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当时他虽然听明白了,继位之后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效果还不错——吕不韦和戴璇都挺好用的——但是今日,他又对老师的教导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时候,扶荔还没意识到,自家小徒弟有了往茉莉花进化的趋势。
  不过就算她意识到了,也只会觉得欣慰,鼓励他再接再厉。
  历史上的嬴政六年灭六国,虽然完成了统一,却没来得及调整治国的政策。
  因为他建立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权,没有前人的路子可供他参考。而秦国的旧路又太成功了,靠着旧路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难免产生路径依赖。
  等到后期他反应过来时,虽然也想要调整,并做出了努力,却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上天不肯给他时间。
  自从做了嬴政的老师,扶荔就一直在想一件事:秦始皇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继承人呢?
  胡亥那瘪犊子肯定不行,那么扶苏呢?
  扶苏也不行。如果说嬴政是对秦国的制度路径依赖的话,那扶苏就是对周的制度滤镜太厚。
  思来想去,她还是觉得两个人最合适,一个是汉高帝刘邦,另一个就是汉文帝刘恒。
  这一世的嬴政从小锻炼,将来也不可能有机会服用金丹,寿命肯定比历史上更长久。那些原本需要他继承人做的事,就得他自己做了。
  让嬴政变成刘邦,不但是在为难他,而且怎么想都很惊悚。
  但刘恒那朵茉莉花,还是可以参考一番的。
  不过那都是后事,如今的嬴政还不到十四岁,有了新的感悟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在老师面前展现。
  扶荔认真倾听,并适当引导了一番,不知不觉天色就晚了。
  哪吒从军营里回家,得知扶荔进宫去了,就沐浴了一番换了身衣裳,直接找了过来。
  因为走得太急,不防和一个端着竹简的郎官撞上了。那郎官也反应极快,单脚支地转了大半圈,漆盘上的竹简只是些微凌乱。
  哪吒眼睛一亮,赞道:“好身手!”
  那郎官整理好了竹简,转身拜道:“内臣章邯,见过殷先生。”
  “内臣?”哪吒看了看他手里的竹简,“你担任的是文职?”
  章邯低着头:“正是。”
  哪吒点了点头,对章邯道:“我也要去见大王,你跟我一起吧。”
  “殷先生先请。”章邯退后两步,以示谦让。
  哪吒对他点了点头,大步向前。章邯则是趋步在后,跟着他一起到了章台宫。
  彼时师徒二人刚商讨完,见哪吒来了,扶荔下意识便露出笑容,起身迎了上去。
  章邯无声地对她行了个礼,趋步上前,把装着竹简的漆盘放在桌案下,按顺序把那些竹简堆放在桌案上。
  然后,他又把堆在另一端,嬴政已经看过的竹简装好,端着退了出去。
  如今的嬴政并不以国事为要,全国所有事务都是两位相邦在负责。但不管是吕不韦还是戴璇,都不敢敷衍他,每天处理好的奏折,都会让内臣送过来给他看看。
  嬴政也会从中吸取经验,进一步了解朝堂运转和人事变动,不至于等及冠亲政时两眼一抹黑。
  等章邯退出去之后,扶荔碰了碰哪吒,调侃道:“怎么,这是看上人家了?”
  “的确看上了。”哪吒点了点头,“刚才在外面没注意,和他碰了一下,那小子反应颇为敏锐。我又观察了一下,那小子根骨颇佳,做文职可惜了。”
  第205章
  难得见哪吒对一个人这么感兴趣,嬴政直接拍板:“既然您看好他,就把他调到军中去。您若是愿意指导他几分,他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
  说完之后,他才想起来问一旁的寺人:“刚才那个内官,叫什么来着?”
