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
皇城的积雪消融成洇湿地面的水,浸入石砖缝隙不见踪影。
春日第一缕阳光映入窗棱上时,北宁天子寿宴如约而至。
温向烛行至宫门,外围已经站了不少人了。眼尖的官吏瞧见温相到场,脚底一抹油眼巴巴就凑了上来。
将将行了五六步就硬生生拐了个弯,故作无事同身侧的人拉起了家常。
无他,定远将军顶着一张凛若寒霜的脸下了马车。
“许久不见。”
温向烛扬起一抹假笑,心道这人说什么文绉绉的场面话。
还许久不见,说的好像昨夜溜进温府的人不是他一样,他的舌头到现在还在痛!
温大人愤懑不已,神色却未变:“将军别来无恙。”
他同柏简行相伴而行,中道插了个张临,不过三两下就被若有若无射来的眼刀唬走了。
北宁近几年国运昌隆,四海升平。繁华之景象在景帝寿宴上展现的淋漓尽致,目光所及尽然是灼目的光辉。
高位上的龙椅还空着,参宴的官员三五成群聚在一块说些客套话。那些个皇子也趁此机会四处走动,其间以二皇子裴遗最为活络。
温向烛入了席,瞧着裴遗四处奔走的模样忆起了这位二殿下上辈子的结局。
裴遗在争储后期势力庞大,失败后自然不会轻易歇了念头。同他的舅舅提督孙茂起了谋逆之心,被温向烛抓到了小辫子先一步抄了家,二皇子也惨遭流放。
孙茂死之前还大骂他真是瞎了狗眼,把这种烂泥扶不上的东西送上了皇位。
温向烛仰头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他不善饮酒,一杯酒下肚喉咙火燎燎的疼,眼尾也飞上了一抹薄红。
“喝不了就别喝。”
柏简行悄然将他桌上的酒壶调换,连同那只盛了酒的玉杯一起。
“喝得了。”他闷声道。
上辈子他不知道喝了多少酒。
“好好好。”柏简行依着他,神色柔缓下来,声音不自觉带上了哄劝的意味,“喝得了,但是喝得了也不一定非要喝,是不是?喝点茶润润嗓。”
温向烛嘴唇蠕动两下,乖乖喝下了杯中的茶水。
上辈子孙茂死后,柏简行同他吵了好大一架。孙提督是武安侯旧部,跟着柏文兴南征北战多年,一算得上是一国良将。他有心谋反,绝不是不忠于国,只是不忠于裴觉那个帝王罢了。
那时温向烛为一朝之相,又是帝师,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少人对他的作为颇有微词,却始终不敢开口,也只有柏简行敢和他吵架了。不过没过多久,北方蛮族趁着北宁帝换位,国家动乱之际出兵攻城。柏简行奉旨出征,同平定蛮族捷报一起传来的是定远将军的死讯。
至此,温向烛是真正的孤身一人,游走在北宁朝廷之间。
殿外太监尖细的喊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皇上驾到——”
“皇后娘娘驾到——”
群臣起身跪拜相迎,景帝牵着万皇后的手款款入殿。
景帝今日高兴,肃然的面容沾染的喜色几乎要溢出,还未走上高位的座椅便挥手示意平身。
“诸位爱卿不必多礼,把今天当作寻常家宴即可,开怀畅饮,尽兴而归。”
忙有精明者起身拱手说了两句好话,景帝被恭维的舒心,大手一挥便拨了一批赏赐。
众人一颗心揣回了肚子里,看来陛下今日是真的高兴,不会在寿宴上发作了。
宴席过半,貌美的宫婢排着长队进了殿。个个手上都端了鎏金盘,蒙上了及腰的红绒布,原是宴前送的贺礼呈了上来。
大太监一甩拂尘开始念礼单,念到的官员就站起身说早就打好腹稿的贺词。
今年不仅宫里对皇帝寿宴用了心思,送礼的群臣也下了大功夫。那些个王权世家送的礼亮堂的能将人眼睛闪瞎,个个都是价值连城金碧辉煌的好玩意儿。
看完了宝物就要赏字画了,打头阵的便是温向烛送的贺礼。
他送的是副松梅双鹤图,上辈子那幅群仙贺寿图他复刻不了那便不必强求。以他的能力,画出一副相媲美的也不是难事。
这次他半点没藏拙,画卷一展开便引得众人连连惊呼。
“温卿果真是当年名满天才的状元郎,无愧少年天才盛名!”景帝拍手叫好,打趣道:“听闻早年有贵族花重金请温卿作画,银两成箱往温府送,你也没应。看来朕真是享到了寿星的福气了。”
温向烛垂眸,端的好一副宠辱不惊的做派:“陛下谬赞,为您作画,乃微臣之福。”
他坐下后立马有身后的官员拱手怕马屁,低声道:“温大人果然惊才绝艳。”
温向烛只微微颔首,没做表示。
殊不知温相在心里狠狠瞪了他一眼。
上辈子就属这个人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喊得最欢!
