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时煜担心卫清晏饿着,便拉了人净手吃饭。
待宫人将菜上齐,时煜看着面前的一道菜,蹙了蹙眉。
冯若宝顺着他的视线瞧去,见容王看的是鱼香茄花,以为他是好奇这个时令怎么会有茄子。
忙解释道,“这是御膳房暖房里自己种的,刚长成一些,您素来爱吃这个,老奴便让御膳房给做了一道。”
知道是容王将先帝要易储的消息,透露给皇帝的,冯若宝打心底里感激他,加之他和卫清晏的关系,这才上了心。
给皇上看菜谱的时候,也顺道给容王点了几个菜。
“冯公公怎么认为容王爱吃茄子?”卫清晏亦蹙了眉。
冯公公察觉出不对,问道,“您的意思是,王爷不喜吃这个?”
卫清晏点头,“他吃茄子会反胃,碰不得。”
第一次吐时,她嘲笑了时煜,时煜觉得丢人,就再没对外人说过。
“这……这不对啊。”冯若宝变了脸色。
皇帝打小就爱吃茄子,但他被立为太子后,喜好不便叫人知晓,免得被人钻了空子。
冯若宝心疼主子,便往御膳房跑得勤了些,想着法子不动声色地满足自家主子的口腹欲。
御膳房去多了,自然就知道容王去先帝处用膳时,总会有一道茄子,而先帝是苦过来的,曾跟将士们同吃同住,他不喜茄子不是什么秘密。
冯若宝自然而然就以为,往先帝那里送的茄子是容王喜吃的。
当时以为容王和陛下是亲兄弟,两人口味一致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况太后亦喜欢茄子。
兄弟俩这是随了母亲的口味了。
可现下卫清晏告诉他,容王吃不得茄子,那……那先前那些年,往先帝殿中送去的各种做法的茄子,是给谁吃的?
听完冯若宝的叙述,时煜仔细翻了翻从前的记忆,笃定道,“我与先帝一起用膳时,不曾见过桌上有茄子。”
冯若宝顿时觉得后背发寒,喃喃道,“那见鬼了不成?先帝一个人用膳的时候,从不上那道菜的。
如果这道菜不是给王爷吃的,那……那先帝身边还有旁的人不成?”
第216章 先帝身边还有一人
“什么人值得先帝这般替他遮掩?”卫清晏顺着冯若宝的话,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一道茄子,再寻常不过的菜色,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哪里都能吃得到。
为何非得在先帝的明义殿中吃,还非得打着时煜的幌子?
“那人不便离开明义殿,先帝亦不想让人知道他的存在。”时煜沉吟着开口。
“可,可明义殿平日就先帝一个主子啊。”
值得先帝花心思的,自然不可能是奴才,可从未听说过先帝身边还有什么旁的主子。
这皇宫里的主子,除了后宫嫔妃就是皇子公主们,这些人想吃茄子不过是去御膳房走一遭的事,何须弄得这般神秘?
难不成真有鬼?
冯若宝觉得自己肯定是疯了,怎么会有这样瘆人的念头,他望着卫清晏,“老奴得去告诉陛下。”
这是大事啊,先帝秘密怎么这么多。
卫清晏点了点头,“也烦请冯公公查一查明义殿从前的老人,看看能否知道些什么。”
那些茄子做的各式菜,御膳房端进了明义殿,可时煜却不曾见到过。
菜总不会凭空消失,总有个去处的,找到这个去处,或许谜团就解开了。
冯若宝略有迟疑,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先帝驾崩后,皇上便搬进了明义殿,先帝身边的老人,贴身照顾的几乎都殉主了,其余的则调往各处。
如今已经过去六年,那些人还有多少在,他不确定。
最重要是,这事既是先帝要隐瞒的,他驾崩前必定不会留活口,只怕不是易事。
可事关陛下安危,再难都是要查的。
冯若宝离开后,卫清晏也没了干饭的心思,草草扒了几口,继续干活。
两人默契地将先前翻过的先帝遗物,再交叉错位重新翻一遍。
一道茄子,先帝都需要时煜打掩护,可见当时明义殿里是有猫腻的,吃食上需要利用时煜遮掩,那其他方面呢?
另一头,冯若宝急跑着回到了皇帝身边,将茄子一事详细告知。
“竟有这种事?”皇帝眸色诧异。
他确实听冯若宝提过,时煜也爱吃茄子,但平日他极少有机会和时煜一起用膳,赶上家宴国宴,茄子这样的寻常的菜也不会上桌。
之后他和时煜关系疏离,更不会和他一起用膳,自也发现不了他不能吃茄子的真相。
难道先帝挑拨他和时煜的关系,还有这层目的在?
