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569节
苏邀也终于松了口气,她之前一直担心的不行,现在见到苏嵘好好的,她才松了口气:“我还以为你没有收到我的信,谢天谢地,你总算是回来了。”
她觉得苏嵘最近变了许多,隔了一段时间没见,苏嵘身上原先经历的被汪大老爷设计之后的颓废不见了,他现在整个人都变得锐利许多,军中骂人的话也是脱口而出,一直在骂那群倭寇和海盗,尤其是提起沈海的时候,更是破口大骂。
她叹了口气,轻声问:“大哥,你是不是还在为嫂嫂的事烦恼?”
苏嵘怔了怔,这才反应过来苏邀担心的是什么,他顿时就有些啼笑皆非,十分笃定的摇了摇头:“没有,当真没有。幺幺,你没有去过海边,不知道渔民们过的有多苦,不知道我们有多少百姓被那群畜生当做牛马,他们没有人性的,掳走的百姓,让他们跪在地上爬着走,一些婴儿,他们嫌弃碍事,直接便拿了刀刺死……”他心中愤慨,情绪一时变得十分激动,顿了顿,才惊觉自己这番话说的太过激进了,怕是会吓到苏邀,他这才沉默了一瞬,继续说:“我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想着不能继续闷在京城,否则的话,人只怕是要废掉的,但是来了之后,那些什么儿女情长,我已经顾不上了。幺幺,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懂我的意思,但是,许多许多人,他们连性命都保不住,他们的家园时时刻刻都可能被海盗或是倭寇侵袭,但是他们仍旧努力在活着,我是个将军,我的战场在这里!”
他不是那种被感情困住的人。
苏邀有些震撼,与此同时又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是啊,她的哥哥一直是这样的人,自强不息,从不低头。
他断了腿十几年,被退亲被羞辱被所有人看不起,也仍旧坚持着自己的路,他从来就是一个强者。
她忍不住笑了:“是,我担心的太多余了,大哥不是这种被儿女情长束缚的人。”
既然汪悦榕和苏嵘都能看开,或许是他们之间真的没有缘分,今生只能走到这里。
她不再说这件事了,转而问苏嵘:“征兵进展的不顺利吗?”
“都是些兵痞。”苏嵘忍不住头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们之前便是这么做的,只是为了应付朝廷罢了,每每对上倭寇,他们先转身就跑,我已经试过下令严惩,可是收效甚微。现在看来,只有一条路行得通了,那便是挑选一批全新的士兵,要年纪小些的,如此一来,或者给些时间,还能有所收获,但是这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
他叹了口气。
两人聊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了,苏邀便有些心疼他:“大哥一晚上都没睡,这样来回跑,还是先去休息一会儿吧,其他的事,以后再说。”
苏嵘却摇了摇头:“我等殿下回来吧,看看情形如何。”
他是很担心当地百姓的,也想知道上头如今是个什么说法。
一直等到太阳爬上了屋顶,萧恒才终于回来,他显然也是一晚上没睡,见苏嵘也在,冲着苏嵘点了点头:“大哥来了?”
苏邀起身,见他看上去并没有前些天那么上火,就问:“是祁天佑有什么好主意吗?”
最近这些天,不管是孙永宁还是萧恒都一直在提起这个将军,苏邀也对此人印象深刻,总觉得他应该是能有法子对付那些该死的倭寇的。
萧恒脸上终于带出了点笑意,嗯了一声就道:“是个有勇有谋的人,非常的聪明,海上的形势也判断的极准,他带领的那些士兵,从来没有在倭寇底下吃过亏,这是极为难得的,可见他真是个人才。”
有了这个人,总算是能够减轻一点儿压力,之前大家都被这些倭寇弄的精疲力尽了。
苏嵘也跟着点头:“若是说这个祁天佑,我也听说过,他是个有本事的,听说很得军心,跟着他的人,都愿意跟他冲锋陷阵,在咱们这里,也算是破天荒了。殿下,他既然来了,不知道对于如今的倭患和咱们的士兵,可有什么看法?”