  寺人躬身回道:“回大王,叫章邯。”
  “原来叫章邯。”嬴政点了点头,吩咐道,“你去传寡人之命,即日起,章邯就不必在内宫任职了,听从殷校尉调遣即可。”
  哪吒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手底下就多了个武道奇
  才。他索性什么也不说了,只想着既然章邯跟了自己,他就不能让人没了前程。
  按照周礼,三年无改父之道。嬴政继位的前三年不会动兵戈,他就在这三年内好生教导章邯。等到三年一过,不说让人大放异彩,至少也不能让人看轻了去。
  见哪吒没有意见,扶荔便没吭声,直接对嬴政说起了另一件事:“政儿,为师该教你的东西都教完了,之后也不必天天往宫里跑。你手底下有农家的人调几个给我,我想做点别的事。”
  嬴政虽然不舍,但听到是老师想做的,便也点了点头。
  他寻思,既然是找农家的人,必然是与稼穑有关,便把咸阳城东的一座庄园也拨给了她。
  扶荔也没推辞,农家的人一就位,她就直接带着人住到了城外。这下倒是方便了哪吒,每日在军营里练完兵之后,去城外的庄子可比回城里近多了。
  自从四岁起,嬴政还是第一次和两位老师分开这么久,骤然之间竟有点孤家寡人的感觉。
  他忙摇了摇头,把这种想法驱逐出去。可不知不觉间,他去探望三位太后的次数却是越来越多了。
  华阳太后和夏太后年纪都大了,其中又以夏太后更为年长,一年里到有大半年都躺在病榻上。华阳太后倒是还好,可丈夫没了,养子也没了,她的心气一下子就去了大半,平日里除了昌平君兄弟二人,几乎不见什么人了。
  不过,随着嬴政去探望她的时间增多,华阳太后明显又焕发了新的活力,经常拉着嬴政说些孝文王嬴柱生前的事。
  嬴柱在位时间极短,可以说大半辈子都被笼罩在昭襄王的阴影里。因而,华阳太后每每提起丈夫,就免不了说到公公昭襄王的事。
  这些东西对嬴政来说都很新奇,他也能从华阳太后的诉说里,隐约看到昭襄王在位时的风起云涌。
  这位让六国胆寒的虎狼之君,哪怕到了暮年,也是猛虎虽老,其势不倒。
  以至于昭襄王的死讯传出,六国一时间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又是秦国耍诈。
  孝文王死的也足够及时,刚办完父亲的丧事,继位三天就没了,紧接着就是子楚上位。
  也是嬴稷遗留的威势够重,让秦国在短时间内连换两位国君,却没引起多少动荡。
  嬴政去探望夏太后时,十次里有九次都会和成蟜撞上。这个弟弟明显对他不服,偏偏夏太后还一个劲对嬴政说:成蟜是你唯一的亲弟弟,你们兄弟要相互扶持,等过几年成蟜大了,就能在朝堂上帮你了。
  对于这种话,嬴政是嗤之以鼻,一个字都不信。
  成蟜年纪不大,又从小在祖母和母亲的宠爱下长大,根本没什么城府,对嬴政的妒忌和不服简直写在了脸上。
  这辈子的嬴政既不缺爱,又没受虐倾向,怎么可能愿意包容一个隐患?
  看在夏太后年老体衰,命不久矣的份上,嬴政当面并没有反驳什么,每次都是含糊过去,但去探望她的次数却逐渐减少了。
  相比之下,探望华阳太后时,也会遇到昌平君熊启和他弟弟熊颠。
  昌平君颇有才能,这些年一直致力于秦国和楚国的和平共处,对嬴政也十分尊敬,嬴政还是很乐意见他的。
  至于熊颠,他就是个典型的纨绔,没什么本事,却很识时务,嬴政就觉得他说话很好听。
  至于母亲赵太后,嬴政去过几次甘泉宫,就不大乐意去了,主要是不喜欢吃狗粮。
  他也能感觉到,赵太后也不太愿意他常去打扰。
  赵太后明显焕发了第二春,整日里和美男郦雍调琴弄瑟。郦雍是典型的蜀国男子,温柔多情,极能给妻君提供情绪价值,又轻易不过问外面的事。
  嬴政见他每日里只陪着太后玩乐器、看百戏,并不为自己讨要权柄,也并没有在赵姬耳边为蜀国出身的官员们说好话,对他非常满意。
  有他陪伴太后,能让太后尽早走出先君逝去的哀恸,对嬴政来说,就是大功一件。
  =====
  再说朝堂之上,因为左右相邦制定的策略极为克制,对公卿们的影响不大,反对声并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哪怕吕不韦以秦王的名义,把科举取士的布告发布到了整个中原,除了秦国宗室颇有微词,朝堂官员们都接受良好。
  秦国本就是出了名的六国人才汇聚地,不管是三晋、燕人、齐人还是楚人,只要有才,秦国都乐意任用。
  科举制度只不过是把各国人才主动来秦,变成了秦国主动向各国招贤。这种事情,孝公时期已经干过了,如今不过是多了一道考试的关卡而已,问题不大。
  当然,也有心思敏锐的,意识到了这只是一个开始,只要科举制度彻底在秦国生根发芽,日后的发展就不受他们控制了。
  可能看出这些的都是聪明人,聪明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天才和蠢货分享真理,得到的往往不是崇敬,而是唾弃甚至拳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