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64节

  “这还挺好的,只用投入一年,就能有这么高的回报。”叶宁有些意外,没想到文厂长这个看着油腻圆滑的人,有了挣钱的路子,竟然还真愿意让别人来分一杯羹。
  “什么啊。”听见叶宁说文厂长厚道,尤利民一脸气愤地怒骂道:“那老小子给我们挖坑呢!只说承包糖厂差两万,一点没提后面的人工费和甘蔗的采购费。我也是签完合同后才发现自己上了贼船,要想明年能够顺利拿到分红,后面还得再花不少钱呢。不过糖厂的生产和销售确实没怎么受改革的影响,看在能赚钱的份上,我也就暂且捏着鼻子认了。”
  其实这要换成其他人,肯定是不会这么轻易就认了的,毕竟现在好多人能拿出两万块钱就不容易了。你这把人的钱都拿到手里了,再告诉对方后面还要接着投资,这和杀猪盘有什么区别?
  不过尤利民挣钱的路子多,虽然他现在还欠着叶宁不少货款,但是他对深市铺子的生意很有信心。
  尤利民一早就算过账了,等他把手里的这批衣裳全部卖出去后,那怎么着都能再净赚个大几十万,到时候他糖厂的这点投入,对他来说还能算个事?
  叶宁闻言皱眉:“这文厂长为人怎么这样?”
  尤利民不以为然地一耸肩:“谁让人家有个在市里当领导的亲戚呢,我早就看明白了,这糖厂也就今年他起步困难,才会让我去参上一股。等他明年赚到钱,能够一个人负担糖厂的承包费了,肯定第一个把我踢出局。不过眼下我也不好跟他撕破脸皮就是了。”
  只能说这种事情在什么时代都不会少,叶宁也没法多说什么。知道叶宁的性子有些天真,听她说要给镇上的领导们送礼物的时候,他还不忘叮嘱道:“要是有多的,你也可以给文厂长和纺织厂的领导们送一份,毕竟大家以后说不定还会有合作的机会。”
  叶宁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准备了的,不过我现在不知道镇政府有多少人,不知道该送多少礼盒过去呢。”
  尤利民闻言笑道:“这个我清楚啊,现在镇政府连门卫大爷算在一起,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三十号人。不过这也是一两个月之前的事情了,你要觉得不稳妥,就多送两三份节礼过去,怎么着都足够了。”
  有了从尤利民这里得到的信息后,叶宁他们到镇政府送节礼的时候,那事情进行得简直不要太顺利。
  现在的政府工作人员工资福利还没有现代那么高,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人员,那家里也大多都不富裕。
  是以叶宁他们一趟一趟往娄爱民的办公室送礼盒时,底下的人都忍不住在偷偷打量。
  娄爱民作为乐阳镇的一把手,自然不会把这点节礼太当回事,但是架不住叶宁准备得周到——整个镇政府,她每个人都送了一份,保不齐就被谁给记到心里了。
  不过娄爱民的办公室也不是这么好进的,之前在饭局上听尤利民说和她做成了一笔大生意,这会儿见面后,他在私下里就不停地跟她诉苦,说镇上今年计划改善一下镇上的道路条件,想要把镇上的土路都铺上水泥地面,但是县里拨款也是抠抠搜搜的,现在看来今年应该是动不了工了。
  叶宁又不傻,一听就知道娄爱民对自己卖惨是想让自己也出点钱。
  看在自己那减免掉的三年税款的份上,叶宁也浅浅地掏了一把荷包:“事关咱们乐阳镇的长期发展,我自然是要出一份力的,这样吧,我捐两万。”
  娄爱民闻言心中一喜,没想到需要文厂长求爷爷告奶奶、四处找人攒饭局才能借到的数字,叶宁随口就给捐了。
  然而叶宁这钱自然不是白捐的:“不过我希望这道路硬化能从我的果园那边开始。”
  非要说起来的话,叶宁的果园离镇上的主干道还是有一小段距离的,不过两万块钱,要都用来买水泥,都够把乐阳镇一半的道路给做上硬化了。娄爱民看在钱的份上,也是想都不想地就一口应了下来。
  叶宁这送礼还平白送了两万块钱出去,这心情也是一言难尽了。
  不过她安慰自己,这造桥修路,怎么着也算是一件善事了,而且顺便还能把果园到镇上的路给弄好,这波倒也不算太亏。
  不过今天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叶宁送礼去糖厂的时候,听门卫说文厂长没在厂里,她见不到对方,只能把礼盒交给门卫让他转交。
  叶宁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剩下的礼盒数量,还有不少剩余,当即又多拿了一个礼盒交给了门卫:“辛苦你帮我转交了,这一个礼盒是你的。”
  糖厂的门卫意外于叶宁的大方,看着这造型精美的礼盒,哪怕还不知道里面的东西,也清楚这里面的东西怎么着都差不了,只客套了几句后就千恩万谢地收了下来。
  从纺织厂出来后,叶宁看着车厢里剩下的礼盒,扭头问顾骁:“果园、茶园和养鸡场,只需要五盒,剩下的礼盒我拿着也没用,要不你拿回去看着送给村里关系亲近的人家?”
