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85节

  也有胸襟。
  制服是她先做的,他是后插一脚想分一杯羹的人,按理说作为被分羹的人应该会愤怒不满。但这姑娘倒是与众不同,居然能这么冷静理智,连竞争对手都能盘算着给她挣钱。
  第123章 牵线
  “荷叶, 为什么要这么着急?”签完合同,从张副厂长的办公室出来,董福运有些疑惑道。
  “小舅, 你信不信, 最迟一个星期, 这两天来找咱们订货的批发商们就会再来。”
  “这么快?”
  “嗯。”徐荷叶点头,“小舅,对终端店铺而言,两百件不少, 五百件很多。但对一个有档口的批发商来说,这点货很快就能销出去。”
  “所以咱们必须赶在订单井喷之前把货准备好。”
  “不然, 咱们辛辛苦苦积攒下的顾客, 很快就会变成别人的了。”风口上,货就是钱。谁有货, 谁挣钱。
  “行, 我明白了。”
  “嗯, 小舅,这段时间, 咱们厂里你多上心。我要让小姨去代加工厂盯着,毕竟是外包,得放个自己人过去盯质量。买的好料子,用的好辅料, 不能让做工影响了咱们的品质。”
  既然想把厂做下去,徐荷叶希望那些供货商们提到他们重荷服装厂, 想到的就是新风潮,高品质。
  “对了小舅,我之前让您申请的商标申请好了吗?”
  董福运摇了摇头:“还没有。不过资料已经提交到商标局了, 但还需要审核。工作人员和我说审核快要两个星期,慢得话要一两个月。”
  “怎么这么久?”徐荷叶皱起眉。
  “没办法。”董福运耸了耸肩,“那些单位的效率就这样。这样说起来上次办理营业执照倒是意外的顺利,几天时间就办了下来。”
  “是啊,还真是幸运。”徐荷叶没有多想。她不知道上次办的营业执照其实有贵人相助,不然他们根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拿到证件。
  一周时间转瞬即逝,重荷服装厂又一次忙得脚不沾地。
  从早上开始,便陆续有很多顾客打电话来要衣服。和之前试探性的批个小两百件不同,这次打电话来的批发商无一例外都要了很多货。
  少的一次批发了上千件,多的甚至要了五千件。
  四万米料子,再加上之前剩下的料子,一共做出了一万五千多套制服,短短半个上午就全部卖了出去。
  “老板,怎么办?咱们手里只有一万五千多套制服,已经全都批发出去了。但是现在还有很多批发商打电话过来,找咱们订货。”
  “要告诉他们咱们没货了吗?好可惜,感觉订货的人还有很多。”
  董杏花有些心痛:“那也没办法,谁让咱们没货了呢!早知道,当初应该多买点面料,都做成衣服囤着。”
  董福运闻言,插了一句嘴:“二姐,咱们没钱。”
  “就算咱们想买,也没钱买。”之前买的十万米料子,已经用光了厂子账面上的所有现金。
  董杏花:“……”
  她看向段杰:“段杰,和顾客道歉,好好安抚一下他们。”虽然可惜,但也没办法,这会儿再订面料已经来不及了。
  “好,那我现在就去回绝顾客。”
  “等等。”徐荷叶叫住了段杰,她看着缓缓驶入江城服装厂的几辆大货车,心里有了主意。
  那是申一服装厂来送面料的大货车。
  江城服装厂定做的面料送来了。
  “段杰,你现在去回复顾客,让他们耐心稍等一下,我们现在在盘库存,明天早上给他们回复。”
  “记得把顾客姓名和电话号码记下来。”
  段杰点头:“好,我这就去。”
  徐荷叶看向董福运:“小舅舅,走,咱们去找张副厂长。”
  董福运看着江城服装厂的员工热火朝天地搬运面料,也明白了徐荷叶的打算。
  “荷叶,你想从江城服装厂弄货?”
  徐荷叶点了点头:“对。”
  “他们定的料子和咱们一样,做工也很好。而且就在咱们身边,品质有保障。”
  “但你怎么确定他们会把货卖给咱们?”
  徐荷叶:“谁说我要买他们的货了?”
  “我只是想做个中间人而已,他们有货,而咱们有顾客。咱们从中牵线,顾客有了货,他们有了销路,而咱们可以从中赚一点提成。”
  “给江城服装厂当业务员?”
  “对。”
  “但是江城服装厂会愿意吗?”
  “会的。”徐荷叶说着,凑到董杏花耳边,小声低语了几句。
  董杏花点了点头:“行,我现在就给汪经理打个电话。”
  “小姨,辛苦你了。”
  张副厂长没想到他刚从徐荷叶手里挣了点代加工费,转过头她又想把这些钱从他手里弄回去。
  他打量着面前这个眼眸沉静,面容却略显稚嫩的小姑娘:“小徐,听说你是这次市中考状元?”
