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575节
这个时候便轮得到赵二开口了。
赵二立即便啧了一声,十分夸张的帮周正山打抱不平起来:“若是这么说,我可真是替您不值了!这么多年,大家都知道您在浙江威望重,不管如何,这么大的事,他们怎么能直接越过了您,就交给了一个黄毛小子呢!?”
周正山扯了扯嘴角,没有说话。
见他的样子,赵二便知道自己这话说的虽然直白,但是还是说到了周正山的心坎里,他唉声叹气的骂了一句,这才道:“他们也太过目中无人了!反正不是他们的亲信,他们就把人给看扁了!”
秦大当家倒是没有再架桥拨火,径直对周正山说:“周大人若是想争这口气,我们倒是多的是办法。只是不知道,您能做到什么地步了。”
周正山也打开天窗说亮话:“您也不必试探我,我既然来了,自然便是十分有诚意的,咱们不如直接定了计划,您说呢?”
第1305章 一百零四重办织场
一连好些天,苏邀都在海上的大船上,原本她以为海边的百姓面对的无非就是海盗跟倭寇罢了,但是等到真正的到了海上,她才知道渔民还有普通百姓的日子到底有多艰难和惊心动魄。
他们出海不仅要面对变幻无常的天气,未知的深海巨浪,还要面对神出鬼没的海盗,每一天最大的愿望,就是还能平安的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这让她感慨又有些低落。
萧恒替她拿了披风给她披上,见她深夜了还站在甲板上看着远处,便笑着问:“在看什么呢?”
“看那些星星点点的渔火。”苏邀轻轻叹息了一声,面上有些惆怅:“殿下,我曾经一直觉得我很聪明,可是后来我知道,许多事不是聪明就能办得成,甚至加上有权有势也不行。就比如说……”萧恒伸手揽住她的肩膀,顺着她的目光朝着远处看去,见她不再往下说了,轻声接过了她的话头:“比如说,海盗,倭寇,比如说百姓们的生计,还比如说眼前最新这一批训练的水兵,是吗?”
有一个懂自己的人是真的很难得的事,苏邀转过头跟萧恒对视了一眼,靠在他怀里叹了口气:“是啊,有时候我在想,我们的努力好似太慢了,见效太慢了。这些百姓,一个个的仍旧苦的让我难过。”
萧恒伸出另一只手来摸摸她的头发以示安慰,下巴搁在她的头顶蹭了蹭:“任重道远,可这世上的事,本来就是要努力才有希望。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一定能让百姓们不再被倭患所苦,一定能富庶快乐!”
海风吹的苏邀的头发飘扬起来,她的心情也同样被这风也吹的好了几分,便笑着点头:“是啊,努力才有希望,我们一定能够做到。”
就像当初云南的叛乱,原本持续了那么多年,经历了几代帝王都没有能够完成,但是他们不是也同样做到了吗?
凡事都得付出成倍的努力才行。
见她总算振作起来,萧恒才满脸笑意的看着她:“你这些天一直都精神不大好,我就知道是因为看见之前那些倭寇海盗闹完了的烂摊子才难受。”
宁波之乱过后,白石滩的许多百姓都流离失所,那些倭寇还掠夺了许多女人离开去了海上,苏邀这一路走来,不断的有看到被救回来的女眷,或是自己逃回来的女眷还有孩子。
不管多难,她们始终没有放弃,一直都在想着回到故乡。
只是这些女人们的日子显然很不好过,回来了之后,还要承担许多流言蜚语和磋磨。
说起这个,她垂下眼来:“说起这个,我正想跟你商量,我想要帮一帮这些女人。”
大周民风如此,女人们被海盗和倭寇掳走过,虽然能够回来已经是十分幸运,但是有些人家里却还是容不下这些女人。
这些女人们回来了,日子也过的十分凄惨。
萧恒不必再多说也知道苏邀的意思了,挑眉问:“你的意思是,织场?”
