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宋纾余一愣,“你怎么知道这个案子?是……是陆询告诉你的?”
  “嗯,他将自己的遭遇,全数跟我坦白了。”穆青澄回道。
  宋纾余眼珠微微转动,“那你们和好了?感情恢复如初了?”
  穆青澄想了想,伸出食指,轻点宋纾余的鼻子,戏谑的笑说道:“怎么,又有危机感啦?其实吧,我从未憎恨过他,既是误会,既有苦衷,讲明白了,我便也理解他了。我是家中独女,随父亲前往江南后,便与族中亲戚断了来往,陆询是我唯一的兄长,我嘴上再怨,心中再恼,终究还是舍不得与他断绝关系的。”
  “哦。”宋纾余点了点头,没敢再多说什么。
  穆青澄又戳了下他,“案卷呢?是在大理寺吗?”
  “在刑部。”宋纾余表情恹恹,“这是桩大案,涉及三十二条人命,发生在十二年半前,至今未曾侦破。是以,案卷封档在刑部,列为机要。”
  闻言,穆青澄一惊,“这个时间点,不正是……是我们父女离京之前?”
  “嗯,那个时分,你父亲任大理寺卿。”宋纾余补充道。
  穆青澄愣下,两人相视片刻,同时绽开了笑容。
  互隐互瞒至今日,无须明言,已是心有灵犀。
  穆青澄好奇道:“那这个案子,大理寺介入了吗?我爹清楚吗?”
  “我不知道。那个时候,我年纪还小,不清楚这些政事。”宋纾余忆及前事,道:“我举荐陆询为大理寺少卿后,陆询告诉了我这个案子,以及他与这个案子的
  牵扯。我试探过太后,我怀疑,是太后的手笔。”
  穆青澄只是震惊了一瞬,便归于平静,“我不奇怪太后会犯案,但我想不明白,她为何要杀那么多人?‘水云间’是青楼,杀妓女,杀老鸨,有什么意义吗?当年她已贵为皇后,若青楼违反了朝廷律令,令官府查办即可,何必千里迢迢,派人去江南杀人呢?”
  宋纾余面色凝重,久未言语。
  如若太后宋梓犯案属实,恐怕,宋家藏有不为人知的秘辛吧……
  “大人?”穆青澄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怎么了,在想什么?”
  宋纾余握住她的手,沉吟道:“青澄,你要有个心理准备,我们接下来,可能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途要走,我们面临的,有可能是源源不断的暗杀,也有可能是环环相扣的阴谋!所以,我要跟你做个约定,无论你我谁有难,你都以自保为主,只要你安全,我自有办法全身而退!”
  穆青澄下意识地拒绝,“不行,我怎么能……”
  “不要感情用事!”
  宋纾余是理智通透的,亦有运筹帷幄之能,他道:“从今夜起,我要布一盘棋局,做那执棋之人!”
  第317章 :召宋国公父子回京
  春寒陡峭的时节,大周朝顶尖的权贵世家,如日中天的外戚宋氏一族,不声不响的,突然掀起了轩然大波!
  宋家耆老在嫡系宋国公府内,对族中旁系子弟宋纾言和宋纾慎动用家法,族长宋国公的嫡次子宋纾余大义灭亲,将二人亲自送官法办,以正视听!
  此举,仿若一道惊雷,炸响了全族!
  然,不及族中各人反应,宋纾余竟又主动上书皇帝,要代父整治宋家,清理门户!
  他通告全族四百余人,如有作奸犯科,触犯大周律法者,一个月内,主动投案于京兆府,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严重者,将与宋纾言和宋纾慎一起,开除宗籍,逐出族谱!
  这般心狠果决,拿自己族人开刀的壮举,不但震惊了宋氏上下,连其它家族都哗然惊变,继而人心惶惶,生怕宋家一旦开了这个头,为表忠心和清白,他们也不得不跟风效仿,重创自己的家族。
  于是,无数双眼睛盯着皇帝,盯着寿康宫,观望此事的后续发展。
  宋国公远在边关,宋氏是太后的母族,所以太后是无法独善其身的。同意,抑或反对,必须二择一。
  然而,寿康宫静悄悄的,哪怕宋氏亲族不论是为了自救,还是为了遏制宋纾余的专横,一拨接一拨的求见太后,太后都没有做明确的表态。
  兹事体大,轻易动摇世家根基,恐会引发连锁效应,于社稷不安。故而,哪怕是宋家自己要动,皇帝斟酌再三,亦迟迟未曾定论。
  于是,宋纾余便当仁不让的执行起了他的大清除计划!
  眼看无人阻止,犯过事儿的宋家亲族们急了,干脆全部跑来国公府,请求老国公夫人作主!
