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老臣久未见陛下,想念得紧,听闻陛下已经平安归来,所以迫不及待想第一个见到陛下。”张居正抬起头,打量着万历的气色,还别说,这出去快两个月的时间,虽然旅途艰辛,但也未曾消瘦多少,而且看着精气神要好多了,眉宇间少了不耐和不屑,看来这趟出行,的确是大有裨益。
“我母后身体还好吧?”万历到现在都不愿意改口自称朕,还是觉得我这个称呼更自在一些。
“娘娘一向安康,就是记挂陛下安危,清减了些。娘娘若是见到陛下归来,不知要高兴成什么样儿。”张居正说。
“老师身体可还好?你是我朝肱骨,万望珍重身体,我大明还需要老师。”
张居正眼泪差点滚落下来了:“老臣身体也无恙,多谢陛下关怀!”
万历怎么会想起来关怀张居正了呢,自然是闵悉潜移默化的结果。
在路上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闵悉陪着万历一起坐马车,两人坐在一起,自然就要聊天,聊得最多的还是国内外的见闻,风土民情、历史政治军事以及宗教各方面都有。
这个时候,闵悉就难免夹带私货,把先进的现代政治理念与治军理念假托是欧洲国家的治理理念说出来。
闵悉一直对万历强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华夏文明之所以一直鼎盛不衰,不像古罗马、古埃及那样昙花一现,哪怕是中原被外族入主,华夏文明依旧生机勃勃,主要还是华夏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文字记载与传承,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思想内核。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华夏文明能够始终延续不断强大的根本原因。
他的意思,就是想让万历将来能够把一些好的理念运用到治国之中去。
万历虽然从小就开始学治国,但他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不管是张居正也好,翰林院学士也好,所授内容不外乎是从中国古代历史进行纵向对比,从历史中吸纳经验教训。
没有人会教皇帝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借鉴,毕竟在中国周围,全都是不值一提的蛮荒小国。
万历还是第一次从闵悉这里接收到世界各国的概念,才知道原来那些洋人竟然也有值得学习的长处。
万历也跟闵悉讨论了他在旅途第一天就遇到的那些难题,他觉得很头大,因为迄今也想不到有什么合适的法子可以解决,他甚至坦言,自己还没有当一个好皇帝的能力。会跟闵悉说这样的话,说明万历是真的信任闵悉,可能是因为当时不在宫中,万历没被皇冠束缚,所以更像个有很多烦恼的青春期少年。
闵悉宽慰他,没有谁天生就会做任何事,都是一点点学来的。朝廷通过科举考试,已经汇聚了天下最聪明的人,这些人有些会画画,有人会写诗,有人善理政,也有人善用兵……只要让这些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内发挥所长,治理国家也不会是什么难事。
万历也是个聪明人,知道闵悉是在点拨自己,他也许还没有治国的能力,但那些文武百官中总有能人,如果能让这些能人发挥所长,那么就有人替自己去治理国家。
闵悉很少主动替张居正说好话,他会有意无意地引导万历去意识到,张居正是个能臣。
如果让万历能够真正理解张居正的立场,那么以后他的政治主张就不会被全盘否定废黜,万历中兴将不会再是昙花一现。哪怕大明沉疴缠身,应当还能坚持些年头。
万历也是在这次出巡过程中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以往张居正处理的政务来看,张居正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所以他把对张居正的不满和恐惧压下去了些,就像闵悉所说,能臣再厉害,但也大不过天去,而他自己,便是这天。
一路到了乾清宫,李太后早就在等着皇帝了,看到儿子,太后激动地上来搂住他嘘寒问暖:“皇儿辛苦了,黑了不少,看着也瘦了。吃了不少苦吧?可曾生病?”
万历摇头:“母后,儿子没有生病,他们把儿子照顾得非常好。尤其是闵卿的功劳最大,我这一路的吃食,基本都是他为我准备的,又好吃又干净,从未闹过肚子。”
李太后看向站在后边的闵悉等人:“有劳闵卿,重重有赏。”
万历笑道:“母后要赏就该大家都赏,所有人都应该赏。”
“好!都有赏。你们都先回去休息吧,予要跟皇帝好好说说话。”李太后发了话,让闵悉等人回去。
他们离开的时候,张居正也跟着一起出来了。
等出了乾清宫,张居正说:“老夫的马车停在宫门外,让老夫送二位贤侄回去吧。”
云霁忙说:“不敢劳烦大人!”
