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第163节

  这一疑惑持续了小半刻钟的时间,陈宫终于想通了缘由。
  他猜到顾至、荀彧等人的劝谏,心中升起了几分感激,亦有几分物是人非的怅然。
  为了避免触怒曹操,他没有特意去感谢顾至几人,只在离开前,当着所有人的面,做了一首汉赋。
  虽然做过文官,但辞赋水平约等于零的顾至不由露出死鱼般的目光。
  荀彧心知顾至一听到辞赋就头痛,低声与他解释:
  “公台这是在向你我表示感谢。”
  表示感谢,为什么要做赋?
  顾至对此无法理解,但同行的祢衡仿佛受到了创意启发,当着众人的面,即兴创作了一首赋,言辞之清丽,语义之恢宏,听得顾至的死鱼眼逐渐变成了蚊香眼。
  另一侧的郭嘉忍不住笑了下,立刻恢复严肃的神态。
  见荀彧神情凝滞,似乎不愿将这首赋翻译给顾至听,郭嘉往顾至的所在迈了一小步,为他做起了实况。
  “祢衡在骂主公。”
  原来祢衡受了陈宫的启发,想起可以用赋这个文体来寄托情思……干脆即兴创作,把他对曹操的一百零八种不满都写了进去。
  顾至听着祢衡的“小作文”,虽然听不懂那些华丽字词之下的隐喻,但他看着其他人诡异莫名的神情,就知道祢衡这篇专门用来骂曹操的赋文,杀伤力不会太低。
  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在今天来给陈宫送别的队伍中,曹操并不在场。但以曹操对军队的掌控力,祢衡的这篇赋,怕是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会传入曹操的耳中。
  看着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不断作死的祢衡,顾至心中摇摆不定,难得多了几分迟疑。
  他是否要试着捞一捞祢衡?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总有一种捞了也白捞的感觉。
  正这么想着,祢衡激越的念赋声忽然一停,不偏不倚地朝顾至的方向投来两束目光。
  第127章 询问
  顾至正猜测祢衡是不是骂得不够过瘾, 想再随机挑选几个“路人”加入辱骂套餐的时候,祢衡已经将头扭了回去,继续对着不在场的曹操一顿输出。
  站在顾至身旁的郭嘉停下翻译, 食指捻着下颌:
  “这个‘大善人’看你做什么?”
  “我怎知道?”
  顾至随口回复着,忽然话语一定,看向另一侧的荀彧。
  荀彧面上并无殊异之色。
  似觉察到身侧的目光,他转过眼,心神专注地凝视着顾至。
  顾至当即道:“我与祢谏史不熟。”
  似未想到顾至会忽然解释, 荀彧短促一怔,眼中的暖色愈加柔缓:“我知道。”
  听着耳旁的对话,郭嘉忽然觉得自己有点多余。
  但郭嘉从来不是自觉避退的性子。他原地清了清嗓, 紧着喉咙, 学着顾至的语气道:
  “文若, 我与祢谏史不过泛泛之交, 你可切莫误会。”
  而后,他又放沉了嗓音,学着荀彧的语气道:
  “我自然知道阿漻心悦的是何人, 无需解释——嘶。”
  一块沁着浓重姜味,裹着盐巴的梅干落入郭嘉的口中, 又辣又咸的味道直呛鼻腔, 顿时“嘶”得他说不出话来。
  看到自制梅干如此好用, 顾至满意至极:
  “奉孝别急,慢慢说,我这还有。”
  郭嘉囫囵吞下梅干, 脸颊面团似地抖了两抖,揩去被姜味与盐味逼出的泪水:
  “已知错,求放过。”
  荀彧对这曾让曹营半数人谈之色变的梅干早有耳闻, 他看向顾至腰侧的囊袋,缓声询问:
  “大公子送的梅诸,便是这个味道?”
  顾至在带来的梅干上撒料时,荀彧就在边上看着,即使没有入口,他对这些梅干的味道也算了然在心。
  “这可比大公子赠的梅干还要骇人。”
  郭嘉警惕地掩着口,只露出一双明亮的双眼,
  “明远,老实说,这是不是你刻意为我准备的?”
