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小九?你……知道了?”皇帝微微挑眉。
  赵庚旭并不直接答话,只转身开门, 低声吩咐侍从去请刘太医。
  不多时, 那位须发花白的刘太医躬身入内。然而下一刻,他抬手在耳侧颌下轻轻一揭,竟撕下了一张薄如蝉翼的面具, 连同假须一并除去。
  转眼间, 一位年约三十五、眉目清秀的青年现于眼前, 他从容整袖, 向二人微微颔首行礼。
  赵庚旭介绍道:“他叫淳余杏,出身蜀郡神医一脉, 后机缘巧合下入了天工院下面的善堂,皇兄病重之时,他恰在京城。接下来的事, 由余杏你来说。”
  淳余杏会意,上前一步,“启禀陛下, 殿下。日前,臣奉殿下密令,冒险为陛下请脉。陛下龙体……并非中毒,实乃风寒入里化热,兼之忧思过度,肝郁气滞所致。至于咯血之症……”
  他略一停顿,悄悄抬眼觑了觑皇帝神色,才继续道,“确实有些过于夸张了。”
  见皇帝并无怒色,他胆子稍壮,接着回禀:“而所谓‘梦陀罗’之毒……于陛下脉象之中痕迹极浅,绝非长期嗅闻所致,反倒像是……近期微量接触,且其中大半毒性,已被陛下服用的解药化解。”
  “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慎重,“陛下圣体早年似乎曾中奇毒,虽毒素已清,却终究伤了根本,于子嗣有碍,且体质较常人更为虚弱,理当精心将养,宽心静虑。若再这般劳心耗神,只怕……于寿数有损。”
  此言一出,赵庚明脸上的表情瞬间凝固。他看向赵庚旭,只见弟弟正板着脸,气鼓鼓地瞪着他,满眼都是控诉。
  “你……你早就暗中让杏林高手给朕诊过脉了?”赵庚明有些尴尬问道。心里暗想,这神医一点都不含蓄,咋啥都说。
  “不然呢?”
  赵庚旭一边挥手让淳余杏退下,一边带着委屈和愤懑开口:
  “当时皇兄吐血昏迷,吓得我魂飞魄散!我一面要应付世家那群老狐狸,一面悬心你的身子,日夜难安!结果……结果你根本是装的!连我也骗!”
  他越说越气:“还有,你早年中毒,以致子嗣艰难、体质受损之事,为何我毫不知情?我现在回想起来,你和父皇确实有一段时间奇奇怪怪的?你们竟都瞒着我!”
  他盯着兄长,语气愈发激动:“还有这次,皇兄你是不是早就想借此机会,看看我这个弟弟,在面对这种局面时,会如何应对,能布出怎样的局?”
  想起自己那些暗中布置——调动“幽灵”,联系周勃,还自以为是力挽狂澜——原来皇兄说不定一直在暗处审视,如同考官评判答卷一般!
  赵庚明被弟弟这一连串的质问弄得有些尴尬,抬手摸了摸鼻子,苦笑道:
  “小九,朕……起初确实只是风寒加重,那口血……咳,虽有夸张,但的确有咳血,不过是咽喉咳多了有些损伤的缘故。”说着,他小心地看了弟弟一眼。
  “之后察觉世家异动,便顺势而为,想看看能钓出多少不安分之徒。至于你……朕承认,确有借此考校你之心,但绝非不信任。
  朕只是想看看,在没有朕庇护之时,你能做到何种地步。而你做得比朕预想得更好。”
  这确是真心话,小九的反应与手段,远比他预期的更为出色。
  但他随即眉头又皱了起来,看向殿外,语气带着一丝忧虑:
  “只是……此事未免太过顺利。崔琰老谋深算,秦毅掌控禁军多年,崔家身为世家之首,几乎未留任何后手。
  从崔景明呈上的证物来看,他在军中亦有部署。如今败亡得如此之快,似乎……快得有些不合常理。”
  赵庚旭看着皇兄那疑惑的神情,心中的郁闷忽然消散了不少,甚至隐隐有几分得意。
  “皇兄觉得顺利?那是因为……不止皇兄在钓鱼,臣弟也在钓鱼。而且,我们好像不小心钓到同一条河里了,还各自下了不同的饵。”
  “此话何意?”赵庚明怔住。
  赵庚旭深吸一口气,决定坦白:“臣弟被软禁后,崔琰曾来找过我。”
  “什么?!”皇帝这次是真的震惊了。崔琰去找小九?在那种时候?
