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422节

  现在廖经续哪里有时间见本地士绅们,他心烦意乱的摆摆手:“不见!”
  亲卫长没有退下去,轻声提醒:“大人,这个时候,不如见一见。”
  见廖经续看向自己,亲卫长并没有躲闪,而是接着道:“想必殿下是想见的,毕竟,还有纪家的人。”
  廖经续立即就明白了属下的意思,本地士绅们是本地名门望族,在当地一般都是十分的说得上话的,一般当官的人,都得跟他们处好关系。萧恒是来平乱的,按理,是用得上他们的。
  原本,廖经续本来就想要在萧恒跟前争取主动权,因此并不想给萧恒引见这些士绅的。
  但是,这个时候这么做自然就不合适了。
  反而应当反过来,倒是一个人情。
  他很快便做出了决定,又过去跟萧恒说了此事,专门补充:“纪家原本也是大理世家,他们跟杨家、木家在大理可谓是三足鼎立,三家都在大理十分有威望,但是后来,纪家发生内讧,家主出了事,便被挤兑出了大理,可饶是如此,他们在大理还是有许多商铺,并且,有茶山等产业,对那边的事情他们的消息向来十分快。”
  萧恒本身就是打算要借助当地望族的力一道将乱子平息的,听见这么说,自然没有不见的道理,便点头道:“既如此,见一见罢。”
  纪家和当地的几家世家都忙过来给萧恒见礼。
  因着花棚是给那些受伤的人用了,如今萧恒是在临时搭起来的一个帐篷里见的他们。
  纪家的家主纪老爷子忙过来见了礼,颤颤巍巍的又直起身子来:“殿下驾临,草民等有失远迎,请殿下恕罪。”
  其实哪里是有失远迎,刚才迎接的时候,他们也是在人群中的,只是排不上号罢了,而且,也同样有人受伤出事。
  这些人之所以来求见,其实目的大家彼此也都心知肚明,新来了钦差,还是这么高的身份,那么许多之前定下的政策自然都是会有变动的,而这些变动,若是不跟当地的世家知会,他们难免损失惨重。
  因此,过来拜一拜码头,是很有必要的。
  萧恒笑了笑:“老大人说的哪里话,老爷子您也是从大理将军的位子上退下来的罢?也是国朝老人了,本宫只有敬着的,怎么会怪罪?”
  纪老爷子姿态放得更低了,忙着摇头:“殿下这话说的,真是越发让草民汗颜,如今草民无官职在身,不敢当殿下如此称呼。殿下远道而来,草民斗胆,请求给殿下接风洗尘,万望殿下赏脸屈尊。”
  纪老爷子当年的确是大理将军,这也是朝廷平衡之意,将土司的位子给了木家,又将将军的位子给了纪老爷子,让两家互相制衡。
  最后,自然是纪老爷子丢了官职,这也是之前廖经续所说的那样,嫡支都快灭绝了,被挤兑出了大理。
  也因此,纪家如今的态度,便值得琢磨了。
  萧恒挑了挑眉,答应了下来。
  纪老爷子松了口气,如释重负的谢过了萧恒。
  等到他们都退了出去,萧恒才看向了崔先生:“这些士绅中,纪家跟木家本身便有仇怨在,如此热切,当是想要通过朝廷报当年之仇,其他的,这样的态度……怕更多的是想看一看本宫的斤两和态度。”
  他们是本地的名门望族,生意遍布本地,那么相对的,不可能跟木府没有来往。
  而来往到什么程度,就只有天知道了。
  所以他们这么热切,还有许多人是来探一探情况的。
  如果萧恒软弱无能,跟之前朝廷派来的那些钦差没什么区别,那么她们自然是该怎么样怎么样,跟从前一样。
  而如果不是,他们也要做好准备。
  崔大儒见萧恒全都明白,便笑道:“是啊,便是今天殿下遇袭之事,说不得,世家之中,也是有人提前知情的。这倒不是臣把他们往坏了想,而是,人之常情。比如,殿下来的具体日子,咱们可是昨天才遣人送了消息给廖大人的,廖大人来迎接,纵然是煽动了百姓们要给咱们一个下马威,但是其实防卫也都是森严的,却仍旧被人钻了空子,不必多想,内部肯定有魏德胜一样的内鬼还没被抓出来。既然官员之中都如此,何况士绅了。”
  崔四爷在边上道:“他们如此两面骑墙,倒也真是够鸡贼的。只是,既然知道他们中也有亲近木府的,殿下还答应去纪家赴宴,这妥当么?”
