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知青子女回城 第42节
还有庞巧,表妹生日时也不能少了蛋糕。
说实话,那两年多,小姨对她,不比对庞巧庞为差,甚至有些时候因为她没有母亲,还要更好一些。
但庞巧和庞为从来没有争过。
只是后来他们都长大了,能自己挣钱了,庞巧才偶然提起过,她小时候其实挺羡慕那些过生日时能去肯德基,或者吃生日蛋糕的人。
不过家里条件不允许,她也就从来没提过。
徐荷叶听完,心疼得不行。马上给她点了个肯德基大桶,买了蛋糕店里最贵的动物奶油蛋糕,但青春期时留下的遗憾却不是成年后能弥补的。
如今,她也有机会弥补庞巧的这点小虚荣心了。
徐荷叶给大家每人分了一块蛋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小姨姨父改变下岗的命运。
姨父庞立和廉父廉大成都是好酒之人,刚好两人又坐到了一起,只对视一眼,就从对方身上嗅到了相同的气息。
旁的人吃吃菜,说说话。
他们俩,duangduangduang炫酒,一杯接一杯,没过多久,就抱着对方老哥老弟地喊。
小姨看到嫌弃地不行。
刚想说把人弄进屋里,就见庞立抱着廉大成,大声嘟囔道:“老哥,我现在是真难啊。”
她愣了愣。
庞立接着道:“我们厂,以前多辉煌啊。这两年……不行了,已经好几个月没有订单了。没有订单,就没有收入。
厂里一直说改制改制,狗东西,不就是想把我们这些老员工开了吗?”
骂完领导骂同事,他忍不住呜咽起来。
“凭什么?凭什么家庭条件好、夫妻是双职工的员工就要优先下岗啊。
是,我们家杏花是有工作。我们家有两个孩子啊,他们一个读书,一个还这么小。要是下岗了,家里重任不就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了吗?
就厂里给的那点补偿金能抵什么用?钱越用越少,哪里比得上每月按时有进账呢!”
庞立实在难受。
厂里领导找了他两回了,话里话外都是他们家是双职工,妻子董杏花工作的纺织厂绩效不错,短期内不会有下岗风险。
相比那些一个人工作,养活一大家的员工,他下岗对家庭的影响没那么大。
没——那么大?
真没什么影响,那些领导怎么不主动下岗?
他庞立又不是不干活!
和车间有些混子比,他工作这十七八年,可是拿了好几个劳动标兵呢!
难道就因为他们家是双职工,就要让他给那些不如他勤劳肯干,不如他认真刻苦的员工让位?
徐荷叶听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姨父下岗的苗头早在现在就已经有了。
领导希望他下岗,姨父却坚持不肯下岗,直到厂子破产被卖。这期间的两年,他在厂里会遭受领导同事多少嫌弃白眼啊?
徐荷叶不由得想到前世,她似乎从来没有听姨父说过这一茬。
或许也有,只是考虑到丧姐的妻子,丧母的外甥女,他只能把失意埋藏在心底,并不表露出来。
不过来自后世的徐荷叶知道,姨父此时下岗才是最优选。
这个时候厂里虽然艰难,但还有些家底,给下岗员工的补偿金也是最优厚的。越到后面,厂里越没钱,给的补偿金也越少。
到最后下岗的人,补偿金没有,倒是发了一堆自行车的零部件。
可员工们拿这些零部件有什么用?
又拼不出一辆好车。
带回家吧,派不上用场,堆在家里还占地方。当废铁卖了吧,又觉得可惜。
第68章 国产化
她得想办法劝姨父同意下岗, 把补偿金拿到手。
根据姨父的工龄还有他这么多年在工厂的努力,补偿金起码能拿两万多,当然如果厂子能一直经营下去, 拿补偿金是划不来的, 毕竟两万块, 也不过他四五年的工资。
可现在的情况是工厂经营不下去了。
现在拿两万,下岗去寻找出路,总比以后拿一堆破铜烂铁,什么也得不到被赶出工厂要来得好吧。
徐荷叶正想着, 就听到廉父道:“老弟,都不容易啊。像我们厂, 最近在研究汽车零部件国产化, 那指标多得吓人。光一个方向盘的测试指标就从原来的六个,增加到了现在的一百多个。”
汽车零部件国产化?
好耳熟的名词, 徐荷叶皱起眉, 她总觉得这个词好像在哪里看到过。
那边廉父依然在道:“为了这个零部件国产化, 我这大半年一直在厂里加班,没白天没黑夜的, 晚上都住员工宿舍,家里是一点都顾不上。要不然,也不至于孩子出了事,我才知道。”
廉父说着, 抹了一把脸,眼里有泪光。
得知小儿子出事时, 廉父吓得浑身冒冷汗,双腿瘫软,站都站不稳。
但怎么办呢?