随即,他眼神转冷,“查,将当年在明义殿的宫人都找出来。”
如今已知先帝秉性,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先帝表面对他和时煜好,是因为他和时煜于先帝来说,有利用价值。
那这茄子背后又有什么利用价值?当时的明义殿中又藏着什么秘密?
冯若宝不敢耽搁,看向蓝姝,“娘娘,奴才怕是要忙上几日,这几日劳烦您辛苦些,帮忙照顾照顾陛下。”
皇帝是为了救自己才受伤的,蓝姝本也没打算不管他,便点头道,“你去忙你的吧。”
冯若宝这才又抹了把额上的汗,颠颠地跑了。
大冷的天,冯若宝还能跑出一头的汗,可见是真累了,也是真急了。
这个时候他还能记挂着自己,皇帝刚刚冷下去的心,又回暖了些。
蓝姝看着皇帝神情变化,突然想起胖和尚曾对清晏说过的一句话,“这世间破破烂烂,总要有人缝缝补补,才会让人觉得这世间值得。”
“在想什么?”皇帝察觉她出神,问道。
蓝姝笑,“将冯若宝送到你身边,算是先帝难得的一件善事吧。”
皇帝没有否认,也没避讳先帝所为,同蓝姝说起与先帝有关的往事,重忆这些事,是想从中寻出点蛛丝马迹。
他这里还没找到什么,卫清晏和时煜两人则翻出了一把小玉剑。
“这应不是我的。”时煜道,“我丝毫没印象。”
这玉剑卫清晏刚刚也看到了,只是她习惯性的以为,被先帝收起来的小孩玩物,会是时煜的。
毕竟众多皇子中,唯有时煜经常混在先帝身边。
卫清晏小时候都帮他搬过玩具到先帝身边打发时间。
这玉剑足有时煜小臂长,分量亦不轻,小一些的孩子是把玩不了的。
至少得是七八岁的孩子,七八岁的事情,时煜记得还算清楚,印象里没有这个东西。
他将玉剑拿出,翻来覆去瞧着,最后在剑穗里头的一颗玉珠子上发现了端倪。
那玉珠上刻着很小的一个‘昭’字,玉珠子被藏于剑穗流苏里面,不拨开很难发现。
寻常剑鞘上的剑穗,玉珠子一般是在络子上头,而非藏在里头。
“昭?”卫清晏沉吟,“昭昭若日月之明,寓意有同日月一般光辉耀眼的才华。
皇家似乎没有名字里带昭的孩子。”
时煜想了一圈,确实没有。
看了看天色,他道,“这剑交给皇兄,我们明日再继续吧。”
一时半会是查不完的。
卫清晏先前是打算熬个通宵,没想时煜会进宫。
成年的王爷留在宫里是不合宫中规矩的,卫清晏不想时煜为难,转了转僵硬的脖子,随他走出了内室。
不出意外的,皇帝也不知道这“昭”字是谁的。
时辰不早了,皇帝心疼女儿,原想将卫清晏留在宫中休息。
但蓝姝在明义殿照顾他,女儿留在宫里也是一人,想想,觉得宫里还不及跟着时煜出宫安全。
便催着两人出了宫。
皇帝一人拿着那剑沉思良久,天色将亮时,才昏昏睡了过去。
时煜直接跟着卫清晏回了安远侯府,两人简单洗漱,便强迫自己丢开脑子里各种疑团睡下,养精蓄锐。
第二日,两人一同进了宫。
皇帝让卫清晏留下继续念折子,时煜只得一人去翻先帝的书架。
冯若宝那边也在紧锣密鼓地找着从前的宫人。
等卫清晏这边念完当日要处理的折子,正欲去帮时煜时,时煜便过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张纸,那纸是夹在一本书里的,纸张有些泛黄,瞧着有些年头的样子,上头赫然写着一个大大的‘昭’。
屋里几人除了蓝姝外,都认出那是先帝的字迹。
“玉剑上刻着昭,先帝又特意写了一个昭字,那那些与茄子有关的吃食,定也是与这‘昭’有关。”
皇帝沉吟着看着时煜,“可朕记得,先帝在的那些年,你几乎每日都会去明义殿,甚至留宿。
朕也没少在明义殿逗留,都不曾发现什么,还是说那人被先帝养在密室?”
说罢,他自己先否定了,“明义殿没有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