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你可知,当年抄贾家家产之人是谁?”黛玉声音渐低,却字字如锥,“珠大奶奶告诉我,是北静王与平西王带堂官一并领旨执行。
裴石心想抄家是朝廷旨意,奉旨行事并不能说明什么。但这回他静默了,打算好好听她说完。
“我便想起宝玉那时提过,那串香珠是圣上御赐,那北静王竟转手赠人,再想天子脚下,他竟养着不少名士,这难道不是谋逆之举?可见其对皇命的轻忽,非闲散王爷那么简单,甚至可能有不臣之心。”
裴石沉默片刻,才低声道:“查抄国公府必是圣意,他即带着旨意而来,如此看来,北静王到底是效忠太上皇,还是拥立当今圣上,甚至另有他谋,实在难辨。”
黛玉点头:“还记得闯贼所说吗?他们耗费数日竟攻不下皇城,足见朝廷还未彻底崩溃。虽说贾府已被夺爵,但我们毕竟曾是京中权贵,又占着敕造府……抄家之后便是灭门……此时我们即不知朝中局势,自然不可贸然与北静王结交。此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不如先以涤荡活尸为掩护,摸清京中局势。若真有一日朝局重整,我们才不至于被彻底当成弃子。”
眼下京中局势迷雾重重,除却横行的活尸、四处劫掠的闯军,还有朝中的暗流汹涌,分不清忠奸,辨不明敌友。若贾府要在这乱世中安身立命,辨明京中局势找准盟友、厘清各方立场便是头等要事。
黛玉深谋远虑至此,而非如急于拨乱反正,逞一方英雄,而是深谋远虑,叫裴石心中赞许。
只是裴石觉得如今要走出贾府,既是门路未尝不可尝试。
“我倒觉得,既然北静王与宝二爷曾有旧交,不妨先请他出手寻人。”裴石眼底却藏着一丝算计,“不直接求助于他,而是只提找宝二爷之事。”
黛玉微微侧首,“即便我觉得北静王这人不可信?你觉得他会看在与宝玉往日的交情相帮?”
“信不信另说,关键在他想让人如何看。”
裴石双手覆于背后,立于檐下阴影之中,“若如你所言,此人实则阳奉阴违,却四处结交名士、便是宝二爷这般没有功名之人,也逢迎权贵,不就是为了清流君子之名吗?虽他当初领人抄了贾府,可在旁人眼里不过是奉旨行事、身不由己。他若能在人言可畏之际救回旧日友人,便能将仁义之名声稳稳落到自己头上。”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黛玉,“对他而言,这不过是顺水人情,他必会答应。能将人带回,便是锦上添花。若事情有变,他也能推说自己未查得,毫无损失。”
裴石的谋划与黛玉大相径庭。
他借势试探,而她则更惯于堂堂正正布局,但若是能达到目的,黛玉觉得也未尝不可。
寻找宝玉之事自上回嶽神庙断了线索,便一直难有进展。若北静王愿意以私交想帮,不仅可以试探如今朝廷对贾府的态度,也可以将寻找宝玉之事在此重启,一举两得。
“待我起草一封陈情书,请你代为送入北静王府。倘若王府真有意帮,自会出面。若无反应,也省得我们枉费心机。但切记勿要强,尽量示弱。”
说着黛玉便急着要回书房。
裴石却忽然出声:“二奶奶还未说,拜访卫家一事如何行事?”
“卫家新妇原是史家的大姑娘,与贾府老太太为血亲,亦是我闺中姐妹。”提起湘云,她眸中略有亮色,“裴总领可将实情说与卫家媳妇一人知,史大姑娘为人爽朗,只要卫府和贾府安好,她定会来寻。卫家若有难,裴总领定要全力相助,护她平安来贾府,余下自有我安排。”
第59章 京辇之下5
卫若兰生来便有一副抱负山河的志气,与风流潇洒的史湘云一双两好,金麒麟配了才貌仙郎。
湘云虽自幼失怙失恃,但毕竟是四大家族中史家的千金大小姐,教养不俗又豁达开朗,自然能得卫太尉和太太喜欢。
成婚不过一年,便夫妻恩爱,得一儿一女。
即便朝局动荡,但本朝太尉一职早已不是前朝武官之首,只是有名无实的礼官。卫太尉挂冠归隐,乐得在家含饴弄孙、修竹养性,膝下承欢,阖府安宁。
若不是贾府抄家之时,史湘云和卫若兰就在贾府等着第二日观宝黛成婚之礼,亲眼所见富贵亲族四散、繁华化尘,否则卫若兰与史湘云应是幸福美满的。
