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其中一个侍从是名太监,贾怀拦下他,“去外面候着。”
小太监感激地看了眼贾怀,连忙去外面守着。
大朝已经颁布皇宫不再设立太监一职,原本宫里仅存的太监都人心惶惶,以为明相会将他们遣送出宫,其实大朝近几十年来已经不再限于使用太监,只是风气持续已久,这种不被贵人在意的陋习也就没有改变。
太监们都知道,他们因为药物的原因,在身体上确实不如寻常侍从厉害,同样的重物,他们要四五人才能搬动,而侍从两三名就足够。
更重要的是,他们那方面不行,走到哪里都自卑,觉得低人一等,以为明相尤其讨厌他们才下了这道政令,但后来发现又不是,他们的待遇并没有改变,明相也不像有些贵人,不拿他们当人看。
“明相,吃点东西。”贾怀小心翼翼地走到跟前。
戚旻把玩着阿紫的脚掌,胖狐狸舒服得露出肚皮。
戚旻头也不抬,“陈寅找到人没有?”
贾怀眼睛一亮,那他要告状了。
戚旻淡淡抬起眼睛瞥他一眼,贾怀心不甘情不愿地闭紧嘴。
“已经半月有余,朝外找不到就不会朝里面找?”
据贾怀所知,七日前陈寅的人已经开始朝城内搜寻。
这件事交给别人不好办,只能见过黎源的人出动。
但见过黎源的那些近侍都鸡犬升天,走到哪里都是引来众多目光的移动靶子,难免行动受制。
贾怀不甘不愿说道,“陈大人已经开始找了,只是京城实在太大,一时半会难寻,您也知道,源哥儿是个机警的,当初又被陈雾吓唬倒,定然不会轻易暴露行踪。”
同僚都是劲敌,戳死一个是一个。
戚旻只当没听懂贾怀上眼药,倒是想起黎源曾私下跟他嘟囔,说贾先生像个搅屎棍,他觉得倒是蛮形象。
戚旻眯着眼睛开口,“这件事你协助陈寅去办。”
贾怀欣喜若狂,试探着问,“若是找到源哥儿呢?”
找个漂亮的府邸装起来?
哎呀,他可太想看见黎源那小子一脸菜色的样子。
“着稳妥的人保护好哥哥即可。”
“不要惊动他。”
“啊?”
贾怀一脸惊讶地看着戚旻,他还以为明相急着跟黎源见面。
贾怀按捺心中疑惑,又问,“也不与源哥儿知会些什么?”
戚旻沉默良久,“这件事我再想想。”
拦在他跟黎源面前的不仅仅是大朝的流言蜚语,更有他的父亲,但父亲不是专制乱杀之流,从陈雾回去被冷落近半年就能知晓他误会了父亲的意图,也对,堂堂一国太师,无论多么动怒,断不会使出让身边近侍暗杀一介平民的道理。
那不仅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侮辱,也是对爱子戚旻的侮辱。
戚旻能坚定不移地选择这个男人,太师就将他放在不寻常的位置上,就像当初贾怀想要对付黎源时,也是将自己下沉到跟黎源差不多的位置上针锋相对。
这是百年世家亦或是久居高位对视为对手的尊重和自重。
他若是将黎源安置到安全的地方,又与豢养何异,这便是将黎源从平等的位置上拉下来,何其不公的一件事。
对两人一直想追寻的东西无疑是种莫大的讽刺。
贾怀有些担忧,“若太师府先找到源哥儿?”
戚旻提醒,“还记得几日前陈雾送的东西?”
贾怀记得,那是一株上好的野生灵芝。
因灵芝没有装入锦盒,仅用锦布覆盖,贾怀以为是太师对明相的关怀,亦有缓解父子俩关系的意图,虽然这种礼尚往来的行为时常进行,外人也以为父子俩的关系跟过去无异,只有贾怀这种身边人知晓他们并不好。
但也谈不上恶劣。
只是分不清这些礼尚往来里有几分试探和各自的坚持。
戚旻提醒,“那是子都山灵芝。”
贾怀大惊,“太师以……”梨花村全村的人威胁明相?
