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闵悉说:“我只是把它们带回来了,真正能起到作用的,还得靠你们,需要你们这样的父母官去把这些作物推广开来,才能帮到人。”
  “你放心好了,我一定尽心尽力把这些在米脂推广开来。”乔至廉保证道。
  孙华叹息道:“我只道闵兄弟是个会吃的,没想到他还关注天下苍生的饭碗,这觉悟孙某不如。”
  冯灏也对闵悉多看了几眼,原以为也就是个菜做得好一点的厨子,没想到还说得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话来,绝对不是个平庸之辈,更何况他已经在身体力行,带回了这么多有用的作物种子。
  冯灏问:“你们那船呢?带回来了吗?不是说要献给朝廷的。”
  云霁说:“已经送到龙江造船厂去了。”
  “已经献了?”冯灏吃惊道。
  “是啊,我们回到泉州后不多久,就送到龙江造船厂去了。”
  冯灏一拍大腿:“价值一二十万两银子的船,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给献出去了,朝廷没给你发个表彰什么的?”
  云霁摇头:“我们就写了一份捐赠书。”
  冯灏摇头:“这事儿办的,你们的钱就不是钱啊?哪怕是无偿献给朝廷,至少也要让朝廷颁道圣旨什么的,你要知道,你是商户出身,要是有这道圣旨,将来走仕途都要顺利得多。你不替自己考虑,也替闵兄弟考虑一下啊。”
  闵悉道:“无妨,既然做了,就顺其自然吧。”
  云霁也说:“船厂大通关提举司的于大人说会写奏章禀明此事的。”
  冯灏说:“那就得看他的良心了。你舅父就在户部,若他让人去禀明此事,那多好。”
  乔至廉插话:“其实由于大人写奏章,效果会比他舅父陶大人更好,前提是他真的会写。”
  几人一边吃一边闲聊,聊的多是乔至廉不久后为官一方将会遇到的事。冯灏父亲就是武将,他自己也在官场混了数年,对官场的门道一清二楚,给乔至廉传授了不少跟上司下属打交道的心得。
  闵悉和云霁听了也受益匪浅,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至少学会了如何揣摩那些同僚和上峰的心理。
  冯灏还当值,吃完饭就先走了。
  闵悉问起乔至廉什么时候出发,等他出发之前,就把种子准备好给他送去,顺便把那些作物的具体种法等都写给他。
  乔至廉说:“我这个月十二日出发。”
  “我让人给你准备好东西,到时候送给你,你带到米脂去。”
  乔至廉抱拳:“为兄先代米脂百姓谢过贤弟了。”
  孙华笑道:“闵兄弟这么忧国忧民,要是做官,定然是个好官。”
  “见笑了,我怕是做不了官。”闵悉可没觉得自己能够考取举人,更别提进士了。
  等大家散了之后,云霁对闵悉说:“我让人去庄子上准备种子,不过到时候只能你去送给明洁兄,我在书院回不来。”
  “没事,交给我吧。你不是要去见大哥,赶紧去吧,免得晚了回来又宵禁了。放两天假,就没片刻清闲,也太可怜了吧。”闵悉有些同情摇摇头。
  云霁委屈巴巴地看着闵悉:“是啊,真是太惨了!”
  闵悉憋笑抬手拍拍他的背:“上马车吧,先送我回去,你再去大哥那儿。”
  两人上了马车,也不顾天气炎热,帘子也没掀,云霁歪头靠在闵悉肩上:“让我休息一下。”
  闵悉没有推他,就让他靠着,直至到了家门口,才把他推开:“好了,我得回去了,霖儿还等着我呢,你忙完了就早点回来,明天一早还得去书院呢。”
  “好!”云霁有些疲惫地应了一声,真累啊,其实他就想回来后好好陪陪闵悉和云霖,但是没想到一忙就是两天。
  闵悉回家之后,看云霖在睡午觉,也没叫醒他,便进书房去列了个清单,叫过陶兴:“我写了个清单,你一会儿送到庄子上去,让人按照我的清单准备这些东西,初八左右送过来。你亲自去,就说这些是要送给一位大人做种苗的,让他们挑最好的拿。”
  陶兴接过来看了两眼,折起来放进袖袋中:“是,闵爷。”
  等陶兴走了,闵悉便把那些作物的具体种法一一写明,具体怎么种,什么时令种,约莫需要多长时间收获,具体怎么吃法,什么情况不能吃,怎么储藏等等,都写得一清二楚。
  等云霁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云霁正要安排人去庄子上准备种子的事,闵悉告诉他种子的事自己已经安排人去准备了。
  云霁问:“包米和红薯现在都没到收获的时节吧?”
