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扶苏闻言,立刻在此人的问卷上做了个记号:“这可是珍惜样本,要重点保留。”
  “为什么?”苏轼问。
  “你自己不也说了么,这种人来膳堂吃饭是少数呀,当然要重点标记他们的想法啦。”
  苏轼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态,又上下观摩了一番扶苏的小脑袋瓜。吓得后者保住脑袋,眼里写满了警惕:“苏轼,你想干嘛?”
  不会也想学坏,呼噜他一把吧!?
  “我是在想啊,小郎你的这颗脑袋,到底是怎么长得呢?怎么好像什么都知道一样?”
  苏轼的表情,似乎真在认真思考。
  “这个嘛……”
  扶苏扯开嘴角笑了笑:如果你能活三辈子,说不定比我还要博学呢。
  话说回来,他也真该感谢大宋崇尚神童的风气了。到目前为止,不管自己展露出了哪方面才能,大家好像都默认了他单纯天赋异禀,而不是怀疑被借尸还魂什么的,要剖开他脑袋验尸。
  扶苏劫后余生般,摸了摸自己聪明的脑门。
  他俩又等了一会儿,待饭点过了,膳堂空空如也后才鸣金收兵。扶苏清点了一下今天的收获:一只手都握不完的投票,二十多张问卷。
  草草一翻,每一张都填得满当当,根本不像后世那样敷衍,果然,官家的名头就是好用。
  扶苏甜蜜又痛苦地“这下可有得整理了。”
  “整理完之后,是不是该去八王府啦?”
  “对的。”
  “太好了。”苏轼期待地搓了搓手:“等休沐日,我们就能去给东君买小鱼干了!”
  两人回到了扶苏的宿舍,扶苏立刻蹲在地上,开始歹毒地数起了投票。这让他恍惚回到小学一年级,数小棍儿认数字的时候。更早远点的第一世也有类似的场景。那时候,依稀是……父皇,陪在他身边?
  “这是几?”
  “是二!”
  “这个呢?”
  “三!”
  “那它们合……”
  “五。父皇,你好笨哦。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问我?”
  “哈哈哈哈哈哈哈。”面容年轻的父皇把小小的自己抱到了膝头:“扶苏果然随了我。”
  他是怎么回答的来着?
  是“不可能”,还是“才没有”呢?
  久远的记忆如潮水般汹汹袭来,把扶苏钉在了原地。要不是今天,他都差点忘记,原来还有这么一桩旧事。
  “赵小郎?”
  “赵小郎?”
  “又呆住了?这个赵小郎怎么老是发呆?”
  苏轼圆溜溜的眼珠一转,朗声道:“赵小郎!你该不会是不会数数吧?”
  “!”扶苏一瞬间回神。
  纵使已经习惯了苏轼的嘴贱,仍忍不住瞪人一眼。
  “怎么可能呢?!”
  他为了证明自己,欻欻地几下数得飞快,像个经验丰富的老会计。
  统计出的结果,很是出乎扶苏的意料。
  “萝卜羹有很多人选了‘美味’倒没问题……酱瓜和咸豆豉居然这么多人不喜欢?”
  几乎没人给这两道菜投了“美味”的。
  苏轼瘪了瘪嘴:“我也不喜欢啊。”
  “老是吃腌菜,总觉得自己都要馊了一样。”
  也对哦,这里是中国,不是韩国。
  谁又不喜欢吃点新鲜的呢?
  “我这儿也够让人惊讶的。”
  苏轼飞快地清点着问卷上的回答:“居然那——么多人支持开设付费窗口诶。”
  “诶?”
  按理说,来膳堂吃饭的不都是贫寒子弟?
  “喏,你看,是真的。”苏轼指着一张问卷:“而且他们还在下面写了,想加的菜里还有……羊肉呢。”
  古代的牛是农耕的重要生产工具,律法规定不能随意杀死吃肉。羊肉一跃而成为最贵价、也最优质的肉。可不是容易那样轻易吃上。
  扶苏接过问卷一页页翻过:“还真是诶。”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这个时代,识字的读书人已经有了托底,抄书、或者给人当西席,就算再贫寒也不会过得太差。曾巩那种要节省口粮,独自抚养十几个弟妹的极端情况除外。
  所以,所谓的“贫寒”子弟偶尔想吃一口肉,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
  扶苏说道:“咱们的膳堂,还真是不改不行了。”
  他另起了一张空白的纸,在上面写起了字。苏轼循着他的笔迹念出声道:“全面取消腌菜窗口的配给……每日原材料须为新鲜蔬菜……”
  “那可要消耗不少蔬菜啊!膳堂的预算够吗?”
