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病弱”谋士,战绩可查 第116节

  等六个人完成入座,曹操不经意地抬头,这才发现六个人诡异地坐成牛角叉的形状,一眼瞧过去,竟格外别扭。
  两个“叉头”部位分别是荀攸与程昱,一前一后,坐在最远的角落,与所有人保持距离。
  “叉身”部位则是顾至四人,并排横列,紧紧挨在一块席上,和荀攸、程昱那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操大惑不解。
  “旁边还有席位,你们几人……何不分开一些?”
  虽然曹操早就知道,顾至几个因为同样来自颍川的缘故,彼此之间更加熟稔,但……熟稔归熟稔,以前他们可从未挤在同一张席上过。
  顾至习惯性地挨着荀彧而坐,却没想到,小小的一条席位,不仅戏志才也坐下了,就连郭嘉也一个劲地往这头挤。
  “戏兄,挪挪贵臀,给我让半个位。”
  见戏志才纹丝不动,安若泰山,郭嘉只得从另一边入手,硬是在顾至身边刨了个座位。
  顾至被硬生生地挤到另一侧,紧紧挨着荀彧的肩。
  他不由竖目:“郭奉孝,你就不能坐另一张席?”
  “不能。”郭嘉振振有词,“一个人坐太过寂寥,我在边上挤挤便可。”
  上首的曹操见状,不由咳了一声:“奉孝若不想一个人坐,可与公达、仲德同席。”
  四个人挤在一处像什么样,不知道还以为他曹操也跟袁绍一样,公然支持谋士结群内斗,依照出生地划分圈子。
  旁侧,被点名的荀攸与程昱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却是悄悄地挪得更远了些。
  郭嘉颇有自知之明地道:“只怕公达与仲德不想与我同席。”
  一向对郭嘉颇为放纵的曹操,这一次却没有任他妄为:“奉孝既有如此担忧,那便坐到孤的身旁——孤愿与你同坐,如此,岂不两全其美?”
  郭嘉:“……”
  郭嘉一点也不觉得美,反而无比忧伤。
  “多谢主公。”
  他颇有些恋恋不舍地离开席位,坐到曹操身侧。
  曹操毕竟是主公,往日里玩笑归玩笑,总不能在这个场合里拂了他的颜面。
  只苦了他,孤身一人流落在外,两个好友只顾着彼此,竟无一人关心他的臀下是热是凉。
  顾至感受到郭嘉投来的几许幽怨,脑后冒出一个硕大的问号。
  “听闻袁术出兵,征讨徐州,这正是我们击败张济、张绣的大好机会。”
  会议进入正题,顾至暂时搁置心中的疑问,剖析着曹操公布的情报。
  袁术和陶谦不是盟友吗?虽然彼此之间各有防备,但在半个月之前还好好地结着盟,怎么突然之间,袁术就要进攻徐州了?
  难不成,因为吕布的军队势如破竹,陶谦无力招架,袁术见陶谦不给力,干脆倒戈相向,加入了掠夺的行列,一起分徐州的这碗羹?
  以袁术的眼光与性格,这事他做得出来,只是顾至仍觉得不对劲,好似某个地方少了一环,让他无法将逻辑线完美地串起。
  顾至看向荀彧,却见荀彧同样偏转视线,好似往戏志才的方向掠了一眼。
  福至心灵般,他的心弦蓦然一动。
  莫非袁术攻打徐州这件事……与阿兄有关?
  还未理清混杂的思绪,在短暂的晃神后,顾至对上了荀彧的目光。
  近在咫尺的眼瞳是渐变的棕色,宛如彼此连缀、闪着星芒的圆弧,又像醇厚而明亮的酒液,在杯中晃荡。
  顾至在那篇棕色的酒液中看到自己的倒影。那小小的倒影,好似一个不慎跌入酒池的迷你小人,在涌动的酒池中浮浮沉沉,因为被呛了太多的酒,已经被醉倒。
  他怔怔地盯了许久,在莫名沉醉的前一刻,放在身侧的手忽然被一只温热的手握住。
  哪怕只被握住了三个指节最上面的一小段,半个指甲盖的位置,突如其来的触感还是让他一惊。
  顾至蓦然睁眸,指尖轻轻一抖。
  他将整只手挪开,却又克制着,为方才的反应惊疑难定。
  可就在这个时候,指尖的温度骤然褪去。
  离去的热度带来瞬息的茫然,而就在下一刻,那道柔软的暖意出现在他的掌心,轻轻挪动,带来战栗的痒意。
  呼吸随之紧促了几分,顾至惶惑而迷茫地垂眸,直到掌中来回移动的暖意渐渐放慢速度,重复划动的指尖增添了几分迟疑,顾至才霍然惊觉——
  原来荀彧是在他的手中写字,传递讯息,并不是在给他挠痒。
  压下一闪而过的古怪念头,顾至沉下心,努力感受指尖传递的讯息。
  无……碍?
  是说,“即使袁术进攻徐州这件事真的是兄长一手促成的,也并无妨碍”这个意思?
  又或者,文若让他不要担心,不管出了什么变故,他都会帮忙处理?
