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上珠华 第488节
好在,也正是因为织场办的红红火火,因此萧恒带兵直扑镇南州的事,竟然并没激起多少水花。
萧恒带兵去镇南州,是因为镇南州的土司得知了木三小姐出事的消息,想要为木三小姐报仇,动静闹的很大,若是真的任由他继续去串联其他地方,难免生出许多麻烦来,萧恒跟臣属们商议之后,一致觉得不如速战速决。
他带兵走了,留在云南坐镇的便是苏嵘。
这一次跟着他出征的是宋翔宇和唐青枫他们了。
苏嵘并没被秦奋的事情影响什么,他本来也没把秦奋放在心上,再说之前秦奋他们针对他的手段也太低劣了些,他只是有些恼怒苏邀自己冒险,后来他还专门找机会问了苏邀一回,为什么那么笃定秦奋有办法。
象群这种东西,因为太过庞然大物,总是让人生出十足十的畏惧,哪怕是苏嵘也不例外。
苏邀倒是不怎么怕,她跟萧恒说:“因为秦奋怕死啊!”
见苏嵘瞪她,她又笑了笑,带着一点撒娇的去哄他:“哎呀,其实我是提前打听过啦,我听说过秦奋是带过象兵的,他家里后面竟然还有一座山,虽然说是小山,但是他后山小,连通的水库后面却是好几座大山啊!我也是猜测的。而后就是……崔先生曾经跟我说过,象群是群居动物,他们跟人一样,非常聪明,而且比人忠贞,非常护崽,我猜测秦奋控制象群的办法应当就是他会将小象引开,让象群发怒……”苏嵘眼神就有些复杂。
他总觉得自己真的不是苏邀的哥哥,倒像是苏邀的弟弟。
凡事她都能自己搞定,这也太令当哥哥的挫败了。
不过这感觉也就是瞬间的事,他很快就板起脸来看着她:“说是如此说,但是以后遇见事情,不许再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你要是出了事,我怎么回去跟祖母和亲家太太交代?”
苏邀自然是答应下来了。
说起苏老太太和贺太太,苏邀又不免有些担心。
来了云南之后,她一路忙个不停,总是有突发的情况需要处理应付,以至于她想起祖母和外祖母的时间都少了许多。
但是少归少,对于京城的情形,她始终是挂心的。
临走之前对贺太太和贺姨母的交代,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听进去。
叹了声气,她长长地睫毛垂下来,带着些惆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回去。”
打仗这种东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事,其实也牵扯到无数的人,她们来了这么久,其实已经算是速度十分快了,但是也不过是拿下了大理府而已,还有好些州府没有拿在手里。
治理好大理府,让大理府稳定下来,再要收服镇南州寻甸府等地,还不知道要多久。
苏嵘整个人都温柔了几分,见妹妹想家,就轻声安慰:“快了,大理府最难打,其他的地方,都不能跟大理府相比。尤其是如今,朝廷的兵力并无什么损伤,而土人士兵对于朝廷的归属感也大大增强,有了他们的配合,接下来的几个州府都不会遭遇什么太大的抵抗了。不必担心,我们很快就能回家了。”
而之后传来的战报也证明了苏嵘的这番分析,萧恒只花了半个月时间便将镇南州拿下,并且将冥顽不灵的镇南州土司直接处死,震慑叛军。
将镇南州收拢在手里,留下宋翔宇镇守之后,萧恒又直接挥兵顺宁府和景东府,一路将其余几个州府都攻下了,并且陈兵于镇康州,打算打下永昌府和南甸宣抚司。
这一连串的动作迅捷如闪电,让刚从京城赶来赴任的诸位官员都十分的震惊。
他们都才赶到大理府,还以为殿下应当在为了等他们来恢复大理府的秩序呢,没想到殿下他已经把大理府的矛盾都处理的差不多了,这……殿下他的进度也太厉害了些罢?
