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颜优?鲁国的苦难?鲁国今年确实有蝗灾,但此事是鲁国内政,朝廷不能过多干涉。”
  “可是——”
  司马迁耿直道:“鲁王不然百姓养鸭治蝗,还要高价将陈年稻谷卖给因为蝗灾颗粒无收的百姓,这是把鲁国百姓往死路上逼啊!”
  “鲁国百姓如果过不下去,可以作为流民去其他郡县生活。”
  桑弘羊不以为然地评价道。
  “你——”
  司马迁被桑弘羊的话气得眼睛冒血:“可他们原本是有土地的百姓!是鲁王用种种手段敲诈巧夺他们的钱财和土地!生生把他们逼成了没有土地的流民!殿下聪慧,不可能不知道流民大量聚集对帝国意味着什么!”
  然而,即便司马迁义愤填膺,桑弘羊依然坚持己见:“流民太多确实不是好事,但此事是鲁国内政,朝廷也不能——”
  “桑弘羊!”
  司马迁愤怒,打断桑弘羊的话:“你怎么可以用如此口气谈论鲁国人的苦难!”
  “我是就事论事。”
  桑弘羊不以为然。
  司马迁闻言,气恼交加:“果然,这件事情——”
  “依规矩,朝廷确实不能过问鲁国内政,除非鲁王有谋逆之嫌。”
  李令月暗示司马迁:“唯有如此,朝廷才能派使者质问鲁王,勒令鲁王改过。”
  “可是……”
  司马迁低头:“颜优是个正人君子,他绝不会为了让朝廷治罪鲁王而诬陷鲁王行谋逆之事。”
  “既然如此……”
  李令月看了眼司马迁:“颜优此行注定要无功而返。”
  “殿下所言极是。”
  司马迁沮丧地低下头。
  他不是不知道诬告鲁王有谋反之嫌是治罪鲁王的最佳手段,且此类诬告还十拿九稳,毕竟刘姓诸侯王个个贪财贪权,库房里藏着私造的甲胄和箭矢。
  然而颜优是正人君子,不屑做诬告害人的事情。
  即便他知道这样做能让罪行累累的鲁王提前伏法。
  “殿下,要治罪鲁王当真只有告鲁王谋反一条路吗?”
  司马迁不甘心,希望刘姣为他指出明路。
  李令月摇头,道:“鲁王的身份注定只有谋逆罪能够杀他。”
  “可是……君子不能撒谎……”
  “既然如此,我或许会他任命为鲁国官员,”李令月道,“让他用自己的办法解救鲁国的苦难。”
  “——微臣谢殿下!”
  司马迁叩首,退出大殿。
  司马迁离开后,桑弘羊抱怨道:“殿下为何承诺让颜优做鲁国官员?”
  “因为鲁王这次确实过分,但朝廷又不能无故干涉鲁国。”李令月道,“既然颜优为人正直,愿意为鲁国百姓粉身碎骨,那就给他机会让他发挥。”
  “可儒生大多空有正直不懂实干,放他去鲁国做官,万一……”
  “那是鲁王和鲁国百姓需要担心的事情。”
  ……
  司马迁回到家中,将皇太女的话原原本本告诉心急如焚的颜优。
  颜优得知皇太女殿下虽不会治罪鲁王却能将自己任命为鲁国官员让自己有能力解救鲁国百姓,顿时欣喜若狂:“皇太女果真是圣人转世!”
  “其实如果我们撒谎诬告鲁王有谋反之嫌,事情能更轻松的解决……”
  司马迁讪讪道。
  作为君子,他一向不屑撒谎诬告,但鲁国的事情却让他有些信念动摇。
  君子可以为正义而撒谎吗?
  颜优没想过这些问题,他天真地认为自己成为鲁国官员后能凭一己之力解救鲁国百姓于水火,不禁踌躇满志,兴奋道:“诬告或许有用,但这事违背君子之道,我宁可死也不会做这种事!”
  “颜优,你是个纯粹的君子。”
  司马迁笑得有些勉强。
  颜优以为司马迁在夸赞自己,谦逊地表示:“我有今日,全赖兄台之恩。”
  ……
  ……
  由于最近十年投奔大汉的匈奴人、西域人、越人越来越多,且这些外族人大多性情彪悍、能征善战,刘彻于是让霍去病设专门的胡人军队收编他们,规定参军的胡人和汉人军士同等待遇,精通汉语、遵守汉俗、熟读汉人经典的胡人可以提拔为军官。
  得到同等对待的承诺后,外族青壮年无不踊跃参军,以为大汉效力为荣。
  很快,负责长安戍守的八支校尉军队中就有两支队伍全部由胡人组成。
  汉匈边境和驻守滇国等臣属大汉的南方地区的军队也大量出现胡人、汉人混编情况。
  其中,河西四郡的军营里,胡人军士的数量与汉人不相上下,新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更组建了一支成员全是胡人女子的军队,十位副都护也各自掌握着数量不等的胡人精锐骑兵。
  西域各国因此越发得敬畏大汉。
  另一边,匈奴的日子却是更加艰难。
  即便拥立詹师庐的各个部落一整个春季和夏季都在攻击、驱赶曾经参与右贤王联盟的敌对部落,用杀戮缓解饥荒压力,但尸体在夏日大量堆积容易腐烂导致瘟疫,他们又不懂养鸭治蝗的手段,也不知道土壤里满是去年秋天肆虐大草原的蝗虫留下的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