  崔大儒瞥了儿子一眼,深觉儿子之前在崔家的时候经商的确是十分有天赋,但是在这政治上头,始终还是差了一点悟性,便摇了摇头:“这有什么不妥当的?自然要去,不仅要去,还要大张旗鼓的去,大家才知道殿下的态度,纪家会吃定心丸,其他的世家,若是只是单纯想要跟殿下打好关系,那么,就该知道,不能再跟木府有勾连,而若是本身就居心不良的,殿下去纪家这么好的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呢?到时候,哪些世家是偏向木府的,不问自明了。”
  崔四爷恍然大悟。
  外头的事情处置的差不多了,廖经续亲自过来请萧恒进城。
  又不安的道:“要委屈殿下在总督衙门安置了。”
  萧恒扬手:“不必说这些,廖大人自安排了就是。”
  廖经续便自去安排了。
  一时苏邀也忙完了,萧恒见她有些疲倦,让人端了茶过来,又轻声跟她说了去纪家赴宴的事儿:“到时候,你也一道去吧?”
  廖经续等人都还不知道苏邀的身份,不过这其实是瞒不住的事儿,毕竟苏邀是个女孩子,是个女孩子,便没有不被多关注的,若是不表明身份,那些人反而都要多想。
  只是大家仍旧还是觉得奇怪,永定伯来打仗竟然还要带妹妹,当真是奇闻了。听说过打仗要带妻子的,从来没听说过还带着妹妹的,这位伯爷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不过见殿下他们都没有任何意见,云南的官员们虽然奇怪,也没有人会提出来就是了。
  第972章 一百七十一夫妻
  受伤的百姓们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萧恒跟苏邀他们才进了昆明城去的。
  要说之前萧恒其实心里还一直觉得廖经续有些无能,但是进了昆明城,他就知道为什么这些百姓挺爱戴这位总督的了----一路走来,昭通和曲靖等地的官道都是坑坑洼洼的,就没几条好走的路,哪怕是昭通繁华的大街,路也是有些不平的。
  但是昆明不同,马车一进城,苏邀就感觉到了路面平整许多,她拉开帘子,便见从进城门开始,便有许多小贩在路边摆摊,卖鲜花的、卖粉干的和一些叫卖小竹筐小竹篮的,一路上很是热闹。
  世人都讲究安土重迁,尤其是土人们,就更是讲究一个故土难离,要他们从山上下来,从他们活了一辈子的地方迁移到城中,其实是个很难的决定,但是昆明城中人口有一半左右是土人。
  这么一看,廖经续着实是下了功夫了解云南民生的。
  只是许多事,他也是迫于无奈,实在没有办法罢了。
  苏邀轻声跟袁夫人说:“我原本还以为,昆明应当比昭通等地好不到哪儿去,原来并不是那样。”
  “其实一开始,我也是这样以为的。”袁夫人见此,忍不住笑了:“您也知道,云南打仗许多年了,大大小小的乱子就没彻底平息过,我当时是很发怵过来的,但是等到过来了才知道,也不全是外界以为的那样吓人。就拿昭通来说,昭通其实也是不错的了,繁华的酒楼什么的也都有,昆明更不必说,我早听说过的,说廖大人来了之后,大力修路,许多东西都能运的出去了,昆明繁华不少。还有大理等地,虽然是土人的地界,但是其实您不知道,大理也是十分繁荣的,并不贫瘠,等您去过便知道了。”
  是啊,这样大好的河山。
  苏邀看了一眼,重新放下了帘子。
  廖经续是个能做事的人,因此,他的总督衙门便也很诚实的体现了这一点----跟两广两湖的衙门不同,廖经续的总督府青瓦白墙,十分素净,自有一股古朴的意味,廖经续迎着萧恒等人进去,都亲自安顿好了,方才看着苏邀有些犯难。
  这是个女孩子,还是个县主,女眷要怎么安置,他还真是没想过。
  苏嵘一眼看出他的为难,没有多想,便径直道:“舍妹与我一个院子便是了,大人不必再另外安置住处。”
  让苏邀住别的地方,先不说旁的,他也不能放心啊。
  见他这么说,廖经续也不多说什么,毕竟贵女的讲究何其多,他也是知道的,多做多错,他便点了点头,让众人先休息,自己回房去了。
  累了一天,在城门外还亲自救助了百姓,廖经续狼狈的很,身上的衣裳都划破了,看的廖夫人眉头大皱,担心的放下了手里的匣子疾步走过来看他:“这是怎么了?怎么好端端的出去迎接钦差,闹成这样回来?您受伤了?”
  见夫人担心的了不得,廖经续便忙笑着摇头:“夫人别急,没什么大事,只是看着吓人罢了,我没有受伤,这些都是旁人的血。”
  说起这个,廖经续的脸色沉了几分,将城外发生的刺杀事件说了。
  廖夫人颇觉匪夷所思,她忍不住道:“谁这么大胆,竟然在云南一众大小官员面前刺杀?而且还殃及这么多百姓!”