说起这件事,萧恒脸上也有了笑意,他缓缓地出了口气,接过了苏邀递过来的杯子喝了口茶,语气轻松的道:“他很快就会过来,到时候咱们一道听听就知道了。”
他说完又问苏嵘:“你亲自去追倭寇了,感觉如何?”
“我没打过海战。”苏嵘有些无力:“跟在云南的时候感觉完全不同,追到了他们,也隔着礁石,实在是追不上,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跑了。”
第1292章 九十一章能人之所不能
因为这个缘故,苏嵘的心情十分不好,一连好几天都板着脸,他觉得自己无能,也恨那些士兵不争气,不能上战场的兵还不如死了。
崔先生披着斗篷出来,见到苏嵘一个人站在廊下阴沉着个脸,就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侯爷这是在跟谁置气?”
苏嵘就叹了口气,崔大儒是萧恒的智囊,不说德高望重,还智计百出,他向来是十分尊重的,因此也就实话实说:“我气这些无能的兵!这么大的浙江,难道就真的找不出些热血男儿了不成,白白的让倭寇这样欺辱!”
崔大儒很能明白苏嵘的意思,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倒也不是这么说,只不过是历来积攒下来的陋习还未曾破除罢了,其实要我说,不是士兵无能,而是军中缺乏有能力也有魄力的将领,要知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所以,咱们还得再等一等,等到祁大人过来,问问他怎么说。”
他说的祁大人指的自然是祁天佑,这件事苏嵘也听苏邀说了,如今听见崔大儒这么说,他便道:“祁大人的名号我也听过,只是虽然同在浙江,大家所在地方不同,所以我并没能跟他一块战斗过……若是他有法子,那可真是太好了。”
二人说了一会儿话,便听见崔四爷过来,说是那个祁大人已经来了,请他们一起过书房去。
苏嵘跟崔先生一道去了萧恒的书房。
一进门,苏嵘便看见一个清俊消瘦的青年,不由得有些奇怪,不是说祁天佑来了吗?但是怎么只看到一个书生?
崔大儒倒是若有所思的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这位便是祁大人吧?”
祁天佑当即拱了拱手,恭敬的喊:“崔先生,末将失礼了。”
这个看上去像是竹竿一样的青年人竟然真的是祁天佑!苏嵘都有些震惊了,不知道怎么名扬浙江的祁天佑怎么会这样文弱的样子。
他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实在是不像是在刀口上舔血的人。
萧恒已经招呼他们都坐下了,笑着对苏嵘说:“才刚天佑还提起你,说是知道你带着一百多人追到了海边,十分的敬佩你。”
苏嵘有些受宠若惊。
而祁天佑已经笑着说:“是啊,才刚才跟殿下提起,您带着一百多人还能追倭寇,当真是十分难得了。侯爷来了浙江这么久,应当已经知道这里的风气,倭寇不难打,其实更难的是风气坏了,自己的兵不肯打,倭寇自然就气焰嚣张。您能指挥的动那么多人,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苏嵘叹了口气:“其实这一百多人里,原本便还有我的二十多亲兵,其他人也是因为都是我来了之后带出的,我当时当真是恨铁不成钢,也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其实这再正常不过了。”祁天佑便解释:“自从废除了海禁,宁波卫和杭州卫这些兵,便都变得十分松散,加上军费变少,他们大多数时候缺乏训练,哪怕是后来府台上任,着意恢复了训练和海防,但也有些力不从心了。”
崔大儒在一边静静的听着,忽然出声问:“那不知道,祁将军可有什么办法?”
苏嵘也十分认真的竖起耳朵。
祁天佑挠了挠头,他虽然长得十分清俊文弱,但是其实并不是如此,听他说话便知道,这个人是反应极快,思维清晰的。
他直言不讳的说:“这批兵都不行,不能继续用了,遇见倭寇就逃,这已经是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倒不如另行征兵,重新再训练一批出来。”
苏嵘就有些惆怅:“这个主意,我们之前也想到了,但是新训练出来的兵,也没有好到哪儿去,都是一样的……”这一点从这一次的事就能验证出来了。
祁天佑却十分笃定:“不,我的意思是,我要征选出几千人来,一切从头开始。这些人,我要一个个的让人挑选,不是到了年纪便能当兵,而是有要求。”
他顿了顿,又道:“而且,我的兵饷给的也要多,当兵一月二两,我给他们四两。”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吸引人了。
崔大儒眯了眯眼睛:“那你的意思是……要自己征兵,自己带兵?”
