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门通七零 第124节
“考虑到你们刚上任,我也不会现在就撒手不管,你们今天下午就先去库房清点布料、辅料的数量,弄完再去看一看我们仓库柜子里锁着的衣裳纸板,几百个款式,你们都要熟记于心。”
“另外就是你们两人的工资,现在我们还没有商量出个结果,只能等回头商量好了再通知你们,但是有一点可以保证的是,管理层的工资肯定是要比小组长的工资高出许多的。”
周巧珍和陈素芳关心的就是这个,不过能当上厂长,她们两都很高兴,只要能做办公室,就是工资没比小组长高多少,她们也是愿意的啊。
唯一的问题就是顾骁安排的任务可不轻,两人从厂长办公室出来后,就拿着本子和笔直奔库房了,以后这每天从外面进多少布料,车间用掉多少布料,她们都是要记录在册的。
周巧珍她们在厂里埋头苦记的时候,叶宁已经带着江阿婆他们回到了村里。
把江阿婆送到村口后,叶宁扭头看了后座一脸忐忑的江钰一眼,想了想还是决定按照之前的想法,暂时先把对方安置在养殖场的那一排平房里。
虽然山上的小院平常也是空着的,但是到底不好留外人久住。
唯一的问题就是养殖场这边没有家具,江钰要在这里久住的话,还得给她安排一些必须的家具。
江钰很乖,叶宁载着她到半山腰后,她也没有多问,下车后就紧紧地跟在她身后。
这会儿日头太大,养在山上的鸡都知道找阴凉的树荫歇凉,周大海他们也在屋里休息。
这事是顾骁和叶宁都同意过的,毕竟他们两人平常连晚上都是轮换着睡在山上的,不可能让人白天也整天在山上走,所以他们只要在山上捡完一圈蛋,晚上给山上的鸡和猪加一米糠稻谷和红薯藤后,其他时间都是能够休息的。
和顾骁比起来,叶宁其实是不常往养殖场这边来的,所以周大海他们听到对方的声音时,心里还有些奇怪。
等两人从房间里出来看到她身边的江钰后,更是忍不住问道:“叶小姐,这位是?”
叶宁把缩在自己身后的江钰略微往前推了推,对着两人介绍道:“这位是江钰,我给你们请的小帮手。”
周大海和周老三对视一眼后,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叶小姐你就别和我们开玩笑了,这丫头看着比我家小子还小,能帮得上什么忙?”
“没和你们开玩笑,她真是我请来干活的,”
见两人说什么都不信,叶宁只能把江钰的情况和两人大概说了:“总之就是这么个情况,江钰算是我收留的,回头我会送她上学,平常她就在这里住着,一日三餐就让她和你们搭个伙,我回头会把她的口粮送过来了,你们也别和她见外,平常她要是没事的话,你们出去捡鸡蛋的时候就把她带上。”
饶是周大海和周老三这样的大男人,听叶宁说完后也不由得红了眼眶:“这孩子,瘦成这样...怕是要好好养上一段时间才能干活了,没事,我这里有刚拿上来的腊肉,今天晚上我们就煮来吃了,旁边的屋子还是空的,什么家具都没有,今天晚上就让小江钰跟着我回家睡吧,等叶小姐你把床送过来后,再让她回山上睡。”
叶宁一想这样安排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也没和周大海多客气:“这样是最好不过了,床我明天就买了送过来,在这之前就麻烦大海哥你了。”
江钰看着比自家的茅草屋好出了不知道多少倍的水泥平房,十分懂事地和叶宁说道:“不用,就这么一两天,我睡地上也是一样的,我以前在家里的时候也不睡床,都是在柴房随便扯点稻草铺在地上就睡了,这屋子地上还抹了洋灰,比我家里的柴房好多了。”
这是两人见面后江钰说得最长的一段话,不过听完她话里的内容后,她除了在心里再一次骂江大牛不是人之外,也说不出别的话了,只能强忍着心酸板着脸道:“那怎么行,山上湿气本来就重,铺了水泥地面也没用,你放心,周叔叔是好人,他家里也有和你同龄的小姐姐,今天晚上你们一起睡,还能聊聊天。”
