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生小太子后疯批暴君找麻了 第10节

  阮锦一一把工钱和茶叶蛋发给他们,安抚道:“大家别担心,盐井他们拿不走。地契和文契都在我手上,我不给他们,他们怎么可能拿得走。”
  其实记忆里,原主的确是主动把地契过给阮二郎和际三郎的。
  他可能是怕了他们的威胁,身为一个哥儿,很怕没有娘家人撑腰,更怕在村子里混不下去。
  他们连哄带骗带威胁,把原主的家资骗了个精光,还吞了原主的聘礼。
  阮锦觉得这个金手指也挺好,能预测部分未来的剧情发展,能规避一下不好的事情。
  给大家发完薪水,阮锦又道:“大家尝尝这茶叶蛋腌的怎么样?入没入味儿?”
  刘叔第一个剥了一个,乐呵呵道:“他们呐,哪里舍得吃哟,怕不是要带回去给老婆孩子吃。”
  阮锦明白了,这些工人也都是要养家糊口的,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可能一个人的薪水要养活一家老小。
  鸡蛋也是好东西,他们舍不得自己吃。
  阮锦笑道:“可以尝一个嘛,让我看看,我做的茶叶蛋味道怎么样。”
  刘叔咬了一口,眼神立马不一样了,点头道:“这……好吃!真的好吃!你们都快尝尝,快尝尝啊!不吃会后悔的!”
  有年轻人已经开始剥蛋皮了,在阮锦鼓励的眼神下,他们也咬下了第一口。
  随即,众人赞不绝口的声音纷纷传来:“哎呀,真的好吃!这蛋里竟然真的有淡淡的茶叶味儿。”
  “的确的确,好吃,怎么做的?也太好吃了!”
  “我的天呐,小少爷,你真了不起,这鸡蛋做的太香了!”
  “确实好吃啊!这要是拿去卖,还不得卖两文一个?”
  ……
  阮锦渐渐迷失在大家一声声的夸赞里,心想真有那么好吃吗?
  那他可就有了摆摊的想法了,不如在八宝酱菜之外,再添一个茶叶蛋吧!
  旁边还能再摆一个面摊,配上茶叶蛋和八宝酱菜,指定好吃~!
  第12章
  今天收完了账,阮锦便打算回他们租住的院子,可阮家村的家里还有不少东西没取回来。
  牛、羊、鸡、鸭,这些家禽家畜卖掉也能值不少钱。
  四儿看出了院锦的心思,说道:“这样啊少爷,明天我们五个一起去把它们带过来。牛羊干脆卖掉,鸡鸭什么的,少爷你要不要养着吃?咱们自家养的,总比外面买的好一些。”
  阮锦想了想,点头道:“也好,明天你们就跑一趟。”
  他不想回去和那些人扯皮,小五义回去,他们应该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回到出租房,阮锦便看到院子里堆了不少小五义们新买回来的蔬菜。
  那一箩筐一箩筐的,有白菜、萝卜、茄子、胡瓜等,一水儿的新鲜脆嫩,看着就讨人喜欢。
  桃花镇气候宜人,特别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各种蔬菜水果就都下来了。
  阮锦看着这些新鲜的蔬菜,做菜的兴趣马上就来了。
  他爱做菜,也爱吃,尤其是看到好的食材,更容易勾起他做菜的欲望。
  一旁阿大拿着名单在一个一个的对,阮锦接过看了一眼那名单,忍不住笑了起来,那哪是写的字,分明就是画的一个个的潦草象形图。
  不识字确实麻烦了些,不如后面干脆开个识字班,让他们也认认字。
  阮锦干劲十足,吩咐道:“四儿,带大家把这些蔬菜都洗干净,再去买些鸡蛋过来。对了,再买两袋面粉,明天咱们试营业一天。”
  只是他们转了一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店铺,阮锦便决定去集市上摆一天的地摊。
  阿大和阿二是把子干活儿的好手,他们很快便把所有蔬菜都洗干净了,三儿则在旁边切,按照阮锦的吩咐切成块。
  阮锦则开始熬制腌酱菜的酱料,这些材料都是常见的,花椒八角等香料,说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只是阮锦家传的宫廷秘方有两处不同,一个是加了野生的菌菇。
  桃花镇依山傍水,别的不少,山菌再多不过,尤其是大朵大朵的香菇,切成小丁煮到酱料里,酱菜自有一股子香味儿。
  还有一处就是加了一些猪油渣,把猪肥膘熬出猪油,剩下的猪油渣碾碎,最后拌进酱菜里,更是提鲜又给酱菜增加了咀嚼时的层次感,脆爽中又带了几分酥香。
  阿蛮见阮锦在那里忙碌,也凑过来给他帮忙。
  阮锦没有嫌他添乱,而是耐心的让他帮忙在一旁烧火。
  阿蛮学东西很快,一张英俊的冷脸十分认真,面无表情的看着灶里的火,仿佛面对阶级敌人一般。
  阮锦被他的表情给逗笑了,说道:“阿蛮,放轻松一点,只是烧个火,不是让你上战场。”
  听到战场两个字,阿蛮的表情里又露出了几分迷茫。
  不过那迷茫也只持续了数秒,便继续用烧火棍开始添柴。
  香料熬煮了半个时辰,放凉后便开始腌制酱菜。
  酱菜的腌制并不麻烦,将切好的蔬菜放入大盆中,加入适量的盐,拌匀后腌制一个时辰,腌出蔬菜里多余的水分。
  腌制完成后,再将蔬菜捞出,用清水冲洗掉多余的盐分,沥干水分备用。
  再将沥干的蔬菜放入他们提前准备好的腌菜缸里,倒入放凉的腌料,让腌料没过蔬菜即可。
  这样,就可以盖上木盖,封罐腌制了。
  一般要腌制两天以上才能开始吃,但他们把蔬菜萝卜什么的切得块小,根据阮锦的经验,腌十五个小时以上就能吃。
  所以,明天下午这八宝酱菜就能出摊了。
  不过如果让腌料更入味,阮锦还是打算腌它个二十四小时以上。
  明天便去探探这集市的情况,看看这边人的口味如何。
  一行人忙碌到天色渐晚,阮锦便让大家不要走了,留下来一起吃晚饭。
  如果明天真去出摊,那只做面是不是单调了些?