  顾骁沉吟道:“不用,这些东西也不便宜,村里除了我大爷爷一家之外,并没有需要送礼的人。礼盒里的东西短期之内也不会坏,我们可以留着去市里的时候送。”
  叶宁一拍脑袋:“我倒是忘记这一茬了。”
  顾骁又问:“这次去市里你也和我一起去吧?听说在雅苑卖房已经可以找储蓄所贷款了,你之前给崔维诚提的建议也算是被他采纳了,咱们要不要去找一找他,让他兑现之前承诺你的房子?”
  其实崔维诚一直联系叶宁,她心里也就没把对方之前的话往心里去了,只摆手道:“要去的,房子可能崔维诚是随口一提,我们也不好当真,但是铺子和雅苑的屋子都要装修,只靠我、叔叔一个人也不行,眼下厂里也没什么事情,我和我婶婶都是要陪他一起去的。”
  顾骁没注意到叶宁在说到“叔叔”的时候磕巴了一下——要喊亲爸做叔叔,叶宁有时候也会嘴瓢,好在她反应快,立刻就找补了回来。
  “好,那我们先去果园把杨大哥他们的节礼送了,然后就回山上?趁着有空我想把建材全装车,我们明天一早就去市里。”
  “行啊,早点把铺子装修出来,正好赶上我们夏季的尾巴。”说完叶宁又有些可惜,“只不过现在我们厂里做的都是秋装大衣,这些夏装摆到店里后,就算有批发商看中了,我们也拿不出多余的货。”
  顾骁没说这夏装也不一定会有批发商看重的话,只给叶宁加油鼓劲道:“这也没什么,我们厂里的秋装样式不也很好看吗,款式也多,买不到夏装,他们不还可以买秋装吗。”
  第212章 二合一
  车子往果园开的时候, 镇外路边的玉米地大都已经泛黄,风一吹,玉米叶子沙沙作响。
  叶宁伸手摇下车窗, 灼热的热气中,一股混合着泥土和玉米清香的风扑面而来, 让她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顾骁握着方向盘,侧头看她的动作:“开着车窗不热吗?”
