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戴渠喜道:“就是他们。不知到了咸阳之后,可否安排渠与二位相见?”
  “自然可以。”吕不韦直接答应了。
  这点小小的要求,不管是秦王子楚还是太子政,都不会拒绝。
  戴氏一族跟随秦军返回了咸阳,消息也随之散布天下,六国都蠢蠢欲动,有再次合纵之心。
  子楚为震慑六国,又派吕不韦攻韩,韩王惧,献三川之地求和。子楚知道不可能一下子把韩国吞下,就此退兵,设置了三川郡。
  他登位不到一年,便接连两次发兵,两次大胜,展现了属于秦国国君的虎狼之性,中原各国都噤若寒蝉,唯有鲁国头铁,抨击秦国灭周是以臣伐君,为不义之战。
  鲁国是周公姬旦的封国,曾为天下文脉之宗。后来这个名头被设立了稷下学宫的齐国夺走,却仍旧是宗周的忠实拥趸。
  宗周彻底灭亡,也让鲁国彻底破防,颇有些不管不顾的疯狂。
  于是,秦国再次发兵,鲁国灭,鲁君被贬为庶人。
  对于这些,扶荔和嬴政这对师徒密切关注,从中吸取教训,总结得失。
  嬴政开始接触秦国宗室和朝臣子弟,充分展现自己的宽宏与担当,在朝堂上受到的拥护越来越多。
  对此,子楚十分欣慰,彻底把成蟜排除在了继承人的范围之外。
  嬴政觉得,这样的爹,多活几年也无妨。
  第201章
  戴渠一家来到咸阳后,子楚带着王后赵姬,太子嬴政和满朝文武亲自出城迎接,给足了戴氏排场,也是让隐藏在咸阳的六国探子看一看:钦天监一脉入了他们秦国,日后他们嬴秦,还要继承姬周的一切!
  扶荔和哪吒都没去,他
  们俩只给嬴政做老师,没应子楚所请入朝为官。
  主要是扶荔身份特殊,哪怕没了法力,神位还在。
  这个世界在她之前,从来没有天界帝君真身下凡的,谁也不知道凡间君主能不能受得起天界帝君为臣。
  万一她以臣的身份对着子楚一拜,直接把人给拜死了,产生的因果算谁的?
  因而,不管是去迎接戴氏一族,还是为戴氏一族举办接风宴,夫妻二人都没出现。
  而戴渠对此仿佛早有预料,不管是入城之时,还是夜宴之时,都没有询问过事关东宫那两位贵人的事。
  原本子楚和吕不韦都准备了应对的话术,见她根本没问,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不由心里犯嘀咕:所谓东宫的两位贵人,不会就是戴监正为来咸阳找的借口吧?
  到了第二天,这种想法就彻底打消了。
  戴渠一大早便入章台宫来见子楚,请求子楚兑现在洛阳时的承诺,允许他们拜见大星所主。
  “自然可以。”子楚直接应了,又问出了心中的疑惑,“昨日入城与宴饮时,监正为何不问呢?”
  戴渠笑道:“大王有所不知,我戴氏嫡系不但擅长推演历法,更是精通紫微斗数。入咸阳之前,渠便给自己卜过一卦,知道昨日是见不到两位星主的。”
  “紫微斗数?”子楚觉得有些耳熟,略微思索一番,很快就想起来了,“戴君同样精通紫微斗数,难道她并非出身蜀国王族,而是洛阳戴氏之后?”
  听了这话,戴渠对自己的推演更肯定了三分,对于带给他这个消息的子楚,她也乐意给对方吃一颗定心丸。
  戴渠正色道:“大王错了,不是洛阳戴氏,而是咸阳戴氏。”
  子楚微微一怔,继而哈哈大笑:“不错,不错,是寡人口误。从今往后,再无洛阳戴氏,唯有咸阳戴氏!”
  他转身回到桌案前,拿出一张盖好了宝印的诏书,双手奉给戴渠:“这是拜请监正掌管秦国太常所的诏书。即日起,改太常所为钦天监,戴卿仍为监正。”
  既然已经来了咸阳,戴渠不会再推三阻四,整了整衣衫和头冠,郑重其事地伸出双手,看着子楚把那道任命诏书放在她托举的掌心。
  “多谢大王,渠定不辱王命!”
  完成了正式的任命之后,戴渠又问:“从前山东六国,每年都会派人到洛阳去,领取当年的历法。不知从今往后,大王准备如何?”
  子楚反问道:“监正以为如何?”
