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古代,躺平开摆 第29节

  话不投机半句多,解瑨不再多说,起身便走,将许正儒的咒骂甩在身后。
  解瑨回到家里,许茹娘像往日一般迎了上来。
  她习惯性地为解瑨更衣、奉茶,“今儿怎么回得这么晚?”
  解瑨垂眸,淡淡道:“去了一趟许府。”
  许茹娘眼神一亮,她不知道解瑨与许正儒又吵了起来,还当解瑨主动上门是关系缓和的迹象,不由嗔道:“夫君回许府,怎么不叫妾身一起?”
  她不由心中盘算着下次可以一起回许家的机会,却听解瑨严肃冷声道:“茹娘,以后还是不要和你娘家联系了。”
  许茹娘万没想到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她神情错愕,“夫君!”
  “岳父心思越来越大,铁了心要掺和夺嫡,怕是要给家里招祸。”解瑨目光沉沉地看着她,“我知道你与娘家感情甚好,但你嫁作解家妇,也要为解家考虑。”
  解瑨自觉尽力解释,可许茹娘哪里听得进去?
  她攥紧了手中帕子,满心都是解瑨让她疏远娘家的冷漠。
  解瑨看到许茹娘的反应,知道她需要时间接受,故而他没有多呆,径直去了书房。
  许茹娘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她游魂一般跌坐回榻上,不自觉红了眼眶。
  心腹丫鬟看着十分心疼,不知道如何劝慰,“夫人……”
  “萱草,”许茹娘落下泪来,只觉得自己满心苦楚无处倾诉,“我为他生儿育女,主动为他纳妾,给解家开枝散叶,母亲想让夫君给弟弟求官,夫君不愿,我就没再提过第二次,连母亲怨我,我都默默受了。我做了所有一个贤良妻子该做的事,他竟还要求我离娘家远点……”
  “我知道,夫君素来看不上许家人,可那是我的亲爹娘、亲弟弟啊!娘家要靠我,可我也要依靠娘家啊……”
  “怎么就成这样了呢?夫君他……怎么就不能为我考虑几分呢?”
  马蹄落在青石板路上,发出踢踏轻响,汤婵靠在马车上,抬手打了个哈欠。
  今日是庄华长公主办宴的日子,汤婵一大早就被揪起来梳妆,此时难免有点昏昏欲睡。
  同车的伍妈妈看到汤婵这般不体面的模样,板着脸提醒道:“姑娘。”
  与庞逸的婚事告吹后,汤母与汤婵关系降到冰点,今日汤母便称病没来,只将伍妈妈派来汤婵身边,半是看顾半是盯梢。
  汤婵也不好为难伍妈妈一个下人,她打起精神,托着下巴,随便找了个话题跟伍妈妈唠嗑,“伍妈妈再给我讲讲庄华长公主吧。”
  伍妈妈顿了顿,开口道:“庄华长公主是当今圣上的长姐,为戚太妃所出独女,先帝在时,下嫁给成国公为妻。戚太妃早年对皇上有恩,很受皇上敬重,成国公则是大权在握的肱骨之臣,庄华长公主的地位极高,姑娘今日万万不可失礼……”
  说着话,马车很快到了地方。
  庄华长公主与成国公夫妻感情甚佳,长公主府就在成国公府隔壁,两府互通,长公主住在成国公府的时间比在自己府邸时间还长,今日办宴之处也在成国公府。
  时值春日,暖风习习,成国公府门前车水马龙。今日来赴宴的人多,成国公府干脆卸掉门槛,让马车能直抵二门。
  夫人姑娘们穿着绮罗珠履,袅袅婷婷地下了马车,相携着走到花园。
  这次侯夫人与二夫人都来了,只不过到了花园,二夫人便带着新嫁的大少奶奶和庞盈与侯夫人分开,侯夫人则是打发了庞雅几个自去交际,只留了汤婵在身边。
  今日的主要目的在于汤婵,侯夫人对汤婵道:“跟在我身边,不得乱走。”
  汤婵露出一个乖巧的微笑。
  花园里衣香鬓影,笑语不断,侯夫人带着汤婵来到几位交好的夫人桌前,入座后问好寒暄。
  这样的场合,本就有给各家夫人相儿媳之意,诸位夫人一见,便知道是怎么回事,都热情地探问起来
  。
  “这孩子瞧着眼生,是你家亲戚?”