祁天佑显然早已经有了打算,如今说出来也格外的掷地有声:“是!我便是这么想的,我这些时候,想到处转转,到时候再看看从哪里挑。”
苏嵘觉得这个主意说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
征兵自来就是挑选年纪适合的,有时候甚至体格端正都做不到,现在祁天佑说要按照这个标准去找,那实在是很难的。
萧恒却仔细的想了想,还点了头:“既如此,那祁将军大可放手去挑,本殿给你时间!你允诺的这些条件,本殿也可跟朝廷商议。”
这实在是给了祁天佑十分大的自主权了。
之前哪怕是庞清平,都不敢这么答应。
祁天佑立即便拱手应是。
他接下来又跟萧恒和苏嵘他们说了说现在东瀛那边的情形,现在东瀛当家做主的其实是一个叫做西川氏的家族,但是也不知道他们能够掌握东瀛多久,因为前阵子的时候,都还不是这个西川氏当家,而是另外的大名,现在东瀛处在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
也正因为如此,最近的倭寇也十分的不受控制,什么成分的都有。
他更是毫不讳言的道:“说是倭寇,其中绝大部分人只怕都是我们大周人!只是他们流窜到海上成了海盗罢了,自己人打自己人,往往都是最狠的,他们就是如此,出卖起自己国人和百姓更比倭寇狠绝,所以如今我们要清除的,无非就是那些盘亘已经数十年的海盗们,并且,一定要打赢,否则的话,我们大周的百姓,永无安宁之日了。”
这个仗是非打不可,也一定是要赢的,祁天佑对此十分有数。
苏嵘对此半信半疑,他总觉得祁天佑的想法有些过于的想当然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又隐约觉得,眼前的人是真的能办成此事的。
第1293章 九十二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祁天佑说起来简单,但是大家听起来却都觉得又有些过于的理想化了,连崔大儒都有些迟疑:“重新征兵,重新训练,又有这么高的军饷,不知道朝廷能不能答应这个要求啊。”
果然,户部尚书孙永宁一听这个,当即就有些抵触:“军饷二两便已经是这些年来定下的规矩,就这样,朝中还不知道多少人嚷嚷着削减军费,若是真如同他这么说,那朝中还不为了这个吵翻了天?这不行,必定是不行的!”
崔大儒也点头叹气:“若是沿海这边加了,那西北加不加?北边加不加?若是都加,户部哪里来这么多银子?这着实是个问题。”
见崔大儒这么说,孙永宁才急忙道:“正是这个道理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但是若是咱们大周的将士们都要加,那朝廷怎么负担的起?”
他们所顾虑的这些东西,其实萧恒心中都有数,他笑了笑,挑眉道:“也不是说现在就要加,暂时让他试试看,若是他能够训练出一批真正的海军,这多出来的那份军饷,不由朝廷来给,让那些要出海的商队来给,难道不成?那些商队以前冒险出海,为了雇佣或是打发那群海盗,所付出的财富同样是不可估计,既然如此,让他们把这个支出给这些士兵们,还比给那些海盗要低得多,难道他们会不同意?”
他这个人,想法子素来都是不拘一格的,所以他一这么说,孙永宁就愣住了,过了一会儿才忍不住点头:“若是如殿下这么说,那……那倒也不是不能试一试。”
说到底,还是先要让朝廷能看到结果,若是祁天佑真有这个本事平复倭患,那其实什么都好说。
孙永宁皱着眉:“只是,这征兵也得银子,训练也得有银子,这万事开头难,只怕这一笔,朝中不会那么快答应。”
虽然是太孙殿下首肯的,但是朝中那些人的做派就是如此,能拖你就拖你,若是要等看到结果,那黄花菜都凉了。
萧恒原本也没指望一开始朝廷就能拿银子,他敲了敲桌面,忽然喊了一声老师。
崔大儒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太子太傅,他老人家一听萧恒这么喊,便跟萧恒对视了一眼,随即便微笑着点头:“看来殿下又是想跟在云南那样了?”
