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37节

  现在只有讲究的人会熨衣裳,铁皮做的熨斗,里面装上热水或者炭火燃烧的温度烫平衣服上的褶皱,这种东西在市场里还很难见到。
  尤利民他们转遍了好几个市场都没问道,最后还是谷三灵光一闪,觉得隔壁既然是定制衣裳的,就肯定备得有熨斗。
  最后谷三仗着自己长了一张娃娃脸,拎着两大杯糖水去了隔壁的绸缎铺子,最后还真让他借了两个回来。
  尤利民准备第二天就开业,当天下午就去买了两大盘鞭炮回来,一群大男人也没什么好讲究的,忙到凌晨实在累了,直接躺下就睡。
  用郑老七的话说这铺子讲究,地上还铺了木地板,睡着也不比家里的木头床。
  尤利民深知兄弟们是为了宽慰自己,他知道大家跟着他受了累,不过这么多年的兄弟,也用不着说那些客气话,等回头铺子赚到钱了,他总是不会亏待了他们。
  心里惦记着事情,这一晚上尤利民那叫一个辗转难眠,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一早,这天都还没有大亮,他就轻手轻脚地去外面给兄弟们买了早点回来。
  尤利民把郑老七他们叫起来后催促道:“我昨天找人算了,他说辰时阳气初盛,宜开市交易,兄弟们动作快一点,把东西吃完收拾收拾,然后我们就放鞭炮开业了。”
  八十年代的人对黄历还是很看重的,哪怕是乡下的农户,每年开年的第一件事,也是先把当年的黄历买回家,然后一整年里办事都会特意从上面挑选吉日,觉得这样意头更好。
  深市人更是对黄历和风水深信不疑,外地人到了这里,自然也是要入乡随俗的。
  郑老七他们加快速度把面前的包子猛地塞进嘴里后,又仰头灌了两口豆浆,随后直接抬手一抹:“老大,我们好了。”
  尤利民拍了拍手,扬声道:“行,大家伙再把铺子里收拾收拾,我去外面摆鞭炮。”
  随着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响声,尤利民在深市的第一间铺子就这么开业了。
  新店开业的第一天,按照山市的规矩,这新店开张,为了图个生意红火的彩头,这门口的鞭炮纸最好是留着,不过老街人流量这么大,这鞭炮纸蹦得到处都是也不像个样子。
  所以负责市场卫生的工作人员过来打扫卫生的时候,尤利民也是说尽了好话,又给对方包了一个一块二的红封后,对方才松口让他在店门外留下了二十来厘米那么宽的一条鞭炮纸。
  这个时间还早,街上没有多少人,尤利民也不急,店里留足存货后,就让郑老七和癞子各带两个人继续去市场上卖货。
  昨天他们在农贸市场摆了一天的摊,因为干蘑菇的质量好,价格也不贵,不挑选直接装就是十一块钱一斤,要是客人有喜欢的品种,要单独买,那就是十二块一斤,深市的蘑菇种类没有西南那边多,尤利民他们卖的很多蘑菇客人们都不认识。
  这蘑菇一个不好会吃死人的事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最开始客人还有些担心:“你这蘑菇晒干后好多我都不认识,我就不能挑自己认识的蘑菇买了,这万一吃出事来了可怎么办。”
  被客人质疑了癞子他们也不生气,而是耐着性子解释道:“大婶你这话说的,我们做生意,是为了赚钱,又不是为了害命,这些蘑菇都是我们山市人祖祖辈辈一直吃的,那有毒的蘑菇可不敢拿来害人,你看这种是羊肚菌、这是榆树菌、这是珊瑚菌、牛肝菌、茶油菇……用来炖汤都是一顶一的鲜美!”
