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62节

  打完招呼后几人前后脚进了保险,看着包厢里已经坐着的七八号人,尤利民忍不出凑到叶宁耳边小声嘀咕道:“还是文厂长面子大,咱们镇上的大忙人,都被他给找齐了。”
  原本叶宁还在心里祈祷着文厂长叫自己来不是为了借钱的,结果大家坐下后寒暄了一番后,这饭她刚吃了两口,男人们一杯酒都没喝完呢,对方就翻完了燕国地图,直接就穷图匕见了。
  “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一件事情要厚着脸皮麻烦一下各位,这不是镇上的几家厂子要承包出去吗,我觉得糖厂的效益不错,想承包下来好好干,但是这糖厂一年的承包费就要五万块钱,我这实在是凑不齐这么多……”
  第210章 二合一!
  文厂长的话像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 包厢里吃饭聊天的众人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可以说借钱这件事情自古就是一个大难题,文厂长也知道自己提出的要求有些冒昧,不过他确实是没有办法了。
  见大家沉默了好一会儿都没人开口接茬, 文厂长又急忙补充道:“不白借,我现在手里凑一凑能凑个三万块钱出来, 只有两万块钱的缺口了。咱们镇的糖厂你们是知道的,前两年上面给改革了机器,规模虽然小了一点,但是这生产力是没得说的, 要是原材料和人工稳定的情况下, 年产糖量一万来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这钱我也不白借你们的, 我出大头,占百分之六十五的股份;你们要是愿意出剩下的两万块钱,就占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五。”
  “这可不是我占大家的便宜,我多要百分之五,是因为后续糖厂还得由我来管理,所以我多要百分之五也不过分吧。”
  文厂长这话一出,叶宁等人的面色总算是好了一些。
  就说这会儿应该没人会脸皮这么厚,红口白牙的,上来就强迫人家借钱。原本叶宁还为不知道该如何体面地拒绝而犯愁, 现在一听对方的意思算是招商, 她的态度也好转了起来——毕竟和直接把手伸到她兜里来掏钱相比,有个正经的名头更让人容易接受一点。
  怕大家不看好糖厂的经营情况,文厂长又拿糖厂去年的生产情况举了例子:“去年因为甘蔗减产,厂里的产量比前几年要低上一些,但也有一千吨的生产量。”
  其实乐阳镇的糖厂规模不大,南边那几家大型的糖厂, 一年的产量能上万吨,那才是国内糖品供应的主力军。
  乐阳镇的这个糖厂,每年的产出最多也就只能供山市和邻省一小部分老百姓的日常消耗。而且糖厂人员混杂,本地的气候也不是顶顶适合种植含糖量高的青皮硬甘蔗,偶尔还要派车队去南方采购,中间要损耗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不说,从收购回来的原材料品质也良莠不齐。是以明明去年有五十多万元的收益流水,实际上的盈利却不多。
  但是当着大家的面,文厂长是不会提这一茬的,只含糊道:“抛开原材料、工人工资和机器维修的钱,去年厂里盈利在十万元上下。”
  “今年我们厂里还会继续改革,产量上肯定还会增加,大家现在投入两万块钱,等到明年分红的时候,指定不会吃亏。”
  “这糖厂是真的能挣钱,不然我自己也不能投这么多钱进去。不怕大家笑话,为了凑这三万块钱,我也是把周围能借的都给借遍了,实在是没有别的法子,才攒了今天的这个局。要不是能力有限,我也不可能把这么一个能挣大钱的生意让出去。”
  糖厂确实不错。其实现在已经有一小部分人靠着超前的行动力和眼光积累下一笔可观的财富了,虽然现在遍地都是机遇,但是送到面前的财路也不是那么常见的。
  这要是换个人来,可能还不敢一次找这么多人来聊投资的事情,毕竟现在大家都知道糖厂赚钱了,怎么着也得提防一下别有用心的人半路杀出来摘果子吧。
  但是这不是文厂长有后台吗?他今天特意把娄爱民和政府的其他几位话事人请过来,透露出来的意思何尝不是政府的人也站在他那一边呢?其他人要想断人财路,也得先掂量一下有没有这个能力。
