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母后,此话当真?”
  李令月装傻。
  卫子夫:“姣儿如此聪慧,难道看不出和你争论的五经博士们与你们父皇不是一条心?”
  “父皇常说,文人们自命清高,自诩不凡,喜欢诽谤国事,让姣儿不用把他们的话太过放在心上。”
  李令月淡然自若。
  比起关心爱护刘据,她更在乎即将到来的元狩四年(公元119年)。
  这一年,汉武帝刘彻集中国家几乎所有的骑兵力量发动了漠北之战,大胜而归,从此西域成为大汉的实际控制区,但国库也因为漠北大战彻底空掉。
  为了敛财,汉武帝开始重用桑弘羊等人,进行以盐铁专卖为主的一系列官营买卖改革,同时推行白鹿币、白金币、算缗钱、口赋、马口钱等。
  也是在这一年,老将李广因为在漠北之战中犯下迷路失期的大错,心高气傲却天生命奇的他在军营中愤而自杀,引发了李敢袭击卫青、霍去病射杀李敢、霍去病早逝等一系列后续。
  李令月并非阴谋论者,但她坚信霍去病的早逝和李敢事件有脱不开的关系。
  既然无法通过支付代价让系统逆转霍去病的早逝命运,她索性从源头开始,强行改变历史!
  大汉需要霍去病。
  她更需要霍去病。
  ……
  ……
  李令月绕到刘彻身后,冷不防抱住他的脖子。
  “父皇~”
  “怎么回事?又和那些迂腐儒生们吵架了?”
  早就看到女儿的小动作的刘彻笑着将女儿抱入怀中:“跟你说过多少次,别在乎这群成天知道发牢骚的家伙!”
  “可是太子哥哥很信任他们。”
  李令月提醒刘彻:“他们不仅反对父皇的政策,还试图鼓动太子哥哥顶撞父皇。”
  “那又如何?”
  刘彻冷笑:“如果太子会因为这群人的牢骚和鼓动就看不清真相,认为朕的决定有错,那只能说明他不配做太子!”
  “父皇所言极是。”
  李令月赞同刘彻的观点。
  对匈奴的战争确实让汉武帝统治期间的大汉百姓承受了极大的负担,但它洗刷了持续百年的耻辱,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国家的边关问题,彻底打通西域后获得的政治、经济、民生收益更是绵延千年,无法估量。
  何况,汉武帝虽然频繁对外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但他从未忽略内政。
  终武帝一朝,洪涝、地震、干旱等天灾频繁发生,这些灾难放在后续任何一个朝代都可能造成饿殍千里人相食的惨烈景象,但在汉武时代,接连不断的天灾竟没有造成户籍人口大规模减少,武帝的内政能力可见一斑。
  反而是那些成天抱怨牢骚国事、自诩怀才不遇的文人被派往地方任职后时常不是把地方治理得一塌糊涂就是靠贿赂周边维持政绩。
  “不过——”
  刘彻转念,对李令月道:“现在朝堂上确实有一些声音,希望朕尽快将你的三个弟弟都分封为王,送出长安。”
  “这……”
  史书上的三王分封这件事是发生在元狩六年,现在才元狩三年啊。
  李令月有点意外。
  刘彻见她露出震愕神情,以为她也和自己一样震惊于固守经典、礼法的外臣们的狠毒。
  “且不说老三和老四才刚一岁,即便是年纪最大的闳儿如今也还是个三岁稚童。这些建议分封的家伙简直居心叵测!”
  闻言,李令月脱口而出:“父皇可是怀疑有人要害二弟?”
  刘旦和刘胥是双胞胎,刘彻可将他们的封地划在相邻的郡县,让失宠的李姬与他们一起去封地,不出意外的话,两个孩子都能平安长大。
  反倒是稍年长些的刘闳,情况非常艰难。
  他出生没多久便失去了母亲王夫人,虽然有父皇的宠爱和宫娥们的悉心照顾,但如果将小小年纪的他送去地方做诸侯王,即便照顾他的人没有害他的心思,他也很难活到成年。
  刘彻点了点头:“这些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想法很好猜!他们知道朕喜欢闳儿,不喜欢太子,担心闳儿久居长安会让朕废长子立次子,所以一个个借口礼法要朕早早将三个儿子都分封为诸侯,打发他们去地方。”
  “但他们的建议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李令月心中一阵盘算。
  刘闳年幼丧母,因此被父亲怜爱,留在宫中确实很难让支持太子正统的外臣们安心,以至于外臣们集体动心思,想把他赶去地方。
  而李姬这边——
  她如今彻底失宠,与其在宫中战战兢兢孤苦度日,不如儿子们能够早早封王,让自己可以照顾年幼的儿子们的名义离开长安,成为王太后。
  “姣儿以为,既然他们无不希望弟弟们能够早日封王,父皇为何不称了他们的心意?”
  “姣儿也希望给你的弟弟们封王?”
  刘彻有点意外,但又不意外。