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卫清晏是他的女儿,那也就是时明熙的亲姐姐,时明熙为了一己私欲害死了亲哥亲姐。
  再面对时明熙时,皇帝很难再有好脸色。
  且牵扯到前朝余孽,容不得时明熙糊弄。
  时明熙见皇帝这态度,心下有些慌,徐詹事是前朝余孽?
  他并不知情,下意识想要出声解释,对上皇帝阴沉的脸,他将解释的话噎回了肚子里。
  父皇的神情告诉他,时煜说的是真的。
  徐詹事竟真的是前朝余孽。
  那他举报自己是不是受前朝余孽的指使?还有他跟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
  想到自己先前那么信任一个前朝余孽,还不知被他窃取了多少大魏的秘密。
  时明熙冷汗直流。
  他的解释毫无用处。
  说不知情,那是他无能,堂堂太子竟被一个前朝余孽耍得团团转。
  说知情,他便是前朝余孽的同党。
  怪不得父皇连他告状都懒得听,怪不得谢氏被伤,父皇过问都没过问。
  眼下,他能做的就是老实回答时煜的问题,争取父皇的原谅,思及此,他嗫嚅道,“容王叔向来嚣张,不将我这个太子放在眼里。
  卫清晏打了胜仗,即将班师回朝,她和容王叔关系好,到时,容王叔更要无法无天。
  想到这些,我心生烦闷,就同谢氏絮叨了几句。
  谢氏便道,‘那你便让他回不了朝不就行了么?如今乌丹落败,有没有这个护国将军也没那么打紧。’
  我被这话吓了一跳,可细细琢磨,却觉得这个主意甚好。”
  且他知道,皇祖母也不喜容王与卫清晏走得近,同时揣度父皇对卫家应该也是忌惮的。
  自古皇帝怕臣子功高震主,何况,父皇也忌惮容王。
  若他真杀了卫清晏,既能除了容王的助力,又讨好了皇祖母和父皇。
  一举三得。
  即便是将来有人怀疑,皇祖母和父皇也会护着他的。
  事实确实如他所料的那般,黄沙岭事发三年,一直风平浪静,直到最近才被一点点揭开……
  “带谢氏。”皇帝的声音拉回时明熙思绪。
  冯若宝再次躬身往东宫而去。
  时煜也没想到,挑起时明熙杀心的竟会是谢氏。
  谢家当年相助先帝建国,算是与先帝联盟,不可能是前朝余孽的同伙,那谢氏这些话,是无意随口一说,还是别有目的?
  趁着冯若宝拿人的空档,他又问道,“乌丹投降,你自荐前往与乌丹谈判投诚事宜,是你的主意,还是也有旁人撺掇?
  留下八万护国军,催着卫将军回朝,又是谁的主意?”
  时明熙已经没有隐瞒的必要,如实道,“自荐去乌丹,是谢氏鼓动的。
  留下八万军是我的主意,但有徐詹事的原因。
  我们到乌丹没几日,徐詹事外出时,受伤回来,说是路上遇到了乌丹游兵。”
  他大多时候深居皇宫,那算是他第一次外出办差,办的还是那样的大事,心里难免不安。
  听说外头还有乌丹游兵逃窜在外,心里的不安更甚,自然而然就想着多留些人手护在身边。
  当时,他还想着,卫清晏身边人少了,想要动手就容易多了。
  如今回过头去想,定是徐詹事知道他要杀卫清晏,利用他这心思一步步引着他入套。
  那谢氏呢,也是引他入局吗?
  因着这个怀疑,谢氏一被带来,他忙道,“三年前,我心烦卫清晏打了胜仗……你为何要同我说那些话?
  是你的想法,还是有人同你说了些什么,你快告诉我。”
  御医刚给谢氏嘴里上了药,还没来得及做进一步处理,就被冯若宝带来了这里。
  一路走来,她痛得脸色发白。
  根本没明白时明熙在说什么,只想捂着自己的嘴,可那痛不是捂嘴就能消弭的,心里头对卫清晏恨之入骨。
  瞧见她立在那里,谢氏忙比画着同皇帝控诉卫清晏对她的恶行。
  时明熙满心焦灼,见她对着皇帝乱比划一通,急得就是一耳光打了过去,“你回答我,当年你为什么让我杀了卫清晏?”
  知道自己是被人设计的,这一刻,时明熙恨前朝余孽,胜过时煜。
  他急于从谢氏这里得到答案。
  谢氏本就痛不欲生,被这一巴掌打得险些晕死过去。
  这次才终于听清时明熙的话。
  她什么时候让时明熙杀卫清晏了?