  虽说这些国营工厂的承包算是公开透明的,和现代一些招标一样,但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逃不开“内定”这一说。可以说只要文厂长能在短期之内凑够钱,那这承包糖厂的人选,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文厂长口才确实不错,在场的又大多都是乐阳镇的本地人,有心思的人想了一想糖厂的生意,以及一年之后自己可能会拿到手的分红,还真有些意动。
  不过乐阳镇就这么大一点,被文厂长找来的另外两位投资者,虽然赚了一些钱,但也刚一只脚迈进了万元户的门框,纵然他们有心投资,也是力有不逮。
  叶宁不傻,知道文厂长今天的目标还是在自己和尤利民之间。其实顾骁也有这个投资实力,不过他衣食住行都很低调,平常在外面也大多以叶宁副手的身份出现,文厂长可能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在场所有明白人的目光都若有似无地飘向叶宁,显然都等着看她的反应。
  不等叶宁开口,尤利民就先出声道:“听起来确实是笔值得冒险的生意,要是我手里有钱,还真就投了。不过我前两天才从小叶那里赊了一批衣服,现在还欠着她钱呢。鉴于她是我的债主,所以这事我得先问问她。”
  这一桌子人里面,就属尤利民和叶宁、顾骁三人合作过的次数最多,所以尤利民也不避讳,直接就开门见山地问:“小叶,这生意你投不投啊?你要是不投的话,我就投了。”
  叶宁不缺这两万块钱,但是文厂长这人看着市侩气息太重了,不是她想长期接触的人。所以她见尤利民神色并不勉强,当即就顺坡下驴:“那还是尤哥你投吧,我这边现在已经有好几大摊子事情了,就不跟你抢这个挣钱的机会了。”
  叶宁抗拒,尤利民这样的老油条可不觉得和文厂长这样的人打交道有什么为难的,当即也从善如流地扭头对对方说道:“行,那文厂长,明天我就把钱给你送过去,方便的话你再拟个合同吧。”
  虽然投资的人不是文厂长心里好拿捏、好说话的叶宁,但是能凑够钱,他还是打从心里松了一口气:“行,小尤你放心,这镇上的有头有脸的人都在这里了,可以说在场的人都是我们这桩生意的见证人,我肯定是不会坑你的。”
  尤利民在外面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生意,哪能被文厂长这么两句话给糊弄过去?他不但十分坚持地定下来要签合同,甚至还定下了:这份入股合同定下来后,还要拿到政府去让娄爱民盖章。
  这镇上的领导班子想把几家厂子承包出去拿资金,可不得也出点力?现在的公家人还是很有公信力的,有娄爱民出面当见证,对于尤利民来说,这桩生意才算真的有了个稳妥的保障。
  至于娄爱民会不会不开心?尤利民刚半价卖了一套房子给对方,自认为这点面子还是有的,所以也没多担心。
  文亚平所求之事顺顺当当做完了,这场饭局到了后期就真只剩下了吃吃喝喝。
  叶宁鲜少在一群男人讨论政策和生意的时候一言不发,只顾着埋头干饭。
  顾骁和她性子差不多,安静吃饭的时候,还能见缝插针地给她夹几筷子远处她够不到的菜。
  尤利民本来竖着耳朵在听娄爱民说上面最近的政策,一个不经意间的回头,就把两人私下里的小动作完全看在了眼里。
  饶是尤利民平常不是什么心思细腻的人,这会儿看到叶宁脸上那藏不住的甜蜜笑意,也回过了神来。
  尤利民很想大声嚷嚷着指控眼前的两人怎么这么不厚道,这么大的事情还瞒着他这个老大哥,不过话出口之前,他也想起了此时包间里还有不少闲杂人等,于是改为压低音量小声控诉:“你们俩!”
  叶宁半点都不扭捏,直接在桌子下面握住顾骁的手晃了晃:“我们也刚在一起,还没来得及和尤哥你说呢。等忙完这一阵后,我在雅苑好好张罗上一桌,请你和嫂子他们好好吃上一顿。”
  尤利民闻言神色稍霁,满意地点了点头:“这还差不多。”
  吃饱喝足后,叶宁也没心思继续听几个大男人喝醉了扯牛皮,直接说自己在镇上的房子还没装修,晚上还要回乡下住,不好耽搁得太晚,今天要先走一步。
  叶宁作为乐阳镇目前最大的“金疙瘩”,她要早退,娄爱民他们不但没有为难她,还起身把她送到了饭店门口。
  坐上摩托车的后座后,叶宁才忍不住感叹道:“都说钱权是大补之物,果然没错,这人一有钱有势了,周围也都是好人了。”
  顾骁不知道叶宁为何会突然有这么一番感叹,在他心里,从他认识对方那一刻起,对方就一直如天边高悬的明月;尤利民等人也把她当衣食父母,只以为对方是之前一个人去外面做生意的时候受了别人的为难。
  最后他沉默了片刻,只柔声请求道:“以后你再要出远门,就都让我陪你一起去吧?”