  上首,正在向众人讲述徐州之变的曹操并未发现底下某些人的小动作。
  而同样坐在上首,却时刻关注着某两个人的郭嘉,一眼就看到了两条紧挨在一处,轻轻晃动的广袖。
  郭嘉:“……”
  不是,你两位,大庭广众之下……?
  带着绷不住的脸颊肌肉,郭嘉缓缓将目光转向另一边的戏志才。
  戏志才并未察觉那边的动静……也是,毕竟三人坐在一排,视线所限,戏志才眼睛再亮,也看不到另一边的盲区。
  如此说来,岂不是只有他郭奉孝看到了这一幕?
  郭嘉当即做出扶额的姿态,仿佛以袖掩目,遮挡着眼前的场景,可他的另一只眼,却悄悄从袖中探出,继续观察。
  瞧这晃动的幅度,倒不像是握手。啧……该不是写字传讯之类的行径吧?
  郭嘉暗中腹诽,已无心再听曹操口中的军情。
  因为视角优势,他只稍稍偏过眼,就看到坐在角落,素来寡言稳重的荀攸,同样露出无法言喻的神色。
  见受害人不再是他一个,郭嘉当即神色一振。
  他紧紧盯着荀攸,眼中尽是惺惺相惜的欣慰。
  程昱仍是一副淳朴老实的模样,却被迫看了郭嘉一整场的变脸。
  他不明白,郭军师的面部骨肉为何与旁人不一样,为什么能有这么多扭曲的神情,为什么脸颊能像水波一样荡出如此鲜明的痕迹?
  程昱想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更不理解郭嘉变脸的缘由。
  听说郭军师每次捂脸,都自称牙痛,大约他两颊的大牙确实长了虫,每次发作,都会有一条虫子钻出,帮他活动着脸颊的肌肉吧。
  “袁术听了‘代汉当涂高’的谶语,也不知他如何作想,竟以为‘涂高’的‘涂’,与徐州的泗水有关。”
  曹操对帐中的暗涌一无所觉,他摇着头,感慨袁术的蒙昧,
  “若徐州的泗水有龙气在,那陶谦早就青云直上,岂会轮得到他袁术?”
  第85章 胜败之论
  曹操与袁绍一样, 对袁术的“好运”感到匪夷所思。
  袁术此人素无远略,猜忌心甚强,短视又冲动。这种人在群雄割据的局势中往往是第一个出局的。
  可某些时候, 老天爷特别喜欢追着喂饭吃。
  袁术儿戏一般,先后拿下南阳、九江等富庶之地,靠着所谓的“侠气”,吸引了一帮武艺高强的门客,连猛虎般的孙坚也俯首依附, 为他所用。
  大约是因为从未受过挫折,袁术不仅做出“原地称帝”这一失智的行为,还要为了所谓的“龙脉之地”抛弃盟友, 做出趁火打劫的事。
  陷在自己思绪中的曹操并非发现, 他身旁的郭嘉正对着下方的荀攸挤眉弄眼, 荀攸则低着头, 唇角细微地翕动,像是在念着什么。
  几乎在郭嘉脸上看出朵花的程昱,见郭嘉一直瞅着荀攸不放, 不由也将目光落在前方那道瘦削挺拔的身影上。
  犹豫了片刻,程昱悄悄地、一寸一寸地往前挪。在荀攸身后不到半尺的方位, 他听到荀攸低如蚊蚋的自语。
  “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1]……”
  程昱停顿了半晌,无声抽了口凉气。
  这好端端的,荀攸背《道德经》做什么?
  曹魏谋士之中, 除了他和毛玠,还有正常人吗?
  震撼不已的程昱并未发现,因为他个头太大, 停留太久,曹操已经注意到这个角落的异状。
  “仲德,你有席位不坐,为何要蹲在公达身后……莫非身子不适?”
  此话一出,几道目光同时落在程昱的身上,仿佛他才是行事异常的那一个。
  程昱口中发苦,却是维持着敦厚之态,在荀攸身后捉起一条半寸长的小虫:
  “我瞧见一条爬虫要攀上荀军师的衣袍,特来制止。”
  荀攸已猜到前因,却没有多说什么,只平静地道了一声谢。
  处理完小虫子的程昱坦坦荡荡地回到自己的位置,眼观鼻、鼻观心,不再关注旁人。
  不久前,他还提醒毛玠,莫要掺合这几人的事。没想到,才几天的功夫,他竟自个儿踩了坑,管起了这几人的闲事。
  程昱深刻自省,定下决心——以后,就算郭嘉剃光了眉毛在他面前跳舞,他也绝不会多看一眼。
  曹操点完程昱,环顾一圈,将目光落在顾至身上。
  他有些意外地发现,今天的顾至甚是反常,不仅没有在议事的时候睡着,眼中还聚着一层隐隐绰绰的亮光。
  素来躲懒的顾郎难得这么积极,曹操必不能拂了他的意。
  曹操极其和蔼地问:“我方才说的这些,顾郎有什么想法?”
  正通过掌心触感阅读“小纸条”,却冷不丁地被点名,顾至神色微顿,心情从云端跌落谷底。
  当掌心温热的触感迟疑退却,悄悄地挪走,他的心情变得愈发糟糕。
  “先不论袁术征伐徐州一事是否为真,张济、张绣在与陈留郡的对抗中,已然占据了先机。”
  开局一盆冷水,浇得曹操透心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