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回督主,寿宁侯府及其关联党羽,近五年来强占民田、纵奴行凶、贪墨织造银两、私放印子钱逼死人命等大小罪状七十八款,涉事人证一百三十七名,物证、账册、地契副本均已在此。顺天府衙前撞毙老妪一家之惨案相关证供、现场画押记录及侯府相关管事供词单独成册,在此。”
  为首的档头恭敬回答,并将那份最厚的卷宗双手奉上。闻溪接过,入手沉甸甸的,能嗅到里面的血泪气息。
  他略一翻检,确认关键无误,随即合上。“备马
  ,入宫面圣。”
  ——
  乾清宫西暖阁。
  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朱厚照负手立于窗前,背对着殿门,地上的狼藉已被内侍悄无声息地收拾干净,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帝王怒火的余温。
  “陛下,闻溪求见。”王敬小心翼翼地通传。
  “让他滚进来!”
  闻溪低着头,快步进入殿内,直至御前五步处,撩袍跪倒,将手中沉重的卷宗高高举过头顶:“奴婢叩见陛下。东厂奉旨查探寿宁侯府一案,现有初步实证呈献御览,请陛下圣裁。”
  朱厚照转过身,脸上怒容未消,目光如刀般刺向闻溪以及他手中那摞厚厚的卷宗。他没有立刻去接,而是死死盯着闻溪:“说!都给朕查出了什么!”
  “是。”闻溪保持着举卷宗的姿势,声音清晰而冷静,开始条分缕析地陈述,每一句都如同冰冷的铁钉,锤入寿宁侯府的罪孽之中。“经东厂初步查实,寿宁侯张鹤龄、张延龄兄弟,凭借外戚身份,多年来横行无忌。”
  “其一,侵夺民田。于京畿及直隶等地,以威逼、欺诈、强占等手段,共侵夺良田逾万亩,涉及农户三百余户。有地契副本、苦主联名血书及经手侯府管家画押供词为证。顺天府衙前撞毙之刘氏,其家五亩水田便是三年前被侯府以每亩一钱银强行夺去,其夫上诉无门,气病身亡。”
  “其二,纵奴行凶。侯府家奴依仗主势,欺压乡里,致死人命不下十数条。去岁秋,侯府豪奴为争抢一猎户之女,将其父兄殴打成重伤,不治身亡。有苦主状纸、邻舍证言及涉事家奴供词为证。该猎户之女至今被囚于侯府别院。”
  “其三,贪墨织造银两。于江宁织造采买御用绸缎时,以次充好,虚报价格,与织造局太监勾结,中饱私囊,初步核算贪墨数额已逾十万两。有往来账册副本、经手商人证词及部分尚未销毁的原始单据为证。”
  “其四,私放印子钱。以重利盘剥京城商户百姓,逼得数户家破人亡。有借贷契约、苦主证词及侯府账房先生暗账为证。”
  “其五……”
  闻溪一条条说来,语气平铺直叙,却将寿宁侯府的肮脏与罪恶剥露得淋漓尽致。每一款罪名后,都跟着简练却无可辩驳的证据说明。
  朱厚照的脸色从铁青逐渐变得煞白,不是因恐惧,而是因极致的愤怒和一种被蒙蔽的羞辱感。他听着那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罪状,尤其是听到那老妪一家的惨剧竟只是侯府累累恶行中寻常的一件时,他的手指因用力而关节发白。
  这些,发生在他的眼皮底下!发生在京城治下!而肇事者,是他母亲极力维护的亲弟弟,是他的舅舅!
  闻溪陈述完毕,最后道:“所有涉案人证,东厂已严密保护。相关物证原件封存于东厂秘库,副本在此。请陛下过目。”
  朱厚照终于伸出手,夺过了那摞卷宗。他猛地翻开,目光急速地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血手印、画押、账目数字……
  东厂的记录细致入微,证据链环环相扣,根本不容置疑。
  “好……好得很!”朱厚照猛地将卷宗合上,发出沉重的一声响。
  他胸口剧烈起伏,眼中是骇人的风暴。证据确凿,铁案如山!这已不再是需要权衡利弊的后宫争斗,这是动摇国本、戕害百姓、玷污皇权的重罪!
  他之前还对太后有所顾虑,此刻,在这如山铁证面前,那点顾虑被砸得粉碎。“闻溪!”
  “奴婢在。”
  “着你东厂会同锦衣卫,即刻按这份名单,将所有涉案之侯府人员、豪奴、贪官污吏,给朕一一锁拿归案!严加审讯!不得纵容一人!”
  “是!奴婢遵旨!”闻溪叩首,声音斩钉截铁。
  “再去告诉顺天府尹,”朱厚照的声音很冷,“他若再敢拖延搪塞,或是走漏半点风声,他的官帽和项上人头,就一起摘了吧!”