之前在云南,她们就是这么帮助了那些几乎活不下去的土人女孩子,让她们能够自食其力的养活自己。
苏邀点了点头,这件事在她心里好些天了,最近她一直都在想这些事,现在既然提起来了,她便干脆的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浙江富庶,跟云南还不同,早已经有许多织场的存在了,只是我们朝廷所建造的自然又不同,我们所建造的织场,还跟在云南时的一样,招募那些愿意来学的女工,交给她们技术,然后让她们凭借自己的本事来赚取酬劳,反正我们提供织机和布料,然后给她们开工钱,这么一来,也好让这些女孩子们能够吃得起饭,总算能够有一条路走。”
这也是之前她想过很久的事。
萧恒也同样这么想,他十分赞同苏邀的想法:“我之前之所以想着带你一道来,也是因为想到了这个可能,这些女孩子们其实本身便地位不高,毕竟出海实在风险太高,女孩子们基本是去不成的,平时她们过的日子已经不怎么样了,现在出了事,她们处境就更加艰难。现在你能把织场重新在这里也办起来,她们能够自食其力,赚到银子,不管是不是还想回去跟家里人过日子,至少她们有了可以选择的余地,这是一件大好事。”
人果然是要找到事情做才能够开心,苏邀听的心里的郁郁一扫而空,猛地跳起来抱住萧恒,在他下巴上亲了一口。
萧恒惊了一跳,等到反应过来,便伸手将马上便要跑走的苏邀给拉住了,似笑非笑的捏住她的下巴逼着她面对着自己:“怎么,太孙妃这么轻薄了我,就想逃走吗?”
苏邀看着他便不自觉想笑,忍不住把头埋在他怀里哈哈大笑。
两人闹了一会儿,萧恒才牵着苏邀回了船舱,又细心的吩咐锦屏让厨房送了热汤过来。
正好苏嵘从一楼的船舱上来,见他们俩都穿着披风,便问:“你们这是去外面吹风了吗?”
深夜的海风可是十分大的,他有些不能理解这俩人为什么还要跑到外面去。
萧恒无奈的看着他摇了摇头,心里想着大舅子之所以一直单着也是有缘故的,瞧瞧这不开窍的脑子。
苏嵘还不知道自己被吐槽了,坐在苏邀对面跟她说:“我已经统计清楚了,其实之前宁波之乱被掳走的人口便有三千多人,其中女人有两千多人,孩子九百多人,后来陆陆续续跑回来的逃走的有两三百人,这些人……都回不到自己家了。”
很少有父母或是公婆会觉得孩子活着回来是幸运的事的。
苏邀他们对于这一点自然觉得不可理喻,但是这种事情,你强逼着他们接纳了这些女孩子们也毫无意义,反而是给这些女孩子们挖了更大的坑。
所以苏邀并没有觉得多愤怒,听见这些,便把自己的想法跟苏嵘说了,又道:“大哥,明天我想跟你一起去白石滩村里看一看。”
看看当地的情况,到时候才能知道还需要准备些什么。
苏嵘没什么意见,他虽然是想去看祁天佑那批挑选出来的士兵,但是这种事本身也是急不来的,不差这几天。
倒是萧恒得提前赶过去。
第1306章 一百零五民风如此
祁天佑那边的事十分重要,这件事已经上奏朝廷,而且毕竟所耗费的银两和人力物力都十分巨大,若是做不出个所以然来,到时候萧恒在云南立下的那些功劳只怕也得蒙尘了。
萧恒却还是有些担心:“要不然,我先陪着你一同去白石滩村再看吧?”
苏嵘啧了一声,在边上有些夸张的调侃:“得了吧殿下,你已经多拖了好些天了,再拖下去,到时候只怕东宫那些属臣都要说我妹妹是妖妃了!”
苏邀瞪了他一眼。
苏嵘立即缩了缩肩膀摆出一副害怕的样子:“真是女生外向,看看你这样子,嫁出去就不要我这个哥哥啦?”
苏邀无奈的翻了个白眼。
萧恒也无语的看了自己大舅子一眼。
苏嵘自己还是挺满意自己这个笑话,自顾自的笑了一阵,才转过身看着萧恒道:“我说真的殿下,现如今大事要紧,有我在幺幺身边,没什么好担心的。你放心,就算是我自己死了,也不能让幺幺少一根头发的。”
苏邀立即呸了一口,不满的道:“大哥,你怎么什么话都说?”
她自小跟着沈家夫妻长大,商人总是很迷信的,更听不得这些不祥的话。
苏嵘也知道苏邀的忌讳,这回他没有跟苏邀抬杠,直截了当的轻轻打了下自己的嘴巴:“好了好了,百无禁忌百无禁忌!”