江钰对叶宁是又敬又怕,见她冷着脸了,她也没再说要在山上睡了。
见江钰没开口了,叶宁才缓和了脸色对周大海道:“周大哥我就把人交给你了,我还有事,得先走了。”
在周大海他们心里,就没有比叶宁更忙的人,听说她还有正事要办,他也是忙不迭摆手道:“行,孩子交给我你就放心吧,明天肯定全须全尾地还给你。”
叶宁点了点头,随后又半蹲在江钰身前柔声叮嘱道:“你可以跟着周叔叔他们在山上随便走走,但是也别走到防护网外面去了。”
江钰闻言乖乖地点了点头。、
确定自己没有其他遗漏的事情后,叶宁才转身开着车上了山。
把车停到院子里后,叶宁确定附近没有人盯着自己后,才拉开木门闪身回了现代。
叶宁回去后见家里一个人都没有,就知道叶卫明他们现在应该还在市里,当即就回房间拿了手机给马玉书打了电话。
马玉书此时刚在家具城货比三家后敲定了两套欧式家具,接起电话后的第一时间就说道:“喂,闺女,我们这边也弄完了,不过我们回去的时候应该是晚上了,你晚上随便弄点吃的对付一口吧。”
“行,我等会儿煮包螺蛳粉吧,对了,你们回来的时候,再去多买一张床和一张桌子和凳子,装衣裳的柜子也买一个。”
马玉书有些疑惑:“是给尤利民的家具吗?我和你爸已经选好了,正准备给钱呢。”
叶宁淡淡道:“不是,是给小江买的,她在家里过得确实很不容易,我今天找人去和她父亲谈判了,给了她爸两百块钱,让她和家里断亲了,我准备让她在养鸡场先住着,回头再送她去学校。”
马玉书确实很心疼江钰,闻言立刻就急了:“不是请小江来山上做工吗,怎么又断亲了?她父亲真的愿意?”
叶宁耐着性子解释道:“本来是说的上班的,但是帮着办这事的阿婆又觉得牵牵扯扯的太麻烦了,就问对方愿不愿拿点钱把女儿送给我们,他爸愿意,就签了断亲证明,这样也好,回头我们想办法给她重新上个户口,她也就彻底从那个火坑里面跳出来了。”
这说起来确实是件好事,但是马玉书就是高兴不起来,只忿忿不平地咒骂了几句。
知道母亲对江钰很上心,所以挂断电话之前叶宁还不忘叮嘱道:“房间小,床也别买太大了,普通的单人床就行了,完了要有空,你在看着给她买两双鞋子吧,总在山上走,穿草鞋可不安全。”
马玉书连声应了,挂断电话后,她立刻在店里给江钰挑起了家具。
除了叶宁说的那几样家具之外,她还磨着老板给送了一对床头柜。
等着家具店老板给家具装车的工夫,马玉书又去街边的鞋店给江钰买了两双鞋子。
就江钰的这个情况,皮鞋和运动鞋肯定是不能买的,最后马玉书挑挑拣拣地给选了一黑一藏青的两双帆布鞋。
见街边还有散称的饼干点心卖,马玉书想着女儿明天怕是一早就要运家具回去,又上前买了好几大包桃酥和蛋糕。
马玉书和叶卫明跟着送家具和建材的货车回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晚上十点钟了。
几个司机边往院子里卸家具和建材,边抱怨道:“这么多东西,要不是看你们使不上力,我们是真不想卸。”
司机说的也是大实话,虽然叶宁加了钱,但是都这个点了,又是这么重的家具和建材,要不是看着这一家男的残,剩下的又是两个女的,他们真是宁愿不挣这个钱。
叶宁也知道眼下有点晚了,当即从冰箱里拿了几瓶可乐出来递给大家:“辛苦师傅们了,喝口饮料。”
看在叶宁态度不错,也在尽力帮忙的份上,司机师傅们虽然嘴里忍不住抱怨,但是最后也帮他们把货卸了下来。
等司机们开着货车走了之后,叶宁看着堆得连站脚的地方都没有的院子,就觉得手脚和肩膀哪哪都酸疼了起来。
叶宁和马玉书对视一眼后,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深深地无奈。
叶宁朝马玉书一耸肩:“搬吗?”