  跟一般的贵妇人不一样,廖夫人是很有些见识的,而且也是一个十分能干的人,她见丈夫这么憔悴疲倦,就猜到城外的情况肯定不怎么好,想到丈夫是这云南的第一人,出了这样的事,也是丈夫要付最大的责任,她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原本丈夫要镇住官场一些胳膊肘往外拐的别有用心的小人,又要跟木桐周旋,便已经很难了。
  如今再出这样的事,简直是雪上加霜。
  她叹了一声气,服侍着丈夫把衣裳给换了,跟进了净房亲自给丈夫挑了衣裳,问他:“殿下如何?”
  她是知道丈夫的脾气的,自来直来直去,又强势惯了,很会得罪人。
  这一次丈夫还是带着气去的,想要压新来的钦差一头,怕来的是个二愣子只想着作主,坏事,如此一来,本来就得罪了人,还被人捏住了把柄,廖夫人是真的担心丈夫的前程。
  这官途不官途都还不说了,怕就怕一个别有用心的帽子扣下来,丈夫受到攻讦,连官都当不成了。
  廖经续知道妻子担心,便是他,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这位殿下是厉害角色,他沉声道:“不必担心,殿下没有怪罪我,也没有疑心这事情是我闹出来的。”
  能让丈夫都这么说,廖夫人有些惊讶。
  不过随即她就反应过来,忍不住点了点头道:“那这位殿下,是个能容人的。”
  廖经续没有说话,就是默认了。
  廖夫人放下心来,给他递了巾帕过去,轻声问:“那,我让府中人去叫明月楼的厨子过来,整治晚宴给殿下接风洗尘?”
  这也是应当尽的地主之谊了。
  廖经续却摇了摇头:“不必忙,殿下今天晚上已经有约了,纪老爷子请殿下在沁园用饭。”
  沁园是纪家的产业,是一座有山有水的宅子,十分漂亮,里头时常都是雾蒙蒙的,如同仙境。
  听说是纪家设宴招待,廖夫人便抿唇看向丈夫:“纪家凑得这么勤快,想必是还想着要报当年的一箭之仇,夺回大理的位子了?”
  当年木家把纪家逼得在大理无法立足,纪家只好另寻出路,虽然如今在昆明也是站稳了脚跟,但是若是有机会的话,谁会不想报仇,扬眉吐气呢?毕竟纪家的祖坟可都还在大理呢。
  “是啊。”廖经续意味深长的道:“这也算是个明白人了,聪明人,才会知道一开始就坚定的选对边,不聪明的,就只能跟在人屁股后头捡剩菜剩饭吃了。”
  调侃两句,廖经续穿戴好,又跟夫人说:“你也收拾收拾,今天纪家也是请了咱们的。”
  第973章 一百七十二提点
  v廖夫人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又道:“也就是殿下要去赴宴,否则,之前纪老太太八十一的寿宴,我也是没去的。”
  毕竟官商有别,何况都到了他们这个地步了,便是首富又如何?他们还真没看在眼里。
  廖大人看了夫人一眼,想了想特意叮嘱:“这些便倒罢了,还有一件,这回钦差队伍中,还有一个是个女孩子。”
  女孩子?
  廖夫人一下子也没反应过来,见廖大人这么说,很自然的就以为是哪位在路上遇上的什么红颜知己,或是救命恩人这种,准备收房到时候带回京城去的,她低声问:“是什么来历,哪位贵人看上的?”
  她也好决定如何处置。
  廖大人奇怪的反问:“你想哪里去了?是永定伯的妹妹,就是那位封了县主的苏姑娘,她这次也随行了,我是说,她是唯一的女眷,你得闲了也去说说话儿,而后看看有没有什么要帮忙的地方。”
  廖夫人这才知道自己是想差了,忍不住哭笑不得。
  不过她还是十分疑惑:“怎么永定伯还带着县主来?这也太奇怪了。”
  廖经续自己还想不通呢,不过他也不必想通:“不管是为什么,总之是来了,我之前不知道还有女眷的,原本想着回来跟你商议之后再定她的住所,但是永定伯说跟他一个院子就是了,我便回来了,你之后再送些布料什么的过去。”
  这些事不必廖大人叮嘱,廖夫人自己比他还要清楚的多,便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好了,你放心吧,我这就过去见一见这位县主。”
  她准备了一些云南时新的布料和礼物,便带着丫头过去了。
  苏邀正在跟袁夫人说话,她对纪家的了解有限,便想着问一问袁夫人是不是知道的更清楚些,正说着话,听说廖夫人来了,便亲自迎出来。
  就算是按品级,人家也是正二品的诰命,苏邀出去迎接,算是应有之义。
  廖夫人跟廖经续是截然相反的性子,一副圆圆的脸蛋,看着就很和气的样子,见了苏邀忙笑起来:“倒叫县主亲自出来迎我,怎么使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