“无妨!陛下回来了,我也可以放松一下了。今日陛下和太后母子闲话,明日我再入宫面圣。”张居正招了一下手,马上有软轿过来,张居正上了轿子,和闵悉与云霁一起出宫。
他能在宫中乘轿,是太后与皇帝特许的,毕竟他也有五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都是个老人了,况且他事务繁忙,也没那么多时间浪费在走路上,每天坐在轿中都要处理不少国事。
闵悉猜到他有很多话想问问他俩,尤其是旅途中皇帝的言行。
出了宫门,他们换乘张居正的马车,张居正的马车是特制的,比普通马车奢华宽敞得多。里面东西也是真多,果盘、茶壶,更多的书和奏折,首辅大人日理万机不是假的。
第350章 回家
上车离开皇宫之后,张居正才向他们二人行礼:“辛苦二位贤侄了,老夫要郑重向你们道谢!”
闵悉和云霁赶紧回礼:“不敢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张居正点头:“你们写回来的信老夫都看了,你们对陛下照顾得非常用心。老夫也看到了,陛下这趟出去,成长了不少。”
每到一个驿站,云霁都会写信回去汇报旅途的具体细节,信是寄到户部陶礼之那儿的,再由陶礼之送到张居正那儿。这样是为了避人耳目,保护皇帝的行踪,毕竟云霁出行,给舅父写信报平安多正常,他若是直接写给张居正,那就显得很突兀了。
闵悉说:“陛下是个锐意进取的皇帝,这趟出去,他见识到了民生疾苦,也体会到了治国的不易,相信以后也会更理解首辅大人的。”
张居正颔首:“很好!”然后又问了一些信上所描述的事,也问到了最后这段行程的具体情况。
闵悉把他想知道的都说了,但没有跟他说皇帝思想的变化,这些需要张居正自己去感受了。
“大人,这儿离陶府近了,不如把我们送到陶府吧,我们去看一下外祖父。”云霁注意到窗外的景象,突然出声说。
张居正说:“可以。跟车夫说一声。”
马车很快就在陶府门外停了下来,陶府的仆人正在门口扫雪,看到有一辆华丽的马车过来,知道有贵客至,赶紧过来迎接。
张居正对他俩说:“今日我就不去陶公府上叨扰了,改日再来看望他老人家。你们自己去吧。”
“谢过大人!晚辈告辞!”闵悉和云霁行礼之后,从车上下来了。
那仆人看到是闵悉和云霁,先是一愣,继而大喜:“二位爷回来了?!太好了!老太爷和老夫人都还念叨着呢,霖哥儿方才还来门口看雪了,其实他是在看你们二位回来了没有。他几乎每天都要跑到门口来观望两次。”
“是吗?霖儿现在在上课,还是在外祖母那儿?”闵悉抬脚往院子里走,云霁紧跟着他的脚步。
“这两日老太爷身子有些不爽,给学童们放了假,这两日不上课。”仆人说。
云霁脚步一顿:“我外祖父生病了?严重吗?”
“外祖父要不要紧?看过大夫了没?”闵悉也很关切陶弘的健康,这可是他的老师。
仆人说:“大夫来过了,具体什么情况,小的不知。”
闵悉和云霁不再理会他,也来不及走游廊避雪,直接穿过天井,朝外祖父和外祖母的院落奔去。
这会儿天冷得很,大部分人都在屋子里烤火取暖,只有几个扫雪的仆从在院子里,看到他们,都是又惊又喜,不过他们尚老不及去禀报主子,二人就已经一阵风似的穿过庭院了。
抵达外祖居住的主院时,终于被一个出门夹木炭的大丫鬟看到了他俩,她喜得差点打翻手中的工具,大声嚷起来:“老夫人,表少爷和闵爷回来了!”
这话一出口,厢房门一下子便被打开了,“大哥、二哥!”人尚未看到,就已经听见了云霖的声音。
“霖儿!”闵悉和云霁异口同声。
云霖像个小皮球一般,一下子便冲了过来,被云霁一把就抱住了。
云霖搂着云霁的脖子,委屈巴巴地说:“你们可算回来了!”
闵悉伸手捏了一把他的小脸蛋:“对啊,所以一回来就来接你了。你在家乖不乖?”
云霖噘嘴:“我当然很乖。不过外祖父生病了,他咳嗽得厉害,外祖母不让我进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