  “……”叶宁没想到之前马玉书的话还真是一语成谶了。马玉书说,依照顾骁对她的看重程度,以后她再想用“去外地进货”的借口回现代采买东西,顾骁那里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好应付过去了。
  叶宁含糊地“嗯嗯”了几声就当应付过去了。两人回到山上时,已是深夜。
  因为两人迟迟不回,马玉书他们此时也还没睡,听见动静后就连忙拎着房间里的太阳能电灯迎上来:“出什么事情了?怎么这会儿才回来?”
  叶宁抬腿下车后,摆了摆手解释道:“没什么事情,就是临时参加了一个饭局。”
  “那就好,”马玉书说着说着打了个哈欠,把手里照明的灯往叶宁手里一塞,“我去睡了,你们也早点休息。”
  其实这个点马玉书还不困,这不是想着两个年轻人刚谈上恋爱,肯定是多得是话说不完,她作为一个开明的家长,不想留在这里当电灯泡吗?
  然而叶宁和顾骁并没有马玉书想得那么多话要说。顾骁看着被叶宁拎在手里的电灯,难忍好奇地打量了好几遍。
  注意到他的视线后,叶宁也没遮掩。带这些太阳能电灯过来用的时候,她就已经查过资料了,在他们那个世界的八十年代,这太阳能电灯就已经出来了。可能那会儿的成品没有现代的这么方便,但是只要有这个东西就行了,谁问起来叶宁都说是托人从国外买来的高科技产品。
  横竖这玩意儿现在也只是拿来应急的,再等一段时间山里能拉电线了,她肯定要第一时间把山间小院和养鸡场那边都安上电灯!
  听完叶宁的解释后,顾骁也没怀疑什么,只点头道:“山上就住着你们一家,有个灯确实更安全一些。”
  两人闲聊了几句后,叶宁想着时间也不早了,就让顾骁赶紧回家休息。
  然而顾骁是闲不住的性子,临走之前还不忘问叶宁明天的安排。
  叶宁低头想了想,厂子和茶园的事情都算是解决了,得等月饼到货后才会再忙:“眼下该处理的事情都处理得差不多了,后面两天就没别的事情需要你忙了,你先顾着家里的地吧,忙完了再把这些建材送到镇上和市里去。”
  眼下地里浇水是大事,别人都忙着收花生、玉米了,顾骁还从叶宁这里拿了一部分葡萄苗回去种,这都需要人打理。
  顾骁点了点头,很想问自己忙完地里的活计后能不能来找叶宁,但又怕她会觉得自己太粘人,犹豫再三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送走顾骁后,叶宁一进堂屋就看到了躺在沙发上玩手机的父母。
  现代人不能离开手机,所以哪怕马玉书他们到了这边,也会提前把手机充满电,下载好小说和电视剧晚上打发时间。
  叶宁把自己重重地砸进沙发后,舒服得喟叹出声:“回去睡觉不?”
  马玉书懒懒地一摆手:“算了,我们今天没有找到松露,约好了明天走远一点,今天就在这边睡了。”
  山上晚上的气温降下来后,待着倒是挺舒服的。马玉书没有白天那么迫切地需要空调了,就又觉得这边的空气好了:“多在这边待上一段时间,我们的五脏六腑都能净化一遍了。就这边的空气,那是多贵的空气净化机都赶不上的。”
  “行吧,那我回房间休息了,明天一早还得回去取月饼。”现代的物流发达,一般的快递两三天就能到货了。叶宁这次是买的月饼太多了,加上月饼的包装盒不是在一家店买的,等它们一起到货多花了一两天的时间。
  第二天叶宁一觉睡到早上十点钟,才收拾好自己回了现代。
  手机连上无线网刷新一看,之前下单的快递果然都已经到了。
  为了不留信息,叶宁订做的三百个礼品盒是竹编的,上面贴了研色服装厂的标识。单是这三百个竹编礼盒,就让叶宁开着车拉了整整三趟。
  本该是这次节礼中的主角——月饼,倒是一车就拉回去了。为了给马玉书减轻做饭的负担,她回去的时候还从镇上买了凉菜卤味。
  叶宁搬着一车一车的月饼和包装盒过去的时候,马玉书出门捡蘑菇还没回来,她只能和叶卫明先打包月饼。
  原本叶宁计划的是一盒里面塞两封月饼,这不是她之前没计划这么多吗?现在多了不少要送礼来往的人,之前定下的月饼就不太够了,所以每个包装盒里就只塞一封月饼。回头再把糖、干桂圆什么的往里面一塞,也算是满满当当的了。
  整整四百封月饼,都要拆开换上叶宁另外定制的包装纸,这可不是个轻松的事情。
  怕马玉书回来的时候会带上江钰和顾灵,叶宁和叶卫明率先就把月饼的包装纸给拆掉了。
  品相完整的月饼单独放在一个垫了梧桐叶的筐子里,运输时磕碰坏掉的月饼和碎屑就捡出来放在洗干净了的搪瓷盆里。
  江钰她们捡完蘑菇本来是想各自离开的,但是架不住马玉书心疼两个孩子在山上转了大半天,捡来的蘑菇还都给了自己,说什么都要带她们回家做点吃的。
  她们从现代过来的时候,除了牛肉和鸡腿之外,还另外带了一些食材和调料,马玉书请两个小孩回家吃饭的底气还是有的。
  叶宁听见院外的动静,见马玉书她们进院子时,心里真是一点都不意外,还连忙招呼道:“快去洗了手来吃月饼。”
  马玉书自然是知道这些月饼的来历,闻言也是反应很快地给女儿当起了捧哏:“你这找人订的月饼总算是到了,怎么样,味道好吃吗?”
