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145节

  好在祝文杰倒也有些文才,去年恩科,祝文杰考中了举人,周氏成了举人娘子,总算是熬出了头。
  她陪同丈夫一同进京参加会试,今日到相国寺,便是来上香祈愿夫君学业顺利。
  没想到遇见了早年的仇家……周氏打量着汤婵,只见汤婵穿着一件大红狐皮鹤氅,眉眼带笑,通身贵气,身上的首饰虽然不多,却无一不是精品,甚至有些周氏都认不出来历。
  和六年前相比,汤婵就像是璞玉被打磨出光彩,显然这些年养尊处优,过得极好。
  周氏心中惊疑不定,难道汤婵是嫁进了什么高门不成?
  还没等周氏想好说什么,与她同行之人先惊喜道:“周妹妹,你竟与解二夫人有旧?”
  汤婵意义不明地笑了笑,“以前有些小过节而已。”
  原先的汤大小姐自尽,跟周氏可脱不开关系。
  对方脸色微变,当即同周氏拉开距离,向汤婵迎了上去。
  “没想到能在这儿遇见您,您身体可还好?”
  周氏目瞪口呆地看着同伴殷勤地跟汤婵说话。
  和她同行的这位夫人姓马,丈夫在国子监任职,周氏废了好大的劲才巴结上,没想到她费劲攀附的人,居然会这般讨好汤婵!
  汤婵只是说了一句话,就让她前功尽弃……周氏暗自咬牙,汤婵如今究竟是什么身份?
  汤婵余光掠过乍青乍白的周氏,对面前的夫人笑道:“我还有事,就不多聊了,日后有空再请夫人说话。”
  马夫人连连应是,“那感情好,夫人慢走。”
  等汤婵离开,马夫人对周氏敷衍笑道:“周妹妹,我突然想起来家中有事,就先告辞了。”
  周氏毫无办法,又不敢撕破脸皮,只得陪笑送走了马夫人。
  马夫人走后,周氏瞬间沉下脸色。
  她转头吩咐丫鬟,“回去之后,让人仔细打听打听姓汤的嫁的是什么人!”
  解瑨在京里官宦圈子里是个名人,汤婵虽然深居简出,消息也不少。
  周氏很快就打听出来了关于汤婵的种种,心里又嫉又妒。
  汤婵居然有这样大的造化,丈夫竟然是二品尚书、内阁重臣!
  最让周氏不平的是,这位解尚书才刚刚三十出头!
  凭什么?
  直到听到“解大人前妻回京,解二夫人搬到别院”,周氏才眼前一亮,慢慢扯出笑意。
  看来这二品的诰命也不好消受,汤婵夫妻二人的关系很可能出了问题……
  周氏沉吟片刻,叫来心腹妈妈,如此这般低声吩咐了一般。
  妈妈一惊,有些犹豫,“您确定?若是被那汤氏发现……”
  “所以要你小心谨慎。”周氏目光幽沉,“我与汤氏有仇在先,她撞了大运,攀上了一个位高权重的丈夫,她吹吹枕头风,咱们就要遭难,倒不如先下手为强。”
  她冷笑一声,“等那汤氏名声尽毁,可就顾不上咱们了。”
  妈妈一想,“您说的是,我这就去办。”
  第113章
  到了年底,衙门事务繁多,户部尤甚。
  官员们忙得脚打后脑勺,却没什么人敢偷懒——不同于之前的年老体弱、不怎么管事的张老大人,上任不久的解大人可不好糊弄。
  “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一个刚进户部没多久的年轻官吏仰天长叹,“我连着三天干活超过七个时辰了!”
  “也就这么几天,坚持一下吧。”旁边一位更年长的官员劝解道。
  虽然忙碌,但解大人上任后,规定给的补贴也极其丰厚,作为需要养家糊口的家中顶梁柱,他还是愿意多做活多赚钱的。
  “说起来,难道解大人都不睡觉的吗?”年轻官吏跟他嘀咕,“我来的时候就见他在,走的时候他也还没走……之前听说似乎解大人后院起火,不会是真的,所以他才不回家的吧?”
  “你那都是老黄历了!”说起八卦,年长官吏瞬间有了精神头,“我最近还听到一种说法,说是解夫人对旧人旧情难忘,被解大人发现,夫妻才争吵起来的……你嗓子怎么了?怎么一直咳嗽?”
  因为解大人来了啊!
  年轻官吏欲哭无泪,他今儿个还能活着走出这里吗?
  年长官员这才发现不对,转头一看,只见解瑨就站在他身后,不知道听了多久。
  他登时一身冷汗,“大人……”
  “活都干完了吗?”解瑨淡淡问道。
  “这就去!”两人赶紧擦着汗埋头干活去了。
  解瑨回到自己的值房,
  想起刚刚听到的话,不由轻轻皱了皱眉。
  那些传言是怎么回事?
  他思索片刻,提笔写了封信,送到了曾经的下属手上。
  来到户部之前,解瑨一直在刑狱打滚,请托旧日人脉,解瑨很快就查出事情始末。
  “有人寻来闲汉乞丐,让他们散播谣言,说夫人不守妇道,对前未婚夫旧情未了,才被大人赶到庄子上……”
  来告知消息的下属语气越说越小心,因为解瑨的眼神冷如寒霜,熟悉他脾气的人都知道,解瑨心中已然怒极。
  无外乎解瑨生气,散布谣言永远是最简单有用也最恶心的招数,特别是涉及到男女之事。若是解瑨什么都不做,不明所以的外人会当这是默认,若是他有澄清的举动,也会有人怀疑这是为了面子粉饰太平。
  越是动怒,解瑨语气反而越是平静,“查出是谁干的了吗?”
