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舅舅对大汉的贡献,天下人有目共睹,何况司马迁做事向来公私分明,不会因为私下的不喜欢就在记史时胡编乱造。”
  随后,李令月将赵藏玉的事情告诉丈夫。
  霍去病听过以后,思量片刻,道:“此事由你全权处理,若牵扯到诸侯王,我必将其斩杀。”
  “霍哥哥也觉得幕后黑手是诸侯王?”
  “当今天下,除了想做皇帝却做不成的诸侯王,还有几个人敢如此大胆?”
  “那……”
  李令月沉吟道:“大皇兄和五皇弟没必要做这种事情,他们毕竟是父皇的儿子,倘若赵藏玉得逞,为父皇生下六皇子,反而影响他们的利益。但其余几个诸侯王……尤其是我的那几位堂兄……”
  孝景皇帝共有十四个儿子,太子刘彻登基为帝,其余十三人均分封为王,史称景十三王。
  然而景十三王大多品行低劣卑鄙,生活在深宫之中,生长于妇女手下,不知道什么是忧愁,什么是恐惧,纵情富贵,沉溺放纵,为所欲为,毫无道德可言。
  除却早亡的废太子刘荣,竟只有河间献王刘德一人算得上是品行高尚卓尔不群的君子,而他也早在多年前(公元前129年)薨逝。
  此后,刘德之子刘不害继位,在位四年(公元前125年)薨逝。刘不害之子刘堪在位十二年(公元前113年)。
  现任河间王是刘德的重孙刘授,在位已十年有余。
  此人行为低调,专心学问,颇有河间献王昔日风采,每年来朝觐见也总是毕恭毕敬,言辞与礼节都无懈可击,还会将自己最近一年以重金从民间收集获得的书籍献给朝廷。
  李令月因此对刘授印象极好。
  不过——
  淮南王刘安没有被告发谋反时也是有口皆碑的谦谦君子,谁能保证谦逊儒雅的河间王刘授不是刘安的同路人?
  所以,虽对河间王刘授有一定的好感,李令月还是把刘授的名字加入了重点怀疑名单。
  和刘授同样被李令月作为重点怀疑对象的是赵王刘彭祖。
  怀疑赵王刘彭祖,不仅仅因为刘彭祖为人残忍狡诈手段狠辣,朝廷派去赵国的国相、两千石官员竟没有一个能任职时间超过两年,经常因罪去位,罪过大的被处死,罪过小的受刑罚,赵国官员畏惧赵王手段,不得不与他同流合污,更因为刘彭祖是孝景皇帝生前所封十三王中唯一还活着的,宗室辈分仅次于皇帝刘彻。
  此外,刘彭祖最爱的儿子、原赵王太子刘丹是个毫无廉耻的家伙,时常与刘彭祖一起作奸犯科,还与同胞姐姐及刘彭祖的嫔妃均有奸乱,而告发刘丹恶行的是江充。
  刘丹下狱后,溺爱刘丹的刘彭祖频繁上书刘彻为刘旦求情,又在赵国境内大量征集勇猛精壮军士送去北方前线抗击匈奴,终于换得刘丹免除死罪,但他也从此恨死告发刘丹的江充,时常诅咒江充不得好死。
  两年前,江充因故被下狱自杀,刘彭祖得知此事后还特意派人捣毁江充坟墓,宣泄当年之恨。
  “倘若父皇有所不测,除去大皇兄和五皇弟,最可能对我造成威胁的就是这两人。”
  李令月自言自语道。
  其余诸侯王暂时不足为虑。
  ……
  ……
  将《卫将军列传》读过两遍后,李令月把此篇送到甘泉宫,交给静养的刘彻。
  刘彻昨夜噩梦,醒来时心神不宁,甚至要将伺候身边的百余人全部处死,见到女儿前来才勉强平静,接过《卫将军列传》,缓慢看完,眼眶渐渐潮湿。
  “父皇……”
  李令月不知刘彻此刻心情,小心翼翼问道。
  刘彻抬头,道:“这篇文章是子长写的?”
  “太史令专心编纂史书,自然不会漏掉本朝的事情。”
  “写得不错,虽然不少内容被省略,但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对仲卿存有一定的敬意。”
  “可是要嘉奖他?”李令月问。
  刘彻摇摇头:“依实记录仲卿生前做过的种种事是他身为太史令的职责,官员完成职责是分内之事,不必额外赏赐。”
  “女儿明白。”
  “不过朕还是想立刻召见他。朕想知道朕在他写的史书里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儿臣这就——”
  “不必。”
  刘彻拦住李令月:“这等小事交给下面的人处理就是,不必亲自前往。”
  “喏。”
  李令月转身,吩咐使者回长安将太史令司马迁带过来。
  “遵命。”
  使者得令,躬身退下。
  刘彻轻抚《卫将军列传》,对女儿道:“姣儿可知朕方才为何发怒?”
  “听宫人说起因是父皇今早凌晨时分做了一个噩梦。”
  “对,朕做了一个噩梦,一个可怕的梦。”
  刘彻眯眼,靠着软垫:“朕梦见天色发昏却不是黑夜,视野内一片灰蒙蒙,朕孤身走在空荡荡的未央宫,一个人都没有……突然,一个面目陌生的男人手持利剑朝朕冲过来!眼看就要刺中朕的身体时,朕……朕……咳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