  “他并非去威逼利诱,而是请罪,兼提出合作。”
  赵庚旭回忆起那夜的情景,语气也有些复杂道:“他说,他深知世家积弊已深,皇兄与我都欲除之而后快。此次皇兄病重,各家蠢蠢欲动,已成烈火烹油之势,覆灭只在旦夕。”
  “他崔家身为世家之首,无法独善其身。但他不愿看到崔家百年基业瞬间灰飞烟灭,亦不愿见朝局动荡过甚,伤及国本,令自己留下千古骂名。”
  赵庚明眼神锐利起来:“所以,他找你合作?合作什么?”
  “合作演一出更大的戏。”
  赵庚旭道,“他主动将世家勾连皇后、构陷储君的阴谋和盘托出,并愿意在关键时刻,提供其他世家乃至军中勾结势力的关键罪证,助我们将他们一网打尽!”
  “条件是,保他崔家嫡系子弟性命。他们会交出全部田产、商铺与浮财,然后改头换面,远离京城,只求一线生机,避免被其他残余势力知道反扑。”
  “他还说,他太了解我这个学生了。他估算过天工院的营收,断定其中必有蹊跷,大概猜到我们手中还有未在朝堂显现的力量。”
  “且火药试验成功之时动静太过之大,他虽不知具体是何物,但也隐约听闻过一些风声。”
  “他知道我们绝不会放过这个彻底拔除世家的机会,也相信我不会对真心投诚、并交出所有筹码的崔家斩尽杀绝。故而,选择了主动合作。”
  御书房内陷入了短暂的寂静。皇帝赵庚明看着弟弟,眼神变幻莫测。
  他万万没想到,那个一贯老谋深算、与他和父皇明争暗斗多年的崔琰,最后竟会选择这样一条路!更没想到,小九竟有魄力与虎谋皮,应下这等合作!
  “你……应下了?”皇帝的声音有些干涩。
  “应下了。”
  赵庚旭坦然道,“于公,这是代价最小、清算最彻底的方案。于私……他终究曾真心教导过我几年,这份师徒情谊我承他的情。”
  “所以,我答应了他。他让崔景明交于的名单,早就抄了一份于我,这也正是为何各地几乎没有叛乱的声息,李锐的‘幽灵’能如此轻易控制全局的原因。”
  一切豁然开朗!原来最大的“内应”,竟是叛军之首崔琰本人!
  他以自身的身败名裂和家族明面上的倾覆,换取了血脉的延续和彻底的转换。同时,也协助皇帝与皇太弟,完成了一场对世家势力最完美的清算。
  赵庚明长叹一声,心情复杂难言。
  他对崔琰,有愤怒,有忌惮,而此刻,竟也生出了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敬佩。
  这老狐狸,果然厉害!临老入土,要不是崔家后继无人,崔景明又还没长成,怕是不会这么简单入局。最终摆了所有人一道,却也让各方势力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那……你打算如何安置崔家?”皇帝问道,他知晓弟弟既已承诺,必有周全安排。
  赵庚旭微微笑道:“明面上,崔家被流放。途中我会派人将他们秘密护送至蜀地、凉州等偏远地区。那里皆文风不盛,世家势力也已被清扫得差不多了。”
  “崔家底蕴深厚,族人学识不凡,我打算在蜀地、凉州等地多开几家书院,让他们教书育人,将他们的学问传承下去,也算为国效力,不浪费人才。”
  “况且,他们不知道我与崔相的合谋,只会感恩戴德,书院在我们的掌控之下,他们也翻不出风浪。”
  他心中暗想,我把后世高考那套作息搬过来,一人最少给我带3个班,我不信他们还有精力搞事。保准他们回去倒头就睡。
  这个安排,可谓仁至义尽,又极具远见。既履行了承诺,保全了崔家血脉,又将其置于可控范围,化害为宝。
  赵庚明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他忽然想起一事:“那崔景明……”
  赵庚旭闻言,大笑道:“这算是崔相送给我的最后一份大礼了。他说,崔景明乃崔家麒麟子,心性纯良,才华卓著,是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他将崔景明留下,当个靶子,至于用不用,随我。而且崔景明本人,对此一无所知。他还以为,是自己大义灭亲的举动,为家族换来了一线生机。”
  皇帝闻言,一时间竟不知该作何表情。这崔琰,连自己的嫡孙都算计进去了!
  让崔景明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扮演了关键角色,既献上了投名状,又让他与过去的崔家彻底切割,干干净净地留在朝堂。这份心思,这份狠辣,真是……
  赵庚旭想起大殿上崔景明那副可怜的模样,闷闷地笑了起来,“这块璞玉,我收下了,至于日后如何,再看吧!”
  ……
  是夜,月朗星稀。皇城在经历白日的惊心动魄后,终于恢复了往昔的宁静,只是空气中似乎还隐约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