  “我们这么大一车货,要在这里卖上好几天呢,你尽管买回去放心的吃,吃出问题了也能来这里找到我。”
  说起来也多亏了现在野生菌还没有固定的市场,尤利民他们可以算是第一次如此成规模地来深市卖蘑菇的商人,光是昨天癞子他们那一个市场,就卖掉了几十斤蘑菇,本地人难得遇到这样的山珍,哪怕是再锱铢必较的主妇,至少也会买个半斤回去尝尝鲜。
  当时有客人没在袋子里发现竹荪,还有些可惜了,说家里人就喜欢吃用竹荪炖的椰子鸡,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在市场上见到了。
  癞子他们跟着尤利民在外面做了这么久的生意后,也是学聪明了,当即就说他们这里就有竹荪买的,只是这一批的竹荪刚被一位客人给包圆了,下一批送到还需要一些时间,给对方报了东澜老街的地址:“我们在那里租了一间铺子,卖衣裳和干蘑菇,以后您常去那边转一转,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竹荪卖了。”
  对方闻言也是意外,毕竟观澜老街的铺子租金之贵,就是绝大部分的本地人都负担不起,没想到眼前这几个小摊贩看着不起眼,竟然还有这个财力。
  不管客人心里是怎么想的,总之她嘴上是应下了。
  晚上大家到了铺子里后一对账,发现这干蘑菇卖得确实不错,不算早上黄哥买去的那些,他们都还卖了一百多斤出去。
  唯一麻烦的就是他们挂在摊子上的那些衣裳了,一整天过去了,哪怕一直都有上前问价格的客人,却没有几个客人真的掏钱买,两个市场加在一起,都只卖出了三条连衣裙。
  还是尤利民先想到了关键:“是不是因为我们的衣裳摆在市场里,客人不方便试衣裳的缘故,我看你们嫂子店里就有专门的小房间让客人试衣裳。”
  尤利民他们几个大男人第一次开店,自然不可能处处都考虑得周到,不过他们发现不对后,立刻就赶在隔壁关门前买了一块厚实不透光的布料回来,在店里面的角给隔了个试衣间出来。
  第一天开业,其他人都得出去卖货,因为尤利民就之留下了看着讨喜又嘴甜的谷三。
  谷三这两年也成长了很多,之前尤利民和郑老七前后脚在雅苑买房子后,他心里也想跟他们当邻居,这会儿在吃上都俭省了很多,就是为了能更快地攒够买房子钱。
  尤利民安排谷三站在门口揽客,他给店里做了规划,进门后左边是卖衣裳的,右边是卖干蘑菇的。
  这样看着确实有些不像样子,但这不是手头紧,时间也不够吗,但凡是资金充足时间够,他肯定得请两个木工师傅来在店中间做个隔断,让这两桩生意互不打扰。
  为了揽客,尤利民在店两边一边摆了一筐干蘑菇,另一边挂上了几件衣裳。
  也就早上八点出头的功夫,这老街上就有带着红帽子的游客了。
  谷三知道这些都是来深市游玩的客人,大多都不差钱,当即就中气十足的吆喝了起来:“走一走,看一看咯,咱们新店开业,买衣裳送干蘑菇!”
  谷三的普通话刚学没多久,大声吆喝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带些西南那边的乡音,放在以前他就该不好意思了,但是这会儿看到那队游客真的在自己的吆喝声中往这边来了,他顿时就把那点不自在给抛到脑后,更加热情地朝游客们吆喝了起来。
  “小哥,你这蘑菇怎么卖的?”游客们走近后看到筐里干爽完整的蘑菇,还真有不少感兴趣的,毕竟山珍海味从古就受追捧,深市不缺海味,但却难得遇到质量这么好,种类这么丰富的野山菌。
  谷三麻溜回道:“十五一斤,你自己抓!”
  对于这些干蘑菇的价格,尤利民昨天就已经拿出了章程,他这铺子一年的租金就要两万四,考虑到成本,这放到店里卖的干蘑菇自然不可能和放到市场买的一个价,十五一斤的这个价格就是他再三斟酌之后定下的。
  别人不清楚,谷三心里却是清楚的,这些蘑菇收购上来的成本只有五块钱,这一下就卖到十五,他报价的时候心里也没底呢。
  原本他们也商量了,要是顾客问过价格后觉得贵,也不是不可以再给降点价的,然而他们真是小看了这群游客对深市物价的接受能力了:“这倒是个实在价格,给我来上两斤。”
  “我要一斤吧,这一趟出来买了太多东西了,箱子都快装不下了。”
  “我要五斤……”
  一下子好几个客人围在一起要买蘑菇,谷三一个人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就在他期盼着尤利民能来帮他搭把手的时候,一扭头发现店里的尤利民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有游客进店后发现墙上挂着的衣裳款式看着简单大气不说,还带了一些小设计,看着竟然比她们港城卖的都还好,当即就指着眼前的裙子问道:“这条裙子看着不错,就是白色显胖,有别的颜色吗?”
