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70节

  “夫人,”婆子行了个礼之后禀道,“顾全贵一家正要雇人准备搬家具,召来的人数不少,瞧那模样,怕是要搬走好些东西。”
  汤婵闻言,赶紧去找了汤母把事情说了。
  汤母听了气得不行,“昨儿我进门之后仔细瞧了,里头用着的,好多都还是你爷奶同你爹爹置办的旧物件,那一家子还要把东西占为己有不成!”
  这些人不仅占住宅子,占住不成,便要如同蝗虫过境一般搜刮,简直欺人太甚,汤母板着脸,说着就要起身出门,“不成,不能让他们把东西带走!”
  汤婵明白汤母的急切,那些物件不说值多少钱,多少都是纪念。
  她眼睛一转,视线同解瑨对上。
  解瑨一看,就知道她打什么主意,他顿了一下,点了点头。
  汤婵就转头对汤母道:“您歇着就好,我同二爷一起去看看。”
  顾全贵一家敢有这些小心思,还是因为汤婵之前是驴蒙虎皮,威慑不够这些太过赖皮之人,现在她领着老虎一同上门,倒要看看顾全贵一家子怎么说。
  汤母闻言愣了愣,赶紧摇头,“算了算了,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怎么好劳动女婿。”
  她悄悄瞪了汤婵一眼,示意汤婵别不懂事。
  解瑨却道:“您的爱物被他人侵占,我身为半子,合该替您讨还。”
  他三言两语说服了汤母,跟着汤婵一同出了门。
  二人到汤宅的时候,顾全贵一家子正吆喝着搬东西,忙得热火朝天。
  一听说汤婵又来了,顾氏就是脸色一沉。
  “还有完没完了,这死丫头怎么阴魂不散的?”
  来传话的汤传武嗫嚅道:“她的丈夫也跟着来了。”
  “什么?”
  顾氏还没开口,一旁听了这话的汤传杰先变了脸色。
  他起身就往外走,顾氏“哎”了两声没叫住人,也只好赶紧跟着出去。
  等见到解瑨,顾氏眼睛直了。
  不是京中的三品官吗,怎么瞧着竟还不到三十的样子!
  这跟想象中的糟老头子岂止是天差地别,顾氏又酸又妒地看向汤婵,这丫头究竟走了什么大运,能得这样一门亲事?
  先一步到的汤传杰脑袋也有些发晕。
  他没见过解瑨,但眼前人的气势做不了假,解瑨竟然真的来了。
  师长与同窗都隐约说起过,这是日后极有可能入阁的人物,然而此时却出现在他们这个小小的县城里……
  汤传杰忍不住看向解瑨身边的汤婵。
  之前听说汤婵嫁给解瑨的时候,汤传杰吃惊归吃惊,但没有太过重视。
  在他看来,汤婵出身低微,对上解瑨定然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解瑨也不会很在意这个妻子,不然汤婵不会单独陪汤母回来。
  可此时解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走了一趟,恐怕事情根本不像他之前猜测的那样……
  那他们此刻前来又是为了什么?
  想到母亲和大哥一定要搬走家中家具,汤传杰心里生出不妙,总不会是因为这个吧?
  心中
  千回百转,汤传杰向解瑨行礼问好,“见过解大人。”
  解瑨点了点头作为回应,汤传杰小心问道:“不知解大人上门,有何指教?”
  解瑨没答,而是转头看向汤婵,看得汤传杰更觉不妙。
  汤婵笑了笑道:“我思来想去,觉得留给你们时间可能紧张了一些,若是忙中出错,搬走了不该搬的东西就不好了,便过来问问,用不用派几个人来帮忙。”
  汤传杰不敢置信,还真就是为了家具这点小事!
  他之前没有阻止家里人,就是仗着汤婵不好意思拉下脸来同他们计较,谁想到她不仅计较,还把这样的小事闹到夫家面前!
  “瞧侄女这话说的,”顾氏一直没捞到机会说话,听了汤婵一顿阴阳怪气,立时止不住恼怒道,“谁稀罕你的东……”
  “娘!”
  顾氏话没说到一半,就被汤传杰打断,顾氏转头看了过去,却被汤传杰一个阴沉的眼神吓了一跳,不由把未完的话咽了下去。
  汤传杰对汤婵恭敬道:“堂姐放心,我们一定仔细验查,不会错搬东西。”
  汤婵颇为意外地看了他一眼,微微一笑,“那我便等着明日入住了。”
  有了汤传杰这位识时务的人在,汤婵放心与解瑨一道离开了汤宅。
  等再回到住处,时辰已经不早了,解瑨看了看天色,“我该走了。”
  汤婵一怔,“不在这里歇息一晚吗?”