  “不热啊,这才三十一、二度吧,我之前去过更热的地方, 那真是人一站到太阳下面就会被晒得头晕。”
  这两天现代那边叶家生活的城市已经连续一个多星期, 天天都是红色高温预警了。
  地里的庄稼缺水旱死, 就连那些养鱼养虾的种植户,也因为极端天气损失巨大。
  现在网上甚至出现了“如果真有世界末日,那一定是极端高温'的言论"。
  和现代的气候比起来,这边的温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凉爽了。
  既然叶宁不觉得热,顾骁点了点头也就没多说什么了。
  两人开着货车拐进果园的时候,杨长生他们刚从果园里拔了草出来。
  这一百亩的果园超级大一片,地里的杂草又是一刻不停地在往外长,现在杨长生他们两人每天都得下地除草。
  两人一人分别从两边往中间除草,除完一轮需要三五天时间, 而新一轮的杂草很快又会冒出来。
  之前叶宁给两人出了个养鹅的主意, 杨长生他们也觉得这主意好,奈何鸡鸭鹅苗只有在春天和秋天才买得到。
  这大热的天,市场上也没有孵鹅苗来卖的小贩,鹅个头大,成鹅的卖价可比鸡鸭贵多了。
  和三五块钱就能买一只的鸡鸭相比,现在市面上随便一只大鹅, 那卖价都得十块钱了。
  虽然杨长生他们也从叶宁这里挣了几个月的工资了,但这不是家里情况不好,工资到手就花得差不多了吗,最后两人凑了凑,也只买了四只大鹅回来。
  一百亩的果园,四只大鹅扔进去,杨长生他们要不特意去找,还真难在果园里见到这大白鹅的踪影。
  至于大白鹅除草效率高这一点,杨长生他们暂时也没体会到,倒是现在每天除草之余,还得留意一下这些大白鹅有没有把蛋给下在了外面。
  “叶厂长,顾小哥,你们怎么来了?”见他们来,杨长生连忙卸下肩上的背篓,这果园面积大,果树下面还还长很多白花菜,这种也野菜不管是清炒做汤都是好吃的,还能煮来喂猪,所以他们两下地除草的时候,都会特意把猪能吃的猪草给留下来。
  回家的时候顺便就背回家了,也省了家里的孩子满山找猪草的工夫了。
  “给你们送中秋节礼。”叶宁和顾骁不约而同地把手里拎着的礼盒和干鱼往上拎了拎。
  说完叶宁还不忘贴心叮嘱道:“中秋我给服装厂的工人放了两天假,你们也歇歇。”
  杨长生搓着手,笑得憨厚:“还歇啥,这园子里的果树正值关键的时候,我们不在这里盯着可不放心呐。”
  叶宁摆手道:“没事,果园里的杂草一、两天不除也没什么事情。”
  虽然作为庄稼人,杨长生他们并不觉得现在的工作有多累,但能休息自然更好,毕竟要是能在家里待着什么事都不用做,那总归是要比上班干活舒服的。
  有假休杨长生他们就已经很高兴,等再打开礼盒一看,那眼睛立刻就更亮了:“哎哟,还有月饼和糖!老板你这也太客气了。”
  杨长生看着礼盒里的那一封月饼,几乎是立刻就盘算了起来,回头自家留两个,剩下的三个分别送到大哥和小弟家里去。
  虽然红星大队靠近乐阳镇,今年队上大部分的农户都种了不少菜运到镇上去卖,多多少少也挣了一点钱,但是像月饼这样金贵的吃食,大部分人还是舍不得买的。
  不过叶宁说服装厂那边的都发了,他大哥家的杏花也在服装厂上班,想来也是收到了同样的一份节礼。
  之前种植的时候,在叶宁的规划下,为了隔绝果园外面的视线,特意在入口处种了几棵梨树。
  虽然是三年生的果苗,但是移植的时候狠修了根和树枝,叶宁本来就没指望今年能吃上果子,这会儿一看,几棵梨树上的果子都快成熟了,不由得拧眉道:“我看那几棵梨树上已经挂了好几个果了,之前没疏果吗?”