大儿子要考大学, 小儿子要看病,未来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钱,整个家只有他一个人能挣钱。
像今天,吃完这顿午饭,他又要回工厂继续上班。
相比较忙,厂里没有单子,办不下去更可怕。所以即便这个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非常艰难痛苦,但厂里不管是厂长、专家,还是底层的技工,谁都没有放弃,全都咬着牙撑着,一边骂娘一边攻坚。
因为他们都明白,只有他们的东西能得到德国大众的认可,其他车企才会上门订货。
德国人的认可,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高质量的代名词。
徐荷叶突然想到什么,下了桌跑进屋里,在一堆旧报纸里翻了翻,翻出几份旧报纸。
第一份是发表于三年前,也就是1986年的经济报。
她翻开报纸,找到头版头条,上面赫然写着——国经委常务朱副主任视察上海大众,提出“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要坚持德国大众的标准,绝不搞‘瓜菜代’。桑塔纳的国产化要100%合格,降低0.1%我们都不要。”
“瓜菜代”,指的是三年困难时期,使用“代食品”充饥的临时措施。
第二份,发表于一年前,也就是1988年的经济报。
为了提升国产化率,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成立。为了完成目标,上海大众决定对桑塔纳轿车加收额外的国产化基金,用这笔钱来解决共同体零部件厂引进技术、设备的资金问题。
不仅如此,上海大众还从德国大众引进了数百名退休专家来国内帮忙解决技术和管理问题。
徐荷叶意识到,原来现在才是国产汽车崛起的开端。
小姨父工作的自行车厂是夕阳产业,在轿车的冲击下不可避免地滑向落寞。
但是,国产车企、合资车企的时代逐渐到来。
即便进不了这些车企,若是能进那些轿车国产化共同体的零部件厂,也是一条出路。
徐荷叶拿着报纸跑出来,“廉伯父,你们厂是桑塔纳轿车国产化共同体里的一员吗?你们研究的可是桑塔纳轿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廉父点了点头,有些诧异。
他没想到徐荷叶会知道这件事。
徐荷叶有些兴奋,马上问道:“廉伯父,你们厂缺人吗?”
廉父顿了顿,点了点头,“确实缺人。”
他们其实也很恼火,这个零部件国产化的过程实在太漫长,太艰难,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顺利完成。若是完不成,他们厂结局好不到哪里去。
徐荷叶马上道:“那伯父,你看我姨父能去你们工厂吗?他工作认真努力,为人勤奋刻苦,做事一丝不苟,像轿车零部件国产化这样繁杂又较真的事情,他肯定能胜任。”
徐荷叶努力地向廉父推荐小姨父。
廉父是工程师,如果他能举荐小姨父,走内招的路子,小姨父想进厂会容易很多。
廉父:“……”
顿了顿,廉父道:“小囡,我们厂确实缺人,但目前来说,前景同样不明。如果不能做出成果,我们厂的结局和你姨父工作的自行车厂不会有什么区别。”
徐荷叶摇头:“不会的。你们厂不会倒的。”
“为什么?”
徐荷叶道:“人家发达国家的车企已经发展了上百年,各项技术标准趋于成熟。我们的汽车零部件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追上人家的标准,一定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廉父点了点头。
“既然艰难,你还想让你姨父来我们厂?”
徐荷叶:“伯父,所谓危机,便是有危险但更有机遇的时刻。你们厂现在是难,但正因为艰难,更说明这件事是一件非常有搞头的事情,是一件很有前景的事情。要知道那些容易的事,早就被人瓜分完了。”
“而且——”
徐荷叶拿出一份报纸,展开放在众人面前,“我看过朱总——”不对,朱总理是1998年开始履职的,现在的他还不是总理。
“我看过朱副主任视察上海大众时发表的讲话,他说桑塔纳零部件的国产化,要坚持德国大众的标准,绝不搞‘瓜菜代’。”
“国经委常务副主任,他视察时说的话,代表的一定国家层面的意思,这说明我们国家也非常支持轿车零部件的国产化。”
“有国家支持。”徐荷叶接着拿出1988年的那份经济报,“有专项基金,有国外专家引进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顿了顿,徐荷叶道,“最重要的是有您!”
“我?”
“是的。”徐荷叶道,“我们国家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在全世界的封锁下,依然能研发出邱小姐,能发射导弹,能把我们自己的卫星送往太空,如今又怎么会被一个小小的轿车零部件国产化难住?”
“山拦翻山,水挡过水,不正是刻在我们华国人骨子里的本能!我相信有您,以及无数像我姨父一样认真刻苦的劳动者在,零部件国产化只是迟早的事情。”
事实证明,这一切都不是虚妄。
不过徐荷叶坚信,即便她没有后世那些记忆,她依然相信这并不是问题。
因为历史就是面前这群人创造的,而他们创造历史时,并不承想过自己会成为历史里浓墨重彩的那一笔。
廉父有些感动,他没想到徐荷叶这个才十五岁的小囡会这么相信他的事业。
他对庞立道:“庞老弟,我们厂确实很缺人,不过前景不明也是真的。所以,如果你愿意来的话,可以给我打电话。届时我举荐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