马玉书认命般深吸了一口气:“搬呗,虽然我们这里平常没什么人来,但是明天万一不巧有人往这边来,看到院子里的这些东西了,问起来我们也不好解释。”
叶卫明见母女两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只能识趣道:“我去给你下饺子。”
第172章 二合一
也就是晚上山上别说人了, 连散养的鸡和猪都已经找到自己的窝沉沉睡去了。
叶宁和马玉书一人拖着平板车,另一个人在后面推着,先把体积小但是很沉的瓷砖一车一车的运了过来。
叶卫明干不了重活, 煮完晚饭后就拿了小板凳来,坐到那一堆腻子粉面前给它们换包装袋。
腻子粉和奶油色油漆都是现代的工厂生产出来的, 外包装上有很多会让人察觉到不对的信息,必须得现做替换。
腻子粉还好,家里常备着里面缝着防潮内袋的光面编织袋,换个袋子就行了。
难的就是油漆了, 这东西打开后, 只要没有密封好, 就会干得用不了,叶家没有合适的容器,以至于叶卫明只能拿着小刀把那些油漆桶上有字的地方全部给刮掉。
一百二十个平方要用到的建材也不少,叶宁和马玉书两人来回跑了二三十趟,一直忙到凌晨两点,才把所有的材料和工具都搬了过去。
母女俩看着已经空了快一半的院子,也没时间多休息,一人喝了两口水后就又忙着搬家具了。
等半院子的家具搬完后,天都已经大亮了。
母女两搬完最后一趟家具回到现代的时候, 都累得直接瘫在了沙发上。
叶卫明上前拿起两人随手扔在茶几上的应急头灯:“饿不饿, 我去煮点早饭?”
“别忙活了。”马玉书挥了挥:“我现在是累得吃不下任何东西了,你要是饿了,就吃点桃酥和蛋糕垫垫肚子吧。”
“我也不吃了。”叶宁扶着腰在沙发上换了个方向躺,揉着腰道:“休息一会儿我就得先过去了。”
“这次你们就先别过去了,我在网上买了冰柜、老式三轮车和一些服装设计相关的教材,就这两天就到了, 到时候你们把我手机拿着,到货后就去帮我把快递拿回来。”
马玉书皱眉道:“我们不过去?那你回头让小顾上山来运货的时候,怎么和他解释我们的去向?”
叶宁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这有什么不好解释的,我可以说你们去镇上了,或者去市里了,顾骁那个人我说什么他都信,很好搪塞的。”
“小顾人确实不错。”马玉书点了点头,随后又想起了一件事情:“对了,你之前不是说要找时间请小顾和他家里人吃饭吗?什么时候,我提前买菜。”
之前叶卫明和马玉书对顾骁的印象都是通过叶宁的描述得出的,现在有了机会见到本人,不知道叶卫明心里怎么想的,反正马玉书心里还是很期待的。
叶宁低头沉思了片刻后开口道:“这周六或者周日吧,他妹妹在镇上上学,周末会放假。”
马玉书点了点头:“行,那我和你爸去镇上拿快递的时候,就先把请客要用的锅碗瓢盆和调料买齐。”
叶宁不放心地叮嘱:“买好的调料记得用没有标签的瓶子和罐子装好,现代的一切信息都不能让那边的人知道。”
马玉书没好气地摆摆手:“知道,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种小事还用得着你说?”
