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年代文里的小婶婶 第154节

  第220章 上托儿所
  一转眼到了八月底,玉米收获了。
  郑教授看着最晒干后出来的玉米亩产量,惊讶不已。
  虽然之前看着长的好的玉米穗,就已经有过心理准备了,也能大致的估算出亩产量。
  不过,现在是实实在在的粮食摆在面前,还是很让人激动的。
  “我要向上级申请,把所有的研究设备调过来,就在部队这里研究,一定要把这个品种的玉米种推广出去。”郑教授激动的和贺首长说。
  因为部队里去年冬天没有种植小麦,所以今年时间上,也来不及种秋玉米了,想要再研究生长周期,就只能等到明年了。
  郑教授决定哪也不去,就留在部队搞研究。
  “怎么样,不错吧?”贺首长高兴的说。
  “这何止是不错呀,简直惊人。”郑教授搓搓手,激动的说。
  “那可以推广吗?”
  郑教授想了想说:“推广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们的研究还是要做的,因为玉米种子比较特殊,也有可能种几年会退化。”
  “那就要靠你们这些科学家了,我这就申请,把涂教授也调过来,给你帮忙。”贺教授说。
  郑教授点点头,确实有必要把小涂也调过来,小涂在玉米方面比他更专业。
  “你需要什么尽管说,我们部队能做到的,肯定满足你,我这里没有的,我去和上级申请。”贺首长叮嘱说。
  郑教授点点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没什么好客气的:“行,你放心吧。”
  九月一号,部队托儿所也按时营业了。
  连着乔音在内,选了三个军嫂当老师。
  托儿所分成两个班,一个学前班,提前教一点文化课,一个小班,就负责看着孩子们玩就可以了。
  六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学前班,六岁以下的孩子上小班。
  只要断了奶,会说话,上厕所知道叫人的孩子,都可以去。
  顾岚枝给小五和夕夕都提前报过名了,两个孩子都上小班。
  吃过了早饭,顾岚枝拉着宋益樟送两个孩子去托儿所,毕竟是孩子第一天上学。
  他们出门比较早,到了托儿所,教室的孩子还不多,不过老师已经来了,给小朋友安排好座位,就在门口等着迎新来的家长和孩子。
  顾岚枝带着小五和夕夕到教室门口,笑着打招呼:“老师好,两个孩子就麻烦老师了。”
  “不麻烦,都是应该的。”刘老师笑着说。
  “小五和夕夕问老师好。”
  “老师好!”小五抬着头大声的喊。
  “小五你好。”刘老师点点头。
  夕夕也在旁边,小声的慢条斯理的说:“老师好。”咬字不太清楚,不过也能听出说的什么。
  “夕夕好,老师带你们进去和小朋友玩好不好?”刘老师点点头,伸出手笑着说。
  两个孩子回头看看顾岚枝,顾岚枝点点头,说:“去吧,到了该吃饭的时间了,妈妈来接你们。”
  小五和夕夕就放心的牵着老师的手进屋了。
  刘老师问了他们想坐在哪里,小五挑了认识的小朋友旁边的位置,带着妹妹坐下。
  顾岚枝还给小五缝了个小背包,给两个孩子带一小瓶水,和一点零食。
  刘老师看看两个孩子老实的坐下,就转身回了门口。
  “小顾还有什么要嘱咐的吗?”
  “别的没什么,就是和刘老师说一声,我中午下了工来接他们俩回家吃饭,吃过饭下午再送回来。”
  顾岚枝看看两个孩子老实坐着,也放心不少。
  “中午不在这吃饭?”
  刘老师有点惊讶,部队中午提供午饭,大家都想给家里省点粮食,中午都把孩子留在托儿所吃饭。
  顾岚枝还是头一个说中午带孩子回家吃饭的。
  “是啊,夕夕还有点小,我怕在这呆一整天,她会哭闹,所以中午带回去玩一会儿,下午再送回来。”
  刘老师听她这么说也点点头,这样确实挺好的。
  要不然一个孩子哭能带着全班的孩子哭。
  顾岚枝和老师说好了,她和宋益樟就走了,宋益樟去上班,她就去上工了,中午下了工去接小五和夕夕回家。
  “怎么样,托儿所好玩吗?”