  当然,国公府护卫众多,没人能闯得进去,但黑压压的人群围堵了进出的街道,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短短七八日,关于宋家的流言蜚语,甚嚣尘上,全京城的百姓,无论官宦勋贵,还是贩夫走卒,都在议论不休!
  当然,但凡无利益冲突的人,都在诚心夸赞宋纾余大公无私,高风亮节,自出任京兆尹以来,为官清正,为民谋利,无论刑案、民案,一律秉公处理,刚正不阿,且拥有济世之才,治国之能,乃宰相根苗,大周之福!
  老百姓既夸了宋纾余,便少不得顺嘴一提宋纾余力主提拔的刑名女师爷穆青澄。从庙门悬尸案起,穆青澄的名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仵作,竟一路攀升,她低调谦逊,文武双全,既有蒸骨验尸之才,亦有推理断案之能,没有一桩案子是她破不了的,没有一个凶手是她擒不住的,且她胆识过人,心系百姓,当街以一敌七,擒拿中山王世子归案的英勇,几乎轰动全城!
  到了此时,各大世家都慌了神儿,此事若教宋纾余办成了,他们与宋家诸人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利益网便会崩塌,遑论他们是否需要效仿。
  于是,弹劾宋纾余的奏折,像雪片一样,在皇帝沈逐的御案上不断堆加!
  皇帝不愠不喜,从上朝到下朝,哪怕是御书房议事,从不显露半分情绪,教一众臣子完全窥探不出圣意。
  但是,在群臣的力陈下,皇帝还是松了口,派人去请太后,共同商议。
  太后到来,却是说道:“宋氏虽然是哀家的母族,但族中事务,皆是由族长处置的,哀家不便插手过问。”
  “可这十多年来,宋国公镇守边关,从未归京,他如何处置?这岂不是白白占着族长的位置吗?”
  说话的人是辅国公林绛。大周朝只有两个国公爵位,一文一武。宋家世代武将,辅国公府三代文臣,两家的权势地位,可谓不相上下。
  因而,辅国公对于宋纾余整出来的这件事情,是比较关注的。他需要根据宋家的动向作为参考,衡量他们林家的路该怎么走。
  “不白占。”
  背后突然有人声传来,众臣回头,便见宋纾余从容近前,恭敬行礼:“微臣参见皇上,参见太后娘娘!”
  “平身。”皇帝依然没有太多的表情。
  “谢皇上!”
  宋纾余起身,回头看向辅国公,道:“我爹人在边关,但族中大小事务,都会有专人送达边关,由我爹作主批示,而后委派族中耆老代为执行。”
  辅国公愕然,“那这件事,宋国公也同意?”
  他们是真没见过有人会往自己身上捅刀子,断羽翼的!
  殊知,一个家族的壮大,是需要几代人苦心经营的,逾百年时间,才能有今日的枝繁叶茂,而在这个过程中,不知牺牲了多少血泪,踩了多少具白骨,付出的代价,是难以计数的!
  所以,谁能甘心轻易舍去呢?
  但见,宋纾余掀唇,淡淡一笑,“我爹还不知道呢。”
  所有人,包括太后和皇帝,一瞬间,全都瞪大了眼眸!
  “你……你竟瞒着宋国公乱来?你有什么资格整治宋家?”太后着实被气到了,她按兵不动,一则是不想跟宋衍明着撕破脸,二则是坐山观虎斗,让宋纾余成为众矢之的,逼得那些宋家人走投无路,只能依附于她,壮大她自己的势力,省得一直被宋衍父子拿捏。
  宋纾余不慌不忙的补充了一句:“但是我爹说过,我可以替他作主处理宋家的一切事务。”
  太后张口便道:“可这件事情太大了,除非宋国公亲口所说,或是亲笔书信……”
  “那就召宋国公父子回京吧!”皇帝抬了抬下颔,墨眸闪动着讳莫如深的暗光。
  众臣微微一惊,随即便无话可说了。
  宋衍归京本就是既定之事,现今他们忧心的是,宋衍会不会如宋纾余所说,对宋纾余无条件的支持?
  宋纾余叩头行谢礼,“微臣替父兄谢皇上恩典!”
  语毕,他不动声色地抬眸,将太后失神怔忡的表情尽收眼底,以及那份隐藏极深的,小心翼翼的欢喜和爱慕。
  胃里,又开始泛起了熟悉的生理性的恶心感。
  第318章 :多年的魂牵梦萦
  皇帝一锤定音,当场下旨,命人八百里加急送往边关。
  群臣告退。
  太后离开的时候,神情恍惚,情绪失控的连皇帝都皱起了眉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