  担心大老板误会自己做事不用心,杨长生也顾不上看手里的礼盒,连忙挺直了身体道:“疏了,今年这梨树结了不少果,大部分的我们都疏了,就留了这几个长得又大又匀称的。”
  叶宁很想说果树种下去的第一年,就是结了果子也最好不要,免得影响果树的生长,不过见杨长生他们一脸紧张,害怕被责骂的样子,她还是把到嘴边的话给咽了回去。
  果园这边看着一切正常,叶宁他们也没在耽搁多久,只交代了几句其他的果树和葡萄树一点果子都不能留,要给足它们成长空间后就离开了。
  养殖场这边就更是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夏春花极其看重叶宁给的这份工作,每天是天还没亮就上山来茶园干活了。
  之前顾骁把十几袋油枯全都搬到了茶园之后,夏春花立刻就挥舞着锄头在茶园的两边各挖了两个大大的沤肥池。
  这沤肥池底的泥巴被肥水浸透后,回头是可以和肥料一起挖出来肥地,所以沤肥池挖好后,夏春花也没费力再往池底铺一成石块,直接把油枯倒下去发酵了。
  后面这两天夏春花一直按照叶宁的要求,每天早晚都会用铲子翻动一遍池子里堆着的油枯,末了再在沤肥池上盖上她自己用竹竿和干芒草编成的干草帘子。
  对于夏春花来说,管理茶叶这份活基本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之前叶宁大范围请人除了一遍草后,她现在每天只用在茶园里走上一遍,把刚冒头的杂草和之前的漏网之鱼解决掉就行了。
  然而今天早上夏春花干劲满满地开始巡查茶园后,却在一小片茶树上发现了许多黑褐色的小虫子。
  夏春花这种了一二十年地的人,仔细分辨过之后,十分确定这种突然冒出来的小虫子,自己以前从来没又在村里和山上见过。
  虽然夏春花不知道这些小虫子叫什么名字,但也不妨碍她明白一件事——这茶树长了虫子,是一件顶顶严重的事情。
  当天早上夏春花就大着胆子往山上跑了一趟,不过叶宁和顾骁一大早就就去镇上了,她没见到人,只能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叶卫明。
  叶卫明自然是知道女儿为了买这些茶树苗花了多少钱的,这茶园里有了虫害可是一件大事,不过眼下他回不了现代,也没法去查消灭虫害的法子,只能让夏春花尽力处理。
  “你回去后先把长虫的叶片全部摘下来烧掉,然后再把这些大蒜带回去,切碎了泡水撒茶树上,看能不能有点效果,不行再撒点草木灰水。”
  “暂时先这样,等小宁回来了我会告诉她的,到时候要怎么样救治这些茶苗,还要看她的安排。”
  叶卫明也是靠着自己以前种地的经验想的法子,以前在乡下,庄稼地里长了蚜虫,都是用大蒜水和草木灰水解决。
  夏春花也怕茶园出事自己丢了这么好的一份差事,听完叶卫明的话后,当即就带着两大辫子大蒜回了茶园。
  给长虫的茶树摘叶子的时候,夏春花这个心里也是忐忑得不行,昨天她明明也来这边看过,当时茶树上都没有这些虫子,这才一天,怎么突然就冒了这么多出来?
  回头叶小姐知道了,会不会认为是她之前疏忽大意了?
  把长虫的嫩叶全都摘掉后,夏春花又按照叶卫明的方法洒了一遍大蒜水,怕不起作用,她还把这一片还没长出小虫的茶树也给洒了一遍。
  快中午的时候夏春花总算是忙活完了,但是她这心里实在是放心不下,又仔细地在茶园里转悠了一遍,确定其他没有这样的情况后才放心。
  叶宁和顾骁过来送节礼的时候,没在平房这边见到夏春花,这心里还有些奇怪呢。
  叶宁把礼盒分别交给周大海和周老三后,还不忘问道:“春花姐去哪里了?这么热的天,她还茶园没回来?”
  周大海一脸稀奇地盯着手里造型精美的礼盒,还能分出心思替夏春花解释:“夏婶子去茶园了,说是茶树长虫了。”
  “长虫了?”叶宁闻言瞪大了眼睛,也顾不上节礼了,当即就要往茶园里面冲。
  早在叶宁买这些茶树的时候,就听育苗基地的老板说过,这茶树是极为容易染上虫害的。
  不过叶宁查资料的时候,网上说茶树的虫害高峰期,是在春秋两个季节啊,现在可是盛夏,这些小虫子竟然一点都不怕热吗?
  见叶宁着急,顾骁也顾不上多想,当即就跟了上去。
  周大海和周老三见状对视了一眼,也放下手里的礼盒跟了上去。
  因为周大海他们和夏春花的性别不一样,对方虽然是婶子辈的,但是年纪也没比他们大多少,为了防止传出什么不好听的闲话,这两天他们都不敢和夏春花走近了说话,就怕被人看到了不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