喜事变丧事,贫贱亲戚离。卫若兰并没有像薛家等人急急撇清、避之不及,更不似贾雨村落井下石,而是劝妻子回家照顾幼子后,而他却毅然留在贾府共患难、守残局。
他自幼勤于骑射,曾带湘云省亲时,在宁府天香楼设圃练弓,箭法之高,竟可与神武将军之子冯紫英比肩,引得众人钦佩。
正是这般习武有成的至诚君子,贾府方得勉力抵御贾环、薛蟠、贾蓉三拨人接连的洗劫。他一身忠勇,未尝一日懈怠,晨起练兵,夜巡府中,无一日不亲历亲为。
可惜双拳难敌四手,眼见家产被抢、尸横府中,他再如何振臂,也难挽狂澜。
最后,贾环还是杀死了老爷,就连好友宝玉也被人掳走,卫若兰不得不暂时离开寻援兵。
怎料途中贼寇大军入城,他心忧家中老小,改道返家。转瞬间,京城已是乱局如麻,如今连卫府大门也难以踏出一步。
湘云得知宝玉被掳,焦心如焚,几次想要只身赶往贾府,怎奈外头贼寇横行、人吃人之事频传,街巷门扉紧闭,况且卫府中还有一双幼子幼女,就连卫太尉也不得不明哲保身,屡屡劝卫若兰切勿身陷乱局。
湘云虽豪爽,却并非不知轻重之人。她与卫若兰一样,只能日日望北,终究只能唇边挂念。
“读圣贤书者志在经邦济世,有武艺者,自当保境安民。”
湘云知道卫若兰心中有大志向,困在这一方宅子中终日只能在家中操练家丁而眉宇郁郁,难免心疼:“你若有志,便去做罢。家中有我在,贾府林姐姐定有人相帮,你只管放心。”
她这话看似豁达,却句句掏心。若兰听她提起贾府,便知她心中仍念着宝玉之事,更让他觉得自己无能,无法解开妻子的心结。
他走近,将她揽入怀中,语气温柔而低沉:“湘云,我没事。若连你都护不住,又算什么男儿汉?”
他顿了顿,轻轻抚着她的鬓角:“待家中护卫可堪一用,我必设法再赴贾府,若不能救人,便将你林姐姐接到府中来暂避锋芒,你说好不好?”
湘云并不是只会逞强之人,夫妻同心,听他的允诺,眼泪终究忍不住滑落:“我恨我不是男儿,不能提刀上阵与那些贼寇厮杀……”
夫妻二人正愁肠难结,忧心贾府近况,只忽听园外一阵脚步声,几个小丫头和婆子匆匆走来,脸上俱是喜色,笑道:“贾家来人了。”
湘云与卫若兰面面相觑,尚未开口,只见翠缕从□□间小跑出来,气喘吁吁地笑道:“姑娘,是兰哥儿来了!”她到湘云和姑爷跟前,还指着屋里笑:“是珠大奶奶的兰哥儿。”
湘云含笑不语,转身快步入内梳洗整衣,不多时便来到厅堂。
厅中气氛温和热络,卫老爷、太太和卫若兰与贾兰说得好不热闹。更准确地说,是裴石代小主子将京中变局与贾府近日内外一一述来。
卫家都对于闯军带人杀入贾府和活尸只是惊惧不已,得知贾府较往日已能周转自如,有多生安慰。
湘云一眼望见旧人,鼻头一酸,泪意盈盈,快步走近贾兰,急切道:“你母亲可还好?林姐姐可好?”
贾兰虽与湘云来往不多,却也被她一片真挚所感动,忙起身拭泪道:“都好。二奶奶常提起大姐姐,很是想念。”
“之前离府求援,未料街上流民肆虐不止,原以为不过骚乱,谁知竟是乱军攻城,京师动荡,各处皆传起义之声……实在是鞭长莫及。”
卫若兰扶着湘云坐下,缓声道:“幸得裴兄仗义相助,若非如此,贾府若因我之故罹难,我与你大姐姐必将悔恨终身。”
湘云听罢更觉五味杂陈,忙唤乳母将一双儿女抱出,喜笑间又向裴石频频问讯,对贾府之事一一追问,情之所系,不言而喻。
裴石来时并不知卫府情况,如今见卫若兰与妻子胸前各一把金麒麟很是张扬,又而卫府室宇宏丽,家财殷实,奴仆训练有素,便知卫家在这乱世中仍根基稳健。
不过主子的嘱托他仍不敢忘,谈完家事国事后,裴石便问湘云:“我家二奶奶除了让我们来报平安外,还有一事,便看卫府可有要帮忙之处,若也遇贼寇活尸所扰,叫我等鼎力相助,并请夫人到贾家暂避。”
贾兰笑了笑:“如今看来,大姐姐在卫府过得很好,二奶奶就安心了。”
卫太尉与夫人对视一眼,皆未作声,倒是湘云与若兰相视一笑,湘云含情道:“真没想到,林姐姐与我竟心意相通。方才我还对郎君说,若可出府一趟,便去贾府请姐姐来此暂住,也好彼此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