云南的事,至今还为内阁的人所津津乐道,萧恒没有耗费朝廷多少银两,便平复了多年的乱子,孙永宁这个钱袋子便更是好奇了:“殿下,我听说您在云南是打了云南那些吃得圆滚滚的土司,可是难道在江南,您也打算来这一手?”
那这可是行不通的,毕竟云南是云南,江南是江南。
江南世族豪绅无数,这些人往往都是在朝中还有依靠和支撑的,要动他们的利益,别说是他们了,朝中就会有人不答应,所以可以说是阻碍重重。
萧恒自然知道孙永宁的意思,在江南可不能再用直接打土豪那一套了,他笑了笑:“不,这回我光明正大的让他们掏钱。”
晚间,庞清平便得到消息,专门过来了萧恒这里一趟。
倭寇和海盗最近故意找茬儿,他忙着四处灭火,加上今年南方竟也有多年不遇的雪灾,庞清平这么精明强干的一个人都生生的熬着老了几岁,他一见萧恒便苦笑:“最近真是捅了倭寇的窝了,他们一茬茬的冒出来,简直让人闹心的很!”
看得出他的恼火和憔悴了。
萧恒便笑了笑,让人给他倒了杯茶醒醒神,这才将祁天佑的看法说了。
庞清平就认真起来,他沉吟了片刻:“其实祁天佑当真是个十分出色的年轻人,我也屡次听底下的人提起他来,说他十分得用。这个法子,他既然这么有自信,便说明他是真有这个本事,但是……但是孙大人担忧的也有道理,这么大笔的银子如何筹措,实在是个问题,这一点……您想清楚了吗?若是按照我说,只怕没有那么简单的,这些大户,盘根错节,很难能逼得他们拿银子出来。”
他是在隐晦的提醒萧恒,这些江浙的大户可不是云南那些土司,本来便跟朝廷不和,何况天怒人怨,他们完了也就完了,没人给他们说话。
但是这群大户可不同,他们背靠朝廷,家家户户都有读书人,每年都要资助那些穷困潦倒的举子,以此来巩固自己的势力。
萧恒也明白,他问庞清平:“您说,若是开了海贸,这些大户愿不愿意分一杯羹呢?”
庞清平不假思索的笑了:“这怎么可能不愿意?他们只怕都要想疯了,这么一本万利的生意,哪怕是朝廷不允许海贸,他们也多的是偷偷冒险的,何况是开了海贸!”
“那,若是我跟盐引一般呢?”萧恒目不转睛的盯着庞清平:“若是出海也需要文书呢?而这文书获得的资格,便是要让他们捐银子来兴建海军?”
庞清平一时怔住,他之前竟然完全没有往这方面想!
是啊,只要给那群大户出海的资格,这资格花多少银子他们只怕都是趋之若鹜的!庞清平兴奋得两眼发光,不假思索便大笑起来:“好!殿下说的是啊!若是能这么做,都不必咱们再费什么口舌,只要他们的脑子是清醒的,便一定会答应!”
这件事困扰庞清平当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他二话不说便拍了板:“这件事便这么决定了,尽快把这些事都处置好,让祁天佑能快些上手,到底行不行的,总得试了才知道。”
与其一直在这里为了行不行而争执,还不如让祁天佑放手去做,然后再看结果。
庞清平这人自来都是雷厉风行,今天决定了的事,便不会拖到第二天,因此他很快便回去召集了幕僚商议。
当天晚上,平国公夫人亲自过来拜访苏邀,她的态度放的十分的谦和:“您来了之后,咱们这里的诸位夫人们都想着要求见您,如今倒是个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