还敢来拍他马屁!
官员不知自己怎么惹到了好脾气出名的温相,悻悻坐了回去。
有了温相珠玉在前,后面的字画便显得没那么出彩了,景帝纯属走个过场看了眼,就命太监把皇子公主们送的呈了上来。
皇子公主们送的字画不是单独展示,而是让宫婢们拿着一同展示,这下谁优谁劣便一目了然了。
温向烛啄了口茶,腹诽道:陛下真的很像爱在餐桌上说教的父亲。
非把子女们的一片孝心当作课业来审判。
不过生在皇家也是情有可原。
好在他的父亲虽然严厉,但无论他送什么都当宝贝奉着。时至今日他五岁那年画的鬼画符还在父亲书房里挂着,还挂的怪显眼,一进门就被那“鬼神莫测”的画作突脸个实在。
景帝略带压迫感的目光扫过,突然,停在了一副分外扎眼的画作上。
明眼人都能看出那张画同其他画完全不在同一级别上,有不少官员捂着嘴开始讨论这是谁的作品了。
景帝遥遥一指:“这是何人所作?”
大太监躬身:“回陛下,十七殿下。”
景帝脸上不见喜色,扬了扬下巴示意呈上来。
“十七?”
裴觉离席:“儿臣在。”
景帝拿着画卷端详:“这是你作的?”
“是。”
“真的是你?”
裴觉不知皇帝为何如此发问,只道他是没想到自己能呈上去这么一副超脱众人的画,道:“是。”
景帝面容骤然一冷,眉峰如刀般压下,压迫感如山倒袭来。
高位的帝位卷起画轴重重摔在了裴觉脸上:
“混账!”
第71章
“哗啦”一阵响动, 群臣乌泱泱跪了满殿,万皇后也提起华丽的裙摆跪在了天子脚下。
裴觉被那一下砸昏了头,侧颊迅速高肿, 嘴角也溢出了血迹。红色毛绒质感的地毯触上额头, 他匍匐在地, 背脊弯地极低。
景帝眼中怒火如刀:
“谁给你的胆子, 拿东拼西凑的东西糊弄朕?”
此言一出, 殿内骤然死寂, 空气仿若凝固。
北宁朝廷人人心知肚明,景帝的帝位来得并不光彩。先帝对他不算喜爱,倒并不是因为他能力有所欠缺,而是性格过于狠辣阴翳引得先帝多有忌惮。他认为这样的人是当不得皇帝的,所以当年争储之时, 先帝刻意将景帝隔绝在外,任由其他几位皇子争得头破血流。
不得不说先帝的忌惮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几年后他这位儿子带着兵马一路杀到了宣政殿,杀得整个皇城血流成河。但景帝并未选择光明正大的篡位,而是逼得先帝不得不立他为帝。
让这个皇位看上去“名正言顺”。
不过景帝没想到的是,他这个父皇临死前还摆了他一道。
先帝将大权打得零散, 尽数分到了各王手中。
景帝用了整整十年, 才将四散权力握在了自己手中,成了真正的帝王。他处心积虑想让自己的皇位来得名正言顺, 最后却是杀尽兄弟, 得了个拼凑而来的帝王。
当年他下旨杀最后一位亲王时, 那位亲王仰天长笑,道:
“枉你耗费心力提刀逼宫,这杀父杀兄、东拼西凑的帝王之位你可满意否?”
这事是景帝的忌讳, 提起是要砍头的大忌讳。
“东拼西凑”的四个落入耳中,裴觉脸上“刷”地白了,额上的冷汗大滴大滴地掉,他仓惶抬头:“父皇,儿臣没有。”
“小六。”
被点到的裴书立刻应道:“儿臣在。”
景帝声若雷霆:“你去看看,你十七弟的画眼熟不眼熟?”
裴书不敢耽误,小跑过去捡起了地上的画。
捏着卷轴的手指乍然一缩,他越看越是心惊。
这副画他虽没见过,可每一处景,他都烂熟于心。
无他,画中的所有景、物,都是温向烛交予他的临摹课业。更巧的是,他临摹那些课业的时候,正好是他被宣入宣政殿伴君的时候。电光火石间,他猛然想明白什么,浑身打了个激灵,汗毛直立,看向跪在席间神色自若的温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