好在,殿下只是把大的那些隐患都除掉了,要运行一个州府,还有一大摊子的事,大家商量商量,去拜见过了苏嵘,再由苏嵘引见了当地土人贵族之后,便都干劲十足的开印做事了。
这些官员都是吏部挑选出来,自己本身也愿意来的,少了朝廷里那些老油条拈轻怕重的油滑和推诿,一个个都很肯担责出头,一时之间,大理府吏治空前清明,甚至都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程度。
第1117章 一百一十六京城
这回来的不仅只有普通的官员,还很有一些勋贵之后。
文官自然是考科举考出来的,因此什么身世哪里的人都有,但是这次派来的勋贵们,却大多数身世都十分的出挑。
沉寂已久的汝宁伯府派了人,田太后的远房侄子也来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平国公府竟然也派了年轻的子弟过来。
廖夫人是总督府人,这些人过来,难免有些人是携带了家眷的,因此她总要出面负责招待和安置,如此一来,她也算是摸清楚了这次过来的人的大致情形,越是知道的清楚,她心中便越是觉得震惊,回头等到廖经续终于赶到了大理府主持大局,她便忍不住轻声说了这件事,而后若有所思的说:“从前殿下刚来平乱的时候,身边跟着的也没这么多厉害人物啊。”
廖经续说的就要直白多了:“从前也不知道殿下到底几斤几两啊!就如同我们当初,不一样对殿下存着几分怀疑吗?如今不同了,昆明土兵被他收服得服服帖帖,他又打了几场了不得的胜仗,可以说,云南大局已经平定了,剩下的不过就是时间的问题。如此功勋,不必说是皇太孙,便是他只是个普通王爷,该他的东西也都该是他的。之前那些人因为犹豫已经错过了头一批的机会,如今再不抓紧机会来表忠心和跟殿下亲近,以后殿下上位了,又如何轮得到他们?”
他反正是不急的,从萧恒到了昆明开始,他便是处处都跟萧恒合作愉快,两人之间早已经积累了默契。
向来都是瘦田没人耕,耕好有人争,这世上的事原本就是如此,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但是话是这么说,廖夫人想了想,还是迟疑着说:“还有件事……您知道庞家来的是谁吗?”
廖经续洗了把脸,他最近忙的天昏地暗,但是却半点不觉得疲累,反而愈发的神采奕奕,听见廖夫人这么说,他就知道来的人应当还是平国公府的嫡支,来头不小,便顺嘴问:“谁啊?”
“是如今的平国公庞清平的嫡幼子,庞源。”廖夫人咳嗽了一声:“您也知道,如今的贵妃娘娘,是老国公之女,如今的平国公之妹,这位庞公子,是贵妃娘娘的亲侄子。”
廖经续倒是真的有些意外了。
平国公府人才济济,庞清平在浙江也做的十分不错,他在位期间,至少海盗去浙江生乱的事情是少了许多,也没有再发生过前些年海盗倭寇屠村的事情了。
而平国公府的嫡幼子,听说从前也是跟着平国公夫妇一直在浙江的,而且早已经上过战场了。
江浙也有上升通道,何必来云南再捡功劳呢?
毕竟对于庞家来说,其实完全没有别的世家的那种窘迫。
而且,庞贵妃自己也有一个五皇子。
还是说,庞贵妃和庞家其实已经放弃了五皇子?
他正在思索,而廖夫人已经又道:“还不只是他来了,他还带来了嫡亲的妹妹,庞六小姐。”
廖经续的眉头立即就皱在了一起,都是老江湖了,谁还不知道谁呢?
一说起带了妹妹过来,廖经续当即有些不高兴。
当然了,有点想头这是难免的,毕竟谁不想给家族多增添一些筹码,在萧恒面前露脸,以后也多几分情面呢?
但是,你不能把事情做的太明显了吧?
以平国公府的地位,原本也没有必要做到如此地步才是。
他哼了一声。
廖夫人跟他夫妻多年,一听见他冷哼就知道他是在为什么不高兴,便忍不住嗔怪的摇头:“你哼个什么?咱们家又没有那个打算,再说,咱们家也没有合适的女儿啊!若是有,我倒是真的得生出点念头来,殿下真是天下丈母娘眼里的乘龙快婿了。”
廖经续听见妻子说这样的话,先忍不住笑了笑,随即才摇了摇头:“夫人哪,你自己都知道殿下对咱们这位县主可以说得上是纵容了,那你还敢生出心思来?”
先别说看萧恒这样子,分明瞧不上其他人。
哪怕真的萧恒还要选侧妃,但是何必呢?
去哪儿找个心机手段都能跟苏邀相媲美的女儿啊?若是没苏邀的本事,那去当萧恒的侧妃又如何?也不过是个隐形人,挂着个名头好听罢了。
廖夫人也只是感慨一下罢了,她早就知道萧恒眼里只有苏邀了。
见廖经续说的还这样认真,她便扑哧一声:“既然老爷自己也知道,那还着急什么?庞家有什么打算,那是庞家的事,跟咱们家可扯不上什么关系,咱们只别凑上去就是了。再说,庞源口口声声只说是带妹妹来找申大夫看病的,说不得还真是没别的意思呢?”