  依据曹昂所说,他当初买的那些梅干早已食完,这些味道更加狰狞的梅干究竟出于何人之手,根本不许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顾至学着郭嘉刚才学荀彧的语气,幽幽开口:
  “你自然明白顾某针对的是何人,无需询问。”
  “……”
  郭嘉还未给出反应,顾至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从布囊中又取出一块小指甲盖大小的梅干,一个弹指神功,就将梅干弹了出去。
  十丈开外,正站在拒马边,独自一人激昂念赋的祢衡正巧在此刻张开了嘴。
  忽然,一块不明物飞到他的口中,稳稳地落在舌面中央。
  祢衡下意识地合上嘴,顷刻间,一股齁而呛的味道顺着舌苔蜿蜒而上,直冲鼻翼。
  那些因为怕被祢衡连累而站在远处的士兵,忽然发现祢衡居然莫名停了下来,眼睛稍稍睁大,面颊如痉挛般抽了几息。
  正当所有人疑惑的时候,祢衡忽然转过身,步履飞快地往外走。
  “终于清净了。”不用继续听祢衡念赋的顾至顺利收手,深藏功与名。
  郭嘉以袖护口,看着祢衡远去的背影,一时之间,不知是该同情,还是该为了受罪的人不止他一个而高兴。
  送走陈宫的第二日,曹操的大军与枣衹、夏侯惇所率的军队在兖州北部的须昌汇合。
  行军中途严禁饮酒,曹操只让伙头兵把正餐做得丰盛一些,允许士兵们稍稍放松,轮流休憩。
  在曹操让士兵们养精蓄锐,为大战提前做准备的时候,随着枣衹出征的毛玠与随着夏侯惇出征的戏志才来到主营附近,与顾至等人小聚。
  几人坐在帐外一处空地上,以水代酒,等着丰盛的饭食煮熟。
  “子孝将军当真厉害,率领一骑轻兵,一个照面就斩杀了袁营的大将眭固。若非子孝将军勇猛破敌,留在郡内的大军也无法这么快前来会和。”
  毛玠亲眼见识了曹仁的破敌之势,颇为感慨。
  顾至回忆着曹仁的赫赫战绩,对毛玠的反应相当理解。
  曹仁作战勇猛,鲜有败迹。傅玄认为他的能力还在张辽之上,甚至超过战国的孟贲和夏育。
  顾至与曹仁的关系尚可。因为当初那一箭的援护,曹仁逢年过节给曹操送礼时,也会顺手给他捎上一份。
  只是因为曹仁常年在外作战,顾至则时常留在后方,两人交集甚少,谈话也不多,倒是有些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味。
  如今提起曹仁,顾至想到多年没见的曹大司马,竟有些物是人非之感。
  但这错觉般的想法只持续了短短几秒,顾至便将注意力转到了另一个名将张辽的身上。
  因为这个世界的吕布是由袁绍所败,原本跟随吕布的张辽便在青州城破后归入了袁绍的势力。
  而今,张辽和张郃都在袁绍的手下……曹魏的五子良将有两个在敌方的老巢坐着,袁绍那方还有颜良文丑,麹义高览等强悍的武将坐镇,即使曹操这方的李典乐进,于禁徐晃已收集齐全,要论最终胜负,着实难定。
  顾至正待继续分析着两方的兵力,冷不丁的,眼角余光在营帐的尽头捕捉到一道人影。
  那道人影像是一只被众人遗忘的鬼魅,独自站在远处那一座营帐的后方,一动不动。
  顾至起初还以为那鬼气过重的人影是陈宫,那无形无影的残念确实有几分陈宫昔日的精髓。
  然而陈宫昨天就已离开,那看不清面庞的人显然不是陈宫。
  疑惑转瞬即逝,顾至并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继续听着好友与同侪的谈话。
  旁侧的戏志才留意到他方才的举措,侧首询问:
  “那边有人?”
  “不知是谁,暂且不用理会。”
  坐着顾至另一侧的荀彧往灰影的所在扫了一眼,语气笃定地为顾至解惑:
  “应是祢谏史。”
  祢衡?
  顾至惊讶地看向那一处。
  这回,那道充满残念的人影没有将大半张脸藏在营帐的后方,而是探出头,状若不经意地盯着他们聚集的方向。
  顾至不知道祢衡这又是在唱哪一出,只打算当自己没看到。
  然而那道鬼魅般的目光存在感太强。顾至思索了片刻,想着现在饭还没上,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偶尔良心发现一下,过去询问两句,也能打发打发时间。
  顾至与身旁的几人说了一声,起身往灰影所在的方向走。
  没走几步,另一人也随之起身。
  荀彧走到他的身侧,与他并肩:
  “祢谏史行止有异,我与你同去。”
  这话让顾至想起祢衡那天光着脚在街上狂奔的行为。大约是他那一日几近疯癫的模样让荀彧印象深刻,担心祢衡又一次发病,这才陪在他的身边。
  等顾至二人走到祢衡身前,祢衡已抱臂揣袖,露出一副等候多时的模样。
  “祢谏史有何指教?”
  “你二人为何要投效曹操?”
  顾至原以为祢衡是有什么重要的话想说,又或者是为了昨天的那一发梅干来兴师问罪。倒是怎么也没想到,照面之后,祢衡所提的竟然是这个问题。
  “祢谏史何出此言?”
  “曹操狡诈无端,多疑酷烈,非仁厚之主。”
  祢衡的两条眉峰皱在一起,狠狠地拧成一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