  叶卫明生无可恋地摆了摆手:“好吃,你也快来尝尝吧。”
  其实月饼这种糖油面粉的混合物,刚开始吃的时候,味道怎么着都是不会差的。然而网购多多少少是有损耗的,这破了皮的月饼,叶宁他们已经捡了十几个出来了。
  真要说的话,这些月饼包装一下也是能送人的,但是一个礼盒里面只塞一盒的话,月饼的数量就很宽裕了。叶宁就想着把外形完整的月饼包起来,稍微有点不好看的都被她挑了出来。
  这都中午了,叶卫明吃了卤肉也觉得不扛饿,就捡着坏得严重的月饼吃了两个,这会儿嘴里都是这个味道。
  月饼可是精细食物,哪怕是坏了的,叶家人也是舍不得扔的。坏了的月饼拿去送人又怕人嫌弃,叶卫明不想之后几天都拿月饼当主食,所以招呼江钰她们过来吃月饼的语气,那真是比叶宁的都还要急切。
  对于江钰她们来说,这月饼可是难得的好吃食,哪怕是磕碰坏了的,她们也没有嫌弃的道理。
  于是在叶家人的热情招呼下,两个小丫头不但吃月饼吃了个爽,临下山的时候,马玉书还给两人包了两大包。
  “马婶子你可真好!”看着手里的牛皮纸袋,顾灵真觉得马玉书身上有光。
  上次马玉书给她们打包的牛排和炸鸡,虽然冷掉后味道就没那么好了,但是和家里常见的食物比起来,那也是很好的东西了。
  顾灵她们还好,在山上就吃了不少,打包回去的家里的大人都是紧着她们吃的。听说周大海家里的几个孩子,为了能多吃一个炸鸡腿,直接从村头打到了村尾。
  这月饼的数量比上次的炸鸡还要多,顾灵和江钰在心里盘算了一下,要是省着一点吃,都足够她们吃上十天半个月了。
  马玉书忍俊不禁道:“这就好了?这点月饼碎了,不值什么钱。你们拿回去放开了吃,回头你们的叶姐姐还会送你们包装好的礼盒,到时候里面都是完整的月饼,那才真叫好呢。”
  马玉书这话一出,顾灵她们的视线也不由得瞟向了院子里堆着的竹编礼盒。她们不懂包装,只觉得这里面衬了红丝绒布、盒子上面夹了烫金标贴的礼盒看起来精致得不得了,已经盘算起了吃完月饼后,要把这个漂亮的盒子拿来当百宝箱用了。
  送走江钰她们后,叶宁他们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是重新把换好包装的月饼一一塞进了包装盒里。
  虽然现在天气热,但是月饼放上几天是没问题的。现代很多中秋前一个月生产出来的月饼,能一直卖到一两个月之后,直到实在卖不掉要过期了,才会把包装回收,然后把月饼处理掉,又或者直接低价卖给饲料厂做饲料。
  顾骁这人实在靠谱,叶宁说这两天没事需要他,他就真的两天后一忙完就上山来了。
  顾骁今天来是想把堆在院子里的建材先运到市里去的。看着停在院外的大货车,叶宁连忙招呼道:“正好我买的月饼到了,我们先把这些东西运到厂里去吧。等把节礼发下去后,我们就能专心忙市里装修的事情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