“对了,你等会儿过去的时候记得把我给小江钰准备的衣裳和鞋子带过去。”
叶宁闻言不由得多问了一句:“鞋子就算了,那么多衣裳,全部都带过去?”
不是叶宁大惊小怪,实在是旧衣回收站的旧衣服卖价很便宜,马玉书花了不少时间,精挑细选了一大包款式、成色和质量都不错的衣裳,虽然叶宁没有珍惜数过的,但是小孩子的夏装本来就轻薄,那一大包里少说也有百八十件衣裳。
虽然江钰从江家离开的时候,除了身上的一套破意思和一双旧草鞋之外,确实没有带其他换洗的衣裳,但是这么大一包衣裳都带过去,是不是有些夸张了?
马玉书一脸奇怪地看了女儿一眼:“自然是要都带过去的啊,都是小姑娘穿的旧衣裳,留在家里也排不上用场。”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想说江钰一个人穿不了这么多衣裳。”赶在叶宁开口之前,马玉书率先补充道:“我也没说这些衣裳都给江钰,你不是说村里的人对你都挺好的吗,那个时候的生得多,村里总有和江钰差不多大的小姑娘,你就看着情况一家给分几件。”
“别看这些旧衣裳在我们这边不值什么钱,但要是拿到那边去,那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
见叶宁不相信,马玉书一脸唏嘘地拿自己举起了例子:“就你妈我小的时候,有个表叔在城里当工人,每次过年回来就会把家里穿不了的旧衣裳旧鞋收拾收拾拿回来送给亲戚,我和娘家的堂姐妹为了那些旧衣裳,都能打起来。”
“行吧,我把衣裳拿过去后先让江钰挑,让她挑个十几二十套,剩下的再拿到村里去分一分,之前没注意,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村里的那些小姑娘穿的衣裳好像来来去去就是那两身。”
顾灵就不用说了,哪怕加上叶宁送的小裙子,也没几套像样的衣裳,像周新文这种在村里家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家里的孙女也是就那么两套夏装轮换着穿。
这还不止是牛草湾三大队这样,就是在乐阳镇,好多姑娘小子一个季度都只有那么两身衣裳。
归根结底,还是那边的生产力还没更上,布料贵,哪怕是自己买最便宜的棉布回家加工,要做一身新衣裳,也得花上大几块钱。
而这个时候乡下普通的农户,一年的家庭总收入也不过就百八十块钱。
八十年代大家没有衣裳穿,现代的小孩子因为个头长得快,但凡是家里条件稍微过得去的人家,那必然是每个季度都会给自家孩子添置新衣裳的。
别说是市里了,就是镇上的旧衣回收站,每天都能收到几大包旧衣裳。
这种规模的旧衣回收站,也不会细致到按款式收回,不管什么款式和面料,都按照一块五一斤的价格算。
马玉书这些衣裳是从旧衣服堆里精挑细选过的,人家老板转了一到手也要赚点钱,所以价格就要得高一些,依据款式按照两到五块钱一件算的。
就算如此,这个价格也是很划算的。
一想到这里,叶宁心里也冒出了一些别的打算,一脸兴奋地扭头问道:“你说我们去多买点旧衣裳回来,洗干净拿到那边去,也卖两三块钱一件,生意会不会好到爆炸?”
马玉书闻言也是双眼一亮:“怎么不行,我年轻的时候市场上就有不少专门卖旧衣裳的摊位,听说他们买的衣裳都是从m国、f国运进来的洋垃圾,因为款式新颖,其实旧得比新的也没便宜多少,买的人就挺多的。”
叶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那你回头多去旧衣回收站看一看。”
马玉书不怎么在意地挥了挥手道:“什么时候去都可以,那些旧衣裳除了我们之外,其他人根本就没有兴趣,老板收上来都是卖到f洲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