  由不得她多想,胳膊被时明熙抓住。
  他用力摇晃着她,“你说,你当时为什么让我杀了卫清晏,还是说,你也是前朝余孽?”
  谢氏被摇晃的更懵了。
  时煜见他们这样,蹙眉道,“劳烦冯公公准备笔墨。”
  冯若宝闻言立马拿了一套笔墨纸,放在了谢氏面前。
  舌头都没的人,如何说话,可不就得靠写嘛。
  冯若宝不合时宜的想,幸好这常姑娘没将谢氏的手也折断了。
  谢氏自认有苦说不出,得了纸笔,忙写道,“父皇,儿媳冤枉。”
  那纸被时明熙一把丢开,见谢氏还不回答,便直接掐上了她的脖子,一双眼睛似要瞪出来,“回答我的问题,否则我掐死你。”
  窒息的感觉,这才让谢氏正视时明熙和他的问题,她极力让自己去回想,良久,才颤颤重又拿起笔……
  第149章 卫清晏是棋子
  谢氏在娘家时是掌中宝,长大后顺利嫁入东宫。
  虽嫁的不是心里那个人,但夫君是未来天子,祖母,婆婆皆是谢家人,对她极好。
  时明熙需要谢家助力,加之上头有太后,皇后护着,他对谢氏自也不敢差了。
  谢氏的人生算是极为顺遂的,唯一的一点不如意,便是时明熙的太子身份,注定他后院有不少女人。
  那些女人大多敬重讨好她这个太子妃,不敢在她面前造次,唯有翰林秦学士家的千金。
  竟敢在她面前显摆时明熙对她的宠爱。
  她恨不能将秦氏杀之而后快,但彼时,太子正需要借助秦学士树立在学子心中的威望。
  动秦氏就会坏了时明熙的事,事关太子前程,谢氏不敢乱来,可心里总归是憋着气的,难免就会找时明熙的晦气。
  就是这个时候,时明熙跟前的老太监德福安抚她,待秦学士彻底为时明熙所用后,再寻个由头处置了秦氏就是。
  届时,秦家纵然怀疑什么,也只能继续为时明熙效力。
  她忍了秦氏整整三月,在秦氏再次炫耀,时明熙夜里对她有多怜爱时,她借着一场风寒要了秦氏的命。
  如德福所言,秦家没有追查秦氏的死,而是又送了一个庶女进东宫。
  那庶女非但没有秦氏的嚣张,反而对她这个太子妃低眉顺眼,事事敬着。
  时明熙也默认了秦氏的死,甚至提都不曾提过。
  用德福的话说,秦氏在时明熙眼里本就是个棋子。
  秦学士已被拉拢,这棋子或功成身退,或弃掉,都已影响不了结果。
  事后,她赏了德福,也借此拉拢了德福,好从德福那里知晓一些时明熙的日常,以稳固她这个太子妃在时明熙心里的地位。
  乌丹投降的消息传回京城,她从德福处得知。时明熙因担心卫清晏大捷归来,助长容王气焰而烦躁不安。
  德福满脸都是对主子的担忧,“老奴真是心疼主子,不过是一枚棋子,哪里值得他伤神。”
  是啊,卫清晏说得好听是将军,是臣子,实则不也是听从他们皇家的棋子么?
  谢氏听了这话,好似醍醐灌顶,她想到了那个被他悄无声息处理的秦氏。
  也想到了被秦氏膈应的那些日子,夜里的辗转难眠,卫清晏于太子,不就是秦氏于她么。
  都是他们心头的刺,唯有拔了,夜里才能睡得安稳。
  至于卫清晏对朝廷的作用,她想得简单,秦家能用一个庶女替代秦氏,维持秦家和东宫的关系。
  那朝廷也能选出新的武将,顶替卫清晏,若运作得当,他们还能趁机推出自己的人。
  十万护国军到手,谁还不会打仗呢。
  在她看来,德福是时明熙的奴才,奴才的想法素来是跟着主子来的。
  德福会说那些话,只怕是时明熙起了那心思,但一时下不定决心罢了。
  那她便趁机做个贤能的妻,为夫君分忧解难。
  是以,当时明熙同她絮叨自己的烦闷时,她便顺着他的意,说了句那就让他回不了京。
  她不过是顺着时明熙的意,附和而已,至于时明熙要不要做,要怎么做,都是时明熙的决定。
  与她干系并不大,是以,话出了口,她便将这事给丢在了脑后。
  眼下被时明熙掐着脖子才一点点想起来,再忍着身上的疼痛一点点写出来。
  时明熙看完谢氏写的,只当她是推卸责任,目眦欲裂,“我几时想过杀卫清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