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你们要去吵也得去吵衙门去,我们府里主子也为难啊!”
  平儿和婆子们的态度出奇的为难与低微。
  这时,也不知道是谁,人群中有人冷不防喊了一声:“那就让护院进城!我们要做工!”
  “走!我们让城门开门!”
  这些流民辗转几城,虽然不似义军有组织的破城,但是叫城求援开门都是经验丰富。
  此话一出,群情激奋,一呼百应。纷纷应声而起者,不下三百声势汹汹地往南门而去。
  平儿站在灯火斜照的门廊中,看着远处聚拢的人群,如海潮一般涌动,眸光微动,低声吩咐:“叫几个小厮混在里面,打上火把,免得出事。”
  南城外内,贾府护卫披雪而立,早冻得面色铁青。他们原本便与段文昭理论许久,却遭拒于门外,只得在冰雪中苦等命令。他们并不知济民坊正在燃起火苗。
  不多时,远远的,一道火光沿街蔓延而来,喧哗声近。
  黑压压一片人影,火把、木杖、斗笠映着雪光,大几百人。段文昭从城楼上看见这一切,大惊失色,赶忙高声呵斥:“什么人!京城宵禁,冲击城门者,当场格杀勿论!”
  小厮混在人群中,喊:“我们人多!怕什么!”
  人多势众,况且有他们在,也不会让林工冲撞兵卒,不过是隔空对喊,这守城之人也没办法对他们干什么。
  人群中喊了一声:“放人入城!我们要做工!”
  “开门!让我们护卫回来!我们要吃饭!”
  呐喊声四起,震动夜空。城墙上的军卒开始惴惴不安,持矛望向段文昭,面露迟疑。
  段文昭惊怒交加,偏又不敢下令动刀。他知这些人不是乱民,若在此闹出人命,明日传到义军耳中,如何交代?
  南城楼上下僵持不休,争执虽烈,却仍止于口舌间,未至动刀兵刃。
  李大年自城西急赶而来,一见城门之下黑压压一群百姓围堵,喧嚣怒喊,心中立时一紧,脸色微变。
  义军本身便是“民变”起家,最怕的也是“民变”,转头又见常来传话的贾府管事和医馆东家守于门侧,神色凝重,频频张望,李大年不由得暗道一声不好:左先生果然言之有理,这事不是虚火,是真要烧起来了。
  他三步做两步登上城楼,李大年摆手止住,连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走到女墙之后,朝城外望去。
  只见夜色之中风雪漫漫,就在城门下方隐约可见聚着二三十个身影,模糊如蚂蚁般黑点。
  他眯起眼,看不清细节,便朝城下高声问道:“门前何人!”
  城门下立刻响起回应,自报家门,俱是贾府护卫。
  段文昭冷笑一声,疾声插话:“谁知道是真是假!这天寒地冻的,说不定是敌军混入、甚至活尸作祟!”
  李大年闻言,眉头一皱,回身一掌将他推得踉跄后退:“蠢货!你见过活尸会说人话吗!你以为门下那几十个贾府护卫是吃素的?真要有夹带,那是贾府的责任!”
  段文昭红着脸,依旧强辩:“可京中宵禁,宵禁便是规矩!除了我军弟兄,谁也不能擅自出入。”
  “宵禁是死的,人是活的!”李大年一拍城墙,“你可知,那贾府的姑奶奶如今是闯王跟前的红人?京中济民、坊工、义诊,全是她一手操办,连咱们京营的过冬炭薪粥米,不也是贾府一车车送进来的?”
  李大年用手指了指死脑筋的下官:“说得再俗气些,段副官,你现在吃的热饭、烧的炭火,哪样不是他们贾府送来的?”
  “可!”段文昭不服气,他不过是尽忠职守,“可要真出事,京兆尹府问下来,我等也脱不了干系!”
  “管他京兆尹是谁!”李大年冷笑,“这师景辉不过是只会之乎者也的软脚虾,真要出了事,指望贾府出来担责还好过指望京兆尹府!这不开门得罪贾府,你这城楼里”
  “李军头要是要给他们开门,那你就下令!”段文昭很坚持,“我是您的副官,我依命行事就是了!”
  李大年咬咬牙,他也不想担这个责任,但是贾府济民源自于那次城西遭遇,李大年从中得了好处,如今叫他袖手旁观绝非是义气之举,况且他心中不知为何相信贾府的姑奶奶能将此事处理好。
  他深深叹了口气:“叫人开半门,放进城!”
  段文昭一震,抬头望他,眼中竟有几分不敢置信:“……军爷,您是说真的?”