此时此刻,庞源也正要出门。
他临出门之际,还特意先去妹妹房里一趟,见妹妹正在丫头的服侍下喝粥,便轻声道:“若是有什么不适应的,便跟我说,我让人去给你准备,”他妹妹自幼有些体弱,此番又是长途跋涉,以至于最近都还没回复元气。
听见他这么说,庞柔就笑起来:“知道啦,你去就是了,这些话来来回回,说了没有一百遍,也总有几十遍了,我也不是小孩子,若是有哪里不好,自然会跟底下人说的。哥哥别管我,你刚过来,若是有什么差事交给你,你可要尽心尽力的去办才是。”
庞源最疼妹妹,听见她这么说,更觉得妹妹懂事,嗯了一声,又道:“我不在家,你若是闲的无聊,便去廖夫人和袁夫人那里多走动走动,县主也跟你年纪差不多,你们说不得便能说到一起去,而且你不是对织场很感兴趣吗?跟着一道去看看,也是好的。”
织场的事情早已经传到了京城,云南这种穷乡僻壤,从前废了朝廷多少的心思和银钱,如今竟然也能开起大的织场,而且将布匹丝绸卖到了暹罗和缅甸去,实在是意外之喜。
这些事庞家人自然也早知道了。
第1118章 一百一十七帮忙
等到送走庞源,庞柔便咳嗽了几句,慢慢将手里的药给吃完了,便起身让丫头拿上披风出门。
丫头亦步亦趋的跟上:“姑娘是去找县主吗?”
庞柔没有应,一路埋头走了半响,等到已经走到苏邀的院门口,才停住脚步。
正好燕草抱着许多花从回廊穿过来,见了庞柔,忙过来打招呼。
前几天这些跟随来了云南的女眷,都已经由廖夫人带着认识过了,庞柔这几天也时常会过来走走,因此燕草对她也不陌生,笑着跟她打了招呼,便问:“庞姑娘是来找我们姑娘吗?”
庞柔很和气的点头:“是啊,苏姑娘在里面吗?”
燕草便摇了摇头:“姑娘来的不巧了,我们姑娘刚跟袁夫人出门去了,织场有些事,她过去看一看。”
庞柔点了点头,又问她:“织场在哪里,离得远吗?”
燕草停下来,抱着花看了看她:“有些远,坐马车也得一个时辰呢,庞姑娘要去吗?”
“想过去看看。”庞柔点了点头,见燕草抱花抱的似乎有些辛苦,便让丫头帮着分担了一些,等到丫头帮着把花拿进去了又出来,才让丫头去让门房套马车出门。
他们虽然暂时住在木府,但是其实以庞家的财力和人力,他们虽然刚来大理府,却已经置办了宅子了,跟一般的官员不同,木府的门房如今也换成了大周的官兵,他们听见是平国公府的姑娘要出门,也急忙将马车准备好了。
坐上马车,庞柔的丫头见她一直沉思着没说话,不由就有些担心:“姑娘,您在想什么呢?”
庞柔回过神,摇了摇头没有开口。
丫头也不好再问,只能尽量小心的伺候着。
等到了地方,便急忙先跳下车把庞柔扶下来。
大理府的织场选建在城北,有好些连起来的院落,都是平房,看起来平平无奇。
但是这里却热闹极了,刚从马车上下来,庞柔几乎要以为自己是到了京城的东四胡同,用人声鼎沸来形容也不为过。
胡同里胡同外,都是些推着小车的小摊贩,还有一些手里挎着篮子卖些小吃的妇人,四处乱跑的小孩子,看上去一派热闹景象。
她看着看着,眼里也不禁染上了几分笑意:“苏姑娘真有本事。”
能够让一个刚刚经历过战乱的地方这样快就恢复过来,而且人人都没有恐惧,一片欣欣向荣,这份本事真是太难得了。
丫头有些不以为然:“她一张嘴,便有无数人替她办事,她自然厉害了,换做谁也都厉害的。”
庞柔皱了皱眉,低声训斥:“你再如此口无遮拦,以后就不要跟着我出来了!”
丫头没想到一句话得罪了她,顿时不敢再说。
庞柔在外面看了一会儿,就转头进了织场。
听说她是从京城来的,又报了身份,门房很快就进去禀报了,没一会儿便恭恭敬敬的出来领着她进去。
织场很大,光是染布的地方就有好几处,庞柔走了一会儿,额头就已经出了细汗,一直走到苏邀她们所在的休息的地方,她已经有些面色潮红,喘不过气了。
幸亏苏邀知道她身体不好,忙让她坐下,让人倒了水上来。
庞柔缓了好一阵才缓过来,有些不好意思的对苏邀道谢:“原本我是想过来看看……但是我这个身体实在是不怎么争气,给你添麻烦了。”
苏邀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人,庞柔性情温柔,来了大理府之后一直都很和气,她便也多了几分耐心:“这有什么?你喜欢的话,可以时常过来,只要身体吃得消就是了。”
袁夫人在一边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