  扶苏状似轻描淡写地说道:“倘若不够的话,让师兄们自己种不就好了?”
  “呃?”苏轼:“你认真的?没开玩笑?”
  读书人行耕种之事,是闲情、是雅趣、是田园诗体验素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听说过吗?谁真下地种菜,为了求个开花结果的?
  说出去,成何体统啊?
  扶苏却兴致勃勃地握起了小拳头,很是激动:“毕竟大家以后都要为官,农又是民本、国本,早点了解一下农事又有什么坏处?写上写上。”
  “你真要写给师兄祭酒看?他们能同意吗?”
  “先写上,同不同意的到时候再说!然后我再看看,付费窗口这个也写上。做得好吃点肯定也有人来消费,正好,这个钱与其让夜市的赚了,不如让国子监膳堂赚了。”
  “那还要特地聘个厨子?”
  扶苏宛如资本家上身,吐出了冷酷的话语:“不用,可以从膳堂里面择优筛选。谁平日里表现好,谁就去去付费窗口当厨子。嗯……具体该怎么操作,就让范师兄他们操心去吧,反正我们只是个出主意的。”
  苏轼幽幽地说:“你还真不管他们死活呀……”
  扶苏:“还想不想去八王爷家了?”
  苏轼立刻变脸,加入死道友不死贫道的行列。
  “想啊想啊,走走走,你快点写完。我先去宿舍拿点东西,马上就过来!”
  “噗嗤。”
  扶苏看着他急匆匆离开的背影,忍不住发笑。笑完之后,又看向报告书上新出炉的提议。虽然是现想的,但越想越又道理算怎么回事儿?至于该怎么劝服祭酒嘛,走一步看一步是假的,搪塞小苏轼的。
  他动了动细小的手腕:我可有的是办法。
  食堂的事就此告一段落,扶苏搁下笔,在铜镜前整理了一番仪容仪表。他要登的是王爷家的大门,总该收拾得整洁一点,以示礼貌不是?
  他左照照,右照照。
  又冲着镜子做了个微笑的表情。
  嗯,这样肯定没问题了。
  八王爷来对接的仆从告诉扶苏,他们府上的孙子辈足足有九人,每个人都想要一幅糖画,或许不止一幅。所以你最好原材料带多一点,至于钱都不是问题,我们王府大大的有!
  所以,扶苏从宫中要了足够多的糖浆。
  不过他特意嘱咐宫中膳房把甜度降低一点,小孩子吃太多糖容易坏牙。膳房也很上道地照做,大概是以为成王殿下自己要吃吧?
  不,其实全是赚外快的素材。
  扶苏面无表情地搅和着糖浆:你们的成王殿下,在外面辛辛苦苦打工呢。
  “赵小郎——你好了么——”
  “好了,马上来。”
  扶苏和苏轼两个人,一人拎着一边的糖浆,踉踉跄跄地走到了国子监大门外。那里早有八王府的人等着他们,见状连忙把装着糖浆的容器接过来放在怀里。
  “两位小郎辛苦了。”
  扶苏笑着说:“还有轿子坐呢,我们辛苦什么呀?倒是几位大哥,劳烦你们专程来接一趟,真是辛苦啦。”
  瞧瞧,这话说的。
  可真有水平。
  八王府的仆从们心里舒服了不少。
  转念一想,王府上的小霸王们,比这两只豆丁年龄大的也不是没有,都还在哭着吵着要糖吃呢,甚至闹到了王爷的面前。
  可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呀。
  “走了,我们出发咯。”
  扶苏和苏轼进的是王府的偏门,这倒没什么,他们都是白身。扶苏都穿上马甲了肯定不会在乎,苏轼冲着钱来的,更加不会在乎了。倒是八王爷府上的景色让他有点好奇,趁着四周的人不注意,这里看看,那里瞧瞧。
  他还偷偷问扶苏:“你不好奇王府长什么样吗?”
  说完又恍然:“哦对,你家肯定差不多。”
  扶苏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