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辣椒、西红柿和土豆这些菜,那真是别人想学都学不来,因为没有食材。
不过传播开来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它们已经在京城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是迟早的事,中国人也即将迎来味蕾革命。
虽然在辣椒传播到中国之前,国人已经将茱萸、芥末和生姜等用来烹饪辣味食物,但跟辣椒比,这些辣味都显得不那么纯正。
他选定的这些菜里,有一些明朝已经有了,不过他的菜谱是经过后人完善的,味道只会更好。
刘主厨听说要去冯府上门做饭,便自告奋勇跟着去了。闵悉本来没想带他,他一个主厨,一把年纪还给自己打下手,觉得有点抹不开面子,然而人家自己并不介意,态度还很谦虚,就是服闵悉比自己强,并不倚老卖老。
闵悉只好带着他去了,另外还有一个机灵的专门打荷的帮厨。三人天不亮就过去了,只因很多菜都需要准备很长时间,甚至为了赶上生日午宴,像佛跳墙和开水白菜这样的大菜,头天晚上在家就已经炖上了,早上去的时候连坛子和炖锅一起端了去。
闵悉给冯父做了一顿丰盛的生日宴,因为冯家宴请的客人口味都比较清淡,闵悉做的菜也以清淡为主,除了福寿全和开水白菜,还做了叫花鸡、文思豆腐、清炖狮子头、松鼠鳜鱼、锅包肉、炸蘑菇、西红柿炒蛋等等。
满桌子大部分见都没见过的菜让客人们大开眼界,同时也大饱口福。
饭桌上客人们纷纷问起冯家从哪里找来的这么厉害的厨师,做的菜竟如此有巧思,不仅好吃,也十分好看。
通常来说,京中最好的厨子都不在酒楼里,而是在达官贵人们后宅的厨房里,在市场上是不流通的,如若发现朋友家的厨子好,以后办宴席招待重要客人,也会请了朋友家的厨子去家里做饭。
冯灏的父亲冯峥是京城都指挥同知,从二品的武官。虽说明朝武官地位不如文官,但也是实权在握的人物。今天不是整寿,但也架不住有人来道贺,所以摆了两桌,来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顿饭给冯峥挣足了脸面,他笑道:“今天这顿饭非出自家中厨子之手,是小儿的朋友善调鼎,请了来家中给我做寿宴。”
大家一听,便有些失望,不是家厨,就不好请了,所以也是吃了这顿没下顿。
冯灏插话道:“不过诸位叔伯也别失望,我这朋友与云祥酒楼渊源颇深,而今云祥酒楼的厨师们都在跟着他学做菜呢。待云祥酒楼重开,大家便能吃到这样的美味了。”
这话让大家精神一震:“果真如此?!”
“怪道路过云祥酒楼的时候,发现关着门。还以为是倒闭了,原来是准备重开?”有人兴奋道。
“正是,云祥号不是新换了东家么,他正趁此机会重新装潢整顿重新开业。”冯灏说。
“云祥号的新东家是不是在南洋翻了船被拂朗机人救去了欧罗巴的那个?”
“就是他!此人的经历也是够神奇的,这都能活下来,福大命大啊!”
“那我就等着云祥酒楼重开了,如果味道能有这么好,那以后就常去他家吃。”
冯灏笑道:“今天的菜是我朋友做的,云祥酒楼的厨师是跟着他学的,就看学徒的悟性了。到时候叔伯们可以去检验一下。”
“好!届时一定去。”
闵悉还不知道,冯灏已经替云祥酒楼做起了宣传。
云霁与云霄等人的官司了结的时候,赶上云祥酒楼正好可以开业了,也算是双喜临门了。
顺天府衙判定所有的云家族人低价购买的铺子悉数归还给云霁,不仅买铺子的钱都没让云霁还给那些人,甚至还每人判罚了1000两白银给云霁,因为压根不知道他们在知道云霁回来后偷偷转移走了多少财产。
作为被推选出来的代家主云霄,还是旁支,不仅不友睦族人,竟然公然贪污售卖嫡系家产,丝毫不顾及宗族观念,破坏宗族团结,性质十分恶劣,影响极其坏,除归还云霁家产外,还罚没家产,杖50以示惩戒。
这个判罚结果,令京城百姓无不拍手叫好。虽说这属于豪门恩怨,跟普通百姓并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云霄等人吃相太过难看,就算云霁没有回来,云家嫡系不还有个幼子吗?这也太不把嫡系放在眼里了,为了侵吞家产,甚至还杀人灭口,简直令人发指。
幸而云霁回来得及时,否则云祥号就这样被悄无声息地掏空了,等到云霖长大,拿回来的还能剩多少呢?