戚旻勾起嘴角,看不出心思。
他哪里在乎那些村民的性命,不过哥哥看中,他跟着在意罢了。
父亲的意思很简单,若在梨花村与黎源的生活是戚旻的妄想,只要他还想保住这份妄想,最好按捺不动。
依旧不是威胁,而是警示。
担心戚旻冲动下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只要戚旻不动,太师府就不动。
戚旻却知,父亲急了。
第72章 联系
黎源去杂货店买了许多做灯的纸,这种纸跟文房四宝的纸张不同,是刷过桐油的绵纸,他本想买成品,不想价格不低,索性自己做,但是还需要竹篾,黎源不想出京城。
河岸边倒是多,但不清楚能不能砍伐。
他见有巡逻的官差经过,倒是想礼貌询问。
现在非常时期,还是不要特意刷存在感。
虽然目前的通缉令都画得非常写意,但不代表一点都认不出来。
等到夜间,黎源偷偷摸出坊间,找到寻好的地方砍了几棵竹子。
竹子都是一丛丛生长,砍临着水面那方不易被察觉。
黎源做这些事的时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跟做贼没什么区别。
倒不是舍不得银钱购买竹子,他的用量大,以后官差稍作打听就能找到人。
第二日房东便看见黎源坐在天井里剖竹子,再拉出一条条纤细的竹篾。
他的手法干净利落,竹篾粗细一般,莫名有种说不出的精致。
“做灯笼?”
黎源笑着点头,“再过些日子就是中秋节,做些孔明灯拿到街上卖。”
租住附近的大多都是各式各样讨生活的,有去码头搬运货物的,也有手艺人做些小生意,房东点点头出去讨生活。
半天时间,黎源就做好几十盏,孔明灯可以折叠,不占地方。
出门找处摊贩简单吃过东西,黎源背着孔明灯寻着脑子里的地图开始寻找合适的地方。
嗯,他要放孔明灯联系珍珠。
这是黎源能想到的最迅速找到珍珠的办法。
即便不能见面,把他平安来到京城的事情告诉对方也行。
他不清楚珍珠看见后能否也放飞孔明灯,若能,说不定就能找到珍珠的大致位置。
很快夜幕降临,黎源择一水域放飞三盏,然后两盏,再一盏。
3,2,1……
外人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但这个信号珍珠肯定明白。
放完六盏黎源就迅速离开,不能保证珍珠第一天就能看见,他得预热一下。
黎源没有走得太远,而是站在不显眼的地方守着。
若有官差来巡说明他进京的事情已经不是秘密。
特别留意屋顶树梢,他更希望能看见眼熟的唐末亦或是陈寅。
可惜没有任何人过来,黎源便归家去。
正在司狱所喝着君山银针的陈寅莫名打了个喷嚏。
这君山银针是下面孝敬的好东西,放两年前他是喝不到的,如今他身任司狱所指挥使,与另外两位分别管理三个部门,从二品的高位,而且从明相的改革思路看来,司狱所已经取代原先刑部的位置,而他很有可能成为总指挥使,那么他的品级将还要往上升一升。
司狱所是两年前成立的,将一部一寺一司一卫融合到一起。
当明相问他愿不愿做其中一位指挥使时,陈寅便知,除去兵权,整个京城的防务和司法部门都在明相手里,而全国的兵力分散在各地,其中最厉害的常驻郊区的京兵均为孟尝将军麾下,而这支兵力的调派权在太师手里。
那时新帝刚刚登基,大朝的基石兵权和司法权就被父子俩紧握手中。
从政就是豪赌,赌一赌,平步青云。
至此,曾经不能理解他的家族诸人开始释放善意,企图恢复往来,不过陈寅不怎么理会就是。
陈寅喝着香气清高,味醇甘爽的名茶,不知怎的竟然有些怀念黎家小子去山里采的野茶。
这小子可真会躲呀,让他白白在明相面前丢了颜面。
贾怀和唐末……唐末就算了,贾怀那奸宦还不知在背后怎么笑话他。
如今贾怀将寻人的差事要过去。
陈寅便将手下都召回来,明面上贾怀有需要就配合一下,暗地里跟当年轮值一般,各自领队继续寻找,只是与当年不同,轮值的只是无品级的近侍,如今都是从三品或正四品的高官亲自找,黎家那小子面子真大。
贾怀那边肯定要动点手脚,不能让他先找到。
好兄弟嘛,饭一起吃,亏也一起吃。
太师府校场,唐末正在巡视手下最近的训练成效。
自梨花村回来后,他先朝太师请罪,但太师将他分拨到世子身边辅佐,两年的日子一晃而过,对于唐末来说,不过是好用的刀又卷了几把。
他见事态逐渐平息,便婉拒明相让他去司狱所担任指挥使一职,而是回到太师府,但也承诺,明相有召,即召即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