  顾岚枝抱着夕夕,牵着小五,娘仨边往家走,顾岚枝边问。
  小五点点头,说:“好玩,就是不让去外面玩,妹妹想找妈妈。”
  顾岚枝看看怀里的夕夕,夕夕双手抱着她的脖子,小脸和她贴贴。
  “那夕夕乖不乖,有没有闹。”
  夕夕点点头。
  “妹妹乖,小五看着妹妹。”小五抬头表功。
  “小五真棒,夕夕也乖,都是妈妈的好孩子。”顾岚枝笑着说。
  过了几天,小五和夕夕也就习惯了,正式开始了上学生涯。
  ————
  羊角村。
  这两天下雨,老百姓们都没上工,村里不少男人都聚在大队部聊天。
  “这次下过雨,就该冷了。”
  “都要种麦子了,也该冷了。”
  “累了一年又快到头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聊着天,突然有汽车的声音停在了门口。
  屋里的声音小了下来,大家都转头往外看。
  宋益杨站起来,往外走了几步,就看到车上下来了两个人,其中一个是公社的干部,他替他爹去公社开会的时候见过。
  宋益杨把大门打开,两个人走到门口。
  “田主任好,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宋益杨伸手和田主任握手。
  “小宋啊,宋大叔在不在,今天来有点事。”田主任笑着说。
  “在在,进来坐吧。”宋益杨把两个人让进门,转头喊:“爹,田主任找你有事。”
  宋父从旁边连着的小屋出来,说:“来了来了,田主任下来视察工作?”
  “宋大叔,咱们单独说吧。”田主任看着一屋子聊天的人说。
  “好好,来,到旁边屋吧,老大你去开门。”宋父说。
  宋益杨点点头,从旁边的桌子抽屉里拿了钥匙,出门去旁边开门。
  宋父领着田主任跟在后面进了屋,宋益樟转身回刚才的屋里拿了的陶壶和几个茶碗,进来给一人倒了一碗水。
  “不知道领导有什么指示?”宋父问。
  “宋大叔,去年来的涂教授在咱这表现怎么样?”田主任没有回答宋父的话,而是问起了别的。
  第221章 调令
  宋父转头看了看宋益杨,有点纳闷,不过面上没有表露出来。
  笑着说:“小涂啊,还挺好的,就住在我们村猪窝旁边,天天喂猪种地,什么都能干。”
  田主任挑了挑眉,说:“他有没有什么不合适的言辞?”
  “那没有,国家让他下来学习,他能说什么,小涂还挺虚心的,经常说要和我们学习呢。”
  田主任听了点点头,看了看旁边的男人。
  男人从手里拿着的包里掏出来一张纸,说:“这是涂教授的调令,我们今天来是接涂教授走的。”
  说完了把调令给了宋父。
  宋父接过来了,上下看了两眼,纸挺白,字挺黑,不过不认识,反手递给了宋益杨。
  宋益杨看了一遍,对着宋父点点头。
  “那领导看看怎么办,我们现在去通知?”宋父问。
  “我们跟着你们一起去吧,让涂教授收拾收拾东西,就跟着我们坐车走。”
  “好好。”宋父没想到这么着急。
  “那老大你带路,咱们去猪圈那里。”
  宋益杨点点头,看着外面雨小了,也不用披蓑衣了,直接领着人往外走。
  “田主任,小涂这是改造好了,早点回去工作了?”宋父装作好奇的旁敲侧击的问了问。
  涂弘毅来了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了,在村里表现的挺好的,没有知识分子的那种傲气的性格,干活也卖力气,所以宋父对他的印象还挺好的。
  田主任看了看旁边的人,没有阻拦的意思,笑着说:“是啊,国家需要涂教授继续为国家做贡献,所以把他调回去,让他一边工作,一边改造。”
  宋父点点头,也就不再多说了,有文化,有手艺还是有好处的。
  荒旱年饿不死手艺人,能一边工作一边改造也不错了。
  几个人说着话,就到了涂教授他们住的小土房门口了。
  “老涂,在不在?”宋益杨看房门开着,冲着里面喊了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