在收到这个判罚结果时,云霁当即宣布,要向大明水师捐赠一艘价值二十万两白银的西式帆船。
这是他和闵悉一起商议的结果,他俩买这艘船的目的,就是为了带回来给大明造船匠人研究之用的,现在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名正言顺把船捐出去,还可以换个好名声。
虽然这艘船现在还没带回来,但已经去兵部登记造了册,等船从葡萄牙开回来,直接交由大明水师接管就好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云霁就被外祖父叫了过去,外祖父和舅舅表弟们都在,大家三堂会审似的看着云霁和闵悉,陶弘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你当同我们商量啊。”
云霁道:“此事我们已经同外祖父和舅父说过了,我们买船回来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大明水师研究之用。”
陶礼之无奈地看着外甥:“此事你们应当告诉我,我可以代你们写奏章直接上禀朝廷,起码让圣上得知此事啊。将来你们要考科举,入朝为官,起码陛下会对你们有个印象。”
云霁愣了一下,他看向闵悉,两人都有些无奈地笑了笑,果然他们还是太嫩了,不懂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
云霁问:“舅父,现在还能写奏章吗?”
“写是可以,但效果就大打折扣啊。”陶礼之无奈摇头。
云霁想了想:“也没有关系,我们捐船,本身也非为名利。”
陶弘叹道:“也罢,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说不定还能有意外之喜。”
闵悉说却:“其实倒真有一件事,需要托舅父帮忙向陛下禀明。”
陶礼之忙问:“何事?”
闵悉掏出一封皱巴巴的信,道:“这是英格兰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托我和七哥呈交给我们陛下的国书,他们希望能够同我大明建立友好通商互利关系。”
第269章 流水席
“英格兰国是哪国?可是那红毛番?”陶礼之问。
闵悉忍不住笑出声:“正是。”红毛番是大明对常在琉球群岛出没的尼德兰人的称呼,对英国人也是这么叫的。
陶礼之接过那封信,封面上的字迹已经糊得完全看不出写了什么,封口处的火漆已经掉了,陶礼之问:“国书怎么打开了?”
闵悉面露惭色::“我们在海上遭遇了一场风暴,船上所有的东西都湿透了,包括这封装在匣子里的信。我们拆开来晒了一下。”
既然都打开了,陶礼之也便不再拘礼,拿出信纸来,上面的蝌蚪文字有大半都糊成了一团,别说糊了,就算不糊,他也看不懂这些蝌蚪文说的是什么。只有信纸右下角的暗红色印章清晰可辨。
云霁说:“舅父,这国书被水打湿了,呈送给陛下实为不敬,我们犹豫再三,还是来征求一下您的意见,看到底要不要呈交。如若不送其实也无妨,我们就回复那边说在途中遗失了。”
陶礼之说:“这信被糊了大半,写的什么内容也不知。就算不糊,恐怕四夷馆里也无人认得这蝌蚪文。”
闵悉说:“我倒是认得。要不要我把能认出来的部分翻译一下?”
“也好。你说我拿笔来记一下。”陶礼之让人拿来了纸笔。
闵悉把信上没糊的地方逐字逐句翻译了一下,陶礼之把闵悉的大白话翻译成书面文字,基本上就是闵悉看不太懂的了,云霁看完舅父写的,说:“是这么个意思。”
陶礼之将翻译的部分和原信都收起来,说:“邦交事宜归礼部主客司管,我改日将这信呈送给主客司,交由他们呈贡吧。”
“那就麻烦舅父了。”
这封信到底要不要拿出来,闵悉其实也纠结了很久,以英国现在的生产水平,也没多少商品可以交换到大明,届时会有更多黄金白银流入大明,按照大明朝廷的尿性,并不会意识到白银增加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也没有采取适当的调控手段,这会加速通货膨胀,激化社会矛盾,加快大明灭亡的速度。
他跟云霁解释了大半天的经济学知识,云霁好不容易才弄懂这个关系,最后说,还是应该把信交出去,君子一诺千金,既然答应了,那就应该做到。建不建立邦交,那是朝廷需要考虑的事。至于白银流入引发的社会问题,既然已经意识到了,那就应当设法提醒朝廷,早早规避这一问题。
闵悉这才决定把信拿出来交给陶礼之。不过这信已是这副德行了,以大明目前的尿性,恐怕未见得能够把英格兰放在眼里,多半是不予理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