  “不了,”解瑨摇头,“明早有朝会,我需赶在今晚关城门前回去。”
  他一说,汤婵就想了起来。
  明早有事,今天还特意跑一趟,汤婵难得有点过意不去,“那您路上注意安全。”
  解瑨点头,又向跟汤母告了别。
  汤母第一反应自然也是挽留,得知解瑨不能留宿之后,便转而好一番殷切叮嘱。
  解瑨耐心一一应下,汤母与汤婵将他送到门口,目送着解瑨转身上马,飞驰而去。
  第二日,汤全贵一家按时撤走,汤婵与汤母带着下人住进了汤宅。
  有汤传杰看着,汤宅大部分原先的东西都留了下来,汤传杰还勒令家里人,尽量按记忆恢复了他们搬进来之前的样子。
  旧时的回忆不自觉浮现在眼前,汤母脸上带笑,指着宅子各处同汤婵讲古,“……三岁时你在这里摔过一跤,哭得怎么哄都哄不好……”
  “那边是你爹爹的书房,你小时候他还经常把你抱进去,你也乖巧,从不打扰爹爹读书……”
  “那里原先放过一个养荷的水瓮,一到夏天,你最爱在这里看荷花……”
  汤婵知道,汤母话中的“你”其实是原身宝蝉,她静静听着,只时不时应上一句,一直跟着的春分也乖巧地不出声。
  最后汤母走到庭院中一棵金桂树前,目露感慨,“这还是你出生那年,你爹爹亲手种下的,一晃眼,都二十年过去了……”
  汤婵抬眼望去,金桂树高约二丈,亭亭玉立,枝桠交错,不难想象到了到了仲秋时节,满树金黄会是多么漂亮。
  她陪汤母站了一会儿,直到汤母笑了笑,“进屋罢。”
  第60章
  许是重回旧地,汤母时不时陷入回忆,情绪不怎么高。
  好在家里多了一个小春分,汤母张罗着给春分裁新衣、补身体,忙着这些事的时候,肉眼可见地精神了不少。
  接下来的两天,汤婵陪着汤母安置行李,购置东西,补满伺候的奴仆,总算把宅院收拾的差不多了。
  这天傍晚,二人用过晚膳,汤母对汤婵说起一件事。
  “你还记不记得前几天见到的全海堂叔?”
  汤婵回想了一下,是汤父过继前的弟弟。
  “他们家的大儿子后日成婚,邀请我去观礼,”汤母道,“你说我该不该去?”
  寡居之人,一般不太会参加这种喜事,但汤母曾是官家夫人,身份不同,又有汤婵这个嫁入高门的女儿,汤全海一家自然想拉近关系。
  汤婵对此不置可否,“您想去吗?”
  汤母有些迟疑,“毕竟是族人,又是盛情相邀,不去是不是不太好?”
  她不愿显得太过傲慢。
  汤婵沉吟一会儿,“我陪您一起去吧。”
  她担心有些人会以族人之名向汤母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汤母抹不开脸,但汤婵就没有这个顾虑。
  “你也去?”汤母一怔,“你不是定下后日便回吗?已经出来好几日,可不好再往后拖了。”
  她不愿汤婵在这里耽搁太久,惹了婆家不喜就不好了。
  汤婵道:“上午稍坐一会儿,中午往回走就行,来得及。”
  “也好。”汤母想了想,应了下来。
  到了日子,汤婵陪汤母来到了汤全海家。
  汤全海发家不久,才算在县里落稳脚跟,宅院并不算大。今日大喜,宅院的大门前挂着红灯笼,鞭炮声响起,一片喜气洋洋。
  汤全海的妻子姓夏,她瞧着是个爽利性子,对于汤婵二人的到来十分惊喜。
  “天,”夏氏喜笑颜开,“我就说怎么今天一大早就听见喜鹊叫,原来是有贵客上门!快请!”
  汤母客气笑道:“都是同族亲戚,互相照拂是应该的。”
  “嫂子这话说得是!夏氏眉开眼笑,十分热心肠道,“族里住在县里的人家不多,以后嫂子有什么事可不要客气,我们家别的能耐不说,一把子力气总还是有的!”
  汤母笑着应了一声,同汤婵添了礼,没再耽误夏氏继续忙。
  过了不久,顾氏也到了。
  见到汤母与汤婵,顾氏眼神一闪,她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笑容满面地来问好,对二人的态度亲热极了。
  不亲热也不行,她最能耐的儿子汤传杰可是耳提面命,叫顾氏恭恭敬敬地对待汤母,再不许打汤母的主意。
  伸手不打笑脸人,汤母虽心中不喜,却不好在别人家的喜宴上闹僵氛围,只不咸不淡地寒暄。
  顾氏倒是能屈能伸,似是没感觉到一般,然而她面上不显,心下却是撇嘴。
  不过一个没儿子的寡妇,倒要看你还能得意多久?
  听说前两日还认了个干女儿,真是认亲也不会认,一个丫头片子能顶什么用?
  不过是个丫头片子才好呢,顾氏笑容更深了几分,无人注意处,她与夏氏交换了一个眼神。
  虽然奢侈程度无法与朱门巨室相比,但普通人家的婚礼自有其热闹,看得外人心里也跟着欢喜。
  到了快正午,新娘子被迎进门,汤母怕耽误汤婵离开的时辰,没有继续留下用宴席,带着汤婵回了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