  徐荷叶摇头:“不是,我只考了第二名,市中考状元另有其人。”
  “第一第二,也差不多。”
  “昨天刚结的代加工费,今天你就想要回去,小姑娘,你这是一点都不想让我们厂挣啊。”
  徐荷叶摇头:“张厂长,您这话错了。”
  “代加工费是代加工费,提成是提成,一码归一码,可不能混为一谈。”
  “代加工费已经结清,而我想要的提成,相较于你们卖出去的货而言,只是很少很少的一点。”
  “一套衣服五元提成,还不多?”
  “不多。”徐荷叶很肯定,“张厂长,虽然现在的情况是供不应求,只要做出来的制服就有人抢着要。但——我很肯定,过不了多久,这种现象就会扭转,变成供过于求。”
  “到那时占上风的就不是工厂,而是那些拥有销售渠道的批发商零售商。当选择变多,批发商们还会愿意用现在的高价定你们的衣服吗?”
  “而我们做的,就是帮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做成的货销售出去,而且是以一个很不错的价格销售出去。”
  “我们也可以自己去跑顾客。”
  “太晚了,而且效率低。”徐荷叶摇头,“我们手头这几十个顾客,都是我小舅舅吕叔他们带着人跑了四五个月跑出来的。”
  “期间辛苦不足为外人道。”
  “你们当然也能亲自派业务员外出跑顾客,但你们没有时间。”徐荷叶看着张副厂长认真道,“张厂长你们的反应算是快的,在第四天就决定做制服生意,并且找申一服装厂定了料子。”
  “但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一定不止你一个人。最迟一个星期,不,或许要不了这么久,这些厂做好的制服就会投向市场。”
  “如果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顾客,你们的制服就会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沼里。”
  说到底,江城服装厂还是太固化。
  从前被人求着哄着的国营服装大厂,骨子里依然有一份高高在上的傲慢在。总觉得他们做出了货,就一定会被人抢着要。却不知道现在的私人工厂为了挣钱,会多努力,多拼。
  张副厂长陷入沉思。
  “让我考虑一下。”
  “好的,那您慢慢考虑。我们还有事,就先离开,回头您考虑好了咱们再聊。”
  徐荷叶离开后,张副厂长便给汪经理办公室打了个电话。
  “老汪,我能不能问下,咱们扈城还有哪些厂在你们厂定了制服面料?”
  汪经理:“老张,这可是商业机密,我不能告诉你。”
  “行,我不问是谁,你就告诉我一声,到底有没有人定。”
  汪经理想到不久前董杏花给他打的电话。
  “汪经理,待会儿如果江城服装厂的张副厂长给您打电话,请您给他一个肯定的答复。”
  汪经理眸光闪了闪,回答道:“那是自然。”
  “行,我明白了。”
  “老汪,谢了,回头请你吃饭。”张副厂长说完,挂断电话,又给助理打了个电话,“小吴,去请重荷服装厂的徐老板和董老板。”
  徐荷叶见到张副厂长身边的吴助理,笑着和董福运交换了一个眼神。
  这件事成了。
  “小徐,我同意只要是经你手卖出去的衣服都给你一笔提成,不过不是五元一件,而是售价的10%。”
  “就像你说的,虽然现在制服卖得还很好,批发价格也不低,但之后的情况怎么样谁也不能肯定。如果之后批发价降了,利润摊薄后,你还拿五元一件,那我们厂纯粹就是给你打白工了。”
  徐荷叶想了想,同意了:“可以。”10%的提成点是行业水准,不算高,但也不算低。
  徐荷叶谈这笔生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保住现有的顾客,为之后的生意考虑,拿提成只是额外的收益。
  手印一按契约成。签好合同后,徐荷叶回到办公室,让段杰给顾客回电话。
  “有货,但需要制作,三天后陆续发出。”
  江城服装厂那边也开始全力赶制制服。正如徐荷叶所说的,四条生产线的员工早就成了熟手,机器飞速运转中,到晚间,一批新衣已经做好,静待打包。
  另一边重荷服装厂的仓库也忙得飞起。
  他们自己的一万五千多套制服,也等着打包发出去呢!
  整理好的包裹,由搬运工送上大货车,等到所有包裹上车,司机们就会开着车把这些包裹送往火车站。帮他们送货的,刚好就是来给江城服装厂送面料的火车团队,司机还是熟人,这就是和司机打好交道的好处。
  第124章 填志愿
  “荷叶, 是不是该去学校填志愿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