖,要交税给市舶司,殿下,您还不明白吗!”
  闵王的确是还不是特别明白。
  他只是个王爷,又不是太子,自小受到的教育里头没有教导他做生意的,他根本不懂这里头有什么区别。
  洪长史便急忙跟他解释:“殿下,也就是说,若是市舶司起来了,那朝廷就会派官员来市舶司,以后出海的资格是由市舶司掌控的,而谁能出海,谁不能出海,出海的货物多少,市舶司都会检查,并且来收税,这些税收,都是给朝廷的,跟您就没什么关系了。”
  说的简单点,也就是说,以后这里的好处,就都不是闵王的,而是朝廷的。
  闵王想到了这一点,勃然色变,一时之间久久没有出声。
  这种滋味,就好像是你刚刚挖到了一个宝藏,你知道这个宝藏能够让你暴富,让你得到你从此幻想的一切东西,但是,就在你触手可得的时候,忽然跑出来一群人跟你说,这宝藏是他们的,他们要收回去了。
  闵王的眼神阴沉下来,脸色难看得吓人。
  邱大爷唉声叹气:“原本我们一直派人打听,想知道此事到底可行不可行,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如今都变得十分谨慎,很怕出海了之后便回不来,再回来已经变了天地。好在这半年里,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所以我们也没有太放在心里,谁知道,我们听说,这件事很可能是真的要成真了。”
  他看着闵王的脸色:“殿下,若是真的,那咱们只怕赚的不够从前百分之十,毕竟开放海贸,想要吃这一杯羹的人就太多了,哪怕是以我们的关系,也不可能全数吞的下,利润一再分薄不说,我们赚的银子还要给朝廷交税,哪怕对您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您赚这银子,只怕朝廷对您忌惮,赚的多了交税,朝廷心中也对您的收入有数的。”
  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
  闵王的脸色彻底的变了。
  他不能容忍自己刚刚有了一点起色的生活便被打回原形。
  若是真让市舶司建成了,便宜的事朝廷。
  洪长史也叹了口气:“原本还以为找到了一条发财的好路子,若是有了这些银子,再打着倭寇犯边的旗号,咱们也能扩充护卫队,谁知道……谁知道现在生出这样的变故,只怕是又要慢慢熬了。”
  慢慢熬,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
  若是继续这么下去,那一切就都晚了。
  闵王尝到了钱财带来的好处,他也本来就想更进一步,所以当他已经能握在手里的东西即将溜走的时候,他完全没有了犹豫。
  他恶狠狠地说:“谁说能建成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