苏邀懒得再理他,握住萧恒的手轻轻摇了摇头:“你还是按照计划去祁天佑那边吧,到底海军招募的如何,训练得如何,这些都是要你过去才能知道的。咱们来,毕竟是来办正事的,我这边跟着大哥,也不会有什么事,何况还有孙兴和三省他们。”
萧恒也知道的确不能再拖,没有再说什么。
苏嵘到这一会儿倒是知道看眼色了,见天色不早了,便寻了个借口告辞。
等到出了船舱,被迎面而来的风一吹,他打了个冷颤有些怅惘,他想到了汪悦榕。
也不知道她在京城如今怎么样了。
她应当是真的想开了。
这样也好,只要她心里舒服,不管是什么结果,都好。
他遥遥的冲着京城的方向挥了挥手,对自己,也对汪悦榕。
第二天一大早,崔先生和崔四爷他们便都已经将东西都准备好了,萧恒交代了三省他们几句,这才冲着苏邀点了点头。
苏邀示意他放心,看着他下了船,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她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自己逐渐对萧恒的依赖在加深。
可她心里没有一开始的不安和患得患失了。
远远地看着萧恒他们跟岸上等待的官员会和,苏邀见萧恒还朝自己这边回头看过来,面带微笑的朝着萧恒扬了扬手,也不管他能不能看得到。
沈妈妈在边上忍不住感叹:“从前总觉得姑娘冷冷淡淡的,对谁都一样,现在看来,果然老天爷都是有安排的。”
连苏邀这样的都能有萧恒这样的来配,谁能说不是缘分使然呢?
锦屏和云袖在边上对视了一眼,都忍不住笑了。
苏邀的动作很快,下午便赶到了白石滩。
因为他们是临时过去的,所以当地的官员毫无准备,还是发现大船停在岸边才知道是有贵人来了,当地县令和里正等人急急忙忙的赶过来迎接。
原本想着苏邀是女眷,他们还把自己的夫人也带上了,只是没想到苏邀下了船之后便没有一句废话,更没有想去县衙坐坐的打算,直截了当的问他们如今白石滩村被掳走之后又回来了的那些女眷们安置在哪里。
问到这个,秦知县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转头看了一眼县丞付大人。
付大人反应快,支支吾吾的说:“都回去他们本村了……”向昔微挑了挑眉。
她也没有多说,只是提出要去村里走一走。
秦知县吓了一跳:“这……太孙妃还是请三思,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白石滩风大浪大,而且时常有海寇出现,您不宜过去冒险啊!”
苏邀皱了皱眉。
白石滩的确风大浪大,但是现在的情况是,那些被赶出来无家可归的女孩子和他们所生的孩子们,应当大部分还是在白石滩。
她如果不去,那些女人会被冻死饿死。
她淡淡的看了一眼秦知县:“若是大人不愿意去,本宫也不勉强。”
这怎么可能?!
她堂堂太孙妃都要去,自己若是不去,到时候朝廷追究下来,他别说是管帽了,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秦知县急忙讪笑着道:“要去的,要去的,太孙妃要去,我们当然也要去的。”
苏邀嗯了一声:“我们有三百多护卫,你们再带上一些人手,明天出发。”
秦知县头上的汗都滴在脸上,急忙要请苏邀去县衙住。
他们这里条件艰难,但是县衙总是最好的地方了。
苏邀拒绝了,她决定仍旧住船上,到时候再跟秦知县的人会和。
末了,她留下了秦夫人。
秦夫人诚惶诚恐,不知道自己怎么忽然就被这位尊贵的太孙妃看中,等到上了船听见苏邀问的问题,她才有些吃惊,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苏邀问她从前白石滩被掳走又幸运逃回来的那些女孩子们怎么办。
秦夫人短暂的诧异过后,便叹气,跟苏邀说:“不瞒您,大部分要么疯了,要么就干脆投身妓院青楼,要么干脆就死了,总不过就是这三种下场了。”
苏邀一时沉默。
秦夫人没想到苏邀问这些,见苏邀沉默,不知道为何,她忽然觉得这位太孙妃实在是挺好的,毕竟能为这些女孩子们心痛的贵人她可见的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