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别说他们不敢动,就算他们突然脑子一热,要为曹操拼死拼活,就凭这些毫无训练、身板孱弱的三脚猫,根本无法逆转战局。
  那么,让他不安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即将靠近曹宅的时候,一道灵光与刺目的火光一同钻入他的眼睛,直冲大脑。
  等一等,曹操在外乡募了多少新兵来着?
  他没有问,也没有去查,依稀记得至少有一千三百多个……甚至更多。
  可是,在他们策反了五百多个新兵后,营帐内剩下的新兵,看起来竟然比他们策反的还少。
  那些胆小如鼠、瘦弱不堪,或因为犹豫,或因为被他们嫌弃,而只能留在营帐的新兵——决计没有五百人。
  那么剩下的几百个士兵,哪去了?
  方伍忽然觉得脚底板一麻,好似有一股凉气从脚心钻入,直冲天灵盖。
  先停下——
  这句话还没有被喊出口,耳畔已捕捉到陆续的破空声。
  废墟中,大量的羽箭,正朝他们疾射而来。
  第19章 千回百折
  “退!快退!”
  方伍扬声嘶喊,几近破音。
  田将军抬起头,望着漫天的箭羽,刚刚放下的心又再次悬了起来。
  “列盾!”
  他伸手抓住一个士兵充当人肉盾牌,一边喊一边后退。
  经验丰富的西凉兵有样学样,抓起旁边那些被他们策反的曹氏新兵,仿佛提着一袋等人长的沙包,严严实实地挡着自己的身躯。
  那些背叛曹氏的新兵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连中数箭,成为西凉兵的牺牲品。
  方伍头皮发麻地后退,与其他“弃暗投明”的曹氏部曲短暂对视,生怕他们成为下一个肉盾。
  大约是前排的新兵蛋子足够多,又或者,西凉兵留着他们另有他用,第一场箭雨结束后,被推出来挡箭的全是新兵,没一个是曹氏旧部。
  这让方伍等人稍稍安心了一些。
  田将军勉强找了个掩体躲避,瞧见狼狈逃来的方伍,脸色一阴。
  他像抓小鸡仔一样,一把捏住方伍的脖子:“怎么回事?你带我们走进曹军的圈套?”
  方伍余惊未定,被这么一捏,差点两眼一翻厥过去。
  好在武者的体质犹在,他并没有这么脆弱。
  “引将军入圈套?我莫非疯了不成?刚刚我差一点就死了!”
  田将军冷笑不已:“焉知这不是你的苦肉计?”
  “若是苦肉计,我方才为何要大喊示警?”
  方伍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找回理智,
  “曹操并不是个好对付的,要不然,当初岂会让李将军吃亏?”
  眼见田将军再次冷笑,逐渐加重了手中的力道,方伍连忙补充了一句,
  “我们都想岔了。这场大火,不是城中那些被策反的士兵干的,而是曹操的请君入瓮之计。”
  方伍不敢停顿,一股脑地丢出自己的想法,
  “如今想来,曹操断腿一事极为突然,恐怕早在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开始筹划。”
  听到重点,田将军就是再惊怒,也没有继续加重手劲,将方伍的脖子扭断:
  “说下去。”
  情况紧急,方伍只得长话短说:
  “方某也是不久前才察觉到这个问题——曹操并没有将新兵登记入册,我们一直以为曹操募得的新兵也就一千人出头。可实际上,曹操招来的新兵可能远远不止这个数。”
  方伍半真半假地说着,尽量将话题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引,
  “一千人与一千五百人……对数量不敏锐的人,一眼看不出端倪。曹操一开始就隐瞒了新兵的真正数量,将几百个最强壮的新兵藏了起来,暗中训练。”
  田将军扭眉听着,越听越烦。
  一直关注着对方脸色的方伍心中一突,话锋猛转,
  “但,将军无需担心。就算曹操这边多了几百个新兵,在人数上,仍是我们更胜一筹。何况,在与太师的对战中,曹操的兵甲早就耗损了大半,即使藏了一些箭矢,也数量有限,经不起损耗。只要我们能熬到箭矢用尽的时候,就算损失一部分‘耗材’,又如何呢?”