  客人上门,尤利民也是连忙迎了上去:“有的,有的,还有黑色、蓝色和藕色。”
  客人微微颔首:“那把黑色和蓝色找出来我试试吧。”
  尤利民这边刚到柜台里面给第一位客人找裙子,这衣服还没找到,就有人客人问了:“老板,你这个衬衫有没有大一码的,这个尺码我穿上胳膊抬不起来。”
  尤利民手上动作不停,嘴上还不忘回道:“有的,有的……”
  “老板这件裙子……”
  “马上!马上!”
  “老板我要的黑色裙子!”尤利民这边刚应付完其他询问的客人,第一位客人又催促了起来。
  “来了!来了!”翻找了好一会儿总算找到黑色和蓝色裙子的尤利民末了一把额头上急出来的汗水,赶紧给人送了过去。
  之后就是不断地给人找衣裳,送衣裳,这人还都有从众心理,这第一队的游客还没试完衣裳呢,后面就又有其他游客进店了。
  谷三那边买蘑菇的游客也是来了又一波,完全抽不出身来给尤利民帮忙,他只能一边找衣裳一边应付其他客人。
  好在第一位试穿的客人试完黑色和蓝色两种颜色的裙子后,对裙子的上身效果很满意,直接问起了价格:“老板,这条裙子我要了,多少钱?”
  店里人多,七嘴八舌地的,尤利民怕自己声音小了客人听不到,特意拔高了声调,大声回道:“八十九!”
  尤利民这个价格一出,在店门口帮人抓干蘑菇的谷三手上的蘑菇都抖掉了好几颗。
  还是那句话,租铺子就花了这么多的钱,这铺子里的衣裳自然也不能卖便宜了。
  原本尤利民也担心客人会嫌贵,结果他这个价格一出来,对方却是一点都没有觉得贵的意思:“那你这生意做得还挺良心了,我要这条黑色的,同样的尺码,那边那条红色的裙子,我也要一条!”
  尤利民礼貌问道“要我拿给你试试吗。”
  对方直接摆了摆手道:“不用了,你这店里人太多了,挤得我难受,我看你这里的衣裳尺码挺正的,只要你把尺码拿对,那就错不了。”
  第186章 小叶不是要增加夜班的……
  开业的第一天, 尤利民就真切地体会到了‘深市小港城’的含金量,从他们开门迎来第一波客人开始,这店里的客人基本就没怎么断过。
  原本尤利民还觉得干蘑菇不算特别, 放在店里销量应该不太行,所以就只留了一百斤在店里, 其他的都装到车上让郑老七他们拉出去卖了。
  倒是这些衣裳,因为昨天销量惨淡,他也没报希望,只让他们拿了几十件出去, 其他的都堆在了店里。
  这店铺以前就是卖干货的, 这里面本来就有充当库房的小隔间, 每一件衣裳尤利民都放了三五件码在柜台里面,就是为了后面拿货方便。
  齐芳在山市就开着服装店,尤利民也知道现在服装店的生意应该怎么样。
  原本尤利民想着,深市到底和山市不一样,是国际大都市了,老街的房租这么高,他店里的销售数量比着山市店里的翻个倍总不算过分吧。
  然而尤利民还是低估了在八十年代能有钱有闲,能跑出来旅游的这些游客的购买力了。
  进价二十五一条的裙子,尤利民在来深市的路上时, 想的是一条能卖四五十块就能赚不少了, 毕竟数量大,足有四千八百条呢,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裙子,只有少量的衬衫。
  这衬衫和连衣裙自然不可能是一个价格,所以连衣裙尤利民卖八十九,这衬衣他就卖四十九。
  原本尤利民觉得这边人流量这么好, 一天能卖个二三十件货也不是没可能。
  结果他和谷三两人从早忙到傍晚,连中午吃饭都是等谷三把店里放着的干蘑菇卖完送完了之后,和他替换着出去吃的。
  两人招待客人,给客人取衣裳,算账,结账,基本就没有歇下来过。
  而且也不知道是尤利民的价格真的订低了还是这群客人太有钱了,但凡是进了店的客人,基本就没有空着手走的,最少的一条裙子起步,另外还有好几位财大气粗的客人,大手一挥,直接就是‘店里的所有款式,一样一件,都给我包起来’!