  侯夫人便笑着解释了汤婵的来历,“是老侯爷的外侄孙女……”
  能来这个宴席的,基本都是高门显贵出身,嫁的也都不差,听闻汤婵只是个丧父的表姑娘,不少夫人便失去了兴趣。
  不过这样的出身配不上自家的孩子,但谁还没有几个不那么显赫的亲戚呢?
  有一位热心肠的夫人素来爱做媒,细细问起过了汤婵的情况,露出“交给我”的表情对侯夫人道:“你放心,回头我便给你打听打听。”
  侯夫人笑着道了谢,却没把话说死。
  她可是另有打算的。
  领着汤婵转了一圈,一个熟人朝着这头走了过来。
  侯夫人的长嫂诚勤伯夫人也得了一张帖子来赴宴,结果进来之后,她一眼便见到侯夫人身边的汤婵,不由又惊又疑。
  已经定了亲的姑娘可不会出现在这种场合,诚勤伯夫人满是狐疑,她先笑着赞了汤婵两句,随即探问道:“不是说婵姐儿要许给你家世子吗,还是我记错了?”
  她前些日子可是跑了好几趟庆祥侯府,想将女儿芳姐儿的婚事定下来,谁想到却被这个汤表姑娘抢了先。
  得知消息,诚勤伯夫人可是闹了好一阵子不愉快,可这怎么短短几日,这姑娘就要另寻亲事了?
  侯夫人想到未成的谋划,心里也堵了一下。
  想到诚勤伯夫人会问,侯夫人也没有隐瞒,看了看一直乖巧装闺秀的汤婵道:“是,老夫人瞧中了婵姐儿性情,极喜欢这孩子,本来都要下聘了,只可惜合八字的清远大师给批了命,两个孩子做姐弟最好,却不适合做夫妻。老夫人失落得不行,这不,交代我一定要给婵姐儿寻门好亲。”
  诚勤伯夫人眼神一亮,一时也没顾及汤婵在场,“那你家世子的婚事……”
  侯夫人摇了摇头,“老夫人说不急,逸哥儿年纪不大,又是男丁,晚几年也来得及。”
  诚勤伯夫人一听,面露纠结,这晚几年是晚多久?
  虽说芳姐儿现在年纪还小,可若是拖到三四年之后还定不下来,芳姐儿可就耽误了。
  侯夫人看出长嫂的为难,稍微一顿,“嫂子还是像我之前说的那般,做两手准备吧。”
  之前想让老夫人同意庞逸娶汤婵时,侯夫人已经利用过侄女儿一回,刺激诚勤伯夫人频频拜访,给老夫人施加压力。而今娶汤婵不成,老夫人明显要将芳姐儿拖过花期,侯夫人不敢保证能赢过老夫人,也不好真的耽误了芳姐儿。
  到底是嫡亲的侄女。
  诚勤伯夫人不太死心,不过想着芳姐儿还有两年,也就暂时放下着急,再做打算。
  二人各有心思,正说着话,宴席的主人庄华长公主到了。
  侯夫人立刻转走了注意力。
  如伍妈妈早先对汤婵所言,庄华长公主在京中地位超然,她一出场,身边就围满了问好恭维之人,哪怕无法深交,混个脸熟也是好的。
  侯夫人也不例外。
  庄华长公主育有两子两女,长子是如今的成国公世子,娶了益王府的郡主为妻,长女嫁进雄安侯府,幼子幼女都还未成婚,而这位幼子今年十六,正与女儿庞妍年纪相仿。
  侯夫人自然知道,庞妍能嫁进成国公府的几率很小,但哪怕不成也没有什么,只要能与庄华长公主交好,妍姐儿的婚事选择能更上一层楼。
  至于交好的契机,便落在汤婵身上了。
  侯夫人扬起笑意,带着汤婵来到庄华长公主身前问好。
  庄华长公主戴着赤金镶红宝头面,身穿大红缂丝牡丹袄,百鸟朝凤马面裙,是位极雍容的贵妇。
  她颔首回应,看见跟在侯夫人身边的汤婵,眉心一动,“这是?”