  说到“耗材”这两个字,方伍特地往几个畏畏缩缩的新兵方向扫了一眼。
  经方才那一轮乱射,跟来的五百多个新兵死了三十多个,每个人身上都插着一根到十根不等的羽箭。
  田将军接受了方伍的说辞,却还是对他深感不满。
  “那你为何不早些发现?刚才那一轮,要不是本将军反应快,早就中箭了。”
  方伍垂下眉眼,连声认错,坦诚自己的愚笨与不慎,眼中却折过一道恨意。
  田将军虽然对方伍深感不满,但他军中都是头脑简单横冲乱撞的人物,缺少智略性的角色,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将方伍这个“还算有几分脑子”的“智将”牵在手里,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
  这支成分杂糅的西凉队伍,将领与智士互相嫌弃,各怀鬼胎,却又不得不依靠彼此,继续合作。
  至少在表面上,两人还是惺惺相惜的模样。
  “方才是我误会了贤士。”
  田将军伸出大掌,拍了拍方伍身上沾染的灰,
  “接下来的行动,贤士可要多多费心。”
  方伍笑容牵强得像是便秘,满肚子邪火都堵在腹中,上不去,也下不来:
  “是方某仰赖将军才是。”
  ……
  在一处僻远的院落,曹操听完下属的汇报,转向一旁的黛衣青年:
  “正如先生所料,敌军看到火光,以为生了变故,马不停蹄地往这条主道走。他们被我们的弓箭手压制,不得不躲进两侧的巷子,借围墙掩护,不敢冒进。”
  端坐在曹操身旁的黛衣青年正是荀彧。
  “叛徒方伍跟随主公多年,知道主公在征讨董卓的战役中耗损过多,此刻必定缺兵少箭,他多半会让西凉军躲在墙后,让新兵作为试探的诱饵,用以消耗我们的箭矢。”
  这声“主公”在曹操听来,简直悦耳至极。
  不仅因为“主公”二字本身拥有的含义,更是因为——道出这句“主公”的荀彧乃是前任司空荀爽的子侄,年纪轻轻,就已拥有过人的见识与才能。
  初见的那天,曹操与荀彧聊了小半个时辰,便发出“这正是我的子房”的感慨。
  将荀彧比作子房,既是恭维,也是实话。
  曹操真心实意地这么想。
  在他看来,荀彧不仅深谋远略,心思缜密,更难得的是他心性敞亮,君子而迂执,是主家们最喜欢的那一类谋臣。
  得到如此省心的王佐之才,曹操那因为连番倒霉而生出的坏心情顿时散了大半。
  他不由又想起府内供着的另一个“奇才”。
  曹操:“……”
  凡事最怕对比。有了荀彧这般好相处、好说话的谋臣,那个心性莫测,还要把自己的窗户打造成囚笼模式的“奇才”,不免让曹操的好心情染上了一丝微妙。
  虽然顾至同样贯微动密,甚至文武兼备,可……
  想到这些日子的相处,曹操的面颊不明显地抽动了一记。
  顾至的离去本就是他计划中的一环,能迷惑敌人的视线,让敌人安心地踏入陷阱。
  可当顾至真的主动辞别,只与曹昂通了气,完全没跟他打招呼……
  曹操真的忍不住怀疑,以顾至那难定的脾性,说不定会直接忘了他这一号人,直接来个一去不回。
  “主公假装伤了腿,诱使城中内应再次投毒,又让心腹部曲装出染病的模样,哄骗西凉军入城……”
  娓娓的话语让曹操回过神,不再想顾至的事。
  “等西凉军连番吃瘪,便会明白这些‘天时地利’都是主公的计策,到那时,他们的警惕心将拔到最高。”
  荀彧笃定道,
  “我们可利用他们的警惕,使他们提心吊胆,不然再贸然地分散兵力。如此一来,他们的主力将被困在城中,等夏侯将军除去城外那些暗中放哨、相互驰援的士兵,便可在城中对西凉兵进行游剿。”
  游剿,即游动清剿。
  曹操从未听说过这个说法,却能望文知意,心领神会。
  按照荀彧的计策,他们胜算颇大,却也同样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事实上,早在第一天的时候,荀彧就已与他说明利害,建议他暂避锋芒。
  但曹操有着自己的想法,他愿意稍稍冒一次险。
  “总得挖去腐肉,才能去腐生肌,彻底断除病灶。”
  曹操长叹了一声。
  在龙亢的时候,“顾至”策反他四千多个新兵,又引出陶谦部将的阴谋,在那时,曹操就意识到自己身边有细作存在。
  因为陶谦不可能那么恰巧地掌握他的行踪。
  知道他外出募兵的,只有身边的人,以及供养了多年的曹氏部曲。
  钱四在井里投毒一事,更证明了这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