  戴渠正色道:“以臣之见,大王应该立刻发国书于六国,明言从今往后,各国都可于年末九月时,派使者入咸阳,领取次年的新历法。”
  历法的作用不但是标记时日,更是关乎天下百姓耕种的时节。若是历法有误,导致百姓耕种时间有错,很可能这一季的种子就全糟蹋了。
  戴渠刚接过任命就有此提议,一是怜悯天下百姓,二也是为了试探子楚的心胸。
  若子楚是个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之辈,她就要另做打算了。
  子楚抚掌笑道:“戴卿所言,正合吾意。寡人就是要让六国知道,天下正统在咸阳。从今往后,他们都得仰寡人鼻息!”
  虽然他并不是个心胸狭隘之人,但从前在赵国为质,难免有诸多不如意处。他又是刚坐上王位,如今有了机会,当然要在六国……特别是赵国面前,扬眉吐气一番。
  他的经历并不是秘密,戴渠虽在洛阳,对这位秦王曾为质的事也有耳闻。他有这种想法,戴渠一点都不意外。
  但该劝的还是要劝的。
  “大王心胸宽广,又装着天下万民,不忍六国百姓错过时令。待国书送出之时,也要让六国百姓知晓才是。”
  听了这话,子楚猛然醒悟:比起一时之快,自然是为秦国收揽人心更重要。
  “戴卿所言甚是,若非卿,寡人几乎因义气误事。”他对戴渠拱手一拜,正色道,“从今往后,还望戴卿不吝面刺寡人。”
  戴渠还礼:“大王乃是明君,才能容下直臣。既然您有如此胸怀,臣敢不竭诚以奉?”
  两人好一阵商业互吹,那叫一个君臣相得。
  子楚本来想让寺人把在东宫的扶荔夫妻请过来,却被戴渠制止了。
  她从怀中拿出一张蜀国流行的纸质名帖,请子楚代为转交,让扶荔确定好时间写回帖,她要亲自登门拜访。
  见她如此郑重其事,言辞间对夫妻二人颇为崇敬,子楚也意识到,那两人的身份应该不简单。
  他急忙回想了一番,确定自己并没有冒犯过对方,暗暗松了口气。
  =====
  扶荔很快给了回帖,见面的时间就定在第二天下午。
  到了约定好的时候,戴渠只领着自己的长女戴倩登门。扶荔把伺候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哪吒亲自守在门口,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内堂说了什么。
  六国的探子和子楚派去的人,都只知道戴氏母女从宅子里出来时红光满面,走路都带风。
  吕不韦好奇地打探过,但戴渠是打太极的高手,总能把这个话题绕过去。
  两三次之后,吕不韦也知道她是不会说的,也就识趣地不再提了。
  嬴政一边读书,一边听政,在朝堂上越发如鱼得水。而子楚的身体,已经有了不好的苗头。
  对于君王的身体状况,前朝的大臣永远不如后宫嫔妃了解得更及时。
  在吕
  不韦都不敢确定的时候,辅佐赵姬的戴璇就已经悄悄把消息传给了嬴政和扶荔,让他们早做打算。
  扶荔提醒道:“你们也该早做打算。”
  戴璇疑惑道:“还请君明示。”
  扶荔道:“大王年寿不永,太子却还年少,若是有个万一,必然是吕不韦辅政。日后朝堂之上他一家独大,待大王及冠之时,怕是要经历一番血雨腥风。”
  戴璇是个聪明人,还是个从小就被家族当作官员预备役培育的聪明人,扶荔只点到为止,她立刻就明白了。
  “多谢戴君,我这就回去找郑君商议。”她拜谢了扶荔,匆匆告辞而去。
  =====
  过了大约有两个月,蜀国戴氏和郑氏的男君,就带着几个青年男女入咸阳探望女儿。
  戴璇和郑措安置好父亲和几位男君之后,便领着同族姐妹拜见了赵姬。四个姑娘都是高挑身才,皮肤白皙,容貌英气明艳,赵姬非常喜欢。
  她又听说两家男君此次入咸阳,还把她们的未婚夫都带了过来,不免就问起她们的婚事来。
  “原本朕还想着,要替你们寻两个咸阳才俊,不想你们在家时都已经定了亲事。”赵姬十分遗憾,一是真心喜爱她们,想替她们选个好的;二也是想用她们的婚姻,拓展自己的势力。
  两人相视一眼,戴璇笑道:“王后的好意,我们都明白。只是这亲事是家中长辈定下的,我们也不好违拗。”
  郑措走到赵姬身边,在她耳边道:“王后有所不知,蜀国男子性情温良,持家有道,从不和妻君争长短。咸阳这些贵族子弟好是好,只是一个两个都太傲气了些,我们姐妹俩可吃不消。”
  赵姬好奇地问:“蜀中男儿当真如此?”
  “那是自然。”郑措起身,对殿中宫娥与寺人为了挥手,把他们都赶了下去,才在赵姬身侧跪坐下来,低声笑道,“我有一位表弟也跟着家父来了咸阳,想见识见识中原风光。王后若是好奇,明日臣带他来给您请安如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