  侯夫人笑着道:“是我家表姑娘婵姐儿,老侯爷弟弟的外孙女。”
  她叫汤婵给长公主行礼,嘴上介绍道:“……她父亲是个能耐人,靠着自己,不到四十就做到一府同知,只可惜命不好,撇下妻子女儿早早去了。老夫人把人接上京,处了不几日,便喜欢得不得了,只当亲孙女一样疼……”
  庄华长公主眯着眼不语。
  她一眼就看穿了侯夫人的所图为何。
  ……
  庄华长公主的生母戚太妃一直有块心病,那就是侄孙锦平侯的婚事。
  锦平侯府也是开国时便传下来的世袭爵位之一,第一代锦平侯镇守西北,战功赫赫,然而许是杀孽太过,锦平侯府几代单传,人丁单薄,最后到了现任锦平侯戚鸿良这一辈,就只剩下他一根独苗。
  戚鸿良三岁时,府中长辈就全都去世了。
  无人管教,加上宫中的戚太妃溺爱,锦平侯不可避免地长歪了。他仗着祖辈蒙阴,在京中横行跋扈,只是因着戚太妃和庄华长公主两个靠山,才无人敢惹。
  到了年纪说亲时,戚太妃看中了兵部尚书黄大人的小女儿,看在戚太妃跟成国公府的面子上,黄家应允了婚事。
  结果人刚嫁进去没多久,黄家就闹得满城风雨——黄家姑娘嫁进去才知道,锦平侯整日出入勾栏瓦舍,什么香的臭的都往院子里拉。锦平侯府满后院的漂亮丫头,各个斗得乌烟瘴气,庶子女接连出生,成亲那年锦平侯不过十八,可最大的儿子都有五岁了!
  顾忌着戚太妃,黄家没敢闹和离,只是想给锦平侯一个教训,让他不要那般嚣张。
  经这么一遭,锦平侯确实有所收敛,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没过多久,锦平侯便故态复萌。
  黄家姑娘许是婚姻不顺,心情郁结,怀孕生产时一尸两命,香消玉殒。
  戚太妃很是遗憾,但侄孙不能孤单一人,她很快又张罗着给锦平侯续弦。
  她觉得在宫中能接触到的好姑娘太少,这桩事就落在了庄华长公主这个姨母头上。
  庄华长公主就犯了难。
  当年黄家那么一闹,满京城的人家都知道了锦平侯什么德行,那是个整日花天酒地,钻进女人帐子里就出不来的主儿,哪家贵女愿意填这个火坑?
  可若是往门第低点的人家里寻,戚太妃又不乐意。
  戚太妃身处深宫,京里的传言传不到她老人家跟前,故而戚太妃把娘家唯一的独苗当成宝贝蛋,总想着要给她的宝贝良哥儿娶一个哪儿哪儿都好的媳妇儿。
  她觉着良哥儿只是还没懂事,只要娶对了人,良哥儿肯定就能学好。
  出身太低、奔着一品侯夫人位置来的,戚太妃瞧不上,可戚太妃瞧得上的,没人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庄华长公主被为难得要命,寻了许久,总算是寻摸到一个戚太妃满意的,二品大员左都御史的女儿,还是嫡出。
  结果婚事刚定下,这家姑娘就急病去了——说是急病去了,可私底下谣言都在说,姑娘是不愿嫁给锦平侯,听到消息当晚便上了吊。
  原来允了这桩婚事的是左都御史的继室,被许嫁的那位姑娘是前头夫人留下来的女儿。这事儿到现在还有人私下议论,提到左都御史的夫人,便一脸微妙地感慨,果真是继母,心肠狠呐。
  最后庄华长公主没办法,给锦平侯娶了一个伯府的庶出姑娘,谁想到这姑娘嫁进来,也是没几个月便病逝了。
  这下子,锦平侯府真就成了龙潭虎穴,再没人敢嫁进去了。
  如此一耽误,锦平侯的亲事就耽误到了现在,庄华长公主每回进宫看望母妃,都要被念叨一遭,叫她这个做表姑的帮帮忙。
  好在戚太妃也算逐渐认识到了现实,不再执着于高门的女儿,如今庄华长公主只想赶紧寻个过得去的,把事情解决,好给母妃交差。
  暗示放出去,自然有人来为她分忧。庄华长公主看得出来,庆祥侯夫人便是想把她家表姑娘说给锦平侯,好攀一攀公主府和成国公府的关系。
  她打量着汤婵,眼神清明,仪态大方,没什么小家子气。
  出身是差了一些,还没了爹,但有庆祥侯府这层关系,倒比普通五六品小官家的闺女强,母妃那里说不定能过得去。
  就是长相只能算中等偏上,怕是拴不住她那个色中饿鬼一般的表侄……
  庄华长公主想起什么,突然问道:“你家大姑娘,是不是还没许人?”
  若是她没记错,庞家大姑娘可是个美人胚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