  “是!”
  “滚下去办差!”
  “是!”闻溪再次叩首,起身,低着头,步伐迅疾却无声地退出了西暖阁。
  殿门合上,朱厚照独自站在殿中,手中紧紧攥着那份沉甸甸的罪证。
  他望向窗外,目光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那侯府的奢靡,看到了民间的血泪。这一幕何曾相似,当年刘瑾也是这样,他视他为刘伴伴,给他富贵与权柄,但人心的贪婪如此恶毒,他也惹得天怒人怨。
  他宫外一微服打探,眉目俱冷,他将他们处死,将刘瑾凌迟,这才一年多,刘瑾的死相都吓不住这些人吗?
  是了,他们以为刘瑾是家奴,而他们的靠山是太后,是他的亲娘。
  “王敬!”他骤然暴喝,声音如同炸雷,打破了殿内的死寂。
  一直屏息凝神守在殿外的大太监王敬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奴婢在!”
  “去!传内阁辅臣!杨廷和、谢迁、李东阳、毛纪!都给朕立刻滚过来!立刻!!”朱厚照开始发疯。
  “是!是!奴婢这就去!”王敬吓得魂飞魄散,磕了个头,手脚并用地爬起来,几乎是踉跄着奔出殿外传旨。
  ——
  很快,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以首辅杨廷和为首,四位内阁大学士匆匆赶来。他们显然刚从值房被急召而来,官袍都略显凌乱,脸上带着惊疑不定。年节刚过,皇帝如此雷霆震怒地召见,绝非寻常。
  一进西暖阁,感受到那几乎凝成实质的压抑和愤怒,四位阁老心头都是一凛,连忙跪倒:“臣等叩见陛下!”
  朱厚照没有叫他们起身,而是直接抓起那摞沉重的卷宗,猛地摔在他们面前。
  “砰!”一声巨响,卷宗散开,纸张飞扬,一些带着血手印的状纸和画了押的供词滑落到几位阁老眼前。
  “看看!都给朕好好看看!”朱厚照的声音如同淬了冰,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他们,“这就是朕的好舅舅!太后千般维护的好国舅!干的好事!!”
  杨廷和离得最近,他目光一扫,便看到了侵夺民田、纵奴行凶、逼死人命等触目惊心的字眼,还有那刺目的血手印。他心中巨震,瞬间明白了皇帝为何如此震怒。寿宁侯府跋扈,朝野皆知,但如此详尽、如此骇人听闻的罪证被直接摔到御前,还是头一遭!而且,东厂插手,这意味着……
  他不敢细想,连忙与其他三位阁老一起,捡起散落的纸张快速浏览。越是看,他们的脸色越是苍白,额角渗出冷汗。这哪里是勋贵外戚的寻常不法,这简直是罄竹难书,恶贯满盈!尤其是那老妪撞死府衙石狮的惨案,更是将民怨推到了顶点。
  “陛下息怒!”杨廷和率先叩首,声音沉重,“臣等万死,竟不知侯府恶行已至如此地步!”
  “你们不知?!”朱厚照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乱颤,“你们是内阁!是朕的肱骨!你们告诉朕,顺天府衙前百姓跪了那么久,血都溅到石狮子上了!你们是真不知,还是装作不知?!是不是也要等百姓抬着棺材冲到紫禁城来,你们才知道?!”
  这话极重,几位阁老吓得连连叩首:“臣等不敢!臣等确有失察之罪!”
  “失察?”朱厚照冷笑,笑声中满是讥讽和暴怒,“好一个失察!现在不是追究你们失察的时候!朕叫你们来,是要你们告诉朕,这案子,该怎么办?!”
  他目光如炬,死死钉在杨廷和身上:“杨先生,你是首辅,你告诉朕!依《大明律》,依祖制,侵夺田产、致死人命、贪墨宫帑、盘剥百姓至此,该当何罪?!朕若是把这案子交给你们内阁,你们断不断得了?!敢不敢断?!”
  杨廷和心头狂跳,皇帝这是要把烫手的山芋直接塞到内阁手里,更是要借内阁之口,来定寿宁侯府的死罪!这是在逼他们表态,更是要彻底堵住太后求情的路。皇帝可以不顾母子情分严惩舅父,但若由内阁依据国法公议定罪,那便是国事重于家事,太后也难以强行干涉!
  刹那间
  ,杨廷和脑中无数念头起,太后的态度,朝局的平衡,皇帝的决心,还有眼前这铁一般的罪证和沸腾的民怨……
  他深吸一口气,再抬起头时,面上是一片刚正,“陛下!国法如山,民怨似海!寿宁侯府所犯之罪,桩桩件件,骇人听闻,天理难容!依《大明律》,主犯当处极刑,从犯依律严惩,家产抄没,以抵亏空,以抚民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