  下属道:“办事的人很是小心,是个生面孔,再往下深查怕是还需要些时间。不过谣言是针对夫人,背后之人定与夫人有嫌隙,从这点下手,应该跟快就能排查出是谁干的。”
  “既然行事谨慎,谣言怎么会传得这样快?”解瑨发觉了不对。
  “大人英明,确实另有人在推波助澜。”下属小心道,“好像跟许家有些联系……”
  解瑨闭了闭眼。
  “我知道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后,解瑨才再度开口,“有劳你再帮我一个忙,找两个人盯着许家,特别是许正儒。”
  “大人折煞我了,不过一点小事而已。”下属立刻道,“不过不知是怎么个盯法?”
  解瑨淡淡道:“看对方有没有不法之事便可。”
  下属了然,“没问题,您放心吧。”
  送走下属,解瑨继续等着消息。没想到转天进宫面圣议事的时候,皇帝居然跟他提起了这件事。
  “爱卿怎么还没哄好夫人?你瞧瞧外头传的,越来越不像话。”
  皇帝表情正经,似乎真的在为解瑨担忧,可语气怎么听怎么都有种幸灾乐祸的劲儿。
  他自然是不信外头说的什么解瑨把夫人赶到别庄,实际上,汤婵搬离解府不久,皇帝就从暗卫处听说前因后果了。
  听到解瑨夫人提出和离的时候,皇帝差点喷了茶。
  这剧情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
  接连被两任媳妇儿抛弃,他都不知道解爱卿居然这么不招人待见。
  面对乐衷于看自己笑话的上司兼兄弟,最好的方式是平淡以对,解瑨平静道:“小人作祟,让皇上见笑了。”
  皇帝啧了一声,“朕让人查了,谣言最开始是被一个来京会试的举人妻子传出来的,那举人也不是别人,正是你夫人的前未婚夫。想来他妻子对你夫人怀恨在心,才想出这等计策,真是又蠢又毒。”
  周氏以为汤婵夫妇有隙,传出谣言之后,解瑨听说必然觉得有伤颜面,迁怒汤婵,不会相信汤婵的辩解,更不会有功夫追究自己,就算想要追查也查不到她身上。
  可周氏万万想不到,这点小事居然会惊动高高在上的皇帝。
  京里这一亩三分地,九五之尊想要知道什么事,还有查不出来的吗?
  祝文杰也想不到,自己还没考会试,名字已经摆到了皇帝案头,莫说以后更进一步,现有的功名能不能保住还是两说——治家不严,皇帝已经在考虑要不要好好查查祝文杰,褫夺他的举人功名了。
  皇帝道:“朕让皇后宣你夫人进宫聊聊,有什么是说不开的呢?”
  解瑨不想用外力给汤婵施压,刚想说不用,但转念一想,只有同皇后亲近的女眷才会被宣召进宫。
  汤婵觐见皇后等于一个对外的信号,外边的谣言都是无稽之谈,皇帝正是考虑到这点,才提出这个建议。
  解瑨不愿坐视汤婵名声被毁,犹豫片刻,还是应了下来,“多谢皇上和娘娘挂念。”
  兴致勃勃的皇帝转头就跟皇后说起了这个事,皇后自然愿意帮忙,很快便宣召汤婵进宫。
  汤婵收到懿旨时简直莫名其妙。
  皇后要见她做甚?
  然而旨意不得不遵,汤婵收拾停当,跟着来宣旨的嬷嬷进了宫。
  皇后眉目温婉,说话轻声细语,待人极为和气,丝毫没有高高在上之感。
  她笑着对汤婵道:“叫夫人来,倒不是为别的,听说夫人近来跟解大人闹了些别扭?”
  汤婵笑容微滞,脸色变得微妙。
  怎么皇后还要管臣子的家事不成?
  她定了定神,“是有些矛盾,未曾想惊动了娘娘。”
  皇后掩口而笑:“是皇上想听他解爱卿的笑话,说给我听的。”
  汤婵心说这什么皇上,怎么一点都不正经,“让您见笑了。”
  她嘴上应着,心里快速思索,皇后什么态度?特意把她叫进宫是为了什么?
  不会是跟其他人一样,觉得她不可理喻,劝她不要和离吧?
  “你放心,解大人特意嘱托了皇上,叫我不要给你施压呢。”似乎是猜到了汤婵的想法,皇后笑着补充道。
  虽然皇后确实觉得汤婵此举不妥,但有解瑨请求在先,皇后自然不好再劝说汤婵身为妻子要贤良恭俭让。
  “夫妻之间有些摩擦在所难免,只是有些小人却借此机会,试图玷污解大人和夫人的清誉,我这才叫夫人进宫,以免小人计谋得逞。”皇后解释道。
  汤婵一怔,她这些日子在别庄乐不思蜀,还真没听说京里这些最新的说法。
  皇后仔细跟她说了一下外头的传言,汤婵几乎是瞬间就猜到了幕后黑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