  “嗯,还有落花生,都不到收获时节,到时候我会跟明洁兄说清楚情况的,等秋收后我们再安排人给他们送去。”
  云霁看着他:“回来就一直在忙,都没时间好好陪陪你和霖儿,他都睡了。”
  “他睡前还念叨你了。明天一早我们可以一起吃早饭,然后一起出门。”
  “好。辛苦你了,帮我照顾他。”
  “这不是应该的吗?他也是我弟。”
  云霁听到这话,欣慰地笑了,张开手臂,给了闵悉一个拥抱。
  初八那天,庄子上果然把闵悉点名要的东西送了来,最多的是土豆,因为这个季节土豆已经全收了,而且已经入窖了,辣椒和西红柿种子也有,另外三种都没有,要等入秋以后才能送去。
  初九闵悉跟夫子告了半日假,先把东西送去乔家。
  乔至廉的父亲是个衙门小吏,几个朋友中,他家条件最清苦,虽然也不缺衣少食,但跟武将世家的冯灏、没落世家的孙华以及巨贾之家的云霁比起来,确实算是清苦的,数人中也数他最勤奋,是唯一读书走科举之路的人。
  也难得四人竟然成了朋友,中间有许多故事,云霁也跟闵悉说过,总之是不打不相识,性格还相投。
  当然,现在云霁也打算走科举的路子,不过跟乔至廉比起来,他还没迈出第一步呢。
  乔至廉家中也在为他准备行李,看到他送来一车土豆子,都吓了一跳:“这么多吗?”
  “也不多,就三四百斤吧,你管着一个县呢,种子越多,推广得越快。要是没有马车,就把这马车也一并赶过去吧,等红薯和玉米都收了,我再叫人把剩下的送来,你都放到地窖里存起来,别冻坏了,春天的时候就可以开种了。”闵悉说。
  “好!谢谢你!”乔至廉满口答应。
  闵悉想了想,还是忍不住说:“陕北那地方环境恶劣,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低,丰年少,歉年多。一旦碰上干旱或者洪涝,就容易闹饥荒,希望这些作物能够缓解一下压力。不过这些作物都不耐储存,如果碰上丰年,官府可以多储存一些麦、豆之类耐储藏的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这话闵悉琢磨了很久,到底要不要提醒他储存粮食。从现在开始就储备粮食,到明末旱灾发生的时间,看起来确实是太早了点,但如果乔至廉能够在他的任内把粮仓修好,把储备粮食变成当地官府的传统,将来也许能够缓解一下天灾的压力。
  当然,储备粮食光靠一县之力是不够的,而且也不能保证后面的县令会把传统维持下去,但人事总还是要尽的。
  乔至廉看着闵悉笑了:“我真觉得贤弟适合做官。我会记住你的建议。”
  闵悉抱拳:“那就提前祝明洁兄一路顺风,前程似锦!”
  第308章 赏灯
  时间过得飞快,夏天眼见着就溜走了,转眼就到了中秋。
  京城的秋意非常浓,绿色全然退去,秋风萧瑟,漫天都是飞舞的黄叶。被窝里变得格外舒适,别说云霖,就连闵悉都有些懒起床了。
  文昌书院难得放了一天假,让弟子们回去过中秋节。大约是夫子们也要回去过节,所以才在月中放假。
  陶家学塾也放了假,中秋前一日放学时,陶弘对闵悉说:“明日中秋,文昌书院多半也是放假的,你们兄弟三人在家过节也无甚意思,干脆来这里过节算了。”
  闵悉恭敬回道:“谢夫子,等七哥回来,我征询一下他的意见,他说在哪里过,我们就在哪里过。”
  他们刚从陶府出来,就碰到了从书院回来的云霁,这次只有他一人,因为乡试时间是八月,陶源已于一月前就回苏州备考去了,为的是适应苏州的环境。换了环境,是极易水土不服而生病的,对考生来说,生病是大忌,等于寒窗苦读数年心血都白费了。
  云霖还是像小挂件一样飞快攀上了兄长的脖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闵悉说:“明日过节,我们是在家过,还是来外祖家过?外祖父刚邀请我们了。”
  云霁问:“你想在哪里过?”
  “我都可以。”闵悉说。
  云霁便明白了:“那就在家过吧,我们兄弟三人,加上家中那些仆人,人也不少,也会很热闹。”
  闵悉笑道:“好,我想烤全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