  尤利民觉得这才真真的是富贵迷人眼,这一整天下来,他真是收钱都快收到手抽筋了。
  当然了,尤利民也是愿意每天都受这个累的。
  最妙的是老街这边的夜市也很有名,街上的商户会一直等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关门。
  这在山市可不常见,山市很多地方连路灯都还没有安装好,夜市文化也就只限于电影院和南街新开的两家卡拉ok了。
  深市这边的夜市没有那么吵闹,很多小贩看着这边人流量好,推着小车过来卖糖水、海味馄饨,从街头走到街尾,总能做成几单生意。
  今天不止尤利民他们这边的店里生意好,郑老七他们开着车出去买干蘑菇,生意也不错,他们从山市带来的八百来斤干蘑菇,只这么两天,就已经卖掉了一大半了。
  蘑菇不值钱,哪怕卖掉几百斤,一斤也就只能赚上那么十块八块的,六百多斤卖出去,赚到的钱还没有一万块。
  尤利民觉得还是卖衣裳赚钱啊,晚上郑老七他们过来了,店里有人照应没这么忙的时候,他大概算了一下,就只今天一天,店里就卖了小三百条裙子出去,一条裙子赚六十四,今天光是靠卖裙子,就已经赚了小两万块钱了。
  昨天尤利民租下这间铺面的时候,可没想过自己只靠一天的时间就能赚到这么多的钱。
  尤利民也知道,自己今天之所以能赚到这么多钱,也多亏了叶宁这一次给他出货的价格便宜。
  毕竟客人们也不傻,同等质量的裙子,在港城或者澳城,随便卖个一两百是不成问题的,就算是在他们看来物价低廉的深市,同等品质的裙子,那出厂价怎么都得四五十了。
  也是因为现在成衣大家都是摸索着来了,满打满算流水线生产也就这一两年,样式什么的都还趋向于简单大方,像叶宁厂里生产的这种兼顾大气和设计感的衣裳款式还不多见。
  哪怕是港城那些见过不少好东西的游客,进到店里后看了一眼觉得店里挂着的衣裳也就普普通通,但是等她们真的穿上身试过之后,才会发现这些衣裳看着虽然没多特别,但是上身的效果就是显得美观大气有气质,毫无疑问的衣服抬人。
  要是叶宁在这里,肯定就要忍不住骄傲了,这现代的工业化生产足足领先了这边四十几年,她选的版型都是店家从历年的爆款里面挑出来的经典款,用的面料也都是质感比较好的,这上身效果那真是想不好都难。
  总之尤利民是一开业就迎来了个开门红,只一天他都赚得盆满钵满了,也不用等到之前和黄阿公约定的日子上门还款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揣着钱去黄家交剩下的房租了。
  也多亏尤利民来得早,他到的时候黄阿公刚准备出门。
  店里的生意好了,这会儿尤利民也不嫌弃铺子的租金高了,进门后毕恭毕敬地对着黄哥拱了拱手:“黄阿公,我来送剩下的房租。”
  黄阿公闻言忍不住一挑眉:“这不是离约好的日子还有几天吗。”
  尤利民笑着点头:“是还有几天,不过欠人钱的滋味实在不好受,这不昨天我就开门卖货了,这手里一有了钱我就立刻来找你了。”
  也不知道黄阿公信没信尤利民的话,总之他收了尤利民递过来的钱,回屋取了金链子交给他的时候,轻笑道:“我看你是惦记你的金链子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