  “开门!”李大年厉声斥道。
  话音落地,身旁传令兵已奔去下达命令。
  风雪之夜,沉重的木门吱呀开启。
  铁锁落地,拖着雪地滑响,刺破雪夜死寂。
  门扉缓缓张开,仅一人可通的缝隙,贾府护卫披雪入城,刀剑在腰,寒气逼人,面色青白却神情昂然。
  荀勇当先,立于夜雪之中,身后跟着数十人鱼贯而入。他望向城头,略一抱拳:“谢李军头通情达理。”
  李大年只是点头,并未多言,转身便要下城。
  这时,一名兵卒忽地叫了一声:“军爷——快看门外!”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那半开的门扉外,风雪间隐约倒着几具扭曲的尸体,四肢不全、身形异状,竟是……活尸!
  一时间,众人面色微变。但这些怪物静卧不动,已被城外的护院杀死。
  荀勇叫众人尽快回府,忽而瞥见一人负手立于风雪之间,神色淡然,眼中尽是讥诮。
  正是随李大年而来的左丘梅。
  荀勇抱拳作揖,便策马而去。
  第109章 金城汤池14
  师景辉原以为送走一个讨厌鬼,志得意满地把人打发了,却把人家主子给惹来了。
  副官送来一纸拜帖,那字迹清隽如兰,话里却隐着不容拒绝的气势——如果不放护卫进城,明日便先停了贾府所管的全部工坊,包括孝敬京营的火炭。
  他不由得头皮一紧:送走小的,来了大的。
  他不敢怠慢,只得亲自出门相迎。
  黛玉入府衙花厅,便是四名佩刀护卫左右簇拥,表情冷冽逼人。
  她却微笑颔首,神态从容,语气却不似寻常请安寒暄:“方才想着能与我们府上的左先生汇合,想来是我错过了。”
  先礼后兵。
  师景辉陪笑应付,忙招呼人斟茶。
  可黛玉东张西望后,说出的话叫师景辉头脑发凉。
  “想来左先生已得贵衙应允,放我府护院入城了吧。”
  师景辉一时讪笑道:“林姑娘,这宵禁乃为护城安稳,防务严禁擅改,实在是……”
  黛玉微抬眼帘,不与多言,截然问道:“我只问一句:我贾府护院护送济民坊百姓上山伐林一事,是为公事,还是为贾府私务?”
  这一问,师景辉顿时语塞。
  “这……”
  “我能知大人管这京兆重地如履薄冰,也不好为我府中私事叫大人徇私。只是我们府里若无这些护卫,府中对外诸事无一不受掣肘。”
  黛玉淡淡一笑,声音温柔却无半点退让之意:“但我不能不为府中数百口人想,即此事是我贾府私事,我便做决断。往后京中济民济军之事,我意欲逐一撤除,免得府中下人出府无护可随,日后出事,我做主子的不好给下人交代,也不好叫人怪罪到大人头上,不美。”
  师景辉一听这话,心头顿时发*凉,忙作挽留:“姑娘莫急,若确有困难,我自可在城中增派衙兵照应,何须撤除所有事务?”
  “怎敢劳烦公门之人假公济私?”黛玉摇首,虽反其道而行却语气温婉,却步步紧逼。
  她起身拂袖,道:“既然府中客卿并不在此,我便告退了,贾府接下来即将撤下的事情我已逐一罗列,明日便叫人快马送出城告知闯王,大人不妨看一眼,心中也能知一二。”
  一名护卫上前,双手递上一纸信函。
  师景辉接过,展开细看,脸色顿时由红转白。
  信上列得清楚:十处济民坊停办、义仓停止填粮、义军物资停运、京营供炭终止……桩桩件件,皆关京城民生之根本,新朝之基石。
  他强作镇定,抬眼望她:“林姑娘,您这是……意欲以民事相胁,威逼本官不成?”
  黛玉已经起身欲走,听师景辉这话,便接道:“大人多想了,此时贾府将痛失府中几十精锐护院,往后之事实在是力不从心,才有此举。我今日上门也是为了免除此事在你我之间的心结,往后好相见。”
  如今,师景辉更是恨极贾府一手遮天,又恨公中无力,致使京中民生竟须仰仗权贵私府。他虽为京兆尹,却早已在贾府与现实间步步退让,如今反被倒逼至此,心中憋闷如焚。
  更何况此时,京畿六府尽入义军之手,闯王正筹备班师入京,开基立业时出这个事情,在闯王疑贾府忠诚之前,怕是要先问责于他这个京中主官。
  “姑娘意欲如何?”师景辉声音冷硬。
  既然话已挑明,黛玉也无须再饰笑颜,道:此次上山伐林,为的是让京城熬过这个寒冬。便是暂居宫中诸主子,京营将士家眷,可有一人不依此柴度日?今日我府护院为此折损,有人殒命、有人失踪,如今还有人要因为无法进城冻毙城外。我作为他们主子,自然要尽己所能护府中下人周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