  他父亲的小餐馆里,早餐一般是小笼包和烧麦还有馄饨和面。
  不如就今天晚上再包个馄饨给大家尝尝,这样明天大家也能对即将要摆摊的东西有一些了解。
  于是阮锦便吩咐道:“四儿,你去买些瘦肉回来,咱们今天晚上做点好吃的。”
  四儿应道:“好啊少爷,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
  阮锦卖了个关子:“等晚上做好了你们就知道了。”
  四儿很快便跑去集市上称了两斤猪精肉,五人七手八脚又开始忙碌,阿大剁馅儿,三儿和面,四儿切葱,众人忙完后,阮锦便开始调馅儿。
  馄饨好做,前面的步骤和擀面差不多,只是擀面要切成条状,馄饨皮则要切成梯形。
  馄饨馅儿也简单,油盐葱花椒粉放进去后又把剩下的猪油渣也切碎了扔了进去。
  还在调馅儿的时候小五义就开始流口水了,四儿一惊一乍的说道:“少爷,这也太香了!你是要做胡饼吗?”
  阮锦又想起来了,馄饨的起源是在汉代,而现在还没到汉,但汉代也只是用来祭祀的食物,到了宋代才开始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吃食。
  阮锦擀着皮儿,一边切好馄饨皮一边道:“这个,叫馄饨,用薄薄的皮包上馅儿再煮熟了,好吃的很!”
  三儿和四儿都很好奇,他们围了过来,看样子也想学。
  阮锦给他们一人一张馄饨皮,说道:“来来来,我来教你们,这样学得更快。”
  三儿和四儿学着阮锦的样子,把馅儿放到皮上,一卷,一折,一捏,一枚漂亮的燕窝状馄饨便包好了。
  阿大和阿二也很好奇,阿大喊了一句:“这么好看呢?这比街上点心铺子做的面点还要好看。”
  阿五则在一旁探头探脑,他在外面疯跑了一天,玩得灰头土脸,本来正和阿蛮坐在一起看他雕木雕,这会儿看到哥哥姐姐们在包馄饨,这才好奇的围了过来。
  阮锦笑道:“好看吗?这才哪儿到哪儿,明天我再给你们包个包子饺子的,那更好看。”
  他父亲是专业的面点传承大手,包子包的那真真是皮薄大馅儿十八个褶,就像一朵花儿一样。
  四儿更惊奇了,心中满满的不解,少爷不光像是变了一个人,还会了好多好多从前不会的东西。
  他觉得是阮大叔在天之灵显灵了,这才让少爷变成了这么全能的人。
  很快馄饨便包了满满好几帘儿,阮锦吩咐阿大和阿二:“你们俩也别闲着了,去洗锅烧水。三儿择点芫荽,把猪油渣也放一点进去,调一个好喝的汤底出来。”
  三儿手脚十分麻利,很快便按照阮锦的吩咐做好了事。
  此时阿大和阿二也烧开了锅,满满三大帘的馄饨下了锅,煮了两开后,五儿端了放了汤底料的碗过来,七个碗一字排开。
  阮锦每人盛了满满一碗,又滴了猪油,可惜没有香油,少了那么几分一滴入魂的香气。
  但有芫荽和猪油渣,味道也没有差到哪里去。
  五儿眼巴巴的吸着小脏手,阮锦打趣他道:“馋虫是不是要勾出来了?五儿赶快去洗手,洗完了手来吃馄饨。”
  四儿喃喃重复:“馄饨,好好听的名字。”
  三儿则忙着把碗都端到了餐桌前,又切了点酱牛肉和烧鹅,加上刚刚他们炒的两道快手菜,就这么凑足了两劳两素。
  七个人围着院子里的圆桌,凳子不够,阿大和阿二便搬了两块石头来坐着。
  一开始他们还不好意思上桌,但见四儿没大没小的,他们也就跟着围坐下来。
  阮锦则招呼阿蛮,让他也过来吃饭。
  小院儿不大,但满是人气,灶底冒着烟火气,碗里满是馄饨的鲜香。
  后面很多年过去,阮锦都忘不了这小院子里的欢乐时光。
  阮锦递给阿蛮一个瓷勺,对他道:“小心别烫到了,看看你喜不喜欢。”
  阿蛮接过瓷勺,先是喝了一口汤,眼睛的瞳孔一下子放大了,接着吹了吹,又吃了一只小馄饨,眼睛跟着也睁大了。
  他傻呼呼的吃了第二个,第三个,一会儿的工夫,一碗全吃光了,又把空碗递给了阮锦:“阿锦,还要。”
  刚吃两个的阮锦:???
  他接过碗,一边给他盛馄饨一边想,我家阿蛮可真能吃啊!
  于是他今天晚上吃了足足三碗,除了食量小的阮锦和三儿,其余的人也都吃了两碗,连五儿都吃了两碗,可见这馄饨有多受欢迎。
  甚至小五义那四个人走的时候还有些依依不舍,拍着胸口朝阮锦表忠心,说他们这辈子跟定他了,只要有馄饨吃,哪怕不要工钱。
  不给工钱是不可能的,阮锦明天就打算预支给他们一个月的工钱,先让五儿去学堂再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